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毗缽舍那0019 如言可取與了義經的關係

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毗缽舍那的時光了希望大家能夠好好地珍惜終於一起學到空性了打起精神別忘了大乘發心、專注聽聞今天要學404頁第1行提起心力跟我一起看原文注意,開始囉

是故應知或經或論若不就其前後所說總體之理唯由少分語句之字面所示不可如言而取者不壞為了義至言又凡彼語所說縱可如言而取其義然亦不成非不了義

大師說:因此應當了知如果不著眼於這部經典或論典的前後文所開示的總體道理只因為經論當中少數個別詞句字面開示的範圍不可以如言而取不會妨礙是了義經意思是什麼呢就是不會因為這部經典中少數幾句話不可以如言而取就說這整部經典是不了義經

還是要舉《般若經》,例如《般若經》中宣說「無色、無聲」,不是說沒有色、沒有聲不是說色和聲都不存在實際上要講的是在色與聲之上的空性色與聲是沒有諦實的存在色與聲存不存在?存在但是它是沒有諦實的存在不是色與聲不存在不是說我們討論的事物討論、討論,這個色、聲都沒有了而是討論什麼討論事物存在的方式所以這段經文是闡釋、詮釋空性的經典我們在學習經論的時候一定要從總體的角度來學習經典的內涵不可能只局限於其中的幾句話來看整體,對不對

接著,也不會因為經論當中的詞句開示的範圍可以如言而取那就成為了「非不了義」。即使是那句經文可以如言而取可以按照直接顯示的內涵而承許是不是那就一定是了義經呢你們答對了嗎?不一定那段經文可以如言而取也不代表就是了義經因為是否是了義經不是看經文是否可以如言而取而是看那段經文是否主要直接顯示空性

所以從中觀自續派的角度來說──注意喔!中觀有兩個中觀自續和中觀應成中觀自續派的角度來說他們雖然承許《般若經》是了義經但是他們卻認為心經》是不了義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因為《心經》雖然主要開示勝義諦──勝義諦是什麼?就是空性呀但是《心經》沒有直接開示勝義諦所以是不了義經在《心經》當中說「照見五蘊皆空」,藏文版的《心經》就更明確地說:「照見五蘊自性皆空。」之後也講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說諸法雖然「無諦實」,但是卻是「有自性」,所以在《心經》當中講到了「照見五蘊自性皆空」,自續派不會直接按照字面而承許五蘊自性空因此,他們認為心經》主要是開示勝義諦勝義諦就是空性但不是直接開示勝義諦所以《心經》就成了什麼不了義經,而不是了義經

上面的是中觀自續派從中觀應成派的角度來說不僅《般若經》是了義經,《心經》也一定是了義經為什麼呢因為中觀應成派認為五蘊等一切諸法都是自性空所以《心經》當中說的照見五蘊自性皆空」,應成派是能按照字面所說的內涵承許──注意喔──承許五蘊自性空所以《心經》是了義經不僅主要開示勝義諦而且有直接開示勝義諦既然主要直接開示勝義諦就符合了了義經的定義當然也就可以安立為了義經

中觀應成派及中觀自續派這兩個派,在詮釋《心經了不了義的差別的時候之所以會有不同的安立方式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注意喔!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中觀應成派承許諸法自性空而自續派不承許這一點自續派認為諸法雖然是無諦實但是卻是有自性所以應成派可以按照「照見五蘊自性皆空直接顯示的內涵承許可是自續派有沒有辦法自續派卻沒有辦法這樣承許

總攝一下了義經與不了義經的差別主要直接開示勝義諦的經典就是了義經主要直接開示世俗諦的經典就是不了義經。「了義」字面的意思就是內涵決定」、「內涵確定」,也就是所說的內涵確定是空性是諸法最究竟的本質無法再作其他引申。「不了義」字面的意思就是內涵無法確定」、「內涵無法決定」,也就是無法確定所說的內涵是空性是諸法最究竟的本質所以必須再作引申引申的方式有幾種呢?有兩種第一種是這段經文直接顯示的內涵無法如言而取所以要用另一種方式來解釋第二種是雖然這段經文直接顯示的內涵可以如言而取但不是諸法最究竟的本質所以可以從諸法最究竟的本質的角度來解釋

以上我們就一起學習了明了義不了義經」這個科判在這個科判當中,我們學到從中觀宗的角度來說什麼是「了義經」呢記住四個字:主要直接主要直接做什麼呢主要直接開示勝義諦的經典就是了義經勝義諦是什麼勝義諦就是空性那什麼是「不了義經」呢主要直接開示世俗諦的經典就是不了義經那了義經與不了義經是根據什麼區分的注意喔記住兩個字:「所詮」的內涵是從所詮的內涵來區分的並不是從經文本身是否可以如言而取來區分的不是從這個角度

那了義經和不了義經可以依據經文本身是否可以如言而取而區分嗎從中觀宗的角度來說,不可以因為是從「所詮的內涵是否是勝義諦空性來區分而不是從「能詮的文字是否可以如言而取來區分的但是,是不是所有的了義經都一定是字面上可以如言而取呢不一定有些了義經的經文雖然字面無法如言而取但是從前後文來看應該要加上勝義簡別。「勝義簡別」的勝義就是指所破的勝義也就是有諦實這樣的經文雖然字面無法如言而取但還是了義經

這裡只是簡單地學習了「了不了義經」的差別其中還有很多需要仔細辨析的地方我們可以好好祈求上師三寶希望有機會以後可以一起學習宗大師所寫的辨了義不了義善說藏論》──就是我們僧團有超過一百人背會的那本鐵弓講說辨了義不了義的這樣的話,就可以更深入地學習各宗各派的見解對於宗大師的根本立宗就會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對於了不了義能夠更深入地學習和辨析

那為什麼要辨析這件事呢因為攸關生死,對吧如何解脫老死一定要有最純粹的空性見然後依著這樣的見聞、思、修依著這樣的清淨傳承我們才能成辦生生世世我們所欲求的了脫自他的生死能夠去究竟地成佛所以這件事非常地重要大家要加油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4041故經或論是故應知或經或論據藏文改譯。
4041唯由其中少分語句不可如言而取義者唯由少分語句之字面所示不可如言而取者據藏文改譯。
4042應知不壞為了義經不壞為了義至言據藏文改譯。
4042又若彼語又凡彼語所說據藏文改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