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還好吧?準備好自己的動機: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如母有情,我們要去希求無上菩提,所以要聽聞正法。
上一節課我們學到了《迴諍論》與《七十空性論》,從佛陀宣說緣起與自性空內涵相同的角度來禮讚佛陀、感恩佛陀。今天我們再接著看《廣論》414頁,有找到吧?
《六十正理論》亦云:「諸凡著不依,我或世間者,嗟乎常無常,諸見劫奪彼。若有許諸事,依而實性成,常等過於彼,如何能不生?若有許諸事,依而如水月,非真非顛倒,彼非見能奪。」
哪部論啊?《六十正理論》。《六十正理論》也說:凡是外道耽著諸法無所依憑──無所依憑等於什麼?不是緣起,對於緣起的道理極度地愚昧,所以破壞了這個緣起的道理,耽著常我是一切事物的締造者,或者認為由於常我的心念動轉而創造了世間,還有耽著我及世間為恆常或無常、有邊或無邊等種種惡見。龍樹菩薩就發出了慨嘆,說:「唉!外道他們都被常見、無常見等見解所掠奪。」
什麼是「常見」呢?例如:將實事視為無生滅的恆常的見解,就是常見。那麼什麼是「無常見」呢?跟我們平常說那個無常是不一樣的,這裡是指:認為事物壞滅後一切續流全都會斷絕的這個無常,就是此處所說的無常。比如說有一種見解說:人如果走了,就一切都沒了,灰飛煙滅。這就是斷見,對吧?霞瑪班智達與一位仁波切都解釋說:這裡的「無常見」不是指證得無常的見解,而是指認為諸法先有自性,之後斷滅的見解。如果諸法有自性,就一定是恆常地存在,一個恆常存在的事物壞滅的時候,就徹底斷滅了。所以這裡的無常見,就是指斷滅見。
這裡的常見、斷滅見都是顛倒的見解,外道不了解緣起,被常見或者這種斷見劫奪了自主權,只能隨著這些惡見而轉,他是隨著這種惡見流轉,沒有自由。這是說誰呢?這是說外道的處境,或者說他們的狀況。注意喔!我再問大家一個:有沒有發現從什麼樣的角度在說外道呢?是從他們的見解的角度、流轉於惡見的見解的角度,在說外道的狀況。
那麼第二個偈頌說什麼?說:「若有許諸事,依而實性成,常等過於彼,如何能不生?」這個偈頌是在說:凡是內道的──注意──內道的說實事師,認為實事是有所依憑,有所依憑就是緣起,但是在實性中成立、它是有自性的。如此承許的說實事師,他們又豈能不產生常等這些過失呢?這是什麼意思?就是內道的說實事師承許緣起,但是因為承許有自性,仍然會墮入常斷二邊的這個險坑、這個懸崖──墮入執取諦實成立的常邊,以及執取壞滅後續流斷絕的斷邊。這是內道說實事師的情況。
接下來,第三個偈頌說:「若有許諸事,依而如水月,非真非顛倒,彼非見能奪。」有沒有發現這裡邊出現了一個什麼?水月。那個水月是指什麼?不是說水做的月亮,而是什麼?月亮在水中的倒影。關於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古往今來中外的各種詩、散文,甚至畫家都在描述倒影。那麼關於倒影,佛陀講了什麼呢?我給大家講一個你們可能知道的公案,那個公案是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講的,大家可以再聽一聽。
往昔久遠以前,有一片非常僻靜的森林,在那片森林裡住著一群猴子。那群猴子四處遊行,有一天,牠們走到一口井邊,有一隻猴子看到井底有月亮的倒影,然後那隻猴子就很驚慌,跑到牠的猴王面前,跟猴王報告說:「大王啊!我看見月亮掉進井裡了!我們應該趕快把月亮撈出來,放回原本的地方呀!」結果其他猴子聽到這個建議之後,也都覺得一定要撈啊!覺得很好。於是牠們就開始討論:井裡的月亮要怎麼撈呀?怎麼才能撈出來?有一隻猴子說:「不用其他的方法,我們互相手拉著手,就像一條繩索垂下來一樣,就能把月亮從井裡邊撈出來了。」就有點猴多力量大的感覺,對吧?
