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數位佛典藏經閣

(請使用電腦瀏覽 以獲得最佳體驗)
本文譯自《丹珠爾對勘本》第40冊,經序2390號,作者不詳。據如月格西解釋,持花鬘指身上戴有花鬘的度母。此文同時闡述度母觀修法,以及度母的讚文,且於最後附帶宣說依此文略改為般若母的修法。如月格西解釋:由於許多內容關係到密法的修持,文中所言甚為簡要,須由上師口訣方能全面了解。
《國土自在母讚》,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冊14,經序619號,作者為極喜班智達。此讚將南贍部洲共有二十四勝樂勝地,配合人體二十四對應處,讚歎及解說二十四國土自在度母的處所、名稱、形象、功德,既為讚歎,亦為觀修之法。此讚與《勝地次第天女度母讚》所讚歎境相同,然而此篇尤為詳盡。
《讚王聖母天女度母讚.成一切義》,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冊14,經序605號,作者不詳。此讚先以佛德的角度讚歎度母的功德,次讚度母的身形、法器,次從勝出外道天的角度讚歎,次讚度母種種利生事業,次從度母種種化身的角度而作讚歎,最後以修習讚歎度母功德作結,勸發修習度母。此讚內涵廣博,能令行者於度母深生信解,祈願翻譯此讚功德,速得度母攝受。
《勝地次第天女度母讚》,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冊14,經序618號,作者不詳。南贍部洲共有二十四勝樂勝地,可與人體二十四處相對應,此讚為讚歎此二十四勝地的度母。與《國土自在母讚》所讚本尊相同。然此讚非一一依序讚二十四勝地度母,而是直接從度母的體性殊勝而作讚歎。
本文譯自《丹珠爾對勘本》第40冊,經序2387號,亦見於百慈藏文古籍研究室所編《覺窩傑具德阿底峽文集》中的〈修法法類〉,造者為阿底峽尊者,即由此師與那措譯師合譯。此修法開示觀修度母的軌理,以及消除祈求悉地,消除種種怖畏、障礙等修法。文約而該。尊者為度母修法最重要的傳承祖師之一,格魯諸師度母傳承多源自此,其所著修法極具加持。
此文出自《丹珠爾》對勘本第40冊,經序2365號,作者為迦那論師。此文讚歎姑如姑咧佛母,又名作明佛母。此佛母身色紅色,半跏趺立於人屍上,手持花弓箭。為賜予權威及懷法的本尊。其修法出自《聖母度母姑如姑咧觀察續》,觀世音菩薩開示其為度母之化身。此文讚歎佛母身形,及其所表徵的功德,並且祈願由誦此讚而得佛母攝受。
此讚出自《丹珠爾對勘本》第40冊,經序2391,作者為瑪帝孜札論師。文中分為八偈主體讚文及一偈結頌。將度母功德結合其住所、法器、身形與各種比喻而作講歎。最後以此迴向一切眾生速疾成佛。作者為瑪帝孜札論師,即馬鳴菩薩。
此文出自《丹珠爾對勘本》第14冊,經序587號,作者為日隱阿闍黎。此師為日隱派二十一度母修法的傳承祖師,於此文中,明二十一度母名稱、身形、身色、法器。此師另著有偈頌形式的《二十一天女度母讚・清淨頂珠》,可相參照。
此篇讚文出自藏文大藏經──《中華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冊14,經序591號,為日隱尊者所造。此師為二十一度母修法最主要的二大傳承之一,日隱派修法最重要的祖師。此讚如跋文所說,是隨順《出生度母品第七十二》、《無上瑜伽續‧開示天尊異門品第十三》而造。讚中各以兩偈至四偈讚頌二十一尊度母,先稱度母名稱,再讚歎各尊身形、法器,及其表徵與功德。其後說明宜誦唸的時間及方式,與修持此讚能消除種種災厄、往生極樂世界等等的功德。關於二十一度母讚,有的傳承認為是以不同的角度稱誦同一尊度母;有的傳承許為每一誦各讚歎一尊度母。此派屬於後者,然而如阿底峽尊者的傳規,則為二十一尊皆為一面二臂持瓶,唯身色與表法不同而已。日隱派的二十一度母,則各具不同的身形、法器。今譯此讚,願得二十一度母攝受,祈願師壽永康,教法事業興隆,遠離現世、究竟一切災厄,速成佛道。
此篇儀軌為二世妙音笑‧寶無畏王(1728-1791)所造,文見具德哲蚌吉祥果芒圖書館出版《遍智妙音笑金剛‧寶無畏王文集》第九冊,352頁至355頁。大師一生聞思修習曾不懈廢,完善拉卜楞寺聞思學制及諸軌則,廣泛蒐羅藏地經論,令拉卜楞寺蔚為學修重鎮。今有著作12函存世。此篇精要揭示依靠白文殊修法增長智慧之口訣,拉卜楞寺入寺聞思學僧最初閉關,多修此法以預聞思,傳承至今盛行不衰。
《聖母度母讚》,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冊14經序595號,作者為度母傳承中日隱派傳承祖師日隱論師。此師著有諸多度母修法的讚文,此文陳述救度救八難等聖跡,次又述眾生於輪迴中的迷失苦狀,而求度母賜與證德,救拔眾生令登聖位。此篇亦引據一切智友論師惡王所執,祈求度母而脫燔燒之難的公案,由此可推知二師的前後關係。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2024年10月12日主譯譯師釋如法於愛島初稿譯訖。2024年11月15日主校釋如密初校訖。2024年11月22日與主校譯師釋如密於愛島會校訖。譯場行政:釋性勇、釋性由。審閱譯師釋起演、釋起論、釋法載。審閱行政釋法穩。
此篇修法,出自百慈藏文古籍研究室所編《覺窩傑具德阿底峽文集》中的〈修法法類〉。為阿底峽尊者於金剛座祈求度母,度母親為授記前往藏地時所授與尊者的《二十一度母讚》的修法。其後尊者以此傳規而傳噶當諸師,成為著名的覺窩傳規《二十一度母修法》。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2024年1月3日,主譯釋如法初稿譯訖。2024年12月1日,主校釋如密初校訖。2024年12月11日於愛島會校訖。譯場行政釋性勇、釋性由。審閱譯師釋起演、釋法載。審閱行政釋起論、釋法穩。譯場壇越鄭志鋒、林禹丞・林賓闔家、蔡寶琴、廣子及眷屬。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2022年5月1日釋如法編譯訖。2022年6月4日釋如密審訂訖。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2022年8月1日釋如法編譯訖。2022年8月5日釋如密審訂訖。
此篇修法,出自百慈藏文古籍研究室所編《覺窩傑具德阿底峽文集》中的〈修法法類〉,冊下、頁936。雖有明確跋文說到:「《度母修法》吉祥燃燈智所造,藏地譯師吉覺法師月光翻譯校訂」,然似未曾收錄於各版《丹珠爾》中。阿底峽尊者為度母修法主要傳承者之一,今依《文集》譯出此文,願得度母攝受,速登佛位。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基金會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2022年10月14日主譯譯師釋如法初稿譯訖。2023年1月12日,主校譯師釋如密初校訖。2024年12月11日會校訖。譯場行政:釋性勇、釋性由。茲將所尋得五篇克主傑大師讚文譯訖。譯場檀越晨光社全體暨眷屬、承載團闔家。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2024年9月4日至9月8日,主譯釋如密恭譯初稿訖,承師教敕迻譯斯篇,祈願恩師領眾實修,上師三寶久住世間。2024年9月14日主校釋如者初校訖。2024年9月17日會校訖。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2024年6月12日至6月20日,主譯釋如密擇時迻譯初稿訖。願能蕆事報恩,上師傳皈依等四加行法心願順遂。2024年6月21日至7月31日,主校釋性理初校訖。2024年10月13日至2024年18日會校訖。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2024年6月27日至2024年7月7日,凡經11日,主譯釋如密於多倫多迻譯初稿訖。