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0100 修習四神足的方法(一)

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請大家翻開《廣論第374頁倒數第2行,《廣論》的校訂本是在第89頁第5行有準備好了嗎請大家和我一起看原文

此乃一切以念、正知遠離沈掉修三摩地心一境性教授所共不應執此是相乘別法非咒所須以無上瑜伽續中亦說是所共故

由於這是以正念與正知遠離沉掉而修習一心專注的等持的一切教授所共通的所以不應該認為這只是顯乘專有的法要不是密咒乘需要的不能這麼認為這裡邊的「相乘」就是指顯乘因為這種修法在無上瑜伽的密續當中也是有宣說的所以它是顯密共通的無論是修學顯教還是修學密法都必須要按照這樣的修定次第來修行有清楚吧那我們接著往下看看原文有找到行嗎

亦如《吉祥三補止・初觀察第二品》云:「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依離、依無染、依滅、正斷而轉由彼欲故而正修習非太退弱以及高舉。」於勤、觀、心三三摩地亦如是說

在「《吉祥三補止・第一觀察第二品」,「三補止」是梵文的音譯意譯過來就是遍結合」的意思在《吉祥三補止・第一觀察第二品》中也有這樣說了說什麼呢?說:「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就是具足斷行的欲求定神足這裡的「成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具足的意思那具足斷行的欲求定神足就是指四神足當中的第一種──什麼神足?欲神足

那四神足有哪四種

第一、具足斷行的欲求定神足

第二、具足斷行的精勤定神足

第三、具足斷行的觀定神足

第四、具足斷行的心定神足

在修第一種欲求定神足的時候要「依離、依無染、依滅、正斷而轉」,這裡的「依」,藏文直譯過來就是安住」的意思那麼「依離、依無染、依滅正斷而轉」,就是安住於遠離安住於遠離貪欲安住於寂滅透過正確的斷除而轉化

由彼欲故而正修習非太退弱以及高舉」,不極度地退弱也就是不要過度地鬆緩也不要過度地高昂也就是不要過度緊繃要以欲求來修持那麼對於精進、觀擇、心三種三摩地也是這麼宣說的所以修習四種神足的方法是一樣的

關於「依離、依無染、依滅正斷而轉」的內涵祖師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今天要不要我們一起學習一下先知道一下有多少種略略地講一下

聖解脫軍所寫的二萬頌光明論》中有解釋這本論是結合《二萬頌》與《現觀莊嚴論》的第一部釋論那《現觀莊嚴論》是解釋哪一部經典的有答對了嗎是解釋《般若經》的在《二萬頌光明論》中聖解脫軍有解釋

依離」,是指具足遠離貪欲的第一靜慮也就是什麼?初禪

依無染」,就是指具足遠離貪染的第二靜慮也就是二禪

依滅」,是指具足對於喜注意是指對於具足喜離欲的第三靜慮也就是三禪

正斷而轉」,就是指具足第四靜慮的四禪與無色定

二萬頌光明論又提到另外的一種解釋方式正壞隨眠注意!正壞隨眠是「離」;遠離現行是「無染」;正斷纏結是「滅」;遍捨一切取是「正斷」。其中遠離現行的「現行」,月格西解釋為煩惱──就是遠離現行的煩惱遠離煩惱

二萬頌光明論又提到對法論師的解釋方式:「離」是遠離界;「無染」是遠離煩惱的貪染;「滅」就是滅業;「斷」是捨物

二萬頌光明論》中又說這四個可以結合能取、所取四種分別」的對治第一所取分別的對治由於除了清淨品以外斷除了染汙品注意!除了清淨品以外斷除了染汙品,所以是「離」──斷除染汙品就都是清淨的了對不對那麼第二所取分別的對治由於從希欲善法中離欲所以它是「無染」;第一能取分別的對治是由於無餘地滅除執取我有自主等所以是「滅」;第二能取分別的對治是由於如實地遍知蘊等施設為我的種種因相所以是「正斷」。像這一段,以後學毗缽舍那你們就知道施設、五蘊等等這些就很清楚不要急!先聽一聽

還有一位慧吉祥論師他所寫的《十萬頌廣釋》中提到:「依離」,就是勝解三摩地能處於遠離內外憒鬧這個「內外憒鬧」大家可以想一想離開外面的憒鬧是到一個寂靜處就可以了內部的憒鬧要怎麼離開呢他是能處於遠離內外憒鬧這是「依離」。那麼「依無染」,就是處於遠離三界諸惑這個就更厲害了,對不對那「依滅」,就是滅苦我們這一生乃至生生世世的追求就是希望能夠消滅痛苦不僅僅是自己要消滅自己身心相續的痛苦還要消滅一切如母有情身心相續的痛苦所以這正是我們要達到的目標那麼「正斷」,就是遍斷近取五蘊這個近取五蘊以後學毗缽舍那也會更加地清楚

接下來還有相傳為智稱論師所寫的十萬頌、二萬頌、一萬八千頌廣釋》中也有提到:「離」是遠離諸惑;「無染」是從三有離欲;「滅」是滅苦;「斷」是斷一切蘊這本論中又提到了知苦諦,所以「依離」;斷除集諦,所以「依無染」;現證滅諦,所以「依滅」;修持道諦,所以是什麼?「正斷而轉」。

然後這本論中還有提到由於戒蘊故「依離」,提到戒由於定蘊故「依無染」;由於慧蘊故「依滅」;由解脫蘊故「正斷而轉」。

大家有沒有想哇!列舉了好幾位祖師的解釋了那宗大師是如何解釋的呢宗大師所寫的《金鬘論》中有提到這四個的意思依次為──注意聽,注意聽!依次為緣著苦諦而尋求、安住於遠離苦緣著集諦而尋求、安住於遠離貪欲緣著苦滅而尋求、安住於現證苦滅緣著修成趣向苦滅而斷苦尋求修持賈曹傑大師所寫的《心要莊嚴疏》與克主傑大師所寫的《難證光明疏》中對於前三者的這個解釋跟《金鬘論》是一樣的那麼關於「正斷而轉」,解釋為緣著道諦而尋求安住於正斷煩惱

我們可以看到關於「依離、依無染、依滅正斷而轉」的這個內涵稍稍廣泛地聽聞一下短短的四句話其中的內涵卻如此地深廣

佛陀曾說:「無量法門誓願學!」希望我們能夠一起努力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37413共同教授教授所共據藏文改譯。
37413無上瑜伽續中以無上瑜伽續中據藏文補譯。
3751如《三補止》初章第二品云亦如《吉祥三補止・初觀察第二品》云據藏文改譯。
3751斷行俱行欲三摩地神足,謂住遠離,住於離欲,住於滅盡,由正斷成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依離、依無染、依滅、正斷而轉據藏文改譯。
3752非極下劣及太高舉非太退弱以及高舉據藏文改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