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0135 獲得寂止象徵的釋疑(四)

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種敦巴尊者曾經說過即使是相似的發心這一生也應該努力地練習因為可能來生我們就會擁有真實無偽的菩提心做一個大菩薩所以即便是相似的發心也要在心中非常殷重地作意為利有情願成佛

今天繼續學請大家把《廣論》打開388頁第2行校訂本是114頁倒數第3行有沒有找到請大家跟我一起看原文注意啊!注意啊

故《解深密經》說諸能引發正奢摩他妙三摩地緣無分別影像。《聲聞地》亦云:「彼於爾時緣無分別影像即於如是所緣影像一向一趣安住正念不復觀察、不復簡擇、不極簡擇不遍尋思、不遍伺察。」止觀二中於奢摩他作是說故

因此在《解深密經》中有提到能修成奢摩他的三摩地是緣著無分別的影像接下來大師引了一段哪裡?《聲聞地》。巴梭尊者在《四家合註》中有解釋這一段《聲聞地》的文──《聲聞地》中也說:「在那個時候緣著無分別的影像」,那請問什麼是無分別影像呢就是觀察的智慧所不分別的影像這個影像就是奢摩他的所緣。「對於這個所緣唯獨一向地專一安住於正念這就是修持寂止而不以智慧作審視也不作簡擇、不作最極簡擇不作全面尋思、不作全面伺察。」

其中這個「一向」,巴梭尊者解釋為總體而言在修成三摩地中必須具有專一安住與別別觀察的隨順止觀兩種在這兩者當中一向或一部分也就是指專一安住止住的這個部分就是這裡邊所說的什麼呀?「一向」的意思。《聲聞地》的這段文是針對止觀二者當中的寂止如此宣說的有聽清吧

那我們接著再往下看看《聲聞地》又說了

聲聞地》又云:「又若汝心雖得寂止由失念及未串習之失故由諸相、尋思及隨煩惱令得顯現、開啟門徑、能為緣取隨所生起由先所見諸過患相增上力故即更當修不念作意如是由修不念作意除遣、散滅所緣當住無顯現性。」此是僅於修止時說

又是巴梭尊者在《四家合註》裡解釋了這段文──《聲聞地》中又說了:「如此地獲得了寂止」,也就是修成寂止之心,「如果由於遺忘所緣」,就是他忘了,「或者不熟悉對所緣還不熟悉的過失導致由於這些內心流散的相狀思慮和隨煩惱就開始出現。」

那麼中間我給大家解釋一下關於「內心流散的相狀」。這個善慧摩尼大師有解釋說:「就是指色、聲、香、味、觸五種境界的相狀」,還有什麼?「過去、現在、未來三時的境界還有男、女二相總共就有十種。」十種什麼相狀就是令你的心去攀緣不安住在所緣游來游去的這個十種流散的相狀接下來,「思慮與隨煩惱而顯現、開啟門徑」,「開啟門徑」是指什麼呢是指就像開了一個門生起這些東西了。「能為緣取那麼對於所產生的這一切分別心透過先前見到了過患而要做到沒有憶念與沒有作意這些分別心如此一來由於沒有憶念與沒有作意」,那「沒有作意」是什麼意思善慧摩尼大師解釋為:「不作意所緣以外的其他對境」,就因為他知道過患了所以就不作意善所緣之外的。「由於沒有憶念與沒有作意令所緣如此地毀壞而遮除或者消散就會安住於這種沒有沉掉顯現的所緣當中。」這只是在修持寂止的階段中宣說的說這一段還是在說修寂止

那麼《解深密經》與《聲聞地》都是提到奢摩他是對所緣不分別、不觀察、不簡擇等等在止觀兩者當中上述的經典是解釋什麼的是對寂止解釋的有聽清吧

好!我們接著再往下看,看原文

諸定量論皆說修奢摩他時不觀察修唯安住修故許一切不分別修皆是修空行持實為智者所應笑處尤許「凡說『不念作意之修皆是修空」,《聲聞地》文亦善破除

注意聽喔眾多具量的教典中都有宣說在修持奢摩他的這個階段中沒有觀擇修習而安住的修習因此承許不作意任何分別的一切修持都是修習空性的修持大師說這種承許是實為智者所應笑處」,就是被智者取笑的地方尤其是承許凡是提到沒有憶念沒有作意的修持全部都是在修習空性這個也被《聲聞地》這段經文善為破斥了