2024年10月7日,主校釋性理於傳燈寺初校訖。2024年10月18日會校訖。願上師弘揚四加行心願順利成辦。2024年12月18日再校訖。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2012年3月25日主譯譯師釋如法因尊師求法因緣,於新加坡初稿譯訖。2024年10月27日主校譯師釋如密初校訖。2024年11月10日於愛島會校訖。譯場行政釋性勇、釋性由。譯場檀越鄭志鋒、謝進源⋅謝黃梅、林君玲、林禹丞⋅林賓闔家。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2024年9年17日主譯譯師釋如法於愛島初稿譯訖。2024年9月23日主校譯師釋性忠初校訖。2024年9月24日於愛島會校訖。譯場行政釋性勇、釋性由。譯場檀越南海法寶僧俗眷屬。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主譯譯師釋如法2024年9月11日,於愛島初稿譯訖。2024年9月13日主校譯師釋如密初校訖。2024年9月16日會校訖。譯場助理釋性利、釋性喜。譯場行政釋性勇、釋性由。譯場檀越南海法寶僧俗眷屬、康殷碩闔家、郭大維闔家。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主譯譯師釋如法2023年11月2日於加國愛島初稿譯訖。2023年11月18日主校譯師釋性覺初校訖。2023年11月29日會校訖。譯場行政釋性勇、釋性由。譯場檀越釋聞愍⋅黃芃瑗、郭許美玉闔家。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2024年5月23日主譯譯師釋如行於P島初稿譯訖。同日,主校譯師釋如密初校訖。2024年5月24日定稿。譯場檀越張芯遠政遠盛遠、譚瑞琼⋅楊嘉瑜。
瑪帝班智達,原為一位年邁的牧人,得到澤大里大師傳授白文殊法,修持有成,成為一位講說辯論著述悉皆無礙的智者。其後依止此法而增長智慧的大德代代輩出。此篇白文殊讚是依白文殊修法的內容順序而作禮讚。上師曾謂:若能背誦此讚,誠為善妙。
《兜率眾神頌》是宗喀巴大師之上師相應法,結合顯教七支供養,行廣大淨罪集資、迅速獲得加持之殊勝修法,是一切格魯派實修者必修之日課。此法具廣大、明瞭、速疾、講、論、著作智慧等眾多深邃扼要,普遍傳稱為文殊口訣、具加持之上師瑜伽。由宗喀巴大師傳至尊智慧獅子大師,後傳杜那巴尊者,輾轉至大密續師珍寶增,其間由諸智者口耳相傳,昔日亦無筆記等文,故稱為「甘丹耳傳」。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2024年9月18日主譯譯師釋如法於愛島初稿譯訖。2024年9月23日主校譯師釋性忠初校訖。2024年9月24日於愛島會校訖。譯場行政釋性勇、釋性由。譯場檀越何育贊、釋聞愍⋅黃芃瑗、廣論承載團闔家、劉秀琴闔家。
《修心八偈及其史跡》係修心八偈首篇註釋,此文古奧,傳抄多有歧異,多返請益授義格西,採各版之長而訂譯稿。又其根本頌文與後世所傳不同,讀者其宜識之。
《成辦甘丹教法廣弘願諦語文釋》,即《善慧教法廣弘文》之解釋,原文及釋論皆為貢唐・寶教法炬大師(1762~1823)所造。此祈願文主要透由稱讚宗喀巴大師之功德,迴向大師教法廣弘。讚文中提到大師於往昔悲願力即極其猛力,承載佛陀之授記降生於此濁世中,一生精嚴修行,絲毫不違佛所制戒;廣大多聞,於所聞而實修。依三學次第,圓滿顯密二乘所有要義,如文中所云:「外住調伏行儀以守護教法總體宗風,內由甚深密咒行持,地道進程迅疾,而成自他一切義利。」透由憶念大師教法之殊勝,並祈求六臂怙主等之加持,以此善緣令大師教法長久不衰,不斷增長。現今三大寺於大願法會後皆會念誦《善慧教法廣弘文》之傳統,祈願大師教法廣大弘揚,遍布十方。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基金會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2024年4月27日夜,主譯釋如密會校全文訖。茲篇初由初稿譯師釋性照迻譯初稿,繼由主校兼審義譯師釋性浩據釋如法等譯《地道建立・三乘莊嚴論》譯本校定,於2023年6月15日修定主校稿訖。於今卒成,願以恭譯上師法寶仰報法恩,佛日增輝!譯場行政釋法行、張力元。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2023年11月27日主譯譯師釋如行於PEI始譯,2023年11月29日初稿譯訖。2023年12月1日及2日,主校釋如密初校一過。2023年12月4日,會校訖。譯場檀越林吟霞闔家、詹蕙君。
《克主法王讚頌・智者頸嚴》,出自《格爾德善慧事業大師文集》冊3。文中以多比喻讚讚大師的善巧智慧功德,以及戒定慧生圓二次第等證量功德。克主傑大師一生以雄辯著稱,後又專志隨學宗喀巴大師,一心弘揚格魯無垢教法,破邪顯正,而成大師心子,為格魯父子三尊之一。願由誦念此讚功德,得大師攝受,順易趣入勝者密意。
《克主一切智智讚》,出自《一世勝王僧成大師》文集第5冊。僧成大師為宗喀巴大師晚年弟子,師從宗喀巴大師之後,亦師從克主傑與賈曹傑大師,後於後藏建札什倫布寺,成為後藏地區最重要的格魯寺院,亦屬格魯六大寺之一。此讚以克主傑大師的一生行誼為主軸,讚歎大師,讀之令人想見其盛德,景行仰止。
此《克主傑讚》為阿嘉活佛・善慧教幢大師所造。克主傑大師一生以雄辯著稱,後又專志隨學宗喀巴大師,一心弘揚格魯無垢教法,破邪顯正,而成大師心子,為格魯父子三尊之一。願由誦念此讚功德,得大師攝受,順易趣入勝者密意。
此《克主傑讚》為二世勝王僧海大師所著,其前世僧成大師即克主傑大師的弟子。二世勝王於此讚中歷數克主傑大師的轉世,如香巴拉王、清辨論師、阿巴雅等功德而作讚歎,並盛讚大師說法無畏,辯才無礙。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主譯譯師釋性景2020年12月09日圓根燈會夜譯訖。主校譯師釋如者2023年10月5日校訖。主潤譯師釋性泰。譯場行政釋性回、釋法行。譯場檀越林吟霞闔家。
此篇讚文,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見《中華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冊47。作者為不動金剛論師。此讚主要稱頌度母證德,以及救度眾生種種煩惱事業,並且禮敬度母的金剛身語意,闡明度母實即真實佛身化現,以及度母能度究竟災厄的殊勝事業。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2023年6月1日主譯譯師釋如密始譯,6月3日安居首日譯竟初稿於傳燈寺本部。2023年6月13日主校譯師釋如者初校訖。2023年9月14日會校訖。譯場檀越黃曉薇張尤鋒闔家、廣論承載團闔家。
此文依據妙音笑大師《現觀辨析》中〈開大車軌〉單元的內容,略攝為開大車軌的論述。其中內容大多見於《妙音笑現觀辨析》之中,加以略攝說令初學者易於趣入、憶持。目前所見長函本中未見標記作者,只能確定為果芒學派的僧人。
《略攝八事七十義建立》,為二世妙音笑・寶無畏王大師所著。此書是二世妙音笑大師為令初學者迅速掌握八事七十義之內涵,建立對般若經整體架構的認識,故從《八事七十義建立》中節選八事七十義之各各性相、支分及界限的部份,整理成此論。故讀本書,恰似騰於空中,俯瞰般若全貌,即使最為甚深隱微之處,亦盡收眼底,一覽無餘。
《真實詮說三智一百七十三行相之自性・善說白蓮蔓》,為二世妙音笑大師所著。在《現觀莊嚴論頌》第四品中提到:「一切智差別,行相為能相」等頌,為令此論所化機無餘修行在前三品所提三智之行相,並進而修持獲得自在,於是宣說圓滿相加行之所修行相——即基智二十七相、道相智三十六相、一切相智一百一十相,合為三智一百七十三行相。本書主要詳舉一百七十三行相的所有內涵,並附帶決疑。篇幅不大,易於記誦,尤其能如此精煉表述龐大複雜的內容,著實令人驚歎!
