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022 《華嚴》、《法華》指出成佛快慢的差別

好!又到了我們繼續研討的時光了。不知道大家的心態有沒有準備好?一定要記著有一個大乘的發心。就是不停地訓練我們生命的方向,讓我們所造作的業都隨著菩提心的方向;因為菩提心是佛子因,最後才會匯聚為成佛的方向。成佛才是徹底地離開一切痛苦、得到最圓滿快樂的方向。現在我們只能說,我們一直在提醒自己造作這個方向,終於有一天,它會在我們的心續裡邊,經過長期的串習、觀察修、止住修等等,成為我們心續裡堅固的續流,直到一剎那也不會間斷的續流,那個時候就太美了!

所以不要放棄每一節課對動機的安立,雖然這可能只是短暫的一個心念的操作,但這個操作對整節課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甚至對於我們這一生、對於我們生生世世宗旨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常常串習,重串習的業就會先熟。如果我們一直串習生命的最高宗旨,或者我們最迫切的生命願望──成佛,這就會真實地成為我們生命的方向、生命的意義,就會動用起我們全部的心力為這個目標努力,不達目標絕不停止!

上一節我們討論到什麼樣是真正地能夠得到佛法的好處啊?然後一定要向深處學呀!要向深處學,首先要確定我們是來學佛的。為什麼學佛?要離苦得樂。那麼為什麼離不開苦呢?師父說是因為無明,我們對事情沒有正確的認識,所以導致了痛苦。其實這也是一個很深的概念,難道所有的問題都出在我的認知中嗎?把「我的認知」這個問題解決掉,是打開所有痛苦的結的一個鑰匙嗎?從這樣的一個角度說,認知事物就變得很重要了。

那現在就問大家:對每天上課要發心的這件事,我們的認知正不正確?認為是可有可無的、認為它麻煩,甚至久了之後就不以為然、麻木了?還是你會覺得,最開始的發心實際上關係到我們這節課的方向去哪裡。就是忙了這麼半天,秋天能不能收到東西?收到哪裡去了?會不會成為自己受用的那個果?所以發心是不容忽視的,發心、迴向都是不容忽視的!

今天我們繼續來聽下面師父講的這一段。在聽之前我想講一個問題,因為有很多同學寫了回饋,我有看!其中有的同學問:「這個全廣的進度出現了,是不是班裡原本的進度都要改?」如果你想要聽我的想法的話,我比較建議你班裡的進度可以不用改,抽時間可以再聽一下全廣,是不是這樣會比較好?

還有一個同學問到關於次第的問題,比如次第可不可以改變啊?為什麼是這樣?我會覺得要了解次第到底是怎麼回事,就是要耐下心來向下學。比如說次第,請問腳下的第一步是什麼?那也是次第吧!腳下的第一步就是聞法。那聞法的第一步是什麼?前行。前行的第一步是什麼?思惟。思惟什麼?聞法勝利。其實這也是在大的次第中有很多細膩的次第。每天如果我們能夠稍事注意到一個聽法前的準備,那麼對這節課來說,可能你會收穫良多。

還有一種狀況是:你只要一聽到法,立刻就全部都準備好了。就是你已經非常熟練,不會有什麼其他的雜音啊、之前做的事情一直出來干擾,你的方向性、你的意樂也非常地純粹,就是為了無上菩提。如果這樣的話,還會不會在意串習聞法勝利呢?除非聞法勝利已經進入到你的心續了,那你再串習的也是你的心續。

我還有收到同學的回饋,是他們在高鐵上聽,好像有的是坐在車上、走在路上都在聽。坐在車上的還好,走在路上聽的時候要注意看路!或者你最好站著聽,一邊走一邊聽的話要注意交通安全。我是滿開心的!大家能用這樣的時間來學習。希望能夠感受到不管相隔多遠,這個課堂就把我們連結在一起,我們很開心地在此時此刻開始研討!

好,那我們開始聽!