那我們總括一下我們看到大師引用了許多大論典都說到一個問題定量的經論都如是說修學奢摩他的時候沒有觀擇修習而是安住的修持那麼如果說一切無分別修都是修習空性的話大家覺得這會不會非常地荒謬呢什麼都不了解什麼都不去想的無分別與證得空性的無分別這兩者是一樣的嗎這是完全不同的把前者當成是修習空性合理嗎?是完全不合理的如果把無分別作意的禪定視為斷除一切煩惱根本的毗缽舍那那不僅僅是欺騙自己他人也會跟著受害因為持這種見解的修行人會對他人說這是殊勝的解脫之道對空性毫無觀察一開始就否定一切分別作意這是完全錯誤的觀修空性的方法他觀修的不是空性

所以在修學三摩地的時候應該一心專注於所緣境上避免生起雜念也不要去緣一些其他無關的事情最終就能生起安樂、明晰無分別定有些經論稱這種狀態叫心不造作」或「不執著」。但這種狀態中仍然可以分為是否安住於空性兩種狀況我們應該善加辨別有沒有安住空正見這點很重要

關於這一點蓮花戒論師在《修次第論》中有一再地破斥「不作意」的見解這是針對什麼這是針對「初修業者不以正見抉擇空性只是設法去除心中的雜念讓內心保持專注並且認為那就是在修學空性的人所提出的而不是反對內心安住於空性之後不再作意其他的世俗法一心專注修學空性」。由此可見同樣都是修習不作意」或「不執著」,卻有著證悟空性與否的極大差異針對這點,我們一定要再再、再再地仔細辨析

現在有很多人說證得空性之前就要修奢摩他嗎如果如願以成地修成了奢摩他然後把心中沒有任何妄念猶如虛空般的狀態又那麼明晰、又那麼安樂誤以為自己已經證得了空性這完全是無法分辨「安樂、明晰、無分別定是否是空性的修持所造成的過失甚至會因為無法辨別其中的差異而將內外道共通的三摩地與無上瑜伽的圓滿次第混為一談所以對於這點我們一定要詳細地探究避免走上修行的不歸之路

由於大師為我們清晰地辨別我們才知道這些差別這就是宗大師對我們的深恩不然我們會為各種各樣的說法所迷惑因為那樣修的人告訴我們我們也覺得這樣合理的所以一定要親近善知識依靠定量釋論亦步亦趨地、很嚴謹地面對修行你們會不會心裡很感恩大師這樣詳細地幫我們辨析謝謝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3882故諸能引正奢摩他妙三摩地,《解深密經》說緣無分別影像故《解深密經》說,諸能引發正奢摩他妙三摩地,緣無分別影像據藏文改譯。
3883成無分別影像所緣緣無分別影像為配合箋註故改譯。
3884不復思擇、不極思擇不復簡擇、不極簡擇據玄奘大師原譯及藏文改譯。
3885由失念故,及由串習諸相、尋思、隨煩惱等諸過失故,如鏡中面,所緣影像數現在前由失念及未串習之失,故由諸相、尋思及隨煩惱,令得顯現、開啟門徑、能為緣取據藏文改譯。
3886即更當修不念作意,謂先所見諸過患相增上力故。即於如是所緣境像,由所修習不念作意,除遣、散滅,當令畢竟不現在前由先所見諸過患相增上力故,即更當修不念作意。如是由修不念作意,除遣、散滅所緣,當住無顯現性據藏文改譯。
3888此亦是於此是僅於據藏文改譯。
3889修空修空行持據藏文補譯。
3889尤其說修「不念作意」尤許「凡說『不念作意之修』據藏文改譯。
38810善為破除亦善破除據藏文改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