大家好!全廣已經快一年沒有續講了,最近一直收到很多消息、很多信,說希望能不能快點再一起學呀!最近我也忙著在給大家講《攝頌》。今天是2023年10月30日,真的是美好的一天,迎來了P島的第一場雪!早晨向外一看的時候,嚇了一跳!因為完全沒有風,樹都靜靜地站著,雪也靜靜地飄著,仔細看的話,真的想起來為什麼雪叫雪花,當得起「花」這個字。窗邊的大橡樹還是青枝綠葉的,草地也都是翠綠的,但上面就是蒙了一些薄薄的雪,真是很奇特的美,生命力與聖潔的和諧。那個時刻,我就祈願我們大家能夠廣造善業,在自己的相續中遍滿潔白的善,然後用這樣的潔白的善供養上師與佛菩薩。希望你們能夠收到我的祈求!
好!那我們就接著一起學。在聽聞之前,先端正好自己的聽聞意樂:我為了一切如母有情,願當成佛,為成佛故,現見應須修學它的因;因一定要先知道;要知道就要先聽法,是故應當斷器三過,依六種想聽聞正法。如果你們忘了,就把這個斷器三過和六種想複習一下。
還記不記得今天我們該學哪一頁了?《廣論》11頁倒數第3行,就是「由是因緣」那個部分。好!我們先一起聽師父的開示:
由是因緣,以此教授能攝經咒一切扼要,於一補特伽羅成佛道中而正引導。故此具足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由於這樣的原因,所以我們曉得現在我們這個「教授」,換句話說本論──也就是本論所依的阿底峽尊者的所造的《道炬論》。那個是把所有的顯密、大小、性相各宗的宗要統統──宗要是大綱──統統含攝在裡頭,說明了這是什麼?這是任何一個人──補特伽羅就是有情──他那個成佛所有的方法,最正確的引導,所以這個教授能夠通達一切聖教,沒有一點點違背,沒有一點點違背。這一點對我們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因為我們一向的習慣,那是宗派林立、各爭是非,大小、性相,顯密,向來說「性相角立」,好像兩隻角一樣各使各的,這個非常糟糕。當年玄奘大師到印度去求學的時候,他有一個老師曾經以性宗來排斥相宗,所以他後來寫了一本《會宗記》、《會宗記》。各宗各派,是!它的特質、它的特徵是有差別的,但是究竟的話倒是一體互相相輔相成的。這個非常精采的,內容我是沒看過,可是我們可以想像得到。
好!這一段聽完了,我想提一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以此教授」的教授是指什麼呢?是不是阿底峽尊者所造的《道炬論》,對吧?這個是把顯密、大小、性相各宗的宗要大綱攝在裡邊。攝在裡邊說是什麼?就是一個補特伽羅成佛道必須的最正確的引導和方法。有了這個正確的引導和方法,所以我們這個教授,也就是本論,才能夠通達一切聖教什麼啊?無違。在這一點,一會兒我們再詳細地講一下。
師父討論到我們的現行說:我們一向的習慣,就是我們的思路現行。現行是什麼呢?就是「性相角立」等等都是矛盾的,各爭是非。就好像一個人有兩隻腳,這個兩隻腳不往一起走,各走各的,師父說這非常糟糕!所以這個「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一定要透過本論這個教授在我們的相續中建立起來,成為定解。
那麼接著,「由是因緣」的「因緣」是指什麼呢?在《四家合註》裡邊,妙音笑大師把「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分為八個科判:一、辨識聖教,第二、通達一切聖教無違之理,三、以教理顯示不如是許是相違──就是不如是承許就是相違,第四、成立聖教無違之因,第五、斷諍,第六、開示彼為應理,第七、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方便,第八、此論開示一切聖教無違,故具此種殊勝。我們可以一個一個地複習每個科判相對應的《廣論》原文的重點。複習一下,怕你們都忘了。
第一、辨識聖教。問大家:誰辨識聖教?是不是學的我們要辨識?那辨識的話,這個人得有一雙慧眼去辨識,他得有欲樂去辨識,所以要學會認識什麼是聖教。那什麼是聖教呢?在《般若燈論廣釋》中說:所謂聖教,是指無誤開示想要證得無死涅槃甘露勝位,或者想要獲得解脫,堪為修行佛法的所依身,或者人、或者天──條件這麼高,他有欲樂要涅槃或者解脫,而且他所依身要人、要天──而且他要完整了解苦諦、斷除集諦、現證滅諦、修行道諦的法。這個法誰講的?也就是佛陀所宣說的至言。以此為代表的佛陀所有的善說,就叫做什麼呀?那兩個字──「聖教」。
第二點,通達一切聖教無違之理。是指了知所有的教法都是一個補特伽羅成佛之道,而這些教法隨宜成為道的主體或道的支分。注意喔!是了知所有教法。
第三、以教理顯示不如是承許的話就是相違的。它用教典和正理來說明,如果你不這樣承許的話,就會產生矛盾。關於這一點,在《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裡面第164頁有說:「菩薩們所追求的目標」是什麼?「就是要成辦世間眾生的利樂,而且也要攝受三種種姓的所化機,為此必須學習這些所化機的修行之道。」你不學,你幫不了他!「像《釋菩提心論》中說的:『想要讓他如同自己確認那般而生起確定的認知,為此智者們應當恆常不斷地、無誤地理解而善妙地趣行。』《釋量論》也說到:『對於方便所產生的結果的因,如果闇昧不明,那就很難宣說了。』這是因為自己如果不能夠如實確切地理解的話,怎麼能為他人宣說開示呢?是不可能的!」因為你不知道,不了解。
所以「了解三乘道,就是成辦菩薩所求心願的方便。關於這一點,不敗尊彌勒曾說過:『想要利益眾生的諸位大士,應當透過道種智,成辦世間的利益。』《般若經》中也說:『菩薩們應當生起一切道,應當了知一切道。』那一切道是什麼?『也就是聲聞道、獨覺道和佛陀道。也應當圓滿諸道,還要成辦諸道的作用。所以如果有人說:『因為是大乘行者,所以不應學習小乘的法藏。』那絕對是一個相違的因。」他不會成佛,利他也不會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