於是有一隻猴子在那口井正上方的樹上,一手抓住一根樹枝──有沒有感覺到危險?另一隻手抓住另一隻猴子的手,然後就這樣一個拉一個、一個拉一個。就是一隻猴子抓上面的手,然後牠的另一隻手抓下面的,形成了一條猴子手拉著手像繩索一樣。注意喔!井很深喔!所以要有很多、很多的猴子,一個拉一個、一個拉一個。這樣的話,注意!第一隻猴子是吊在樹枝上,所以樹枝也越來越低,猴子越來越多了。等到最下面那隻猴子靠近井底的水面──終於靠近了──然後牠就開始攪動井水,因為牠要撈那個月亮。一攪動就發現月亮不見了,牠就想要找月亮在哪裡,然後把月亮撈起來。結果井水一攪,就變得渾濁了,月亮馬上就消失不見了!
大家可以想:牠一攪的時候,我不知道會不會拉著整條鏈子都有點動?那口井正上方的那個樹枝也承受不了那麼多猴子的重量,然後「喀啦!」慘劇發生了,折斷了!所有的猴子都落入了水中,無一倖免,很悲哀,全部都溺死了。
那個時候有天人看見這件事情,那些天人就感嘆說:「啊!這些愚癡的猴子,都是因為愚癡的導師的帶領,才會掉入井水裡面。原本是為了搶救月亮──牠們的心也是很善良──最後竟然全部都走向了那種結局,都溺死了!」
對不起!這個「倒影」,我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佛陀講完這個故事之後──注意喔──說:「當時的猴王,就是提婆達多。往昔提婆達多因為自己的愚癡,在他旁邊聚集了許多愚癡的眷屬,到這一生還是擁有許多愚癡的眷屬。」
猴子撈月亮的這個事情,對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就是我們要追隨著正理、追隨著佛陀,比如說追隨著無自性宗,不能追隨著其他。對不對?其他的我們是無法還滅生死的,最終還會在生死裡邊,像掉進井裡一樣悲慘。
好!我們回到《六十正理論》的偈頌,說:「若有許諸事,依而如水月,非真非顛倒,彼非見能奪。」這個偈頌是說:凡是中觀師,認為實事是有所依憑而出生的,正因為是緣起,所以自性怎樣?不成立。就像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一樣,由於什麼?由於水、月亮、光明這三種因緣匯聚,才會出現月亮的倒影。但是月亮的倒影並不是真實的月亮,對不對?同樣地,諸法並非如同顯現為有自性那般真實存在,所以非真實;也不是完全沒有作用,所以非顛倒。正因為諸法並不是自性成立,也不是名言中無,所以中觀師他們永遠都不會被惡見所奪;不但不會被惡見所劫奪,還能斬斷一切惡見。這正是中觀師的殊勝之處。
所以想想,假如那隻猴子說:「啊,月亮掉在井裡啦!」然後趕快去問佛的話,佛陀就給牠講這一段:水啊、月亮啊、光啊……,這形成它是無自性的見解,就不會組織牠們去撈月亮,對不對?這些猴子還能跟佛生生世世地修行。是不是有佛陀這樣的導師為我們的導師,實在是太幸運了!所以希望那些還走在常斷二邊,或者追隨著那樣的常斷二邊的人、有情要趕快地來學習空性,學習宗大師的這個毗缽舍那。是不是太美了?
何其幸啊!我們在漢地用漢文能學到這些,有譯本,還有傳承,好好地珍惜你自己吧!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 | 行數 | 原譯(福智第三版) | 改譯 | 改譯原因 |
---|---|---|---|---|
414 | 6 | 云 | 亦云 | 據藏文補譯。 |
414 | 6 | 諸不許緣起,著我或世間 | 諸凡著不依,我或世間者 | 據藏文改譯。 |
414 | 6 | 彼遭常無常,惡見等所劫 | 嗟乎常無常,諸見劫奪彼 | 據藏文改譯。 |
414 | 7 | 若有許緣起,諸法有自性 | 若有許諸事,依而實性成 | 據藏文改譯。 |
414 | 7 | 若有許緣起,諸法如水月 | 若有許諸事,依而如水月 | 據藏文改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