《八事七十義建立・善說不敗尊上師言教》,是一世妙音笑・語王精進大師所著。此書主要配合現觀頌文,解釋八事七十義之各各性相、支分及界限。並融匯聖解脫軍、獅子賢論師和宗大師父子等祖師之意趣。尤其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陳述,能令初學者迅速掌握八事七十義之內涵,建立對般若經整體架構的認識。在果芒學派傳統中,學習現觀之前皆需學習此內容,甚至加以背誦。如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曾說:「要想學好《現觀莊嚴論》,必須先要學習《現觀莊嚴論》的加行法,其中包括《顯明義釋》以及《七十義》、《宗義寶鬘》、《地道建立》和《宗義根本頌》等,這些內容是藏地的出家人從小就要開始學習的,甚至都要背誦下來。大家要好好學習,一定會得到很大的利益。」足見此論之重要。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2014年主譯譯師釋如密已譯此文初稿。2023年9月20日主校譯師釋如者改稿並經行政植文訖。2023年9月22日會校訖。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主譯譯師釋如法2022年1月31日於愛德華王子島初稿譯訖。主校譯師釋如密2022年5月11日初校訖。2022年5月25日與主校譯師釋如密會校訖。譯場行政釋性回、釋性勇、釋性由。譯場檀越小水滴功德團全體。
《誓言度母讚》,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第47冊,經序2731號,作者為修習度母的成就者語自在論師,跋文中稱此讚是論師為遮除死主而造。據如月格西解釋,誓言度母,義為救度破壞誓言者之度母。讚中敘述了過去種種度母顯現感應的事跡,能令修持者生大信心。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主譯譯師釋如法2022年1月31日於愛德華王子島初稿譯訖。主校譯師釋如密2022年5月11日初校訖。2022年5月25日與主校譯師釋如密會校訖。譯場行政釋性回、釋性勇、釋性由。譯場檀越趙美頤。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主譯譯師釋如法2022年1月21日初稿譯訖。2022年5月15日與主校譯師釋如密會校訖。譯場行政釋性回、釋性勇、釋性由。譯場檀越鄭兆晏闔家。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主譯譯師釋如法2022年1月31日於愛德華王子島初稿譯訖。主校譯師釋如密2022年5月11日初校訖。2022年5月25日與主校譯師釋如密會校訖。譯場行政釋性回、釋性勇、釋性由。譯場檀越孫宗益闔家。
《忿怒度母根本咒讚》,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冊14,經序627號,作者不詳。忿怒度母,亦即獨髻母,為度母主要隨侍之一。此文是依獨髻母的根本咒,以義譯的方式而造的讚文。依止此本尊,能除諸多災障怖畏。
《龍樹論師所造成就一切德增天女讚》,出自《丹珠爾》對勘本第47冊,經序2733號,作者為龍樹菩薩。此所讚之一切德增天女,亦度母化身之一,示現威猛相,四臂持弓、箭、鉤、鄔波羅花。龍樹菩薩從四種事業等功德的角度而作讚歎。
《聖母度母救八大怖畏讚》,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第47冊,經序2728號,作者為德尊隱月論師。此文生動地敘八大怖畏之令人戰慄,又稱頌但能敬禮、憶念度母即得無所畏,並以作此讚歎之福德回向一切世間眾生皆得明了覺悟。
《聖母度母讚》,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第47冊,經序2729號,作者為燃燈賢論師。此文前四偈讚歎度母慈心、悲心、大樂、離邊功德,次發露懺悔惡業,終則向度母發願祈求攝受、賜與教授及悉地等,略攝了七支供養的主要修持。
《迦濕彌羅日隱所造至尊母聖母度母讚》,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第47冊,經序2734號,作者為著名的度母修法傳承祖師日隱尊者。文中稱頌度母以悲心化現女身度化眾生,證達一切而隨有情願現身,救度諸難,具足戒德,能賜眾生種種安樂,令獲世出世間種種功德。此師為修持度母的大成就者,其讚文亦具極大加持力,本會譯出此讚,祈願度母愍念我等,攝護濁世有情速出輪迴。
《聖母度母姑汝姑咧讚》,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冊5,經序213篇,作者為大阿闍黎種比黑茹迦。姑汝姑咧佛母,亦即作明佛母,於此亦以度母稱之。文中敘述佛母身姿及其表法而作禮讚,能為行者修持時觀修所依。
《安樂生源具德至尊母讚》,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第47冊,經序2732號,作者為名稱遍揚寶。此讚廣述度母福智、悲心、空性慧、施與安樂等種種功德,並稱頌度母名,則能千劫之間不墮惡趣等勝利。欲詳知度母功德者,可依此讚深細思惟,增長淨信。
《薄伽梵聖母度母讚》,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冊47,經序2727,作者為釋迦比丘信鎧珍寶。文中以二十一偈禮敬而讚歎度母,以此祈願隨學度母而獲得最勝悉地。今本會譯此讚文,願自他行者,皆能如是憶念度母功德而發大願心,行持佛道,獲得勝位等同度母。
《度母三寶讚》,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冊14,經序597篇。此文未見明確造者的記載,但是從譯跋上推敲,極可能即是阿底峽尊者所造。讚文僅有三偈,文中以度母的勝慧、十字咒語、智慧空行母三者來表徵度母即是佛法僧三寶的體性。即以皈依三寶之理,修持度母;即以修持度母之理,皈依三寶。開示行者皈依三寶與修持度母無別的法門。
《聖母度母吉祥頌》,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冊47,經序2723篇,作者不詳。文中歷數度母的妙顏、威光、咒音、戒律、勝施、救難、悲視、眷屬等諸功德,而稱頌度母吉祥。行者可依此文憶念稱頌度母功德,積聚不可思議福德資糧,迴向獲得現在究竟安樂。
《聖母天女度母讚》,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冊40,經序2393號,作者不詳。此文稱揚度母悲心、平等捨、斷除分別戲論、除諸不祥險惡怖畏功德,能令行者於度母心生敬信,至誠皈依。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主譯譯師釋如法2012年8月5日,於多倫多初稿譯訖。2012年12月17日,自行校訂。2023年6月16日主校譯師釋性覺初校訖。2023年6月17日於傳燈寺會校訖。譯場行政釋性勇、釋性由。譯場檀越王海裴姜媛王奕童。
《聖母天女度母讚・珍珠鬘》,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冊47,經序2724號。作者為修持度母的大成就者月官論師,正由於月官論師親得度母攝受,故讚文中特能感受此師於度母深切之情。以此虔敬信心於度母祈求,必得度諸輪迴苦難而得成就。故願諸同道能依此讚懇切祈求,一切生中得度母攝護。
《聖母天女度母讚》,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冊47,經序2725篇,同時亦見收錄於《丹珠爾對勘本》經序2366篇,然文略有小異。此讚為月官論師所造,此師依止度母為主要本尊,一生之中多所感應。此讚以度母救度諸大怖畏的功作為主題而讚度母,行者遇諸災厄,但能如理祈求,必無不救。最終亦必依於本尊攝授,度脫生死輪迴。
《聖母度母讚・成就希願》,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冊47,經序2726號。作者為月官論師,此師得度母攝受,一生多次感應度母加持,度脫險難,故此師亦著多篇度母讚。此文先讚度母身姿,次讚度母種種事業,最終回向祈求度母賜與悉地,生生不離至尊度母。本會譯出此文,祈願一切眾生皆能如月官論師,親得度母加持攝受,得諸悉地,究竟脫離輪迴苦厄。
《宣說五欲過患》,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亦見《阿底峽百法》,為世親菩薩所造。此文言鹿象蛾魚蜂五物,雖各有異稟,然因貪著色聲香味觸五欲而遭害,以誡諸人不應貪著五欲,否則身且難保,而況修道得成。
《波羅蜜多乘製擦擦儀軌》,出自《阿底峽百法錄》。此文為阿底峽尊者依顯教儀式所造的製擦擦儀軌。擦擦,為藏文音譯,意指用泥等材料所塑的小佛像。造像為佛教修行者重要的修行方式之一,如法造像,能快速累積成佛資糧。尊者依經中所記咒語,結合思惟、行持作法、勝解作意、供養方式而成此儀軌。行者可依此儀軌如法造像,速集成佛資糧。
《菩提道次第略義》,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此文為宗喀巴大師將《菩提道次第》廣、略論的要義,攝為四十五偈而闡明成佛道次的法要。此文素為歷代大德所重,依於此文,既能略窺圓滿道次的大綱,作為廣學道次的前行,亦能將廣學的內涵簡要收攝,便於記持。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今譯出此文,祈與同參共同修持,早證佛道。
《紫檀林度母讚》,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第47冊,經序2736,作者為龍樹菩薩。文中先稱頌了度母的住錫處──紫檀林,其次依次讚歎度母及其眷屬的功德,最後發願由讚歎功德,能從三有度脫,往赴度母所在的寂靜林中。我等亦應效聖龍樹如是讚歎而作迴向。
《四部宗義承許方式等各類問答親訓甘露滴鬘》,三世貢唐・寶教法炬大師造。書中主要是以問答體的方式呈現,內容含攝面極廣,包括了四部宗義的承許等諸多要義,尤其對經論中的難題給出了精闢的解釋。譬如大師在抉擇四部宗義之時,剖析個別宗義對於一段經文之不同解讀,與互相辯論之思路,極為精彩。貢唐大師為歷來諸多善知識所讚揚的智者,有「貢唐文殊」之美譽,在此書中,學習者對於諸多疑惑定能釋然,同時獲得極大的加持。
《極白增上意樂提問》,至尊宗喀巴大師造。本書全名為《請問善行扼要──極白增上意樂》,這是宗大師悲憫當時修行者在修行難點上未加抉擇,誤入歧途的比比皆是,因此羅列出許多修行關鍵問題,冀望修行人重新檢視自身見地是否透徹,進而得到佛陀最無誤的密意。本篇與大師其他著作極為不同,全文皆以設問為主,從見解、修持、行持三者涵攝一切修行面向,其中所提的問題,若能熟讀大師所著《菩提道次第廣論》,則知大師無不一一解答。故盼讀者讀此大師之提問,一作校正尺度,剔除內心邪解未解之迷惑,一作複習測驗,再再熟悉《廣論》諸多關鍵抉擇。大師所問第一個問題,如云:「若問總佛所說一切八萬四千法蘊,束其扼要密意所歸為何者耶?」願自他能究竟了達佛陀至言所有密意,究竟成佛!
