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021 學本論的方式:耐下心來,深入廣學

我們剛才談了一下前面一段,研討到這一段,不知道有的研討小組會不會整節課都在討論「門」是什麼?然後大家陷落一團,每個人都在說:「門是這個、門是那個!」實際上師父在這裡揭示一種學佛的方式。學佛的方式跟學世間的稍稍有不同,就是你文字上懂了之後,你不能認為你真的懂了,因為要向心上去看、要在身心上做功夫,要改變身心的。所以它是一種修鍊,它不是用一個「懂」字就能夠代表所有的過程。

在研討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糾結一些好像跟身心無關的問題,然後所有的人都卡在那裡、所有的人都諍論不休,找不到出口,所以廣論班裡就吵成一團。吵完之後,出去每個人的心裡都是問號,就這樣回家了。但是這樣會不會很錯誤呢?畢竟我們在吵佛法的門在哪裡、修行的門在哪裡,對不對?不是在吵什麼其他的名聞利養啊、什麼其他的門,所以相對於那些還是比較好的。諍論、諍論之後慢慢就尋到路徑,找到出路了!

怎樣找到出路呢?師父在這裡邊說:「我們在無明中,我們的概念,我們的執著,我、我、我!這個東西都是錯誤的根本。唯有一個有正確認識的人指導了你」,他指導了你之後,注意!「你了解了你的錯誤」,了解了之後,師父下一個次第是:「心裡想排斥這個錯誤」,那麼在想排斥這個錯誤之前,一定是知道這個錯誤給自己的傷害。「不但如此,下一步還要認識怎麼樣是正確的,然後照著正確的去做,那個時候才能轉化得過來。」轉化得過來就是,從苦的感覺過渡到快樂的,你的心的感受力發生了改變。

好!提到感受,大家接著往下聽!

然後呢,你的感受,對不起,那了解都不了解,我的感受還是普通的習性。世間的來說,人家說文人,文人的習性是什麼?講起來,講得頭頭是道,做起來是一無是處,就像普通一般的愚夫愚婦一樣。那我們現在實際上都是這樣的,大家喊這個民主,大家喊這個、喊那個,看別人的時候,喊得清清楚楚,輪到他身上的時候,做起來是一樣地莫名其妙。現在我們修學佛法了,第一個難關就是這裡,想想看!所以這個地方提示了我們什麼?我們不要自己覺得懂了,要想真正得到好處的話,應該要深一層地,好好地廣學。不必說我們現在想,哎呀,學得想樣樣東西都學,你不要說,就是簡單地學念佛吧,學參禪吧!說實在地,還是不夠,這個以後再說,這個以後再說。

提到感受,師父說:「那了解都不了解,我們的感受還是普通的習性。」此處的「了解都不了解」,是了解什麼?是我們的感受對吧!那我們的感受還是普通的習性這一點,了解嗎?比如我常常訴苦,但是知道這是苦的感受嗎?當我們對好友或者對親人傾訴一件痛苦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會不會覺得痛苦好像在變低了?這是一種痛苦在減輕的感受,是透過傾訴的方式。那麼,這是不是屬於普通的習性?注意!當苦受生起來的時候,是否沿著善知識的指導,馬上認識到:啊!這是痛苦開始了。

在痛苦開始之前,是不是還有一個東西它又先開始了?就是我們的見解──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那個執著,對這個事情的安立,是安立成傷害我的啊,或者這件事情一無是處啊,那麼接著痛苦就來了。習慣性地把某件事情發生看成是痛苦的淵源,那麼只要這件事一發生,痛苦就來了。一旦我們認為,這件事發生也許對我的生命有所警示、有所提醒,甚至是給我的一個大禮,但是我還不知道怎麼收的時候,我們就會觀察這件事本身存在對我生命那個不同的價值是什麼。讓我注意到:我有忽略什麼嗎?我是應該透過這件事增長一些見識、增長一些耐力、擴大一下心胸,看起來一無是處的這件事,是否帶了很多我不知道的祕密在上面,等待我去了悟、等待我去經歷另一番的感受呢?

所以師父說「文人」,注意喔!師父在說很多事情的時候,其實都是結合著內心。注意!這個「文人」,大家不要覺得是說世上的文人,要注意我們內心中的那個──定義是什麼?講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一無是處的──自我。講是都會講的,但是一做的時候就完全都沒有樣子了。學了這麼多年《廣論》,應該對這點體會滿深吧!老學員?就是某些段落是很熟悉的,但是這個段落結合內心還是滿辛苦的,所以這是我們再開始一輪的意義呀!

說:二十年了學一本書!是呀,二十年學一本書,文字懂了嗎?文字懂了之後,內心了解了嗎?所破、所立知道了嗎?所破、所立知道了,該破的破了嗎?該立的立了嗎?感受全轉過來了嗎?最大的問題是:生死了脫了嗎?來生能生善趣嗎?最初的道次第建立了嗎?一問這些問題,是否大家會心慌,覺得好像一無所成?但是我們學了好幾輪《廣論》之後,我們對很多事情的見解還是建立出來了,正知見還是有的。比如最普遍的不殺生,五戒的概念、八關齋戒、菩薩戒,這裡邊有太多太多對自他生命有著積極意義的正確見解,我們已經透過《廣論》、透過師父的講解學到了。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很偉大的事情,所以要好好地隨喜!

