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449 走一條依師之路

然後再下面說

諸現能修者即當修習

因為你認得了這個整個的佛法的內容那麼那個時候你就看見了說整個要修佛法要修些什麼然後呢我現在已經走了多少還有哪一些沒有走的你能夠這樣認識你也可以不走冤枉路也可以不躐等譬如說你現在要念書一共嘛從幼稚園開始要念到大學結果你發現:嗯幼稚園這個對你現在不需要你可以不要念乃至於小學你也可以不要那麼你就可以中間插班進去否則你如果條件不夠的話你說:「啊,他是這樣。」你也跳上去跑到插班進去的話你就念不上去然後等到你念不上去重新才念的話吃了好大冤枉苦頭所以由於前面的這一個兩點找到了你現在應該下手這個就是說能修學的那麼你就在這個地方起步

聽完這一段之後第一個問題是:「因為你認得了這個整個的佛法的內容」,因為你認得了因為什麼認得了呢這要往前翻,對吧?「是故應當依善依怙於其一切正言皆是一數取趣成佛支緣所有道理令起定解應該是這個,對不對為什麼認識了整個佛法的內容完全是依靠善知識的教授然後對整個的佛法的次第產生了定解所以,之所以能認得的原因是源於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然後開始跟著善知識學認得的

認得之後才會發現「看見了」的事情對不對為什麼因為整個佛法的內容對我們來說是個未知──從教理到修證的經驗每一步、每一步怎麼走到什麼時候該轉移到下一步這些有的是連大概都不清楚從大概的到細緻的到很多法類的相互辨析它們有沒有共同事或者它們是完全相反的等等所有的一切對我們來說在沒學的時候都是未知

那說:「不一定是未知我過去生學過。」過去生學過是留下一個飄飄忽忽的影子呢還是留下清晰如經典那般清楚的經驗如善知識的口訣教授那麼清楚的經驗呢可能是模糊不清的所以如果不跟著善知識再把教理學一遍對整個佛法的內容產生一個清晰的認知的話我們對內容就會變成是一種無知,或者錯解或者說完全不知道

我認為開篇的這句話很重要因為這句話就是把前面《廣論》的文連結下來──為什麼這個人能認得了整個佛法內容就是因為前面親近善知識依止善知識的緣故才認得的而且要發起定解。「認得」之後才會發生「看見了」,他看見了什麼呢看見了整個學佛法要修什麼就是整個的次第他知道了看見了這件事請問要花掉時間嗎要花掉精力去聞思還要去解除一些疑惑才能夠對道次第的次第有一個決定的定解,對吧看到了之後。看到了之後,才會發生能夠知道自己走了多少但是這是自己知道的還是在親近善知識的狀態下知道的每一步都是在親近善知識的狀態下了知的

所以我現在走了多少還有哪一些沒有走的師父說:「你能夠這樣認識你也可以不走冤枉路也可以不躐等這樣的認識會為我們帶來什麼好處不走冤枉路另外不什麼不跳級,對吧冤枉路是什麼呢冤枉路就是走了之後再回頭回頭之後浪費了時間另外你必須重新選擇一個跟一開始走的不一樣的路所以還是新的原來的經驗反而是什麼反而是一種罣礙因為都是錯誤的所以就發生了有的學過的還要交一百零五塊這個冤枉路,以前說過師父說:「如果學錯了的話多半都在惡趣中流轉。」這個冤枉路不是只是感覺到委屈而已

在這裡邊大家看到有一個問題就是省時間嗎這完全是可以節約大筆時間的我們會發現尋找善知識親近善知識這些是要花掉人生的時間和精力的你要用很多心但是你如果不走這一步不去先把佛法的大綱整個地了解然後就茫然地從一個地方開始修了那個時候浪費的時間就可能不知道是多少倍所以這樣的話還是省時的

會發現從一開始看見了之後往下走的時候這個人都是滿清楚的,對不對清楚了什麼呢清楚地去對比因為這個道次第是確定好的它不是變來變去確定好的你根據這個清淨無垢的教典還有善知識的教授可以再再地確定我的次第在哪裡」,對不對確定好了之後就可以找下手處

