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請大家看 113 頁「引敘戒律」,中間的藍字,看原文。
其中戒學,至言及釋數數讚為定慧學等一切功德之所依處,故須先具戒學增上諸證功德。其中 戒律,分三:成就最勝別解脫律儀事理者:如《讚》中云:「尊入聲聞乘 之宗規別別解脫律儀門已,護戒如氂牛愛尾, 如《菩提道炬論》云:『七眾別解脫,如來所宣說,最勝妙梵行,即比丘淨律。』具妙梵行勝苾芻,持律上座我敬禮。」謂其正受圓滿苾芻諸律儀已,如愛尾牛,若尾一縷掛著於樹,雖見獵士將離其命,寧捨其命護尾不斷。如是雖於一輕學處,尚寧捨命防護不犯,況其所受重大學處,是故成大持律上座。
下面我們再看仁波切的講記。說:「其中戒學」,現在是過渡到三學寶中的戒學了。那麼戒學是三學的根本,因為「至言及釋數數讚為定慧學等一切功德之所依處」,佛陀的至言及眾多的釋論中都有如此提到。像《親友書》中就說:「佛說戒為眾德本,如情非情依於地」,就像大地一樣可以出生一切作物,是一切情非情的所依,戒也是一切功德的所依,所以像大地一樣。如果要想獲得任何功德,根本都在於戒。「故須先具戒學增上諸證功德」,所以最初必須具足這樣的功德。哪樣的功德呢?就要先具備戒學增上的諸證功德。所以這裡邊很顯然「戒學增上」它是屬於什麼?證正法裡邊的證功德,而且它是要最先具足的;像大地一樣,如果你想要獲得任何功德,都要用這個大地承載,這個大地就比喻增上戒學。
那麼戒學有幾種呢?剛才講過別解脫律儀、菩薩律儀,還有什麼?密宗律儀。首先,「成就最勝別解脫律儀事理者」,這裡就講到具德阿底峽尊者具足了最勝別解脫律儀的道理。像「《讚》中云:『尊入聲聞乘門已,護戒如犛牛愛尾。』」在這個《讚》中所說的「入聲聞乘門」的意思,不是指入聲聞乘,而是指進入「宗規別別解脫律儀」之門。我們必須了解這兩者的差別,否則可能就會有人認為阿底峽尊者好像進入聲聞部派了。但不是這樣的,仁波切說這是很重要的!比如說我們是執持大乘宗的,但我們也持守別解脫律儀,不會因為特別持守別解脫戒就說我們趣入聲聞乘。
覺窩傑趣入的是聲聞乘的律儀,趣入這個律儀之後,對於每一條戒,都如同犛牛守護牠尾上的每一根毛一般地善加守護。在雪山上的犛牛就會這樣,如果牠尾巴上的一根毛、一根細細的尾纏在了樹上,這個時候如果有獵人追牠,追到面前拿起槍,縱遇到生命的危險,牠也捨不得把牠那個尾巴拉斷然後跑,牠也不願意斷一尾求存。如同這個譬喻,就算遭遇到了命難也不捨戒,尊者對律儀的愛護超越於生命。
這裡邊說犛牛的那個尾應該有很多細得像絲一樣,其實斷一個絲應該是沒什麼的,但是這種犛牛牠就是特別愛護牠的尾巴,寧可死了也要保護。尊者對於微細的戒都守護成這樣子,可以想像對重大的律儀,他也更是用所有的生命去守護。
所以我們學到這裡可以想一想:我們都是受了戒的人,那麼我們對於重戒的態度是什麼?那種很重的戒律。我們對於那種輕的律儀,還有細部的律儀的態度又是什麼樣?就可以知道對這個增上的戒學,我們的信心是怎麼樣的?自己的認知是怎麼樣的?行持又是如何呢?我們讀到這裡尊者的行誼,可以反觀一下自己,然後要向尊者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