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〇〇 2022-09-16 21:10:36 (j*************6@g***l.***)
感恩師長細膩地為我們解說引生無過三摩地的殊勝教授。其中對於對治懈怠的因,對弟子而言特別吸睛。因為自己常常陷入”懈怠”的過失,而不知道怎麼把懶懶的自己拉回來。所以可以從信心、欲求、勤奮、輕安等次第來協助對治。首先先需見到功德、引動心意,並堅固信心。在反覆的思惟功德時生起嚮往想追求的心。並持續策發精進,讓自己喜樂充盈身心輕安,不感倦怠。
雖然對我來說還是屬於文字的表面理解,弟子願意對境揣摩嘗試。甚至於在幫助學生上也可以用此次第:先跟學生分析學這個的好處,讓他覺得想要、需要去學。並且協助規劃精進用功的計畫,過程中要不斷地提策他的歡喜心,讓他不覺得倦怠。
能聽到這種詳盡的修定教授,都要感恩大師。若我們內心已歡喜修定,但卻不知入處、不知深進方便,這是很苦的事。感恩師長的悲心帶著我們深入經藏,學習佛陀的智慧,利益我們的無限生命。
雖然對我來說還是屬於文字的表面理解,弟子願意對境揣摩嘗試。甚至於在幫助學生上也可以用此次第:先跟學生分析學這個的好處,讓他覺得想要、需要去學。並且協助規劃精進用功的計畫,過程中要不斷地提策他的歡喜心,讓他不覺得倦怠。
能聽到這種詳盡的修定教授,都要感恩大師。若我們內心已歡喜修定,但卻不知入處、不知深進方便,這是很苦的事。感恩師長的悲心帶著我們深入經藏,學習佛陀的智慧,利益我們的無限生命。
廖〇〇 2022-09-12 11:25:57 (l*********i@g***l.***)
頂禮具悲智力上師尊者足:
老師要我們思惟一下為何懈怠需要用四個對治法?弟子的回答是萬事起頭難.要引發內心想修持定,一定要有相當的動力. 所以,最初最勝宗要即是反覆地修持思惟修定功德的信心,有了這個信心,欲求心才能升起,欲求心有多旺,就有多精勤.精勤的修,方有輕安的可能,有輕安的美好經驗,就會更激發修行者坐回修定的椅墊上.所以, 觀見正定功德引動心意堅固信心是最初最勝宗要.!
復習正定功德:謂由獲得奢摩他已,現法樂住,由增心喜,身安樂故,及由獲得身心輕安,於善所緣心如欲轉.又由息滅於顛倒境散亂無主,則諸惡行皆不得生,隨所修善,皆有強力.又止為依,能引神通變化等德.尤由依止能生通逹如所有性毗缽舍那証德,速疾能斷生死根本.
如果把「以八斷行斷五過失」的內涵放入「引生無過三摩地法」中的三個科判,分別如下:
科判一[心注所緣先如何修]:此時的過失即懈怠,.要依四個對治法,即信心,欲求,精勤和輕安.
科判二[注所緣時應如何修]:此時的過失是忘失教授,對治法即是正念.
科判三[注所緣後應如何修]:此時的過失是沈掉,不作行和作行的思.對治法是正知,作行和等捨.其中最後等捨即是正住之捨,亦即善緩即善修第八住心之後.放緩正知,但不應該放緩正念或所緣執取相的力量知的作用.
祈願:老師法體康泰,世界和平,瘟疫遠離,六道有情同安樂.
弟子妙微至誠稽首禮
老師要我們思惟一下為何懈怠需要用四個對治法?弟子的回答是萬事起頭難.要引發內心想修持定,一定要有相當的動力. 所以,最初最勝宗要即是反覆地修持思惟修定功德的信心,有了這個信心,欲求心才能升起,欲求心有多旺,就有多精勤.精勤的修,方有輕安的可能,有輕安的美好經驗,就會更激發修行者坐回修定的椅墊上.所以, 觀見正定功德引動心意堅固信心是最初最勝宗要.!
復習正定功德:謂由獲得奢摩他已,現法樂住,由增心喜,身安樂故,及由獲得身心輕安,於善所緣心如欲轉.又由息滅於顛倒境散亂無主,則諸惡行皆不得生,隨所修善,皆有強力.又止為依,能引神通變化等德.尤由依止能生通逹如所有性毗缽舍那証德,速疾能斷生死根本.