那麼在這一個地方,我順便也提佛經上面的一個公案來說明一下。這個《法華經》,我想我們大家都了解的。佛出世了以後說了很多經典,在這經典當中,現在流傳下來的,有兩部經典,通常說圓教經典,換句話說,最圓滿的。一部是最初說的《華嚴》,一部是最後說的《法華》。這《法華》很有意思,它最後告訴所有的弟子,你們每一個人到最後都成佛、都成佛。先開始說那些小乘的阿羅漢們,平常已經證了羅漢果了,他以為就到此為止。欸,佛告訴他:不!這是方便法門,最後你要成佛的。所以一一授記。最後呢,乃至於說任何一個人,你只要隨便地念一聲佛,跑到廟裡邊,合一個掌,鞠一個躬,乃至於小孩子玩,拿了這個泥沙造一個塔──塔就是寺廟了──欸,覺得這樣,都會成佛!

這一小段應該非常地明晰,就是師父給我們介紹了《法華經》和《華嚴經》,這一段主要是介紹《法華經》。師父說:「《法華》很有意思」,什麼意思啊?就是它告訴所有的弟子最後都會成佛。先從小乘的阿羅漢,說證得阿羅漢果了之後還要繼續向前走,最後要成佛,一一授記。最後說到:「乃至說任何一個人,你只要隨便地念一聲佛,到寺院裡合一個掌、鞠躬,乃至小孩玩,用那個沙子造了一個塔,都會成佛!」那根據《法華》的授記,我們二十多年廣論班裡這些同學,不管學得怎樣,是都會成佛的,對吧?因為我們不知道都合了多少掌、念了多少佛了,而且有同學也會造塔、供僧等等。所以根據佛陀的授記,現在在聽《廣論》這些同學都會成佛的,對不對?開心吧!

以前有一個老居士,他非常非常尊崇《法華經》,非常地有信心,所以他對《法華經》一字一拜。那時候我去問他:「《法華經》到底講的是什麼?」他說:「你別講那麼多,你就拜就是了。」我說:「要拜多久才能明白《法華經》的意思?」他說:「跟著我拜!」後來就跟著他拜。他非常非常認真,從早拜到晚,非常非常虔誠,還有很多念誦《法華經》的居士們。《法華經》有說,念完了之後會口中出蓮花的香味,有種種不可思議的感應。

再說一遍:記得喔!現在不管是新學員還是老學員,佛陀在《法華經》裡授記了,我們一個合掌、一聲南無佛,「皆共成佛道」,都會成佛的。開心吧!這是佛授記的喔!

那接著聽下一段:

當然這個成佛的時間很遙遠,不過這裡呀,我現在要提示給大家的是說,他授記大智舍利弗尊者等等,就說:「最後你要成佛的,你還要供養兩百萬恆河沙多少諸佛,多少時間以後成佛。」看一看喔!大智舍利弗尊者是佛弟子當中智慧第一的,而且我們看那個經論上面,已經無量劫來跟著佛,生生世世跟著他,有這樣的因緣,這一世證了羅漢果了,到最後成佛還要轉了個大圈子,這個是圓教經典。可是另外一部圓教經典有意思咧!《華嚴》,這善財童子,他是個十信滿心,結果他最後也成佛,他的成佛的時間上面是一生取辦──說這一生可以成就,所以他最後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兩個之間,雖然同樣成佛,這個時間,那完全無法想像,完全無法想像!那是個天文數字,天文數字都無法形容。

好!問大家:這一小段師父在說什麼呀?是不是在說成佛的時間呀?說了兩種時間對吧?一種是什麼?是天天跟著佛、生生世世跟著佛的這個例子,誰呀?大智舍利弗尊者對吧?是智慧第一的。說這一世就證得羅漢果,最後成佛還要轉一個大圈子,我們可以想像這是示現的。還有另一部經典《華嚴》,就是一生取辦──當生就成佛,這個速度簡直是不能想像的。最後他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說:「這兩個之間雖然是同樣成佛,時間是無法想像的」,師父用了「天文數字」。

我們都會成佛,但是接下來這一段揭示的是──速度。都會到那個目的、都會達到徹底離苦得樂的那個地方,但是快和慢是天文數字。接下來聽!

