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那麼自部承許補特伽羅為假有的說實事師,也不承許補特伽羅為勝義成立,所以說實事師他們也會證達眼等為無自性了。」這又是一種說法。
大師就反問他宗說:「如果按照你所提出的理路如此推論的話,那些說實事師也承許眼與苗芽等這些粗分的法為假有,所以應該不只是證達眼等諸根是無自性的,而且也證達苗芽等粗分的法是無自性的。」
如果他宗心想:確實如此。如果這麼承許的話,就會有三個過失。你們能不能想出有哪幾個?第一個過失,就是會與他宗自己的承許相違背。第二個過失:既然說實事師已經證達眼等諸法無自性,那麼中觀師就不需要對說實事師成立苗芽等諸法沒有諦實了。對不對?因為他已經證達了。第三個過失,就是圓滿的善不善業道也是在剎那剎那延續的這個續流上建立出來的,而說實事師他必須承許續流是由許多剎那組成的,那許多剎那組成的續流也會是無自性,而善不善業道又是建立在續流之上,那麼說實事師就應該承許善不善的業道是無自性的。
在獅子賢論師所著的《顯明義釋》中,提到了中觀師承許善不善等一切法都是如同夢境一般沒有諦實的;這個時候說實事師就問難中觀師了。他們問難說:「一切法如果純粹都是等同夢境,就代表在名言中也沒有十不善業與布施等,十不善與布施等就像做夢的人所夢見的大象一樣,事實上並不存在。所以在沒有入睡的階段,難道不是也會像入睡的階段一樣,不會有錯亂與否的區別了?」就是你夢醒和做夢都沒有差別了。獅子賢論師等等的中觀師就回答這個說實事師的問難,就回答他了。回答他的時候說:宣說不善與布施等一切法就如夢境一般是無諦實的。中觀師與說實事師這樣的辯論到底有沒有意義呢?就變得沒有意義了。
因此,說實事師自宗的勝義及世俗成立與否,與中觀宗的世俗及勝義成立與否,它雖然名稱是一樣的,但內涵卻截然不同。所以說實事師所承許為世俗的事物,從中觀師的角度判斷,它會成為勝義成立;說實事師所承許為勝義成立的事物,對中觀師而言它會成為世俗成立,這一點是沒有絲毫地相違,應當區分這些差別。
這個意思是在說什麼呢?就是說同一個事物有可能被中觀師認定為什麼呀?認定為世俗成立,但是同時也會被說實事師認定為勝義成立;不會因為被中觀師認定成世俗成立,就不能被說實事師認定為勝義成立。那世俗成立與勝義成立相不相違?是相違的,對吧?但是中觀宗的世俗成立與說實事師的勝義成立,它是不相違的。可以研究、研究!
接著,另外說實事師所承許的補特伽羅假有,與月稱論師所承許的補特伽羅假有,這兩個雖然名稱是相同的,同樣都用了「假有」這個詞,但是內涵卻是不一樣的,因為月稱論師認為說實事師承許補特伽羅是自性成立、諦實成立,所以沒有證達補特伽羅無我的正見的緣故。月稱論師認為:如果沒有以直接證達、間接證達、透過它的力量而證達的任何一種方式證達法無我的話,就無法證達補特伽羅無我的緣故。所以月稱論師認為,在還沒有捨棄蘊體實有的宗義前──再說一遍:所以月稱論師認為,在還沒有捨棄蘊體實有的宗義以前,也都會執取補特伽羅為實有,因此說實事師他們在還沒有捨棄承許蘊體實有成立這個諦實成立的宗義以前,是不可能證達補特伽羅勝義無的。對不對?
以上我們就非常簡要地複習了「第三、決擇空性正見之法」這個科判中的第一個科判,什麼呀?就是「悟入真實義之次第」。下一節課我們就會繼續開始學習第二個科判,是什麼?「正決擇真實義」。所以可以把原文預習一下。希望大家一定要堅持學下去,不要怕難,難的東西反覆地熟悉它、熟悉它,慢慢就會成為非常親切的習慣,甚至一天不看空性,生命悵然若失;甚至在很多很多的事相中,你都會去觀察空性到底在講什麼?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非常、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