《菩提道次第引導科判》,至尊宗喀巴大師造,收錄於《宗喀巴大師文集》第14函。此文為大師專就如何引導菩提道次第教授述作科判,俾吾輩學者得依斯文憶持宗要。依之起修,如師父所言:千穩百當。願服膺而行。
《開示七德譚》,世親論師造,收錄於《丹珠爾》中傳稱《阿底峽尊者百法》一書。文中闡明修行者七種德行,前三頌更為宗喀巴大師引述,證成修大乘法所依人身之因。茲為譯出,共饗學人,行以致之。
宗喀巴大師覆擦科本波語王名稱書
《宗喀巴大師覆擦科本波語王名稱書》,至尊宗喀巴大師造,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宗喀巴大師早期的侍者 ──語王名稱尊者,多年親近宗喀巴大師,通達顯密教法。後來在宿世願力牽引下,前去遠方嘉莫隴(位於今四川省)弘揚教法並建立許多僧團。當他建立起一定規模的僧團後,寫信回報給宗喀巴大師。大師閱信後極其歡喜,寫信回覆給他,全文旨在闡明建立僧團後,應當重視律儀軌則與持守的方法,並強調了戒定慧三學的必然次第。文中一些偈頌,歷代大德多有引用,是殊勝的修行教授。如文中所云:「求學所為唯是為修行,此乃殊勝說者數宣說,是故凡當有所解了時,不作推延當下即實踐。」願讀者銘記大師這千古的叮嚀!
《盛綻信心蓮之頌辭曦日》,達倉・智慧寶幢譯師(1405~?)造,作者是博通五明之智者,特別善巧時輪密續,有眾多著作流傳於世。此頌為作者讚揚格魯巴開派祖師──宗喀巴大師之讚文。由於許多人無法接受大師闡明空性及密續之正見而生毀謗;作者最初也曾如空谷回聲般隨附他人,對大師百般駁斥。但當他讀了大師所造的《善說金鬘論》中以廣大、精細的正理,如實解釋般若經之密意,震撼無比,猛然痛悔前愆,對大師油然生起虔敬之心,而造下此讚文。猶如頌文所說:「從少年時代起,您的智慧之日,就已經照見了繁茂的經典與《現觀莊嚴》蓮花園,使我心傲慢的睡蓮緊緊閉合,深邃而廣博的智慧藏啊!我向您祈禱。」又說:「對於義理能夠遮除增益者,更加稀少,能夠修持聖教義理者,根本絕無僅有;這三者全都臻至究竟的您啊!我至心頂禮。」總之,由於宗喀巴大師出世,將佛法之光明遍布雪域,去除一切邪染分別,令修行人有所依託。若能依著讚文去讚揚大師的功德,相信定能增廣信心,如蓮花為日所照,普遍盛開。
《五大論願文》,庫倫・語王具德造。五部大論指《釋量論》、《現觀莊嚴論》、《入中論》、《俱舍論》及《戒論》,此願文以巧妙的譬喻,結合五大論各論典之特色,每一部論皆以一個偈頌講述該論的功德。故透由虔誠祈願,願學五部大論,速速脫離生死怖畏,證達空性正見,一切時處充滿法喜,最終的得成無上正覺。
《金剛乘根本墮》為聖勇論師所造,闡述密宗戒中最主要的戒律——十四根本墮。一般若受持無上瑜伽部的灌頂,即需受持密宗戒。在密續中提到:若能清凈守密宗戒,縱使不修餘法,十六生中亦可成佛。然若有違犯,復不懺悔,必墮金剛地獄。故欲修持密乘法藏,首要即是令戒律清凈,不為罪垢所染汙,設有違犯,當依止懺悔法門速速還凈。故今翻譯《金剛乘根本墮》,祈願具戒者戒律清凈,速成佛道。
哲蚌赤蘇仁波切善慧教法大格西,為果芒札倉主要上師之一。2017年慈悲應允攝受吾等弟子,於5月蒞臨PEI,為傳燈寺僧眾傳授《善說金鬘》、《現觀辨析》、《現觀第一品箋注》,此後又傳授《遍智法源二十僧》、《貢唐緣起辨析》、《貢唐阿賴耶識辨析》等論著,並傳授《金剛經》、《具義讚》及《自釋》、《霞瑪道次第》、《緣起讚》等講說與誦授傳承。而作者復為當代大善知識102任甘丹赤巴仁波切所撰祈請文,加持力甚大。願隨此文至誠祈請大善知識久住世間饒益有情。
大善知識功德海為當今哲蚌果芒札倉及拉卜楞寺公認的大格西,講課傳法不遺餘力,尤其奔波求索一世妙音笑大師文集各個著作傳承,然後普傳眾僧,保護眾多傳承免於失傳。2013年8月慈悲應允為傳燈寺僧眾傳授五部大論,並於2013年10月蒞臨PEI,傳授《善說金鬘》、《現觀辨析》、《現觀第一品箋注》,陸續傳授《因類學辨析》、《心類學辨析》、《色無色廣論》、《中觀辨析》等教法。作者為102任甘丹赤仁波切,亦為當代大善知識,人天同尊,教育華人修學道次,傳道次八大引導,實修教授誨人不倦。願隨師長相互同讚,共請善知識久住世間饒益吾等一切有情。
大善知識功德海,為當今哲蚌果芒札倉及拉卜楞寺公認的大格西,講課傳法不遺餘力,尤其奔波求索一世妙音笑大師文集各個著作傳承,然後普傳眾僧,保護眾多傳承免於失傳。2013年8月慈悲應允為傳燈寺僧眾傳授五部大論,並於2013年10月蒞臨PEI,傳授《善說金鬘》、《現觀辨析》、《現觀第一品箋注》,陸續傳授《因類學辨析》、《心類學辨析》、《色無色廣論》、《中觀辨析》及《兜率眾神頌上師瑜伽》、《藍色手冊》、《喻法寶聚》等灌頂、誦受、講說、引導等諸多法要,為恩深重。此祈請文即上師主要弟子前哲蚌赤巴仁波切善慧教法所撰請住世文。仁波切為重建果芒札倉初始僧眾之一,肩負傳道授業並行政決策等事,啟發後學踰三十載,至今授課不倦,亦於2017年5月蒞臨傳燈寺教授《善說金鬘》、《現觀辨析》,此後亦傳《遍智法源二十僧》、《貢唐緣起辨析》等書,並曾授予紅黃文殊隨許法、《具義讚》及《自釋》、《霞瑪道次第》等傳承。願隨仁波切所撰頌文,祈禱大善知識久住世間,饒益吾等弟子及一切有情。
《稱頌名稱菩提功德》,宗喀巴大師造,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名稱菩提,又名慬哦仁波切名稱菩提,為帕竹派第三任寺主(札巴絳秋,公元1356-1386),僅長宗喀巴大師一歲。大師二十四歲時,前往丹薩堤寺,在慬哦仁波切名稱菩提的跟前聽聞圓滿的道果口訣,以及那若六法、《帕摩竹巴文集》、《法王世間怙主文集》等,承接了許多達波噶舉的法類。名稱菩提大師曾盛讚宗喀巴大師的功德,甚至因此而有生不逢時的喟嘆。此師為宗喀巴大師早期師長之一,法緣甚深,然此師於三十歲時即示現圓寂,宗喀巴大師為此師著有《法王仁波切名稱菩提吉祥賢祈請文》、《法王名稱菩提吉祥賢難行文體讚》、《慬哦名稱菩提吉祥賢本生詩傳.加持妙高山》,大師於此祈請文之末說到:「怙汝或謁阿逸多,或往無量光勝剎,任往何處勝淨土,我等願生為眷屬」,足見於名稱菩提大師的盛德景仰之深。
《薩迦巴名稱幢祈請文・明處海篇》,宗喀巴大師造,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薩迦巴名稱幢,又稱堪欽名稱幢譯師。薩迦派祖師(札巴堅參,公元1352-1405),曾任埃寺堪布,為博東尊勝十方的叔叔。大師三十四歲時,曾與此師及至尊仁達瓦、上師敦桑巴討論如何弘揚正法,並且一同說法興隆勝教。大師在讚文中也讚歎此師對於弘揚教法的心志說:「尊於晝夜一切時,一心繫念佛教法,於此濁世無怙眾,尊之大悲勝於佛」,對於此師教理的功德也說到:「尊於聖教摩尼寶,濯以無垢正理水,以信許教拂拭之,奉於修行勝幢頂。」此師與大師同為振興當代教法的大德,大師雖未親從聞法,但於文中甚為尊崇此師,幾執弟子之禮,令後世學人得見大德之間僧讚僧,智讚智的風範。
《勝依吉祥賢祈請文・善行篇》,宗喀巴大師造,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勝依吉祥賢(約公元14世紀上半葉),亦稱大譯師勝依吉祥賢。薩迦派祖師,此師於大師四十六歲時與止貢法王一同迎請宗喀巴大師至止貢說法。隨後此師與仁達瓦、宗喀巴大師於南澤頂的阿爾菩提智大師的經堂,同諸多三藏法師為首的六百餘位僧眾結夏。三位法王都想著整頓毗奈耶傳規,於是各廣講了一遍《律經》的解釋,建立了守護清淨律儀的賢善傳規。後又祈請宗喀巴的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為大師著作《廣論》極重要的緣起。此篇讚文的跋文中說:「此由是師數弟子勸請,多聞周遊者善慧稱揚吉祥撰於南澤頂」,應即大師於46歲時與此師會晤時所造。此師弘揚中觀,心繫戒法,著重專修,好學不厭。讚文中僅以二偈,便盡彰此師一代大德風範。
