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176 重新看待出家修行的非凡際遇

好!那我們來聽下一段。今天想要聽一下師父在新版《廣論》裡講的「欲令暇身」的這一小段。

那現在的欲是什麼呢?「欲令暇身」,我們得到這個難得的有暇之身,這暇身是專門 指如法修行必須的條件。所以我們現在坐在這裡,人家很多在家人,儘管他有很優越的條 件,他羨慕我們,因為他無暇,他沒有時間、沒有機會來修行。這是非常值得珍貴的!那白白地浪費,不讓它白白地浪費,這些「具諸善者」,這些真正具足善根的人。不具足善根的人不一樣,不具足善根的人看我們:哪,你們這些人!坐在這地方,我不會跑出去玩一下的?我不會去做這件事情的!我們絕對不會願意坐在那裡聽、寫、讀、背,所以這個需要的很多條件。那麼專心、努力地「專勵」來聽聞這個教法。

師父又一次提到了:「欲令暇身」。說:「我們得到這個難得的有暇之身,這暇身是專門指如法修行必須的條件。」注意!為什麼要如法修行呢?為了究竟地離苦得樂。那麼就觀察一下我們現在,說:「我們現在坐在這裡」,師父就針對僧團在講,很多在家人有很多優越的條件,但是他羨慕我們,因為他沒有時間、沒有機會。譬如說學十五年、二十年的五大論,詳細地聽聞每一部論的解釋,把該背的都背了——五大論的根本頌等等還有很多要背;還有需要辯論的,都拿時間來辯論,生命的主軸和所有的時間都是用來聞思修的。師父說:「這是非常值得珍貴的!」讚美這些具足善根的人,不讓它白白地浪費掉這個暇滿。

我們在寺院裡面,每天聽聞佛法、早晚課、背書、辯論......。時光荏苒,歲月流逝,我們每一次對佛法的聽聞,在我們心續上產生的信仰的力量;每一次思惟,拿所聞的道理來對治煩惱、結合心續,內心中收穫的那一分感動;那一分覺得值遇了大寶的教法,在這樣一個大寶的僧團中修行的感恩和珍惜,這一切是多麼地來之不易啊!在整個從過去到現在的輪迴中,我到底有幾次能夠得到這樣的機會,穿上袈裟、值遇宗大師教法,又對宗大師教法具有信心,可以經年累月地聽聞、思惟、修行?這樣的時光對我們來說,從過去到現在我們重複幾次了?這時光並非隨處可得。從早晨起來我們就會到大殿,有那麼多尊佛像在殿堂裡;有那麼多經典就在自己的書櫃裡,觸手可及、抬眼可見;又有這麼多的同行善友,修學一樣的教法,持守一樣的律儀。仔細想想,這要累積多少資糧,聚合多少因緣,才能出現這令人羨慕的機遇啊?

我們寺院的法師們、小沙彌都在努力地背書,正在聞思的路上拚命地戰勝自己。進入僧團之後,要大量地背誦教典。當一個僧人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到辛苦的時候,要不只一次地超越自己。在修行的路上,要麼是從來沒有開始、要麼是半途而廢,而已經踏上這條路的人也必須矢志不移,才能保持初心堅守到底,經年累月地堅持背誦,把這些經典上佛陀的教言裝入自己的心續。許多出家人,在這個過程中修鍊出聞思的毅力。每當到寺院大考的時候,我們總會聽到又有出家人將哪部經典、哪部論著完整地背誦下來了,甚至能一次性地背誦數十萬字。除了背書課堂之外,從寮房到大殿、走在路上背誦、睡前端坐在床上,乃至聽到打板聲睜開眼睛的時候,都有法師趁著這個時間在串背著經文。

學習辯論也是,當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的時候,有的法師站著也是思考、坐著也是思考,吃飯的時候也會思考,睡夢中也在思考。到全寺院一年一度的大考的時候,每個人也都傾心地準備了題目,同時也非常緊張地準備面對別人的考題。在大考的會上,任何想像不到的事情都會發生,因為你永遠料不到別人會出什麼題,也無法想到自己精心準備的題目別人怎麼回答你呢?一到大考的時候,僧眾們的氣氛真是又緊張、又歡樂,每一次大考,都有最精彩的題目出現,同時也是大家最能相互學習、相互激勵的時候。

想一想,這樣的背誦是修行嗎?聽聞佛法是修行嗎?辯論是修行嗎?乃至從寮房走到大殿,每一步路是去朝聖嗎?我們都想千辛萬苦地到聖地去朝聖,那麼佛陀就坐在大殿裡,經典就在經櫃裡面,甚至在我們的書桌上。離苦得樂之道在經典裡寫得清清楚楚,而且有善知識不厭其煩地為我們講一行、一個字、每一部論怎麼解釋、諸家的解釋,還有匯總的解釋是什麼。這個傳承從未間斷,而且是如此清晰,就在我們這個僧團!如果稍加思考這一切所有的聚合,便會感受到教典中所說的暇身難得不可思議啊!

所以師父接下來又說:有的人看我們——啊,這些人就坐在這個地方!他是不會來做這些事情的,因為他想要到處跑呀!坐不住啊!沒法收攝,不可能收攝在教典上,無法專注於聽、說、讀誦經典、背誦經典、辯論這些事情;也無法對於聽聞、讀寫教典、辯論教典產生殊勝的勝解,認為這就是淬鍊我們內心離開痛苦、得到快樂的唯一方式,也是最佳方式。不會成這種見解,總認為有一些其他的方式可以達到快樂、可以離開痛苦的。一直讓自己的心思留戀、拖延在那些其他方法上,甚至滯留在那些上面,以為那就是離苦得樂之道,因為他的見解是沒有轉過來的。

說到轉變見解,就要談到理路。比如說學辯論的第一課——顏色,討論那些辯論題,我們會覺得:討論白法螺是不是白色,對我心續的煩惱有沒有作用呢?眾所周知,白法螺的顏色是白色的,但是賽倉大師說,第一課就是要用這種人人都知曉的事例來建立正理的理路。為什麼要建立正理的理路呢?因為正理的理路,才能破除痛苦的根本。佛陀認為無明是一切痛苦的根本,破除無明最重要的利器就是空性見。可是對於凡夫而言,空性不能用現量證得,一定要用理路,生起比量才能了解,所以建立理路對一個修行者來說至關重要!

雖然《攝類學》是學習五大論的初級課程,也是五大論必不可少的基礎課程,但它會顛覆我們平常的感覺,還有原有的思路習慣。一切石破天驚的思路,會讓自己和他人從驚嚇到驚豔,讓我們恍然覺悟到平常的生命狀態糊里糊塗、渾渾噩噩。在理路的鏡子中,我們會努力地去辨認真理的模樣,無數次地去辨認、去探尋諸法的實相、心的本來面目!日復一日,精進地學習佛菩薩、祖師的理路,想像他們一樣超越煩惱的大河,到達寂靜、悲智紛呈的彼岸。這樣的奮鬥,是多麼地令人歡喜呀!所以想一想師父對我們具足暇身的讚歎,我們要生起極大的歡喜心!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