如果把「以八斷行斷五過失」的內涵放入「引生無過三摩地法」中的三個科判,分別如下:
科判一[心注所緣先如何修]:此時的過失即懈怠,.要依四個對治法,即信心,欲求,精勤和輕安.
科判二[注所緣時應如何修]:此時的過失是忘失教授,對治法即是正念.
科判三[注所緣後應如何修]:此時的過失是沈掉,不作行和作行的思.對治法是正知,作行和等捨.其中最後等捨即是正住之捨,亦即善緩即善修第八住心之後.放緩正知,但不應該放緩正念或所緣執取相的力量知的作用.
祈願:老師法體康泰,世界和平,瘟疫遠離,六道有情同安樂.
弟子妙微至誠稽首禮
黄〇〇 2022-09-12 09:11:33 (p********g@g***l.***)
顶礼老师!
“懈怠”的对治就有四个,就是:信心、欲求、勤奋和轻安。
“忘念”的对治是正念;
“沉掉”的对治是察觉沉掉的正知;
“不作行”的对治是作行的思;
“作行”的对治是正住的舍,也就是平稳安住的等舍。
九住心中的第八住心之后,第八住心生起了之后,心已经不随着沉掉而转的时候,这个时候才能放缓。 如果心还随着沉掉而转的时候就放缓正念的话,这是错误的! 因为即使能迅速地获得安住分,反而会成为细分的沉没。 有细分的沉没却放缓了正念,一定是离获得寂止更加遥远了 。
「心住所緣先如何修」如果获得了喜乐充盈身心的轻安,日夜行持善法都不会感到倦怠,所以能够去除懈怠。 而要发起轻安的话,必须对于等持能够持续地策发精进,这是发起轻安的因。 要发起精进,需要强烈地、持续地希求等持的欲求 (就是你的向往、你的追求)。 它的因是需要见到等持的功德,引动心意的坚固信心,所以最初要反复地修持思惟等持的功德的信心。 这些的次第,如果你透过行持反复地来观察的话,就能够极其清晰地定解,所以要认定为殊胜的宗要 。
「住所缘时应如何修」遇到第二种过失—忘失教授,透过用正念来对治。
「住所缘后应如何修」会遇到三四五种过失。 对治法就是:正知对治沉掉、作行之思对治不作行、不作行的舍对治作行 。
这些殊胜的修定教授,是大师对我们深厚的恩德! 这些贴心的教授,一定要好好依止,为了了脱生死,成就一切智智,要好好学习奢摩他! 弟子会认真学习,真的很想一切智智! 弟子一定要紧紧跟随老师努力学下去!
祈愿老师及诸持教大善知识法体安康,长久住世,常转法轮。
“懈怠”的对治就有四个,就是:信心、欲求、勤奋和轻安。
“忘念”的对治是正念;
“沉掉”的对治是察觉沉掉的正知;
“不作行”的对治是作行的思;
“作行”的对治是正住的舍,也就是平稳安住的等舍。
九住心中的第八住心之后,第八住心生起了之后,心已经不随着沉掉而转的时候,这个时候才能放缓。 如果心还随着沉掉而转的时候就放缓正念的话,这是错误的! 因为即使能迅速地获得安住分,反而会成为细分的沉没。 有细分的沉没却放缓了正念,一定是离获得寂止更加遥远了 。
「心住所緣先如何修」如果获得了喜乐充盈身心的轻安,日夜行持善法都不会感到倦怠,所以能够去除懈怠。 而要发起轻安的话,必须对于等持能够持续地策发精进,这是发起轻安的因。 要发起精进,需要强烈地、持续地希求等持的欲求 (就是你的向往、你的追求)。 它的因是需要见到等持的功德,引动心意的坚固信心,所以最初要反复地修持思惟等持的功德的信心。 这些的次第,如果你透过行持反复地来观察的话,就能够极其清晰地定解,所以要认定为殊胜的宗要 。
「住所缘时应如何修」遇到第二种过失—忘失教授,透过用正念来对治。
「住所缘后应如何修」会遇到三四五种过失。 对治法就是:正知对治沉掉、作行之思对治不作行、不作行的舍对治作行 。
这些殊胜的修定教授,是大师对我们深厚的恩德! 这些贴心的教授,一定要好好依止,为了了脱生死,成就一切智智,要好好学习奢摩他! 弟子会认真学习,真的很想一切智智! 弟子一定要紧紧跟随老师努力学下去!
