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283 「一分真實三摩地」之意涵

在討論阿底峽尊者的善知識他的功德到底證悟有多深的時候,這邊後面有一段辨析。《四家合註》的 117 頁巴梭法王的一個註釋,註說:「一分真實三摩地」這個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戒鎧阿闍黎他獲得了加行道以上的功德到底是什麼樣的證量,就在探討這個問題。大家在討論的時候,會發現和巴梭尊者的觀點不一樣,這個不一樣處我們可以了解一下。

說:關於此段提到的這個「一分真實三摩地」,祖師們是有不同解釋的。巴梭法王把「一分真實」解釋為「證得所取無自性」,而其他的祖師解釋為「不顯現所取境有諦實」,或「開始壓伏見道所斷能取分別」。

巴梭法王認為真實指空性,分為所取境上的無自性,以及能取者之上的無自性兩種,所取無自性及能取無自性各屬於空性的一部分,所以都稱為一分真實。加行道忍位的時候證得所取無自性的三摩地,就是一分真實三摩地。這是巴梭法王的一個想法。

那麼宗喀巴大師在《金鬘論》中就有提到:大乘加行道忍位的時候,斷除所取的散亂,唯留能取散亂。由於加行道忍位安住於一分無所取,以及隨順無能取,所以是住一分真實三摩地。依據大善知識功德海的解釋,此段的真實即指不顯現能取所取有諦實。《金鬘論》中所說的「安住於一分無所取」應該承接上文,理解為斷除所取散亂,也就是指證空性的時候不會顯現所取境有諦實;而不顯現所取境有諦實,即是不顯現能取所取有諦實的其中一分,所以稱之為「一分真實」。

有在聽嗎?賈曹傑大師在《心要莊嚴釋》中也有提到:不能從明現能取所取無自性的程度來區分四種加行道,因為四種加行道等持同樣都證得一切法無諦實,也都明現諸法法性的義共相,所以要從斷除所斷的程度來安立四種加行道。 

妙音笑大師在《現觀辨析》中也認為四種加行道不僅都能夠證得所取無諦實,而且能證得一切法無諦實。另外,在提到大乘忍位加行道時,妙音笑大師解釋為能取一分三摩地。記不記得前面巴梭法王的解釋?是所取,對吧?

所以從宗喀巴大師、賈曹傑大師,還有妙音笑大師的承許,可以推知他們都不承許證得所取無自性的三摩地即是一分真實三摩地。因為如果是這樣的話,在忍位以前就能證得一切法無諦實,那一分真實三摩地便不用等到加行道的忍位才能獲得,前面就可以獲得。 

一般而言,大乘加行道四個階段的時候,會依次壓伏四種見道所斷的分別:執染汙所取分別、執清淨所取分別、執實有能取分別、執假有能取分別。大乘加行道忍位的時候,能夠斷除前兩種見道所斷所取分別的這個現行,宗喀巴大師應該是從這個角度來安立大乘忍位加行道為一分真實三摩地。由於斷除見道所斷的一分——所取分別的現行,所以證入空性的時候便不會顯現所取有諦實,因為已經斷掉了。妙音笑大師認為大乘加行道忍位的時候,開始壓伏見道所斷能取分別,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也能安立為一分真實三摩地。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斷除見道所斷所取分別的現行,或是從開始壓伏見道所斷能取分別,來安立一分真實三摩地,都是從斷除或壓伏所斷的這個角度來安立的,而不是從證得所取無自性的角度來安立的。所以巴梭法王的解釋,顯現上與宗喀巴大師、賈曹傑大師與妙音笑大師的說法有不同,所以在這個地方特別地拿來討論,以供那些鑽研經典的人詳細地去思考一下。

由於討論阿底峽尊者的這位授戒阿闍黎、剃度和尚,他的功德到底是什麼樣的?無論怎樣都必須承許是加行道以上的菩薩——本地風光也不知道是什麼樣。也很感謝阿底峽尊者和他的剃度和尚!我們有了這一分,比如對於宗喀巴大師《金鬘論》怎麼講的啊?還有《心要莊嚴釋》賈曹傑大師怎麼講的啊?妙音笑大師怎麼講的?這些就會給我們一個學習的機會,讓我們去看一看各家祖師所講的,甚至把它們都會通起來,看看其中的差別。

這樣討論下來的結論,就是我們會對經典裡面說的忍位的所斷到底是從哪個角度去安立加行道忍位的這個定義,看看不同角度的風光,擴大我們對於加行道菩薩的功德的理解,希望我們能夠對大乘的法生起欲求心,乃至去實證它。從而可以了解一下阿底峽尊者的老師們都是何等的精采!

所以,能得到這個傳承上師這樣傳下來的法脈,到現在為止沒有間斷的這樣一個傳承的學習,我們是何等地幸運!大家一定要好好地學!不管現在是居士在學習,也要發願以後生生世世能夠出家;出家人在學習,也要發願生生世世能夠出家,因為近圓戒還是非常地精采的。所以我們一起努力!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