《至尊殊勝上師福幢暨覺慧獅子讚》,宗喀巴大師造,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具德殊勝上師福幢,薩迦寺第十三任法台(索南堅參,公元 1312-1375),此師學無拘囿,師從夏魯大德布敦大師聽聞許多顯密教法,為其大部分著作的勸請者。曾三次謝絕元朝皇帝的迎請。宗喀巴大師17歲於德哇巾寺求學期間,具德殊勝上師福幢蒞臨確宗這個寂靜處,大師也前來拜見,聽聞阿惹巴雜那文殊的隨許法、鈴派勝樂的身壇城灌頂、寶帳怙主的隨許法等。覺慧獅子,生平不詳,依大師讚文中說:「聖持白蓮幻化身,雪域慧獅足下禮,廣大慈悲江河水,滅瞋火聚求加持」,應為修慈悲心尤為超勝的一位大師,故以觀世音化身讚之。時值此二師畫像方造訖,大師因虛空賢善勸請造此二師讚文。
三清淨瑜伽,此篇為依照密院傳規,集錄宗喀巴大師所撰勝樂現證法而成短篇。以一面二臂勝樂天尊而觀修清淨行者身語意。修者須先獲得勝樂魯伊巴派軌灌頂方得啟閱而修。
《止觀難點無倒解釋勝者密意》,為宗喀巴大師所造,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冊14。成就止觀雙運為眾修行人之所嚮往,然當如何修持止觀,卻也眾說紛紜,難以抉擇。直至宗喀巴大師出世,最初廣求多聞,最後現證所有要意,依據諸大經論所說的教授,將其中眾多難點詳盡解釋。大師在文中反覆提到:止觀二者不可以僅有其中任何一者就感到滿足,更破斥認為寂止與勝觀相互危害的觀點,闡明修習寂止獲得內心堅穩,就像光明一般;用智慧觀擇真實性,就像眼睛一般,唯有止觀雙運,方能證得諸法法性。先求寂止,次修勝觀,次第嚴謹,完美展現修持止觀之路。是故翻譯此文,奉獻一切勵力修持止觀的修行者。願如大師在文末的祈禱:「透過此文,祈願能夠息滅對於真實道的顛倒分別垢染!」
《二世妙音笑大師學習教誡》,為二世妙音笑・寶無畏王大師造。當時由於大師的大弟子──名稱幢仁波切(1762~1837,一生三次出任拉卜楞寺法台),將前往衛藏求學,於是懇請大師賜予關於學修方面的教誡而有此文。大師以自之修學經驗總結學習方法,告誡一切初修學的人們學習的要點,當如何令所學圓滿,如何避免走上歧途,空耗時日。文中亦提到修學五部大論之意義與增強辯論技巧等方法。許多大善知識勉勵後來的學人,亦多依此而賜予教誡,是諸欲求脫者最好的指引。如今翻譯此文,亦希冀一切學子,在修學諸大經論之中,透由精勤努力,並以有傳承的方式學習,即使遇到甚深難解處,亦能如文中所指示修持,則最終當獲得智者的果位。
此篇修法,出自百慈藏文古籍研究室所編《覺窩傑具德阿底峽文集》中的〈修法法類〉,文中的「一一禮敬」、「讚文」、「教典」,皆為《甘珠爾》中《度母二十一禮敬讚及勝利》的內容。至尊度母為阿底峽尊者最重要的本尊之一,亦為噶當四本尊之一,為噶當諸師必定修持的本尊,能增智慧,事業廣大。此篇修法文末記云:「覺窩傑為度母所授記,以作修持,遂獲成就。此後一切噶當巴依次以作修持,謂除障礙、悉地、加持,未有勝於此者。」可見此篇並非尊者親撰,然確是依尊者的傳承而造的修法。文簡而義備,具足傳承者,依之修習,當如題名所示,速得至尊度母加持攝受。
此篇修法,出自藏文大藏經《丹珠爾》,亦收於百慈藏文古籍研究室所編纂的《覺窩傑具德阿底峽文集》中的〈禮讚類〉。至尊度母為阿底峽尊者最重要的本尊之一,此讚皈敬度母愍念救度眾生的功德,以及度母的相好莊嚴。同時也勸勵行者,諸凡至心禮讚者,必能澄淨內心,救諸苦厄,得度母攝授而速成正果。行者依於此讚,思惟讚歎度母功德,必能功不唐捐。
《紫檀林度母讚》,僧成大師(1391-1474)造。偈頌體,讚歎度母之祈禱文。因度母安住於南方莊嚴剎土紫檀香林等眾妙園中故稱。從度母身語意三門而做稱歎;講述救拔八難之功德,結合外在獅子等八大怖畏,與內在我慢等八大怖畏。現為祈願大法會之常規課頌,有銀水大師等著作釋論。
《妙音笑因類學》,一世妙音笑・語王精進大師所造,為哲蚌寺果芒僧院及拉卜楞寺等許多大寺院所採用的因類學教本。「因類學」是學習《釋量論》的三個主要預備課程之一。以藏傳佛教格魯派的五大論學制而言,首先攝類學,然後因類學,最後心類學。主要內容是詳細闡述《釋量論》中如何證成事物的種種推理、過程、條件。深入分析因明論式,解釋宗、因、喻三者的組成結構。
《賽倉因類學自宗》為《妙音笑因類學》的姐妹作。為一世賽倉・語王吉祥大師於拉卜楞寺建寺之初親身教學,由當年學僧筆錄的授課筆記。本論在《妙音笑因類學》的基礎上,依據其脈絡,補足其未完成之處,清晰描述了三種「相似因」——不合邏輯的錯誤理由;並從三種角度區分與「相似因」對應的「真實因」,藉以成立佛經所述皆為堪受觀察的正理。
《菩薩墮懺釋論・見者得益》,佛智大師造(1525-1591)造。解釋《大寶積經・優波離請問會》所出的《三十五佛懺》。講述如何依四力懺悔修持《三十五佛懺》儀軌、三十五佛各自名號與功德,並博引《入菩薩行論》等清淨教典策勵內心。篇幅廣略適中、清晰易解,是懺悔法中最為殊勝之途徑。
《清淨雪山頌》為宗喀巴大師之傳記,克主傑・妙善吉祥賢大師所造。全文為偈頌體裁,記載了宗喀巴大師往昔在王頂如來座前立誓發願、得到授記的事蹟;而佛陀授記的內容,則指出大師未來成佛時所擁有的剎土、相好。將全文與宗大師傳記一併參照,更可體現出大師創建格魯派弘揚顯密教法,實是承襲了過去長劫的志願心力所致。
《密傳寶穗》為宗喀巴大師之傳記,克主傑・妙善吉祥賢大師所造,記錄了宗喀巴大師某些較為隱密、特殊的生命經歷。本傳是從宗大師於三十四歲時(1390)親近上師烏瑪巴,接著開始尋求中觀正見寫起,依次敘述他閉關專修、面見本尊、證悟空性、降伏魔障等等的神異事蹟,最終以大師六十二歲時(1418)與閻摩法王的互動過程作結,於其簡明扼要的篇幅間,將大師顯密圓融的本地風光和盤托出。
《傳記附篇》為宗喀巴大師之傳記,文殊海大師所造,造者與宗喀巴大師有長逾四十寒暑的深厚法緣,而將那些未及載入《起信津梁》的大師行誼,綴集成書,令宗喀巴大師之生平事蹟能以更加清晰完整的樣貌,流芳後世。本書採取樸實的筆調來記事說理。將大師投胎降生的過程,以及每天的定課、日程等,都交待得非常詳盡,令人讀之彷彿親睹大師德相。
《修學辦法教誡略述》,三世貢唐・寶教法炬大師造。此文為四世土觀・善慧佛教法幢臨入藏前,貢唐大師特予學習五部大論並結合道次第之扼要引導。此為貢唐大師晚年著作,不僅揭示學習各論的重點,更拈出如何結合三士道,乃至未來學修密續之要點,實大師一生學修的肺腑之言。欲學習五部大論並結合修行者,誠宜思之再三。
〈破僧〉表記一文,為具恩如月格西承真如老師勸請,為使後學易解破僧內涵,由聞思定解而免造斯罪,依著普遍共許、堪為定量的大論典作為清淨根據,以及具備法眼、沒有爭議的具相大善知識的口傳如實而寫。如同格西所勉勵「如果想自愛自重、不辜負自己」,透過「知道如何產生破僧及破僧的過患」,讓自己「連嘴上、心上的認可」都不做,並審慎自己的行為,則為後輩我等弟子所宜奉行。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2021年3月8日,主譯譯師釋如法於多倫多初稿譯訖。於2021年5月14日,主譯譯師釋如法、主校譯師釋性忠、審義譯師釋性浩、參異譯師釋性說、釋性懷、審閱譯師釋性喜、釋性覺、釋性炬開始會校,至6月16日會校訖。眾校譯師妙音佛學院預一班、預科122班、142班。譯場行政釋性由、釋性回、釋性勇、妙音佛學院。譯場檀越大慈恩護持團隊。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真如老師總監,如月格西授義。主譯譯師釋如法2020年12月19日始譯,2021年2月12日辛丑年初一譯訖。於2021年4月16日,主譯譯師釋如法、主校譯師釋性忠、審義譯師釋性浩、參異譯師釋性說、審閱譯師釋性喜、釋性覺、釋性炬開始會校,至5月14日會校訖。眾校譯師妙音佛學院預一班、預科122班、預科142班。譯場行政釋性由、釋性回、釋性勇、妙音佛學院。譯場檀越陳拓維、陳姿穎、大慈恩護持團隊。