祈愿老师及诸持教大善知识法体安康,长久住世,常转法轮。
Y****** C*** 2022-09-11 12:22:10 (s********y@g***l.***)
親愛的老師、法師
弟子有疑問想詢問~
1 感覺最近幾講所學這段落,是在收攝科判午一 引生無過三摩地法,及用五過失八斷行收攝科判未一到未三。所以這裡算是宗大師小結收攝嗎?
2 為何進入奢摩他止後,就沒有妙音笑大師的細分科判了呢?好希求能有科判的引領,讓弟子更知道自己現在在奢摩他的哪個位置。因為不熟悉,常迷路呢。
這講學得很開心,謝謝老師為弟子的收攝,豁然開朗呀!
弟子妙文恭敬合十
弟子有疑問想詢問~
1 感覺最近幾講所學這段落,是在收攝科判午一 引生無過三摩地法,及用五過失八斷行收攝科判未一到未三。所以這裡算是宗大師小結收攝嗎?
2 為何進入奢摩他止後,就沒有妙音笑大師的細分科判了呢?好希求能有科判的引領,讓弟子更知道自己現在在奢摩他的哪個位置。因為不熟悉,常迷路呢。
這講學得很開心,謝謝老師為弟子的收攝,豁然開朗呀!
弟子妙文恭敬合十
Y****** C*** 2022-09-11 12:14:45 (s********y@g***l.***)
頂禮恩師頂禮法師
中秋節快樂。中秋月圓,弟子在複習止觀下渡過節日,好歡喜
這講太精彩了,好喜歡老師您用科判(未一未二未三)為我們收攝這段時間所學的文,依次修習八斷行,對應對治五過失,原來這麼有次第啊!弟子也更有輪廓概念了!
之前還在想,這些到底如何與之前所學對應起來呢?而對治懈怠的四種,又是為什麼呢?原來原來,之前349頁就上過啦!!再次複習,真有感。但也真是看到自己學了就忘的本領……
不過沒關係!回想之前學廣論前面,不也是第一二輪聽了就忘?也是要靠串習多次才會熟啊。所以不要氣餒。
老師,弟子非常相應用科判與原文對照學習的方式,弟子一直都用此方式學習廣論,現在也用這種方式在自己學習入行論、般若經。
希求老師、僧團法師能為弟子們再次用科判,稍微複習止觀。好期待啊!
弟子妙文恭敬合十
中秋節快樂。中秋月圓,弟子在複習止觀下渡過節日,好歡喜
這講太精彩了,好喜歡老師您用科判(未一未二未三)為我們收攝這段時間所學的文,依次修習八斷行,對應對治五過失,原來這麼有次第啊!弟子也更有輪廓概念了!
之前還在想,這些到底如何與之前所學對應起來呢?而對治懈怠的四種,又是為什麼呢?原來原來,之前349頁就上過啦!!再次複習,真有感。但也真是看到自己學了就忘的本領……
不過沒關係!回想之前學廣論前面,不也是第一二輪聽了就忘?也是要靠串習多次才會熟啊。所以不要氣餒。
老師,弟子非常相應用科判與原文對照學習的方式,弟子一直都用此方式學習廣論,現在也用這種方式在自己學習入行論、般若經。
希求老師、僧團法師能為弟子們再次用科判,稍微複習止觀。好期待啊!
弟子妙文恭敬合十
鄭〇〇 2022-09-11 08:14:27 (h********1@g***l.***)
頂禮親愛的上師:這一講雖然前面有部分內容一樣,但弟子乍聽時仍完全聽不懂,必須反覆多聽幾遍,甚至看著手抄稿才漸漸了解.其中這一講學到的重要概念:1.放緩的界限指在九住心中的第八住心之後,心已不隨著沉掉而轉的那個時候.2.對於等持能夠持續的策發精進,這是發起輕安的因.以前會以為在專注用功後因為相當疲累,所以需要放緩,其實這只是在感受上打轉,並不是修奢摩他,真正修奢摩他的專注境界到放緩,應該生起的是輕安,而不是疲累.如果不是善知識的教導,弟子一直在錯誤中學習,很感謝諸大善知識以及宗大師,這些貼心的教授,在在引導弟子走上正途.
