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440 學到上乘,對下乘會更加珍惜

那麼下面說

特於上乘若得發起一似勝解如其次第遂謗棄捨下乘法藏諸度彼岸

下乘謗上乘的人還比較少還倒是有啊特別是上乘的人愈上面的人妙咧!「發起一似勝解」,他如果沒有認識的還好如果是有一點認識有一點修行這個修行叫「似勝解」,似是而非的然後在這種情況之下他覺得別人都不對他覺得他最好。「如其次第」地毀謗棄捨下面那些

即於咒中

就算到了密教最高的

亦當謗捨下三部等

因為密教裡面有四部一共有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他也說這個無上瑜伽最高他下面的都不要了

則當集成極相係屬甚易生起尤重異熟毀謗正法深厚業障。其中根據至下當說。

如果你這樣做的話那就造最嚴重、最嚴重的謗正法之罪

看原文:「特於上乘若得發起一似勝解」,這個修行者很顯然對上乘有了一些修行的進步然後「如其次第」,注意如其次第「」,就開始「謗棄捨下乘法藏」,下面有個「諸度彼岸」,毀謗、棄捨現在我們學《道次第》看起來是滿奇怪的因為你不透過下乘法藏的修行怎麼可能達到上乘法藏呢這是不太可能的就像吃了第七個餅沒有前面六個你不可能吃飽的

所以對一路走來的這個道次第應該有一種非常非常親切的感覺因為它會再度再度地重現在你的心中而且在你幫人的時候你會真實地看到它他行進在哪個路上你就會想那個時候我是怎麼樣的你就發現你可以幫到他你會更尤為地珍惜比如說一開始的親近善知識軌理聽聞軌理聽聞軌理在之前吧但是你會特別特別地珍惜因為聽聞軌理從始至終都很重要

越學上乘的一路你會越發現學了上上對下面的理解會更加更加地深刻但是他這裡會造成毀謗和棄捨所以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了呢特於上乘發的這個相似勝解肯定是不對的因為對於上乘發的正確的勝解一定是對下面的理解得更深你有沒有發現辯論題有的時候攝類學》解釋不清楚往後學、學、學,突然理解了那道題你再從應成見的角度看《攝類學辯的那個煙與火的問題然後你發現:哇!這很深的你可以從四部宗義的角度看待一個辯論題它是怎麼辯甚至你可以把一道題跨各部宗義去辯出來

所謂的基礎之所以是基礎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它上面將沒有你走上來的時候應該給第一階徹底地頂禮實際上這樣一個連貫的過程所以很顯然他發生了這種奇怪的不信因果的行為一定是沒有對上乘法類得到勝解的這樣反過來也是可以的所以得到相似勝解怎麼會弄成這樣呢他如果沒有認識還好如果是有一點認識有一點修行這個就叫「似勝解」──似是而非就開始覺得別人不對覺得他的最好

這個問題其實也可以反著問說:「有一點似勝解了為什麼他不覺得自己的不好別人的越來越好?」很顯然慢心越來越大了看不到自己的毛病其實是一個修行人非常大的弊端他越來越看不到自己的問題修行是一個自省之路他對自己的觀察越來越清澈、越來越清澈外面的都是那種功德的顯現而不是自己越來越高、越來越高外面越來越差、越來越差如果這樣的話那佛土怎麼顯現呢怎麼可能娑婆世界變成黃金鋪地呢外在的也會變得很美好所以你就看看學錯了就這樣學錯了這是典型的學錯了為什麼會學成這樣肯定是沒好好跟老師學

即於咒中亦當謗捨下三部等」,在同樣的密乘的法類中他還不尊重下面的法類你會發現學了道次第常常熏習之後整個道次第是一個連貫性的法類你無法把它分開比如說念珠哪個是第一個、哪個是第二個你在閉關的時候你發現需要念每一個念珠才能達到你要念的咒數──缺了哪部分都不行的一個整體的成佛之路這個肯定是他對道次第的理解是不夠的不知道有沒有學過道次第

所謂的次第就是你必須從前面一點點走上去不可能走到高處,回頭把你的梯子砍了說我是飛上來的前面的道次第因為都是你思考過的極為親切的好像是伸手可以觸及的親切感都像親友一樣圍繞在自己的周圍是那樣的一種感覺不可能你想把它丟掉沒有情感啊一本你習慣的書你翻到前面,那種親切感親近善知識法類出離心,還有菩提心尤其是菩提心的部分凡是讚美菩提心的詞句就會特別珍惜仔細、仔細地讀

你曾經熟悉的你曾經仰慕過的怎麼可能你天天思考的天天磕頭、天天祈求生起的道次第的部分你會誹謗下去你走過這樣的路你捨得給自己斷後路嗎那些東西都像親友一樣在自己的心續裡邊藏著所以你才能到了上乘法類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