《修心七義》,切喀巴(公元1101~1175)大師造。據帕繃卡大師所說,此原為阿底峽尊者修菩提心秘密教授,密傳種敦巴尊者,敦巴尊者密傳博朵瓦等人,而博朵瓦僅傳朗日塘巴與霞惹瓦二人。切喀巴師事霞惹瓦而專修此教授,於相續中發起菩提心。後有感此法密傳太為可惜,於是普傳大眾,記錄成文而成《修心七義》。而格魯派解釋《修心七義》最著名者,即宗喀巴大師親傳弟子霍敦・虛空祥所著《修心日光》,本文即據《修心日光》所載根本文,搭配《修心日光》所製科判,與欲實修修心教授者共饗法宴。
《隨念上師童覺讚》,宗喀巴大師造,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童覺大師(公元1349-1412),亦稱為仁達瓦上師。薩迦派祖師,宗喀巴大師最重要的上師之一,賈曹傑、克主傑大師等格魯派祖師亦均曾從之學法。童覺大師與宗喀巴大師在無量劫前,便一同發願於濁世中弘揚佛法。師於童年時即出家為僧,戒行精嚴,熟習一切佛經,特別是在當時中觀、量學都已式微,僅憑一己之力,便精通善巧其中意函。此外大師亦獲得密集與勝樂輪等生圓三摩地,獲得諸多稀有徵兆。宗喀巴大師也是從童覺大師,首度聽聞辨別佛語了不了義之道軌,以及中觀、量論之學,故尊之為無與倫比的主要上師。此篇讚文,即是宗大師憶念他為自己授法之恩,讚美他精通三藏之睿智,通達佛語遠離一切相違,成為所有智者普同稱讚的對象。在此文中,大師也顯示了在修學佛道的進程中,最為根本者,即是依止圓滿眾德的具相善知識,若無善知識之引導,難於獲取佛法心要,透由如理依止善知識,一切證悟悉皆容易承辦。故願自他有情悉得值遇大善知識,遠離惡法,直至證得無上菩提。
《中觀正見引導具四正念歌音・降成就雨》,七世勝王・賢劫海造。「正見引導」是指關於空性法類的引導文,由於緣起空性之正見為一切聖教心要,無上微妙,僅依自力,縱使歷經極大劬勞,亦難證達。故歷代先賢皆有著述此類的引導文,傳授如何獲證空性之訣竅。此篇引導文結合文殊親授宗喀巴大師之殊勝教授,以「四正念」而為引導——視師如佛、視眾生如父母、視自身為本尊、所見一切視為無我。文詞精簡,卻傳遞著大師內心中甚深的證量,故依此文,能遠離斷常二邊等險處,是趣入中觀道之扼要教授,今翻譯此文,願自他有情悉得值遇大善知識,悟入空性,脫離輪迴,速得涅槃。
《詳解百一十苦建立・萌悲苗種》,為善慧摩尼大師根據《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所造。出自《善慧摩尼大師文集》。百一十苦共分為前五十五苦與後五十五苦二組,前五十五苦分為一苦乃至十苦等十組;後五十五苦則收攝為九類苦。《菩薩地》中提到:「菩薩於有情界,由於觀見一百一十種苦,而對於諸有情修習悲心。」說眾生為種種痛苦,特別是百一十苦所摧殘,諸菩薩緣念此故,生起超諸聲聞緣覺之出離心,能增長大悲,修習圓滿。故翻譯此文,透由緣念百一十苦,願如大師文中所說:「在心的大地種下悲心的種子,以慈心之水潤澤而圓滿菩提心樹,斷證究竟果子熟透,願我成為一切眾生資生的佛!」
《無量壽佛讚》,宗喀巴大師造,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無量壽佛,即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五方如來之一。梵語Amitābuddha義譯,又名無量光佛、阿彌陀佛。此篇禮讚文主要讚揚無量壽佛之身功德,透由隨文作觀,將極大凈治罪障,累積福德,尤其無量壽佛為長壽本尊,故至心祈禱,亦能熄滅種種非時橫死難緣,乃至能消除八十劫中所有罪障,故願一切有緣佛子,悉得聞此讚文,生生世世為無量壽佛慈悲攝受,遠離生死輪迴,得往極樂凈土,速證無上菩提。
《無量光佛讚》,宗喀巴大師造,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無量光佛,即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五方如來之一。梵語Amitābuddha義譯,又名無量壽佛、阿彌陀佛。此篇禮讚文主要讚揚無量光佛之身功德,透由隨文觀想佛身,能極大凈治罪障,累積福德,尤其無量光佛為長壽本尊,故至心祈禱,亦能熄滅種種非時橫死難緣。如是隨念大師之禮讚文,亦願一切有緣佛子,生生世世為無量光佛慈悲攝受,遠離生死輪迴,速證菩提。
《怙主無量光佛讚・開勝剎門》,宗喀巴大師造,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無量光佛,即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五方如來之一。梵語Amitābuddha義譯,又名無量壽佛、阿彌陀佛。此篇禮讚文主要從身語意三方面讚揚無量光佛,又復稱揚極樂凈土之殊勝功德,並發願回向投生彼處,得見如來,修持大乘佛道。如是誦持大師之禮讚文,亦願一切有緣佛子,生生世世為無量光佛慈悲攝受,遠離生死怖畏,速得勝道。
《無等大覺窩赴印度時垂教天尊菩提光・求脫勇士心寶》,阿底峽尊者造。阿底峽尊者於藏地的阿里地區住錫兩年,賜與以菩提光王為首的眾人諸多教誡,後將啟程前往他方,菩提光王更祈賜教誡,於是有了這篇修心教言。文中涵攝一切成佛所有次第,闡明從最初當如何如理依止善知識,棄捨世間最難捨之名聞利養,直到行持布施等六度之理。文句遠離空泛浮誇之言談,善巧勸發聞者,生虔敬信,起賢善心。如此稀有善說,是調伏相續最為有力的口訣;故當願勵力受持,恆不忘失,方能於此生中,獲得真實安樂。如文中所云:「此語請繫於自心,非徒虛言應聽納,若如是行我亦喜,自他咸能得安樂。」
《受生極樂剎土願・開勝剎門》,簡稱《極樂願》,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為宗喀巴大師隨順此土眾生多分信解極樂淨土之因緣,以《剎土莊嚴經》為主要依據而造。本文分二部份:初分依據《剎土莊嚴經》,解說往生極樂之因,以及極樂世界之世間、主尊、眷屬之殊勝功德,策發行者往生極樂之猛力欲求。後分為願文之正文,殷切發願往生極樂淨土、圓成大乘利根種性;未得往生極樂前之一切生中,亦能具足暇身種種功德,終至如願往生、速成佛道,嚴淨自身成佛之淨土。本願文殷重懇切、次第圓滿井然,實為往生極樂最殊勝之引導教授;後世之格魯弟子不僅將其作為祈願法會之必修課誦,更將其中之「願生生中無量壽」偈改為「生生由勝宗喀巴⋯⋯」以為生生世世追隨大師之回向文。
《攝薄伽梵藥師經儀軌心要・如意寶》,正文為四世班禪一切智善慧法幢大師所造,見札什倫布圖書館所出《班禪善慧法幢文集》冊3,頁576。本文為班禪大師依循歷代祖師奉持藥師經時所行儀軌,攝其精要成一頌文。從加行皈依發心、生起壇場、迎請諸佛;正行禮敬、供養藥師七佛及本師釋尊,稱誦名號,勸如本願救濟我等;及結行酬謝、乞請寬恕、吉祥頌等。文簡義該,極易奉持,近世修持藥師法者,多誦習之。此文未見古譯,今依藏文譯出,願諸行者皆得藥師七佛攝受,消除病苦諸障,漸成四身五智之妙位。
佛子賢劫釋教無畏教幢吉祥賢,生於公元1743年。前世曾為:米扎走哥依、寂天、明了杜鵑、普瓊瓦・童幢、內鄔蘇巴・智燃、水銀佛子・無著賢、多登巴・文殊海、佛子・慧增、化身法增海、佛子・不空法海、佛子・善慧持教海、佛子善慧語王無畏智稱等多位持教大德。於第十二勝生水豬年(公元1743)出生於西藏拉莫,父親為攝福權(索南旺度),母親是護日樂(尼瑪德炯),排行第二。隔年由七世達賴法王賢劫海認證,五歲時在七世法王前剃度,法名賢劫釋教無畏海。十歲也在七世法王前受沙彌戒。十四歲入西藏哲蚌寺果芒札倉,二十歲從普布覺・語王慈氏受比丘戒。依止七世法王、六世班禪具德智、三世章嘉・遊戲金剛、普布覺・語王慈氏等諸位大德,弟子有四世哲布尊丹巴法王善慧釋教自在無畏海等大德。1811年示寂。此儀軌為三大寺共修此法所依,且後來格魯派諸大德撰寫白度母修法,皆以此為本而踵事增華。今據如月格西授義,特譯此文,以為專修此法行人有所憑依。