祈願 聖教廣弘 生生世世得師攝受 一切有情圓成無上菩提
弟子 妙瑩 至誠禮敬
祈願 聖教廣弘 生生世世得師攝受 一切有情圓成無上菩提
弟子 妙瑩 至誠禮敬
蔡〇〇 2022-09-10 02:58:54 (t********h@g***l.***)
親愛的老師:在學習廣論對佛法沒有絲毫見解無知時師父就教弟子發心——為利有情願成佛,師父為弟子種下珍貴的菩提因種。因為怕難弟子不是樂於修止觀之數,老師您教我們為獲得斬斷生死的空性真理按其次第學習止觀。長夜中愚癡重睡眠的我,因爲有師父老師一步步向解脫生死證得菩提的隊伍靠攏,唯有自己能成為佛菩薩才能報答師父老師饒益弟子長劫生命的深心深厚恩德,弟子願成「樂於」修定之列、斷除生死之列、成就菩提之列。
沈〇〇 2022-09-09 12:39:18 (w**********h@g***l.***)
至誠恭敬 日常師父,真如老師!
真如老師您好!祝願老師中秋節快樂,非常期待能夠跟師父,老師一起過中秋,早日回到師父,老師身邊學法,親自得到您的慈悲歡喜攝受!
見到滿月就很想要能夠早日跟師父老師生生世世的團圓。師父,老師的教誡就如清涼的月光,頓時熄滅弟子內心煩躁的煩惱,非常嚮往能夠早日證得空性智慧,永遠徹底斷除自他的生死輪迴,祈求師父老師加持!
萬分感恩真如老師付出生命的一切,為弟子們錄製止觀的影相檔。弟子有盡全力的認真反覆學習,有聽了七遍以上,非常的珍惜老師為弟子精心準備的每一講法宴。特別歡喜有機會學習到對治五過失的八斷行,開始踏上實修止觀的過程了!
以下是弟子學習到的一些重點:
對治懈怠:信心、欲求、勤奮、輕安
對治忘失教授:正念
對治沉掉:覺察沉掉的正知
對治不作行:作行的思
對治作行:正住的捨
「正住之捨」是要在「第八住心生起了之後,心已經不隨著沉掉而轉的時候,這個時候才能放緩」
之前老師問為何懈怠需要四個種對治的方法,剛開始弟子以為因為懈怠非常的難對治,力量很大,所以需要用四種方法才能徹底的滅除。但是透過老師非常詳細的慈悲解釋後,弟子發現到原來對治懈怠的四種方法是一連串的次第。
要對治懈怠必須依靠輕安,而要能夠生起輕安,必須依靠勤奮(精進)。而生起勤奮的因是要透過欲求,信心就是欲求的因。所以從對修定的功德開始生起信心,一步一步的得到輕安,就能滅除懈怠!太歡喜了!
祈求師父老師賜予弟子們無上的加持,拉緊師父老師慈悲的手,堅持每天聞思廣海明月與止觀初探,認真的把師父老師的教誡放在內心裡,常常去想,依教奉行,做師所喜,成為師父老師的千手千眼,荷擔一切如母有情離苦得樂的重擔,為利有情願速成佛!
感恩真如老師,老師您辛苦了,祈請老師多保重法體!弟子想要成為您的心子,弟子想要成為您!「上師啊,我的心在思念您,何時您來找我回去」
真如老師您好!祝願老師中秋節快樂,非常期待能夠跟師父,老師一起過中秋,早日回到師父,老師身邊學法,親自得到您的慈悲歡喜攝受!
見到滿月就很想要能夠早日跟師父老師生生世世的團圓。師父,老師的教誡就如清涼的月光,頓時熄滅弟子內心煩躁的煩惱,非常嚮往能夠早日證得空性智慧,永遠徹底斷除自他的生死輪迴,祈求師父老師加持!
萬分感恩真如老師付出生命的一切,為弟子們錄製止觀的影相檔。弟子有盡全力的認真反覆學習,有聽了七遍以上,非常的珍惜老師為弟子精心準備的每一講法宴。特別歡喜有機會學習到對治五過失的八斷行,開始踏上實修止觀的過程了!
