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這一週你們過得還好吧?現在要提心力喔!我們要開始學習了。請大家翻開《廣論》390頁,有沒有注意到390頁,意味著什麼?快講完了!第6行。《廣論》校訂本是119頁第1行。注意!我們要開始看原文了:
其中世間毘缽舍那修習粗靜為相,謂觀下地粗性、上地靜性。其出世間毘缽舍那《聲聞地》所說者,謂於四諦觀無常等十六為相,如是修持,主要通達補特伽羅無我正見。
說:世間的毗缽舍那,是將下地視為粗劣、上地視為寂靜,具有粗靜行相的這個修持。《聲聞地》中所說出世間的毗缽舍那,則是將四諦視為具有無常等十六種行相的這個修持,主要是要做什麼?是為了證達補特伽羅無我的正見。
我們約略地再總說一下:生起奢摩他之後,所要修持的毗缽舍那有幾種?兩種。第一種:世間道的毗缽舍那──以粗靜行相的世間道暫時壓伏了現行的煩惱,也就是暫時不讓煩惱現行,這是內外道共通的修持;第二種:出世間道的毗缽舍那──是透過觀察四諦無常等十六行相,徹底地斷除煩惱的種子,這是內道不共的修持。
那麼所謂的「粗靜行相的世間道」是指:藉由觀察下地的粗相,也就是過失,上地的靜相,也就是功德,暫時調伏了下地煩惱的這個世間道。如果以欲界和色界為例,哪個是下地?欲界是下地,色界是上地,對吧?那麼這兩者要比起來的話,欲界中的眾生煩惱熾不熾盛呀?熾盛!疾病多不多?疾病眾多、壽命短暫、福報微薄,這個欲界還有戰爭、地震,各種天災人禍也很頻繁。但是這些問題存在於色界嗎?這些問題都不存在於色界。所以仔細地觀察這個現象之後,就會對欲界產生了厭離的心,並且想要壓伏欲界的這個貪等煩惱,而將色界的第一靜慮視為將來投生的目標。所以經過反覆地修持之後,欲界的煩惱就會越來、越來、越來、逐漸、逐漸地減輕了,直到獲得第一靜慮的根本定,就能不讓欲界的粗分煩惱現行,並且在往生之後會投生到初禪天。
投生到初禪天之後,又開始看了!就看到了二禪天了,二禪天又比初禪天更超勝的功德,又看到了!這個時候就要以二禪天作為目標,再次地修學粗靜行相的世間道,觀察初禪天的種種過患、二禪天的種種功德,直到獲得什麼?第二靜慮的根本定,也就是暫時能夠調伏第一靜慮的煩惱,並且在往生之後,投生在哪一重天了?二禪天。
以此類推,從二禪天投生到三禪天、從三禪天投生到四禪天,之後從色界依次投生無色界的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及有頂天,到達了輪迴的最頂端!由於在輪迴中沒有比有頂天更高的地方,所以稱有頂天為「有頂」,就是三有中的頂端,無法繼續藉由觀察上下地的功德與過患來修粗靜行相的世間道,無法再觀察一個輪迴中比有頂天更高的地方的功德來對有頂天離欲。
這個時候的狀態,再加上這個時候的修行者幾乎感受不到煩惱與痛苦的逼迫。想一想喔,感受不到煩惱與痛苦的逼迫了,於是常常會誤以為當下的狀態就是究竟的解脫。但實際上是嗎?不是!是什麼?是有頂天呀!雖然它是整個輪迴的最高天,但是它是不是被輪迴所攝?還在死主的口裡邊。由此可知,即使精進修學粗靜行相的世間道,能暫時從苦苦和壞苦的這個束縛中脫離出來,但是仍舊無法脫離哪一種苦?行苦的束縛。所以能不能算是真正的解脫?不能算是真正的解脫。因此,想要斷除煩惱、獲得真正的解脫,就必須觀察四諦無常等十六行相,修學出世間道的毗缽舍那,那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通達補特伽羅無我的正見。有沒有聽清?
我現在問問題喔!如果得到前面所說的,具有明顯分及無分別作意等等殊勝的奢摩他,單單修持這種無分別的奢摩他可以獲得解脫嗎?你們答案是「不能」,對吧?我們最主要是為了生起證得空性的毗缽舍那而修奢摩他的,是這樣吧?是的。因為沒有奢摩他,能不能引生毗缽舍那?沒有奢摩他,就無法引生毗缽舍那;沒有毗缽舍那,就無法生起證得空性的毗缽舍那,就無法對治煩惱的根本。所以修奢摩他是不是成辦解脫的基礎啊?是!
但是如果因為它是基礎,就只修奢摩他的話,離開了證得空性毗缽舍那的觀修,不要說是解脫生死,能不能壓伏欲界的煩惱?就連欲界的煩惱都是無法壓伏的,更不用說色界、無色界的煩惱了。因為它只是第一靜慮的前行而已呀!還不是第一靜慮的根本定,對不對?要進入第一靜慮的根本定還是需要──要不要觀修?還是要修毗缽舍那,要觀察上下地的粗靜行相。所以這樣的奢摩他雖然具有眾多、眾多的功德和美好,但僅僅修習這樣的奢摩他,對我們生命的圓滿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對吧?應該更進一步地尋求修習毗缽舍那。
再問大家:斷除煩惱的方法有幾種?兩種。第一種是暫伏煩惱現行,對吧?就是暫時不要讓煩惱現起,這個就已經很厲害了,比如說你如果今天不讓煩惱現起,今天的日子過得有如神仙,太舒心了!沒有煩惱現起。但是,暫時不要讓煩惱現起,這是趣入世間的毗缽舍那道,那麼第二種是什麼?永斷煩惱種子的,是趣向出世間的毗缽舍那道。其中世間的毗缽舍那應該怎麼修?觀修粗靜行相,記得吧?觀修下地為粗相、上地為靜相。然後出世間的毗缽舍那,怎麼修?如同《聲聞地》所說的,應觀什麼?無常等十六行相,其中最主要的是要通達補特伽羅無我的毗缽舍那。也就是我們學完了奢摩他,要學的毗缽舍那裡邊要講空正見。值不值得期待?好好加油!謝謝!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 | 行數 | 原譯(福智第三版) | 改譯 | 改譯原因 |
---|---|---|---|---|
390 | 6 | 修粗靜相 | 修習粗靜為相 | 據藏文補譯。 |
390 | 7 | 行相 | 為相,如是修持 | 據藏文改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