《五大論願文・奪智者意》,為東奔仁波切・語王法成(1890-1949)所造,師博聞強記,甫入哲蚌寺洛色林僧院學習,隔年即受方丈委任為複誦師。依止洛卻格西等諸大善知識考取格西學位,為當代大德之一。1941年赴川,居漢藏教理院任譯經親教師,法尊法師師事之,譯經有疑即請益決疑,終迻譯《大毗婆沙》全書為藏文。此文乃希願受持、悟入總攝佛教要義五部大論,最終由顯入密,學弘顯密圓滿教法,正為吾等求生生增上所宜發願。
《哲蚌寺哲霍複誦師仁波切敬呈勝尊正見書》,為哲霍複誦師仁波切(1899-1967)將其所證悟的正見呈與勝尊仁波切的書信。哲霍複誦師仁波切為當代格魯派公認的成就者,於三大寺完成五大論學程後,長年專修,故有第二密勒日巴之譽。此書中細辨尋求空性見的誤區,並以親自的體驗說明走入誤區後的問題。文中最後將各種尋求空性見的各種誤區以標題的方式陳例出來,每一個主題都都可以專門深入研究,實開啟悟入空性的門徑。本信最後寫道:「此信祈勿為外人道。」足見此文的珍稀。本會依據所藏珍本譯出,願能清淨受持空性正見,斷除二障,速成佛位。
《加持短傳諸上師祈請文・悉地穗》,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此文為宗喀巴大師所著其短傳上師的傳承祈請文。短傳傳承有異於長傳傳承。長傳的傳承是自世尊代代不斷傳承下來的傳承,而短傳傳承則是由當代的上師直接親見本尊所獲得的傳承。大師的短傳傳承,主要即來自鄔瑪巴,鄔瑪巴曾為大師作轉譯,將至尊文殊的教授傳與大師,另外也傳與大師文殊修法,大師也因此而親見文殊。本文分成兩個部分,前半部祈請傳承諸師,即於金剛持、文殊、鄔瑪巴勇金剛三師作祈請。後半部即如《功德之本頌》,祈請於相續中生起諸道證德。大師於諸多著作中,多次言其及證德,是由至尊文殊所恩賜。因此此篇祈請文,於格魯傳承實有極為重大之意義。本會今依大師文集譯出,祈與諸同道一同修持此理,生生世世大善知識攝授,永不缺離,道證功德,速生於心。
《聖般若波羅蜜多二十五門大乘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般若部,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34,頁398。此經為佛在須彌山頂一切諸眾夜居處,與菩薩、諸大比丘、諸天及非人等集會時,向金剛手菩薩等大眾,透由二十五法宣說般若波羅蜜多的口訣教授。此經未見古譯,今依《甘珠爾》譯出,祈願自他有情得依佛語如理聞思證達空性。
《菩提道次第廣論》〈奢摩他〉章,宗喀巴大師詳釋修習奢摩他之前行、所緣及次第,並清晰說明成與未成之界限,教導我們透過修習寂止,令心專注於一境,進而成就止觀雙運,以證達無我的空性智慧,迅速斬斷生死輪迴的根本。譯經院以法尊法師譯文為基礎,針對較微細的藏文字句、義理稍作刪補,盡可能呈現出宗喀巴大師論述的原貌,同時圓滿尊法師弘揚佛教的事業。並且因應真如老師宣講「廣論止觀初探」的緣起,為利大眾學習,特將重新校訂之〈奢摩他〉章單獨刊行。
《聖臨終智大乘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經集部,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54,頁380。此經為虛空藏菩薩請問佛陀:菩薩應如何觀臨終之心?佛陀示修習五想:無實事想、大悲愍想、無所得想、無所貪想、不從餘處尋求佛想。其中即總攝大小乘主要修持所緣。此經未見古譯,今依《甘珠爾》新譯出,願自他有情依於善知識教授,修持佛語,悉得成就臨終智心。
《聖黃金經大乘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經集部,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54,頁758。此經為佛陀於祇樹給孤獨園,答阿難所問應如何觀菩提心自性?佛陀開示菩提心能現種種功德,然其自性無有自性,因此無論顯現什麼功德,其自性皆無變異,故如黃金,能夠作種種器,然其性仍為黃金,終不變異。此即大乘空悲雙運的修習之理。佛陀亦說如是修習是生智慧之因。此經未見古譯,今依藏文本譯出,祈能依於佛語勝解大乘菩提心無自性之理。
《聖般若波羅蜜多普賢大乘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34,頁508。本經先記敘普賢菩薩入開示一切法三摩地,而令無邊世界震動,於是佛陀摩普賢菩薩之頂,由此亦致世界震動。隨後普賢請問佛陀如何分辨真實般若與相似般若,佛陀答以資糧位及登地作為界限。此經未見古譯,今依《甘珠爾》新譯出,願能漸次成就類與真實般若的功德,證得如普賢與佛陀的勝位。
《聖般若波羅蜜多金剛幢大乘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般若部,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34,頁514。此經為金剛幢菩薩請問佛陀:具足何法方是般若波羅蜜多?佛陀示以現一切諸法為空等四法,又宣說了依止善識、聽聞、思惟、為他開示的四個次第。最後總結應當了知諸法性空,於無生無住相中修習般若。此經未見古譯,今依《甘珠爾》譯出,祈願自他有情得依佛語如理聞思證達空性。
《聖般若波羅蜜多金剛手大乘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般若部,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34,頁511。此經為金剛手菩薩請問佛陀:菩薩當云何學般若波羅蜜多?佛陀示以無生、無相、無性、遠實性、不可得等空性諸理,教以由此而修般若。復於後說修持般若即是受持三世一切諸法之法等六種功德。此經一如《大般若經》中意趣,明示修習空性為般若主體,並讚受持般若殊勝功德。此經未見古譯,今依《甘珠爾》譯出,祈願般若教法廣弘,一切眾生得悟性空,永出輪迴。
《聖般若波羅蜜多月藏大乘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34,頁503。於本經中佛陀以「譬如月輪無有分別,猶遶四洲除滅黑暗」為喻,回答月藏菩薩所問「菩應如何學般若波羅蜜多。」繼而循此開展信解行位、聖者位、佛陀三種般若的行境,以答月藏菩薩「般若波羅蜜多為有幾何」之問。此經未見古譯,今依《甘珠爾》新譯出,祈與諸道友依止佛語深習般若離分別之義,速證無上覺位。
《聖大般涅槃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54,頁377。此經為佛陀臨涅槃前為阿難授記,佛涅槃後教法於將來世流傳的情況。此經古有玄奘大師譯本《佛臨溲槃記法住經》,然與藏譯本內容有所出入,或為譯自不同梵本。今依藏文本譯出,祈諸行者於值遇教法能生稀有之想,能於教法起承事荷擔想,起大精進,發菩提心,令教久住。
《三學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68,頁165。此經為佛陀於茅房城為比丘大眾宣說三學之義。經文當中申明了戒定慧三學的次第性,以及各自的主要作用。由此可知佛法當中認定三學不可沒有先前的基礎便躐等獲得後面的功德,同時也確認了要獲得斷除煩惱的果位,最終必定要由慧學成辦。本會今依藏文本譯出,祈依此經能令學人獲得三學的定解,循序修持,得解脫位。