我問大家:「找到了你現在的下手處」,用了一個「找」,「找」是什麼意思?「找」,應該不是感覺對吧?「找」是來回尋找然後確定對吧有一個這樣尋覓的、探索的過程如果是感覺呢?「欸,我覺得這個好然後我就從這兒進去。」完全是不一樣的,對不對

如果去仔細探尋的話有一種跟善知識反覆求教然後善知識教自己自己又沒搞清楚再去問、再去問;最後確定了;確定了之後比如說你要座上修的話如果在善知識的指導下座上修其實在每座的時候有的時候下座善知識都會問你是什麼樣的每座都要有調整的空間每天都會有就算你找到了下手處你下手處往前走一點善知識就要跟你討論一下所以它是步步都離不開善知識指導的因為這是從所未經之地不是我走過的我回來又走我完全不知道的一定要有一個引路者

找到了你現在應該下手處也就是我們說的那個下腳處它完全不是根據個人的感覺、習慣而是需要從哪兒下手就是從哪兒開始用功了所以他這個問題完全是根據教典和善知識的經驗抉擇出來的這個修行者應該怎麼走

要達到「諸現能修者即當修習」,很多人都覺得:「我什麼都能修呀可以修空性,可以啊可以修密續可以修任何一部分我喜歡就可以呀!我高興啊我喜歡修這些我太喜歡了!」就開始修完全沒有注意到整個的次第中前前跟後後的因果問題如果沒有前面實際上後面是生不起來的另外,尤其是會忽略自己的經驗也好聞思教典的那種認知也好其實都要跟善知識反覆地確認的缺了這些的話一定是走大冤枉路

我們會覺得:啊原來看原文的時候,「諸現能修者即當修習」,「現能修者」就是我抓到什麼就修什麼我喜歡什麼就修什麼而且中間也不去問的反正就一路修下去然後如果出了點很好的覺受的話有的時候可能就生起了驕慢覺得了不得了可能有的人就驕慢到以為自己證空性了但實際上可能連空性的所破是什麼都不知道所以能夠清晰地看到自己在什麼位置、知道自己是誰應該從什麼起點開始努力這個也是對自我生命的一種覺醒或者覺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就是要有一個清晰的明鏡在自己面前照到自己的樣子那個鏡子一定是善知識帶自己去照才會看到自己是在哪個位置

諸現能修者即當修習」,如果沒有找到善知識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找到善知識的話你就會發現這件事是很容易的因為他讓你這麼做你就這麼做就可以了善知識之前都觀察了

所以,他說:「那麼你就在這個地方起步」,注意喔!這是什麼起步啊就是整個開始了對吧但是在這個起步之前還有一個起步點對吧要親近善知識對整個的道次第開始聞思的那個起步點起步點之後的又一個起步一定要跟前文連起來看──一定要依止善知識對整個道次第開始聽聞所以這是又一個起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還是大家認為沒有聽整個道次第找一個就開始起步了?「認得了」之前還有個起步

這個「找」字比如說有的人就會覺得他自己比較相應於念死無常因為念死無常可以對治此世的一切的貪煩惱等等是入道的一個最好的推手但是你找到了善知識之後他可能會跟你說:「你要學習道總的建立要以菩提心為中心先建立道總的習氣不急著修無常。」其實這樣的一個調整是習慣性的調整它是很大幅度的你會特別不習慣的因為你原來就是一直要串習無常

當修習到整個道次第的時候把道次第串一遍、再串一遍好像就學著這樣流水一般流過去、再流過去……,你就覺得:「為什麼要這樣一遍、一遍地串呢我想在一個法類上深入下去。」但是很多上師都希望能串道次第的習氣所以這一點到上師的指導下來的時候就要依師,去串

如果特別要以無常為中心修習的人上師說你要看向菩提心那個時候你要花大點的力度去串習或者對菩提心的一些法類進行觀察修這個移動是一定要動的不管你多麼不習慣多麼不情願多麼留戀〈念死〉那一章你都得往上移動如果你上面移動好了你可能想往下修空性這個時候如果上師又讓你回來修的話那你還得回來

在修道的這件事你要聽一個有經驗的人那個人比你自己還了解你自己而且他走過這條路他也比你更了解這條路所以他是一個經驗豐富者而且有可能他引導你不是一生了他對你看得透透的什麼都知道

所以說清楚了也是一條依師之路諸現能修者即當修習誰知道?善知識知道也是一條依師之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