以下是弟子學習到的一些重點:
對治懈怠:信心、欲求、勤奮、輕安
對治忘失教授:正念
對治沉掉:覺察沉掉的正知
對治不作行:作行的思
對治作行:正住的捨
「正住之捨」是要在「第八住心生起了之後,心已經不隨著沉掉而轉的時候,這個時候才能放緩」
之前老師問為何懈怠需要四個種對治的方法,剛開始弟子以為因為懈怠非常的難對治,力量很大,所以需要用四種方法才能徹底的滅除。但是透過老師非常詳細的慈悲解釋後,弟子發現到原來對治懈怠的四種方法是一連串的次第。
要對治懈怠必須依靠輕安,而要能夠生起輕安,必須依靠勤奮(精進)。而生起勤奮的因是要透過欲求,信心就是欲求的因。所以從對修定的功德開始生起信心,一步一步的得到輕安,就能滅除懈怠!太歡喜了!
祈求師父老師賜予弟子們無上的加持,拉緊師父老師慈悲的手,堅持每天聞思廣海明月與止觀初探,認真的把師父老師的教誡放在內心裡,常常去想,依教奉行,做師所喜,成為師父老師的千手千眼,荷擔一切如母有情離苦得樂的重擔,為利有情願速成佛!
感恩真如老師,老師您辛苦了,祈請老師多保重法體!弟子想要成為您的心子,弟子想要成為您!「上師啊,我的心在思念您,何時您來找我回去」
許〇〇 2022-09-09 11:54:31 (t******6@m*3.****.**.***.**)
頂禮上師:
一. 宗大師發現樂於喜歡修定的人不知道如何修,所以為我們抉擇。
二. 以八斷行對治五過失:
1. 對治懈怠: 依次地修----輕安<勤奮<欲求<信心
獲得身心《輕安》,行持善法不倦怠。
發起輕安對等持要策發《精進》。
發起精進要強烈具有希求等持的《欲求》。
見到等持功德,引動堅固《信心》。
2. 對治忘失教授: 正念
3. 對治沉掉: 察覺沉掉的正知
4. 對治不作行: 作行的思
5. 對治作行: 正住的捨---有人說:「善緩即是善修。」
這是沒有認識放緩的界限---九住心中的第八住心之後,
心不隨沉掉轉,才能放緩。
三. 「以八斷行斷五過失」結合「引生無過三摩地法」中的三個科判:
1. 《心注所緣先如何修》:
第一種過失 <懈怠> ---信心、欲求、勤奮、輕安
2. 《注所緣時應如何修》
第二種過失 <忘失教授> ---正念
3. 《注所緣後應如何修》
第三、四、五種過失 <沉掉>、<不作行>、<作行>。
對治:正知對治沉掉、作行之思對治不作行、不作行的捨對治作行。
四. 上述所說即是最殊勝修定教授的依據:
1. 蓮花戒大論師《修次》三篇
2. 印度諸大智者,在眾多修定的章節中宣說
3. 《道炬論釋》在修持寂止的章節中宣說
4. 道次第的先輩祖師也有略微宣說
五. 宗大師對後學者深恩:
一定要好好地依止這些教授,為了了脫生死、為了成就一切智智,好好地修習奢摩他。
一. 宗大師發現樂於喜歡修定的人不知道如何修,所以為我們抉擇。
二. 以八斷行對治五過失:
1. 對治懈怠: 依次地修----輕安<勤奮<欲求<信心
獲得身心《輕安》,行持善法不倦怠。
發起輕安對等持要策發《精進》。
發起精進要強烈具有希求等持的《欲求》。
見到等持功德,引動堅固《信心》。
2. 對治忘失教授: 正念
3. 對治沉掉: 察覺沉掉的正知
4. 對治不作行: 作行的思
5. 對治作行: 正住的捨---有人說:「善緩即是善修。」
這是沒有認識放緩的界限---九住心中的第八住心之後,
心不隨沉掉轉,才能放緩。
三. 「以八斷行斷五過失」結合「引生無過三摩地法」中的三個科判:
1. 《心注所緣先如何修》:
第一種過失 <懈怠> ---信心、欲求、勤奮、輕安
2. 《注所緣時應如何修》
第二種過失 <忘失教授> ---正念
3. 《注所緣後應如何修》
第三、四、五種過失 <沉掉>、<不作行>、<作行>。
對治:正知對治沉掉、作行之思對治不作行、不作行的捨對治作行。
四. 上述所說即是最殊勝修定教授的依據:
1. 蓮花戒大論師《修次》三篇
2. 印度諸大智者,在眾多修定的章節中宣說
3. 《道炬論釋》在修持寂止的章節中宣說
4. 道次第的先輩祖師也有略微宣說
五. 宗大師對後學者深恩:
一定要好好地依止這些教授,為了了脫生死、為了成就一切智智,好好地修習奢摩他。
劉〇〇 2022-09-09 04:57:15 (q****2@g***l.***)
頂禮大寶恩師!
