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104 廣聞的真正目的是修心

那麼說:好、好、好那既然要修行啊要多了解、多聞結果多聞的話呢說「廣聞不善於修要」,聽了很多道理以後他又在文字上面去摸索去了不善巧這個修行這是一種還有一個毛病哪他聽了很多以後啊他自己不修還這專門管別人閒事這個事情的的確確很容易因為我們的眾生的常態平常我們哪這個任何一個人因為無始以來我的習氣在所以看自己不大容易看別人很容易那麼世間的人來說他那個標準本來世間的標準大家都馬馬虎虎現在你修學佛法了以後了解那個標準提高了結果你提得很高那個標準拿那個標準去照別人的話那害了!像個照妖鏡一樣這一看哪世間所有的人都是妖魔鬼怪沒有一個像樣的只有一個人沒看見──自己就是這樣這個是非常嚴重的事情

好!師父在這一小段裡非常精闢而又犀利地指出了我們的現狀前面說了修行一定要多聞嘛就多聞聽了很多道理結果在文字上面摸索去了不善巧這個修行說:「在文字上摸索」,那我先問大家說:「在文字上摸索」是不是必要的是必要的那麼僅僅停在文字上的摸索就是不可以的那麼為什麼他僅僅停在文字上了呢那文字到底懂沒懂呢為什麼導致他不善於修要呢聽了那麼多應該很懂得修行啊因為道理就是為修行而說的而我聽聞也是為了修行那麼為什麼到最後還不善巧修行呢什麼原因

所以廣聞不善於修要師父在這裡說在文字上摸索然後不善巧修行這種狀態就是文字可能是特別特別地熟練但是一談到內心的行相的時候就無法對焦了

比如說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這麼幾個字而已。「諸惡」,大家可以想到大的惡行和小的惡行大的惡行不要做五逆十惡不要做那麼小的惡行呢比如說背後議論人啊議論人是非呀對別人說話不是很客氣沒有敬意啊比如說某一天拿著經典也沒有什麼敬意就這樣就過了這些看起來都是一些不經意的時候所犯下的一些過失那麼如果我們去學了教理的話我們就知道在因果部分就算是小的惡行也不可以做的因為小的惡行會累積成大的還有如果是對殊勝的對境所做的一瞬間所積累的惡業也是不知道多大的

這樣的道理是一下就聽了但我們在自己的心上怎麼可能建立出這樣的一個量所以文字上看起來就是這樣念懂了也知道這什麼意思但你到底內心上能不能如文字上所闡釋的生起那樣的量還是有一個很長的距離所以說既要「廣聞」又要「善於修要」。

其實這裡邊著重點是說要「修要」,對吧不能只是在廣聞然後師父在這裡邊還是很溫和地說:「不善巧這個修行」。像親近善知識法其實如果在廣論》裡沒有這樣子詳細地闡釋的話可能我們讀《華嚴經》啊讀一些其他的經典也會注意到實際上修行要有一個善知識引導的但是會不會有這樣明晰的次第呢修信、念恩還有怎麼樣一步一步的華嚴九心等等會不會有這樣的嚴格的次第呢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一旦確立了這樣的一個次第之後對於我們的心來說我是聽到了之後就覺得「我知道了」,還是我會在心裡邊把它當作一個我的目標我要如我聽到那樣去做到它注意!是做到它不是僅僅聽到耳朵裡就算懂了就我明白了、我聽到了而是說我要把它做到就是要如經典上所詮釋的那樣在我的內心中生起那樣的量這才是廣聞的目的

為什麼停留在文字上剛才我問大家說有一種是他不知道為什麼要聽他聽完就以為完了就覺得聽到了佛法大概就是這樣,我都懂了道理都懂了我要辯論可以辯論要討論問題都可以跟你討論而且我都可以做很多引證但是不止於此啊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改變自心的惡習氣要挑戰自我的煩惱要打擊以自我為中心的這種煩惱打擊、徹底地對治自性執,對吧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修心啊廣聞要善於修心啊這個也是在很多經典裡很多善知識的開示裡邊一直叮嚀我們的一定要把所學的拿來在內心上去運用所以師父說:不善巧這個修行這是一種「廣聞不善於修要」。

列舉完這種了我們剛才總結為他可能聽聞的時候動機就不對再一個可能是整天忙著聽聞聽很多很多就是沒有把它善巧地攝為修心然後在警醒自己的三業上再念念去用功缺了這個功夫這是一種還有一種現在我們應該所有的同學好像全都知道了就叫「法鏡外照」對吧聽了很多之後師父說:「他自己不修還專門管別人閒事」。我問大家一個問題管別人累不累呀累吧那管別人的閒事不是代他操心、是一個好事情嗎師父在此處為什麼說:「管別人閒事」呢好像別人的事情都是閒事嗎

師父為什麼會這樣說呢管別人好不好呢很難說喔為什麼別人的事是閒事呢難道只有自己的事是正事嗎別人的事都是閒事嗎那要怎麼理解這句話明明別人的事也都是大事有的都是很重要的事為什麼師父稱為閒事

比如說修行這件事情如果自己不修的話他會不會有引導別人的經驗呢因為那經驗尤其是修心這個經驗你如果不走過這個路你怎麼知道哪裡有坑坎哪裡該左轉、哪裡該跳過去你是不知道的

那麼我完全沒有經驗的時候我去管別人的話能不能管到當處呢能不能管到恰到好處呢管不到,對不對管不到那做的一切就成了閒事了對不對因為你沒有經驗你去引導別人欸!比如說我要去一個什麼什麼鎮我要去那裡結果有一個人完全沒有去過那裡然後他自己還路癡,他帶你但是走來走去、走來走去就走到另一個地方去了那不就是閒功夫都浪費時間了,對不對所以,當我們自己沒有獲得修行的經驗的時候我們管別人師父還放一個專門」管別人閒事看來是很熱衷的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