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到了我們研討《廣論》的時間了。上一講我們講到「相違因」的部分,在講到《四家合註入門》的時候我們再詳細地學習。今天我們重聽師父的一小段講解。
所以我說到這個地方特別告訴你們一點,同樣對你們也有很多地方很用得上。現在我們平常動不動就跟人家講道理,就是我這個有道理,他這個沒有道理。對不起!我們凡夫的道理,你講凡夫可以,跟人家打官司你可以打勝,講佛法的話你會下地獄,原因就在這裡。這個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喔!所以說我這個地方隨便一提。
這一段前面聽過了,我們今天就重聽一遍。在學習《廣論》的時候,我通常會採用重複地聽師父講解的這種習慣。因為一開始聽的時候,有的同學聽聞前行沒有做好,所以第一遍聽的時候可能什麼也沒聽到,多聽幾遍的話,心就慢慢地、慢慢地靜下來,然後也變得細緻了,所以可以反覆聽幾遍,或者一個字、一個字地仔細讀。
有沒有注意到?師父說:「這個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喔!」首先師父說:在此特別告訴我們的,而且在很多地方用得上。那「這個重要的概念,在很多地方用得上的」,問大家:要告訴我們什麼呀?你們聽完了可以答上來嗎?
就是「我們平常動不動就跟人家講道理,就是我這個有道理,他這個沒有道理。」
向內觀察一下,這種習慣頻率多高?「動不動」的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不是不用刻意串習,甚至不用起心動念好像馬上就來了,任運就開始了,開始講?講什麼呀?講道理──就是我這個有道理,他這個沒道理。師父提出的這種凡夫的講道理的狀態有清楚嗎?那我們現在看一看,師父對這種狀態或者這種習慣是持什麼看法?
師父說:「我們凡夫的道理,你講凡夫可以,跟人家打官司你可以打勝,講佛法的話你會下地獄。」你們的注意力會在這一句話停下來嗎?大家會覺得我們凡夫的道理講佛法會下地獄嗎?一定會下地獄嗎?有人學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就開始考慮:「欸!師父的這個說法周不周遍啊?因是什麼呀?」可以去思考,但是師父此處的用心是什麼呢?是不是在於提醒我們:用我們平常的那種狀態──動不動就講道理,覺得自己很有道理、別人都是不對的──去面對佛法的話,會下地獄的。
此處你們有疑惑嗎?為什麼?還有人聽了會不會心頭一緊,開始著急或者恐慌?因為一聽下地獄就緊張了!但是我們應該首先把心境平靜一下,開始觀察一下講道理的那個人是什麼狀態?
首先一點,覺得自己有道理、別人都沒有道理的狀態,有沒有進入學習狀態呢?為什麼沒有學習的狀態?為什麼不是在學習、接納、吸收或謙恭的狀態下講道理呢?那是一種很跋扈的狀態嗎?為什麼?有人回答說:「理直氣壯。」理直就一定要氣壯嗎?所以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那個講道理的時候所造作的業,它是碾壓一切式的嗎?那麼,碾壓一切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的對境:父母親、殊勝對境……,也要這樣去理直氣壯嗎?就是我的道理天下第一,可是卻不看對境啊!
然後有人回答說:「覺得自己一定是對的。」你是對的!但是在我們跟師長、跟父母、跟具戒者、跟有德者……,就是跟殊勝境在講道理的時候,是不是意氣要很柔啊?要相對地調柔。如果我們沒有這樣子,那我們可不可以觀察一下,這裡邊是不是有一分當下講道理的時候,在對境的這個取捨上的麻木,或者說渾濁,或者說對境完全沒有清晰地判斷對方是誰,有一個對境沒有判斷這樣的一個愚昧?觀察一下!
這裡邊有人說:「那我跟小孩子講,我知道他是小孩,他不懂道理我要教訓他。」那小孩這個對境到底是什麼呢?他一定是一個凡夫嗎?到底他前世是誰我們也不知道,萬一是菩薩呢?