懈怠的對治是信心、欲求、勤奮、輕安。忘念的對治是正念。沈掉的對治是正知。不作行的對治是作行之思。作行的對治是正住的捨(第八住心生起之後,已不隨沈掉轉,這時候用)。若有細分沉沒,卻放緩了正念,一定會讓得定遙遠。
「心住所緣先如何修」若想得到身心輕安,修持善法不感厭倦,必需對等持,持續地策發精進(勤奮)。要發起精進,要強烈地持續希求等持的追求(欲求)。它的因是要見到等持的功德,引動心意,堅固信心。
「住所緣時應如何修」遇到第二種過失——忘失教授,就用正念來對治。
「住所緣後應如何修」會遇到三四五種過失。分別是沈掉以正知對治,作行之思對治不作行,不作行的捨對治作行。
這些殊勝的修定教授,是大師對我們深厚的恩德!這些貼心的教授,一定要好好依止,為了了脫生死,成就一切智智,要好好學習奢摩他!
透過您詳細重複解說,這些修定的教授,也越來越熟悉,弟子會認真學習,真的很想一切智智!
求您和師父生生的攝受,得學大師教法,直至成佛,永不退心!
弟子慧依頂禮
懈怠的對治是信心、欲求、勤奮、輕安。忘念的對治是正念。沈掉的對治是正知。不作行的對治是作行之思。作行的對治是正住的捨(第八住心生起之後,已不隨沈掉轉,這時候用)。若有細分沉沒,卻放緩了正念,一定會讓得定遙遠。
「心住所緣先如何修」若想得到身心輕安,修持善法不感厭倦,必需對等持,持續地策發精進(勤奮)。要發起精進,要強烈地持續希求等持的追求(欲求)。它的因是要見到等持的功德,引動心意,堅固信心。
「住所緣時應如何修」遇到第二種過失——忘失教授,就用正念來對治。
「住所緣後應如何修」會遇到三四五種過失。分別是沈掉以正知對治,作行之思對治不作行,不作行的捨對治作行。
這些殊勝的修定教授,是大師對我們深厚的恩德!這些貼心的教授,一定要好好依止,為了了脫生死,成就一切智智,要好好學習奢摩他!
透過您詳細重複解說,這些修定的教授,也越來越熟悉,弟子會認真學習,真的很想一切智智!
求您和師父生生的攝受,得學大師教法,直至成佛,永不退心!
弟子慧依頂禮
陳〇〇 2022-09-07 22:04:16 (m*********o@m******0.***.**)
頂禮大寶上師,感恩您幫我們詳細解說五過失及八斷行,並結合349頁的科判,心住於所緣先如何修,要信欲勤安斷除懈怠。注所緣時應如何修,要用正知對治忘失教授。注所緣後應如何修,要用正知對治沉掉,用作行之思對治不作行,用不作行的捨對治作行。感恩大寶恩師連接弟子在兩年前於一心寺所受的教授,願能生生世世追隨您學習,也祈願林妙憶居士在一心寺襌修得您加持攝受,身心病障早除。弟子冠佑頂禮。
劉〇〇 2022-09-06 04:05:00 (s***********1@g***l.***)
頂禮敬愛的大寶恩師:
很抱歉直到今天才學習99講,但弟子聽得超級歡喜,因為老師將「引發無過失三摩地」做了總結收攝,原本弟子一直對於「引發無過三摩地」和「五過失八斷行」彼此的關聯性,有一些困惑不清,但老師講解後,豁然開朗,原來,「心注所緣先如何修」要對治的過失是懈怠;「注所緣時應如何修」要對治的過失是忘念;而「注所緣後應如何修」有三種過失-沉掉、不作行、作行,則以正知、作行之思和行捨三種斷行加以對治。
另外為何要以信、欲、勤、安四種斷行對治懈怠,老師為我們複習了前面的內容,首先要見功德而生信心,產生欲求,恆發精進、生起輕安。「此等次第,修而觀之極顯決定,故應認為最勝宗要。」
我們花蓮同學「花開月圓」共學群組,有一次討論「所依(欲)、能依(勤)、所因(欲)、能果(安)」,負責消文的弟子當時也對於這個次第模糊不清,直到今天恍然大悟,開心極了!