《導師釋迦能仁讚》,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大師於此極短的讚文中,稱揚了佛陀成佛的事跡,並以此善根,發願令無邊眾生成就與釋迦佛相同的事業。學人可依此短文,隨大師憶念佛陀,策發尋求無上菩提之心。
《妙音笑心類學》,為格魯派果芒學派的心類學主要教材。一世妙音笑・語王精進大師(1648~1722)造。心類學,藏文直譯為「覺知明了」,覺知與明了皆為心識的同義詞;換言之,心類學旨在探討眾生各種內心活動之狀態、特徵與分類。妙音笑大師在公元1700至1707年間,擔任哲蚌寺果芒僧院住持,期間也在寺內班級教授心類學。大師教導的內容不但淵博充實,而且多有創見,新人耳目,於是在諸徒眾的數數勸請下,大師同意撰寫此論。本論係以五大論教材所常見的辨析體裁行文,其內容大致可分作「證達的覺知與未證達的覺知」、「量」這兩部份,並根據《釋量論》等教典,依序介紹伺察識、現而不決、再決識、顛倒識、疑惑、現前識、現量等數類覺知。
《地道建立・三乘莊嚴論》,學修《現觀莊嚴論》之前行論著,二世妙音笑・寶無畏王大師(1728-1791)造。「地道」一詞分別指大乘地小乘地與五道之義。在論中即提到,就像草木山林等一切動不動法皆是依於大地而生;世出世間無量功德亦皆從三乘所生,故稱為「地」。「道」則指由於修行現觀即能開闢前往解脫果位之道,如同道路故以此立名。此書即主要闡明五道十地之意,亦略攝三士道之大綱。透由此書,能令學人系統性的研習各乘地道之差別與性相支分,並種種不同的斷證功德,建立對修道基礎的認識。
《密傳祈請文》為宗喀巴大師之傳記,妙音法王・吉祥具德所造。妙音法王與大師有著深厚的宿世因緣,一生致力於傳揚宗喀巴大師教法;大師示寂後,經由眾多弟子勸請,便於哲蚌寺書寫了此《密傳祈請文》。全文為偈頌體裁,闡述了宗喀巴大師從幼年間即親見本尊得蒙授記,及大師最後在顯密上登峰造極的證量等,無數罕為人知的隱密功德。作者以猶如史詩般的筆法,更以極富韻律感的方式,配合七支供養,活生活色的展現了大師光輝燦爛無比的成就。
《由開顯教法心要道理讚嘆文殊怙主第二佛陀具義頌》,簡稱《具義讚》,為三世貢唐・寶教法炬大師所造,見《貢唐寶教法炬文集》第1冊。此讚為大師仿宗喀巴大師〈緣起讚〉以緣起理讚歎世尊,大師亦緣起性空為顯教教法心要、正見之上幻身光明為心中心要之理而讚歎宗喀巴大師,間復論及未達如是要義,則於空性及與密法,難免落於增損二邊。故依此頌,確能一窺大師圓滿教法之殊妙,長養學弘大師教法之情。於是譯出以饗道友,同霑法雨感念師恩,如師所教師、法、友三缺一不可,願大師教廣佈十方。
此篇經文,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34,頁497。此經為日藏菩薩請問佛陀:善巧方便菩薩當云何學般若波羅蜜多?佛陀示以善巧日三摩地,而宣說善巧日三摩地猶如太陽的七種功德,並告示菩薩應當修習空性。而受持此經者,當得淨化諸障,圓滿資糧。此經未見古譯,今依《甘珠爾》新譯出,祈與諸道友信受佛語,同修般若,證無上覺。
《聖依止善知識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71,頁829。此經為佛陀於示寂前,教示諸比丘應依善知識,莫依惡知識的教言。其中與阿難尊者的一段對談,更顯示出,佛陀認為一切的梵行都來自依止善知識。古譯《雜阿含經》726節中亦見類似內容,然略有差異。今依藏文《甘珠爾》譯出,以供諸道友思惟修持。
《聖開示四法大乘經》,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66,頁163。此經為佛陀於三十三天為諸會眾宣說四力懺悔的大乘法門,亦是諸論典中宣說四力懺悔法的根本依據。佛說:「若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當能映覆諸罪已作增長。菩薩摩訶薩應於此經恆常讀誦、思惟、修習、數數行持,是則能令罪行不感果報。」此經未見古譯,今新譯出,祈與諸有緣者同依此法,滅除罪業,同證覺位。
此篇經文,出自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見中華大藏經《甘珠爾》對勘本冊34,頁414。佛法中最究竟的正見為空正見,在梵文中,阿字為否定、空、無之義,故阿字即代表無自性義。因此阿字在佛法中極為重要。本經中佛告阿難:「此阿字名般若波羅蜜多一字,於諸有情能予利樂,故當受持。」此經未見古譯,而以極短的經文顯示佛法正見的核心。本會今譯出以與諸同道共念如來所說法要。
《文殊讚雲海》,宗喀巴大師造,與《緣起讚》、《彌勒讚》、《尊勝佛母讚》合稱為四大讚。此篇讚文以詩體呈現,共有三品,分別從文殊菩薩之身語意三方面讚揚,大師用生動的筆觸描述菩薩的種種功德,並以巧妙的譬喻而作修飾,嵌入藏文獨有的修辭方式,極為優美,堪為藏語系修辭學之典範。故透過大師之讚頌,喚起眾生對菩薩的虔浄,因文殊菩薩為十方諸佛智慧之總聚體,若能讀誦此文一心祈禱,皆會獲得殊勝加持,智慧增長,心意明朗。
《二勝六莊嚴讚》,出自《宗喀巴大師文集》第二冊〈散篇集〉。此文為宗喀巴大師依人主名稱幢之請所造。二勝六莊嚴為印度傳持大乘教法最重要的數位論師,今傳習大乘圓滿學說者,悉以二勝六莊嚴作為圭臬。大師此讚雖然簡短,然扼要地道出諸大論師的不共功德。學人若能依此憶念祖師恩德,必於聞思教典悟入理趣之時,得加持力。
《班禪善慧法幢所著薰供》,四世班禪大師所著薰供儀軌中較短的一篇,四世班禪・善慧法幢大師(1567~1662)造。此師自幼依止佛智大師等諸多上師,成為一代耳傳教主,並將此前密而不宣的耳傳法要著書傳世,如《安樂道論》《上師供儀軌》《甘丹大手印》等。薰供,是將糌粑(穀物經過水浸、炒熟而磨成的粉)、三白(乳汁、凝乳、酥油)、三甜(冰糖、蔗糖、蜂蜜)等供品混合,投入火中焚燒,以其熏煙進行上供下施。若能如法修持,近可消災除障、心想事成,遠能圓滿福慧、速疾成佛。
宗喀巴大師三珍寶譚密意略釋
《宗喀巴大師三珍寶譚密意略釋》,卓尼.名稱講修大師(1675-1749)著。此師於色拉昧僧院學習五大論獲得學位,後擔任卓尼寺上師,先後為該寺建立法相僧院及密續僧院,貢獻極大。本論旨在簡要地解釋宗喀巴大師的《無上三珍寶譚》,雖然並未進行逐字逐句的解釋,然對其中的義理架構及具體實踐方法均有所闡發。同時,本書也幾乎是《無上三珍寶譚》的唯一藏文釋論。
大乘佛法的內涵,固然博大精深,但是其中的綱要、核心、主幹,可用「悲、智」二者來含括。悲心,含括了意樂方面的修持。一位行者,唯有具足了圓滿的大悲心、為利眾生願成佛的菩提心,才可能有足夠的動機,不為一己的...
...
藏傳格魯派所建立的顯教學習制度中,以五部大論做為學習的主軸。而五部大論的學程中,首先必須經過兩三年的時間,學習量論的前行課程,掌握了思辨邏輯及基礎法相之後,再進入後續諸大論典的研習。量論的前行課程,分...
佛陀從最初發心,就為了救度一切有情而求無上正等覺位,過程當中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才成就了佛果。成就了正覺之後,為尋求獨自解脫的行者,演說了四諦等諸小乘的法門;為尋求無上佛果的行者,演說了大乘法門。在這...
在大師示寂後三十年,後藏扎什倫布寺附近的山頂上,五十七歲的一切智‧僧成大師,望著東方的雪山,一陣思念之情,難以抑制,於是唱出以下歌詠:「東 皚皚雪山峰頂上,白 雲朵相逐於虛空, 睹 此景油然憶上師,恩...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6・毗缽舍那1
舒子正⋅李玉瑩/李佳盈⋅康詠思/郭淑娩⋅黃詩驊/S19G012C/劉和闔家/張雅雯鄭朵恩闔家/王柏凱/黃顯珺/林禹丞/三寶弟子/林立苹闔家/瞿仁美 護持
期刊專欄
整理中
目前尚無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