凡夫的道理為什麼就會導致那個結果,原因是什麼?我們在講的時候會籠罩在自己的氣場裡邊,好像罩了一個罩子,我們沒有注意到講道理的時候在造作一個強大的苦因。為什麼振振有詞的時候、覺得非常有道理的時候,居然會下地獄呢?當然這裡邊講佛法,可能有一種是謗法,分析一下,肯定是在業果的取捨上有一個愚昧,會在最可怕的因果上造作了一個苦因。在講道理的時候沒有注意因果,不恭敬父母、不敬師長、不敬三寶、不恭敬出家人,這些都是具力業門,對吧?如果我們對具力業門不敬的話,甚至發瞋恨心等等,那全部都是地獄因啊!
這個就是佛告訴我們的因果。如果新同學沒有學過的話,可以去看《廣論》131頁第10行。你們現在可以翻一下:「第二兼略開示具力業門」,就分四個:「由福田門故力大者。謂於三寶、尊重、似尊、父母等所,於此雖無猛利意樂,略作損益,能得大福及大罪故。」這裡邊就是說:我們的對境如果是具力業門的話,那麼我們稍作損益就會有極大的果報!當然這裡面有樂果和苦果,但師父在此處說的一定是苦果──就是地獄果。
如果師父講的這段話,我們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去用功的話,我們可以從自己講道理的狀態、講道理的時候所造作的業去觀察一下:我們想跟別人討論,我們怎麼討論呢?我們還是要講道理。怎麼講?是不是可以留一分觀察,就是討論的時候:「欸!我是這麼看的,那您是怎麼看的?」我們可以平等地討論,沒有最終我的道理一定對,你的一定不對,然後就傾聽對方和自己交談。
這樣地講道理,一定是有一種你聽我的、我聽你的。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辯論場上是這樣的?一定會聽對方、問對方、聽對方──聽對方的答案,然後聽到對方的道理的時候,再去給對方一個回應,然後對方再回來,再回去……。所以他不是一個人從頭說到最後,是一個用辯論的理路、一個平等交換的溝通的狀態。
再一個,凡夫啊!這裡邊有太多的顛倒在凡夫的認知裡邊。比如說如果這個凡夫有深刻的業果愚,那麼在講道理的時候、張牙舞爪的狀態中,完全失去攝心的這股力量之後,那大家想一想:他會不會注意因果呢?他應該沒有力氣注意因果,全部都在講他那個道理了!所以,如果不能攝持內心、不能控制內心的話,就會造作苦因。那麼為什麼會下地獄?就是因為有地獄因哪!在當下。
當我們振振有詞的時候,如果沒有注意到護戒,就是沒有護心,沒有護心的話就沒法好好持戒,沒法好好持戒就可能會犯戒,所以會感得地獄的果報,這裡邊肯定是有一個沒有好好持戒的東西。沒有好好持戒,後面「犯戒四因」裡邊有說不敬啊、放逸啊、煩惱熾盛等等,還有一些愚昧的狀態。
所以都是在我們給別人講道理的時候,沒有進入到學習的狀態,甚至完全忘記對境是誰,不管誰都一樣。注意,非常奇怪!當我們覺得我們有道理的當下,卻忽略了因果這個大道理!居然可以不計代價,好像只有拼命講就可以了。如果我們的語言和心就像一輛失控的車,不顧一切地朝前衝去,一個凡夫進入這種狀態,應該滿可怕的吧!你們認為呢?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自己吧!
好!留幾個作業:
第一、你們平常研討這一段的時候,會從哪一點用功呀?
大概你們要把我這幾條作業分著,一條作業然後就要停,然後你們要討論,對吧?
第二、你能看到自己動不動就來的那種現行嗎?能回憶出來嗎?如果你回憶得出來曾經用這種狀態傷害了別人,或者對別人不尊重,可以補救一下。比如道歉或感恩,甚至你可以拜三十五佛懺,因為那個地獄因還沒有感得果,來得及呀!多好的機會,可以懺悔呀!
第三、如果你想道歉、想感恩,卻完全沒有行動力,或者很遲疑,請問為什麼?我們有可能永遠都有機會道歉或感恩嗎?「諸行無常」呀!
第四、希望你不要因為此種反省陷入痛苦,改變即是了!如果你很難受,你可以試著去感受一下師父慈悲保護我們的心吧!感受一下,有如
佛──光──照──耀!
好!這一講講到這兒,我留作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