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261 以教理衡量自己,莫批判他人

不過有一點我們要了解:我們不要了解這個東西隨便妄加批評別人。這個佛菩薩到世間來,一定示現我們世間共同的量則,跟我們哪,所謂同事,他也跟你一樣,跟我們混在一塊兒,然後呢慢慢地接近,引導你。我們應該有這個正確地認識,然後有了正確認識,自己衡量自己,努力爬上去。所以剛才這種道理,是用來衡量我們自己,只有修學佛法,你能夠拿這個標準衡量自己就對了,不要看別人,看別人的話你就錯了。所以處處地方佛經上面都告訴我們哪,你要了解這個,要了解這個,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很快地就聽過了,聽過之後我提問題能答上嗎?第一個問題:師父說:「不過有一點我們要了解」,那一點是什麼?能答上吧?說:「不要了解這個東西隨便妄加批評別人」,這是不是說不能批評別人,對不對?「不能隨便妄加批評別人」,前面還有條件嗎?「我們了解了這個東西,不要隨便妄加批評別人」,我們了解了什麼呀?了解了教正法、證正法、戒律之後,不能隨便妄加批評別人。接著師父指出一個原因,什麼原因啊?「佛菩薩到世間來,一定示現我們世間共同的量則。」什麼意思?好像跟你差不多,對不對?就是可能跟我們同事啊!然後師父還用了一個「跟你一樣,跟我們混在一塊兒」,所以如果學了點佛法的教理,亂去批評別人,有可能批評到旁邊那個同事,他是佛菩薩你不知道,對不對?這樣的話罪過就大了!

所以「我們應該有這個正確的認識」,什麼是正確認識呀?哪個正確認識?是教正法還是證正法?還是我們了解了一個東西不要妄加批評別人?哪一個?你們可以想一想。有了正確的認識之後要怎麼辦呢?有了正確的認識怎麼辦,還記得嗎?你們要仔細地看教理才能答。現在能答上嗎?還是一片空白?肯定有的同學大腦空白,對不對?「有了正確認識,自己衡量自己,努力爬上去。」所以這正確認識看起來是指什麼?教正法,對不對?你拿教正法衡量自己。注意哦!佛法的中心,師父用那幾個字說出來——「自己衡量自己」是什麼意思?「衡量」是秤自己有多重的意思是吧?看看是怎樣的。就是拿這個教正法一直對著自己的身語意,然後「努力爬上去」。注意!「爬上去」前面還有兩個字,記得哦,叫「努力」爬上去!

所以剛才這種道理,是用來衡量我們自己,只有修學佛法,你能夠拿這個標準衡量自己就對了,不要看別人,看別人的話你就錯了。」這幾句話好理解嗎?好理解哦?一聽就明白!師父說拿了教理之後,不要去衡量別人,衡量別人直接就錯了!有這麼嚴重嗎?衡量別人就會錯了,然後看自己的話就對了,是這樣嗎?看別人的話就錯了。「所以處處地方佛經上面都告訴我們哪,你要了解這個,要了解這個。」了解什麼呀?拿這個教正法是要在自己的心上改變自己的,不是讓我們拿這個佛法的標準去批判世人,甚至走到哪兒都說別人錯,這個就是把佛法全部都用錯了,因為佛法是要在內心上去實踐的。

聽了這樣的教理要在內心上實踐,就照著那個教理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就好像你蓋一個莊園,然後你怎麼修路、怎麼種樹、怎麼畫圖、哪裡有游泳池,有的人就蓋這樣的莊園。你不是拿了這個完美的莊園的圖之後,四處去說:「你那個破房子、你那個破房子......」不是這樣的!你要動手蓋自己的這個華麗的莊園。所以自己要開始努力改善自己,才是佛陀希望我們做的。

在很多律典裡也有講:戒律的精神實際上不是拿這個戒律的繩子把別人綁起來,戒律的精神是律己的。弘一大師也非常強調這一點,就是要律己。談到律己,這個「律」字,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好像就代表約束?其實戒律的真正的名字是解脫,解脫就是把我們從煩惱和痛苦中解脫,恰恰是解開繩索的意思。但是理解錯了,就以為戒律是一個繩子把我綑起來。No!戒律是剪斷痛苦繩索的一把利劍,讓我們得到解脫,所以才叫別解脫戒。它直接是釋放我們的,不是綑起來的。這個佛陀的教理,必須要向內心看才可以的。

講到這兒,可能很多老師心裡就嘀咕了:「我是老師,那我就得管小孩......。」一邊管小孩也可以管自己,管小孩管得錯誤的地方自己也可以知道,也可以每天進步。因為在跟隨佛菩薩的過程中,我們都是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弟子,不管是什麼身分、什麼地位,好好地修行,拿教理來約束自己、改善自己,完成最佳的自利,然後才能利他,這才是一個最美的旅程。

所以在這一小段師父告誡我們的,再複習一遍:「拿標準衡量自己」,後面接著什麼?「就對了,不要看別人,看別人的話你就錯了。」我再問大家一句:「看別人就錯了嗎?」如果我看別人的功德呢?會錯嗎?不會!這裡邊師父是說你看別人的恩、看別人的功德都錯了嗎?不是!是總是批判別人,而且是隨便地就妄加批判別人,一有什麼事情發生,要找一個罪魁禍首的話,一定會找到別人。總之都是別人的錯、天下的錯、世人的錯,就是沒有找到自己心上的無明的錯,師父說這叫大錯特錯了!看別人的話,一定是從觀過的面去看的。

大家知道我們自己或者別人都可以內心有個衡量,如果你旁邊有一個人,從早到晚整天說你不好的話,你真的是很難快樂的;你做了一件事情希望能夠讓他高興一點,說一點讚美的話或者說一個認同的話,可能劈裡啪啦就一頓批評。其實常常聽到批評、常常聽到否定、抱怨、發牢騷,很多人的生活會被這些語言攪得一團亂,甚至過得非常地低迷,很難快樂。

很簡單!你喜歡天天被人批評嗎?你喜歡天天被人指責嗎?如果不喜歡的話,那就不用這樣去指責別人。拿教理的鏡子來照自己,拿戒律來衡準自己,加強自己的修為,我覺得這是佛法最真實的利益。師父會在整本《廣論》的講解裡邊一直提醒我們:千萬不要老去批評別人,提到別人的時候要懷有感恩心。當我們這個心看向別人的時候,是懷著感恩,或者他有什麼地方我能夠學習的一個謙卑的角度。然後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的時候,從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不要都說是別人弄的。這個聽起來很簡單的原則,如果我們會去操作的話,會從一個痛苦的人變成一個感恩的人,感恩的人就幸福多了!如果都是別人的錯,別人沒那麼容易改,那我們何時能夠幸福呢?全天下的人都對不起自己,自己怎麼可能幸福?自己就是那個被傷害得最深的人,是無法獲得快樂的。

可是我們一旦懷著感恩的心對別人,總覺得自己對別人做的還是不夠的,那我們就會覺得我們受恩於很多、很多人,那個人已經給我太多、太多了,我怎麼報答也報答不完!所以就無從去對別人發牢騷,或者說:「我這麼不幸都是因為你」,就不會得出這樣的奇怪的理論。因為自己不為自己的因果負責,推在別人身上,這是不信因果吧!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