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經上面告訴我們,你要造了五無間罪菩薩能救你,你謗了法沒辦法救你。這個罪過之可怕,大乘經典上面處處說這個事情。而且這種事情,嘿,極易生起!好容易生起,好容易生起,動不動就來了。而這是什麼啊?都是得到了一點相似勝解,似是而非的;你書看得越多,然後呢修行有了一點經驗,這種毛病都來了。於是我們說:「啊,那不要看書了!」你又犯了毛病了,要看!要圓滿認識,然後你步步上去這個才好。請問:他看了書毀謗人家都不可以,你不看書毀謗人家,你就可以了嗎?對不對?所以現在人:「啊,因為看了書看錯了!不,那我不要看書了,看書那些都不對!」你同樣地毀謗,修學佛法必定要聞思修的次第,被你這一句話一刀斬斷,一樣的。所以它真正的問題我們把握得住,這個下面會詳細而且告訴我們根據──都有憑有據。
先問第一個問題:五無間罪可怕吧?可怕!五無間罪可以被救嗎?其實五無間罪就是直接無間地獄,挺可怕!我們會認為還有比五無間罪更可怕的罪嗎?有不能救的罪嗎?「你謗了法沒辦法救你。」就是那麼大悲心腸的菩薩,沒有辦法救。
注意!五無間罪和謗法罪的這個比較,謗法罪不知道重了多少倍!應該說它的慘重代價是不可想像的。這種類比是誰說的?「所以經上面告訴我們」,經上面的話是誰說的?就是佛陀說的。「這個罪過之可怕,大乘經典上面處處說這個事情。」說不是一處,很多都在講這個比五無間罪更可怕的謗法的重罪。
這麼一個重罪如果我們不經過聞思的話,我們是不了解世上有謗法罪的,我們也不知道謗法罪是跟我有關係的。我們都覺得好像是別人會謗法,好像我不會謗法。那為什麼我不會謗法呢?為什麼自己推論說:「我不會謗法」呢?因為首先,對於謗法罪成立的定義應該是不清楚;還有一個,就算清楚了,自己造作謗法罪,從等起、到正行、到加行、完結這個整個過程可能都失察的,自己沒有觀察自心。所以可能很少在內心中鎖定這樣的時間去定義它,這兩點都是有可能性的。
所以這個比五無間罪更可怕的、佛菩薩都沒法救的佛陀所說的這個罪,是怎麼造的呢?出現這個四個字就很驚悚──前面已經很驚悚了──接著說:「極易生起!」「好容易生起」連著──「極易生起!好容易生起,好容易生起」,然後後面還有一句「動不動就來了」。這連著幾個。哇!「極易生起!好容易生起,好容易生起,動不動就來了。」我很少看到師父這樣子連著地形容,就是在不知不覺好像就生起了,動不動、動不動就來了,好容易!好容易生起是什麼呢?是不費吹灰之力,甚至可能眼睛不眨就造了。太順風順水了!就是好像無所謂那樣,就造了一個這麼可怕的比五無間罪更重的罪!
那麼動不動就來了,造一個比五無間罪還重的業,然後我們會很驚訝說:這是真的嗎?這件事是真的嗎?第一個就說:還有比五無間罪更可怕的罪嗎?這是一個驚嘆號:啊!這麼重的罪動不動就來了!這麼容易生起就造了一個那麼重的罪,這又是真的嗎?為什麼呀?我們讀這一段時候會發現到處都是卡的,沒法和自己對起來。會不會覺得講的是遙遠的事情?好像是很遙遠的時光隧道裡的,跟我們沒關係的,結合不到現行中來。那怎麼辦呢?
而為什麼?聽師父分析:「都是得到了一點相似勝解,似是而非的」,就是我們看了書之後得到這個東西。你看!你看書看的,而且修行有一點經驗,注意下面那句話:「這種毛病都來了。」什麼毛病?好容易生起、好容易生起、極容易生起、動不動就來了的謗法罪!就是會造就那個東西,這個毛病就來了。
你看喔!書看多了,用功嗎?修行有一點經驗,有一點經驗他不用功能行嗎?看起來是非常非常努力、非常非常用功的人。可是這個毛病如果不知道防的話,用功把自己用到哪兒去了?啊!造了一個比無間地獄還可怕的謗法罪。就是因為看書看多了、就是因為什麼?修行有一點經驗。好吧!那也不看了、也不修了!師父說──你看,馬上就說:「你又犯毛病了」,師父那兩個字記著,怎麼樣?「要看!」
就像我們在進行五大論學制的時候,有些人就說:「你看!這個完全不結合心續,學的完全是文字,一說理路一套一套的,行持都沒有。」那有人就說:「為什麼學成這樣?就是因為學五大論!」有人就說:「不學比較好。」其實怎麼可能!就是這兩個字──「要看!」「要圓滿認識,然後步步上去。」就是說你現在先學文字。學《廣論》學了二十年,你能結合心續嗎?那為什麼要求學五大論的人剛學就要結合心續?給他一個時間嘛!所以「步步上去才好。」
然後就有人說:「學了五大論的還不會結合心續。」不學就會結合心續了嗎?就是一樣的:看書,誹謗都不可以;不看書,誹謗就可以了嗎?所以現在的人因為看書看錯了,「那我就不看書了,看那些都不對!」就是一下子把學經典這件事全部就都否定掉了。
當初一本《廣論》,很多廣論班同學都發懵了,都覺得這是不可思議的事。現在五大論下來,有一些天天想要學毗缽舍那;有一天《毗缽舍那》來,又發現這麼多,他就說:「怎麼講這麼多!」現在你們聽到了吧?學五大論過程中,為什麼講這麼多,有這麼多家要講呀?就一個家、一個講完就可以了。比如說,為什麼還要有喀計(他宗)呢?就把你的觀點說完,我記住,然後我修行就可以了。
好像你把觀點記住,你心中就沒有喀計(他宗)了,你不需要思辨。其實不需要思辨,那個空性的正見是很難得到的,因為你找不到所破。所破不會自己出來給你破的,你一定要經過思辨力反覆地觀察,然後你的慧力越來越犀利,可以看到比千分之一毛髮更細的邪宗。那時候無始劫來的那個叫什麼?無明、俱生我執,可能就原形畢露,或者說就逼近我們了。然後那時候才能劍起劍落,看到所破!所以我覺得是針對無明,要去觀察無明對這個「我」的存在方式顛倒不合理性的這個觀察,整個經典其實都在訓練我們的觀察力。這種觀察力的訓練是絕不可以缺少的,缺少之後你將無法擺脫生死輪迴的這個鎖鏈。如果你把前面的道次第一個、一個都砍掉之後,這個有情是不可能離開生死的。
「要看!」「要圓滿認識,然後步步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