假定說這個成佛這麼差別當中,我說沒有關係,反正你到那時候,生了天上人間,舒舒服服,到那時候,突然之間,一下成了佛了,那我倒還是願意等一下。因為成佛很辛苦嘛,所以我等了半天,到那時候成佛了,不是就等等嘛!不是的呀!實際上,這個無量阿僧祇劫,在這裡面大部分時間是都在受苦,受無量無邊的苦。那羅漢將來走到佛,還要苦,凡夫的話那更不談,大部分時間都在三惡道當中輪轉,痛苦得不得了,這第一個事情。第二個事情呢,轉了大半天你最後成佛的時候,他不是說到那時候,那個佛自然地掉在你頭上,你還是要經過這樣地努力,一點都不能少的,這個我們必定要了解!

這一段講了兩件事情,對吧!第一件事情是什麼?首先師父說:「假定這成佛的差別中」,注意!是說那個速度的差別。「反正到那時候生了天,舒舒服服的,哎!突然一下成佛了」,快和慢都沒關係,因為都很舒適、過程很享受,那多長都沒關係!師父說:「那我還是願意等一下。因為成佛很辛苦嘛,所以我等了半天,到那時候成佛了,不就是等等嘛!」師父說這個速度不是等的問題喔!是什麼問題呢?是「無量阿僧祇劫」,同樣是天文數字,「在這個裡邊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受苦」,而且受多少苦呢?「受無量無邊的苦」。「大部分時間都要在三惡趣中流轉」,這是指凡夫喔!都要在三惡趣中流轉。新學員可能剛剛接觸到三惡趣,你們可以稍稍了解一下,地獄、餓鬼、畜生就叫三惡趣。

佛教認為當我們這一生的生命結束之後,心識並沒有停止,它在繼續向前。怎麼樣證明人有前後世呢?在《釋量論》裡有廣泛的討論。因為心識是由前一剎那、後一剎那這樣一直相續不斷的一個續流,所以它是不會停息的,它總體是不會停息的。你下一輩子要去什麼地方,完全取決於自己這一輩子所造善惡業的考量。如果善淨之業多的話,就在人天道;如果是惡業為首,又重串習、天天想惡念的話,那可能就會到惡趣去。所以師父說:「大部分時間都在三惡趣中流轉。」為什麼大部分時間?因為一旦進入惡道,很難脫離。

比如有的畜生道的生命,牠就是要靠吞食其他生命來維繫牠自己的生命,牠活一天就要殺很多生命。你說這樣的業,牠怎麼從那個道裡脫出來?所以是很可悲的,牠已經失去了抉擇能力。有的只要張嘴就可以吞掉很多生命,所以牠沒法持守不殺生戒,也沒法聽聞;遇到佛法之後能知道嗎?頂天就是被放生呀!可能有的生命這樣的機會也得不到。所以一入惡道是非常難以脫離的,一旦進入惡道之後,成佛是很遙遠哪!不知道該有多遙遠,全都忘記了!所以師父說:「痛苦得不得了啊!

那麼這些該受的惡報都報了,轉了半天,到最後成佛的時候,是不是一下子很輕鬆地成佛了?不是的!還是要經過這樣的努力,一點都不能少的!該做的善都要做、該斷的惡都要斷,一點點都不能少!不能說因為我們從惡趣裡都轉完了,上來之後我們就少了很多。而且從惡趣上來之後,不知道還帶著惡趣的什麼餘習,更麻煩!所以這件事就是一件非常費力氣、非常辛苦,要經歷過難以想像的艱辛才能達到的,就是那條成佛的遠路。注意!師父揭示了這件事情。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