師父在此處講的是什麼呢?就是那種「看別人的時候喊得清清楚楚,輪到自己身上,做起來一樣地莫名其妙。」注意!下面一句話很重要:「現在我們修學佛法了,第一個難關就是這裡。」第一個難關是哪裡呀?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能不能不莫名其妙,對吧?所以有句話說:三歲孩童都知道的事情,八十老翁行不得。師父說:「這個地方提示了我們什麼?我們不要自己覺得懂了」,注意下面的話:「要想真正得到好處的話」,什麼好處?這個好處當然要真正地得到,請問是什麼好處?學習佛法可以得到什麼好處?什麼好處?你們有回答嗎?快樂吧!離苦得樂吧!

離苦得樂,注意那個「離」字喔!比如你坐在車上,說:「請你離開那個車!」你要準備離開車上的座位,你就要花力氣,對吧?如果一台車正在飛速地行駛,你要離開這台車就要跳車,跳車很危險,需要更大的力氣。那如果我們要飛向太空的話──也叫離吧!要離開地球──那你要多大的力氣才能超越地球的引力,要多少燃料?我們習慣於這種引力,我們習慣於在自我的感受、自我的見解、自我的苦這種苦水裡面泡著,這就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吸引力。所以要離開這種吸引力的話,要一種很大的力才能離開。那麼這個力要怎麼才能獲得?因為跟自己的習慣是反的,你怎麼樣拿出一個相反的力量逃開這種痛苦?所以談到離苦的「離」字,它一定是有一個力量,又有一個方向。

我剛才是解釋好處是離苦得樂。師父說:「要想真正得到好處的話,應該要深一層地,好好地廣學。」聽到了吧?就是不要聽到一點就覺得懂了,趕快去亂忙一通,然後忙完了又很失望,非常地混亂。要想真正地好好學的話,「要深一層地,好好地廣學」,就是要耐下心來,別著急!把離苦得樂的這些見解,次第、數量認真地學明白了,並且一邊學一邊在內心上觀察。

問大家一個問題:師父的立宗有沒有出現?那個覺得文字是懂了的,會不會故步自封啊?能不能完成廣學呢?那好!現在問五大論班的同學,五大論都學完一輪了,懂了嗎?五大論夠廣的,懂了嗎?大家都搖頭。那在上課的時候,不會產生懂了的感覺嗎?沒有。辯論場上懂了嗎?上辯論場你把對方辯得啞口無言,還不懂嗎?都是不懂。說到此處,問所有的人,應該沒有人說:「我懂了」。

這一段懂了嗎?這一段也沒懂。我的問題聽懂了嗎?該承認懂的還是要懂的,但是修學佛法就不能輕易地認為這個懂了,不往下去學。懂得怎麼上汽車、怎麼下汽車,這個都懂了喔!不能一聽說「不懂」好,「好!什麼都不懂。」這樣就太過了!

注意!好幾天的課程總攝一下,師父提醒我們,學佛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它的目的性,目的非常地明確,像射箭一樣。你的箭靶在哪裡?離苦得樂,這就是我們學佛的目的。離苦得樂一定要離開無明,無明就是對這個事情沒有正確的一個看法。那麼請問:我們對學佛的正確看法是什麼?不能輕易地文字上看一看就以為懂了,我們一定要經過善知識來教我們,在身心上認識到這個「我」──連帶所有的見解和情緒,其實正是所破。了解它的錯誤、了解它的過患,我們才能離開這個錯誤;離開這個錯誤,就離開了苦。錯誤跟苦和罪是在一起的,所謂的「罪」就是做錯的事情,對自己和他人產生傷害的事情。

所以學習佛法不能急躁,要耐下心來、要沉靜下來,把我們的節奏放緩。為什麼放緩?放緩才能看到內心啊!那麼匆忙,連眼前有個東西、撞樹上都不知道,怎麼能夠注意到心念這個問題呢?所以師父才要提到:「提到這個事情,大家停一下,讓我們做個警惕。」

所以這一整段都在告訴我們學習本論的一種方式,就是要廣泛地聽聞。那麼二十年都在反覆地聽聞,有沒有廣泛地聽聞呢?現在又很多同學開始學習五大論、學習《攝類學》了。學習《攝類學》的時候,我們就自然碰到一個名詞叫「所知」。所知,大家都知道是心的對境,凡是存在的,心都可以了解。其實這句話只有佛陀當得起,因為凡是存在的,他都了解,而且是最正確地了解。那麼我們對我們的心了解嗎?我們的心存在嗎?存在啊!達摩祖師說:「你的心在哪?」「我找不到。」找不到存不存在呢?找不到就不存在嗎?空氣你也找不到,存不存在呀?

所以對於存在的,不是我們心的所知,雖然是心的對境,可是我們不了解它,那麼我們就要跟隨了解它的佛陀──徹底了解萬事萬物的規律,包括心的規律的導師佛陀,我們就跟著他來學。最幸運的是還有師父一行一行地講解,還有廣論班裡這些同學,都是同樣的目的來這裡討論,每天都討論。討論就是鍛鍊思辨能力,你站在那一方、我站在這一方,大家一起來討論。雖然有時候好像不討論還行,越討論越糊塗,問題越來越複雜了、出現的枝節越來越多了,但是總算我們打開思辨的路徑,開始思考了!這是一件非常非常好的事情。開始思考、開始思辨,對我們人生的問題產生思辨,要去問為什麼。

所以師父揭示的其實也是個聞思修的過程,但是師父沒有提聞、思、修三個字。

我有講清楚嗎?大家有聽懂嗎?還有人回答聽懂嗎?如果你們都聽不懂,我要再重講一遍嗎,這節課?再把所有的話倒帶重講一遍嗎?你們如果答聽不懂,我就一直講下去,永遠不下課!看你們怎麼辦?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