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釋了什麼是無漏之法之後,佛陀接著又講。在《般若經》上的原文說:「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一有情住預流果,所獲福聚,猶勝教化一贍部洲諸有情類,皆令安住十善業道。何以故?憍尸迦!諸有安住十善業道,不免地獄、傍生、鬼趣。若有安住預流果者,便得永脫三惡趣故,況教令住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所獲福聚而不勝彼?」
這一段是說:如果一個善男子或者善女人教一個有情住在預流果,他教一個有情住預流果的這個福報啊,勝過教化一贍部洲的有情都安住十善業道。注意喔!這個人數是差得太懸殊了,他教一個有情住預流果所獲的福報,比教贍部洲所有的有情都安住在十善業道的福報還大!
那我們的問題依然是:「為什麼?」佛陀又親切地呼喚他弟子的名字,說:「憍尸迦,這些安住於十善業道的有情,不一定能免掉地獄、傍生、餓鬼,不一定能免除三惡趣。但是一旦一個有情安住預流果,便得永脫三惡趣!」就是他永遠脫離了三惡趣。注意喔!教一個有情永遠脫離三惡趣的這樣一個福報,大於教化一贍部洲的有情安住於十善業道。佛陀又接著說:「況教令住一來……」教一個有情住預流果就這樣了,何況你教一個有情安住於一來,還有不還、阿羅漢果,還有獨覺菩提所獲的福聚而不勝彼呢?就更勝於他了!這又是一個譬喻。
說:「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贍部洲諸有情類皆住」都住於「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這個譬喻又大了喔!就是教贍部洲所有的有情都住在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獨覺菩提,這是很大很大的不可思議的福報!「不如有人教一有情,令趣無上正等菩提。」不如教一個有情發菩提心。
接著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呢?「何以故?憍尸迦!」佛陀又呼喚他弟子的名字,說:「若教有情令趣無上正等菩提,則令世間佛眼不斷。所以者何?」為什麼呢?「由有菩薩摩訶薩故,便有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由有菩薩摩訶薩故,便有如來、應、正等覺轉妙法輪度無量眾。」說:為什麼呢?教一個有情發了菩提心,他可以勝過教所有贍部洲的有情都住於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果這麼大的善根,是為什麼呀?說:首先「令世間佛眼不斷」。為什麼呢?因為有菩薩的緣故,就會有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因為有菩薩的緣故,就會有如來、應、正等覺轉妙法輪度無量眾,這些都是從菩薩出生的。所以一個人發了菩提心,有那麼大、那麼大的福報!
「諸菩薩摩訶薩,皆依般若波羅蜜多而得成就。以是故,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書寫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施他讀誦,若轉書寫廣令流布,所獲福聚,勝前福聚無量無邊。」這個譬喻是說什麼呢?那個令有情發菩提心的福報勝過那麼多,那麼如果書寫般若波羅蜜多的人,然後書寫了又轉他讀誦、轉他書寫、廣令流布,這樣的善根勝於什麼?令有情發菩提心。這是不可思議的喔!這是不可思議的!
說:「何以故?」為什麼呢?佛陀又呼喚了弟子的名字:「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祕密藏中,廣說一切世、出世間勝妙善法。依此善法,世間便有剎帝利大族、婆羅門大族、長者大族、居士大族、四大王眾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亦有四念住廣說乃至一切相智施設可得,亦有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獨覺、菩薩摩訶薩、諸佛世尊施設可得。」說:為什麼抄《般若經》,令他讀誦,然後轉抄、轉令讀誦、廣令流布會有這麼大的功德?佛陀說:「因為般若波羅蜜多的祕密藏,廣說一切世間、出世間的善妙法,依這個善法能出生一切,比如剎帝利大族等等,還有菩薩,還有各各天、阿羅漢,甚至諸佛世尊,才能夠施設出來。」
這一小段的譬喻就很令我們震驚了,但是不知道平常大家誦《般若經》的時候,有沒有細細地去琢磨一下,甚至把它用白板列一下。我們透過對比的方式,看看這個抄《般若經》,抄完了之後給別人誦,誦完了再抄、再誦,廣令流布,這樣的一個善根到底有多大?這是才比到這兒,還沒比完呢!後面還有很多還沒比完。上述所講的,是佛陀給我們展示的一種比喻的方式,怎麼樣去了解善男子、善女人書寫了《般若經》,又轉給他讀誦,然後又轉書寫、轉讀誦、廣令流布,這樣的功德有多大。上面是一個方式。
下面佛陀又再開顯了一個方式,這個方式一開始是說:「復次,憍尸迦!置贍部洲諸有情類。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四大洲諸有情類,皆令安住十善業道,於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緣得福多不?天帝釋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書寫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施他讀誦,若轉書寫廣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獲福聚甚多於前,餘如上說。」
這邊是說什麼呢?先放著贍部洲的有情不說,接著換多少有情了?四大洲的有情,四大洲的有情,都教化他們。你想想,我們教一個有情,讓他住於十善業道多費力氣呀!這是教四大洲的有情喔,都獲十善業道了。可是,還不如善男子、善女人抄《般若經》,送給他讀誦,然後轉書寫、轉抄、轉讀誦,這樣地廣令流布,福報不如這個多喔!
現在已經變四大洲,接下來在《般若經》裡邊,佛陀又說先放著四大洲不說,先說小千世界有情,也令他們安住於十善業道。又問憍尸迦說:「這個功德多不多呢?」憍尸迦說:「哎呀!很多、很多了!佛陀,很多、很多了!」然後佛陀說:「還不如他抄《般若經》,轉給他讀誦,然後又抄、廣令流布,不如這個功德大!」
憍尸迦肯定說:「哇,那個功德太大了!」然後佛陀說:「先放著小千世界不說,先說中千世界……」就這樣譬喻下去。然後說:「先放著中千世界不說,先進入大千世界。」當然這中間都有憍尸迦說:「啊!甚多、甚多!真多、真多!」然後佛陀都說:「這還是不如一個有情書寫《般若》、施他讀誦,然後再書寫、廣令流布,福報不如這個多喔!」這樣譬喻下去了。然後放著三千大千世界先別說,說十方各如殑伽沙等世界;然後放著十方各如殑伽沙等世界不說,再說十方一切世界的有情,全部安住於十善業道。這個已經很難想像了,因為有情是無量無邊的,所有的無量無邊的有情都住於十善業道了。
我們想像說:啊!會有那一天嗎?但是佛陀在經典裡就做這樣的譬喻,就是這麼大、這麼大的善根!然後又問憍尸迦說:「功德多不?」那我們想像一下,我們如果跟憍尸迦這個天王在一起,說:「哇!那太多了!佛陀,這不可思議的功德!」結果佛陀說什麼?「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書寫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施他讀誦,若轉書寫廣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獲福聚甚多於前。」比那個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