而確實弟子是稍稍能體悟見功德生信心的內涵,因為一開始止觀篇就說「大小二乘世出世間一切功德,皆止、觀之果。」所以當時弟子心想,大小二乘功德皆止觀之果,那不就一定得好好學止觀,才是最划算的事嗎?
所以弟子一定要緊緊跟隨老師努力學下去!
祝福老師與所有法師 法體安康 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花蓮弟子敏娟頂禮虔十
很抱歉直到今天才學習99講,但弟子聽得超級歡喜,因為老師將「引發無過失三摩地」做了總結收攝,原本弟子一直對於「引發無過三摩地」和「五過失八斷行」彼此的關聯性,有一些困惑不清,但老師講解後,豁然開朗,原來,「心注所緣先如何修」要對治的過失是懈怠;「注所緣時應如何修」要對治的過失是忘念;而「注所緣後應如何修」有三種過失-沉掉、不作行、作行,則以正知、作行之思和行捨三種斷行加以對治。
另外為何要以信、欲、勤、安四種斷行對治懈怠,老師為我們複習了前面的內容,首先要見功德而生信心,產生欲求,恆發精進、生起輕安。「此等次第,修而觀之極顯決定,故應認為最勝宗要。」
我們花蓮同學「花開月圓」共學群組,有一次討論「所依(欲)、能依(勤)、所因(欲)、能果(安)」,負責消文的弟子當時也對於這個次第模糊不清,直到今天恍然大悟,開心極了!
而確實弟子是稍稍能體悟見功德生信心的內涵,因為一開始止觀篇就說「大小二乘世出世間一切功德,皆止、觀之果。」所以當時弟子心想,大小二乘功德皆止觀之果,那不就一定得好好學止觀,才是最划算的事嗎?
所以弟子一定要緊緊跟隨老師努力學下去!
祝福老師與所有法師 法體安康 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花蓮弟子敏娟頂禮虔十
沈〇〇 2022-09-05 10:17:47 (s**********3@g***l.***)
廣論止觀初探0099_五過失與八斷行(三)
頂禮大寶恩師:
很感謝老師帶弟子學習包括複習,對於五種過失要用八斷行去對治,對於原先不清楚的地方如不作行及作行的意思及其對治有更清楚些,還有原來在最初科判注所緣前、時、後因如何修,就是扣著這五種過失。
反覆的學習對於這五過失及八斷行就更親切熟悉了。謝謝老師的提醒,這些學習~我們一定要好好地依止這些教授,為了了脫生死、為了成就一切智智,要好好地修習奢摩他。
謝謝上師的說法恩!祈請上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 沈書甄頂禮 2022.09.05
頂禮大寶恩師:
很感謝老師帶弟子學習包括複習,對於五種過失要用八斷行去對治,對於原先不清楚的地方如不作行及作行的意思及其對治有更清楚些,還有原來在最初科判注所緣前、時、後因如何修,就是扣著這五種過失。
反覆的學習對於這五過失及八斷行就更親切熟悉了。謝謝老師的提醒,這些學習~我們一定要好好地依止這些教授,為了了脫生死、為了成就一切智智,要好好地修習奢摩他。
謝謝上師的說法恩!祈請上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 沈書甄頂禮 2022.09.05
湯〇〇 2022-09-05 07:08:07 (t***********2@g***l.***)
頂禮真如老師
感恩老師教導弟子五過失與八斷行的同時,帶著我們感受宗大師的深恩。大師不僅依據諸大教典宣說修定的方法,還將自身依此而修證的經驗,以總體、綱要、次第的完整架構,詳盡解說匯通諸大教典的修定軌理。因為大師發現很多想修持禪定的行者並不知道如何進行,而詳加抉擇。老師也深知我們不理解何謂三摩地,所以一字一句開講大師的止觀教授,帶我們認識修定的功德和方法。廣論上說「雖未請求,由大悲引,而作助伴」。經老師提問,弟子才感受上師貼心的教導,護送弟子往赴一切智處的慈愛。願弟子能和您心法相應,好好依止這些教授,修習奢摩他,速疾了脫生死、成就一切智智。
弟子學到為了達到終極目標,在心投注修定的善所緣之前,需以信心、欲求、精進、輕安對治五種過失的第一個:懈怠。懈怠為癡所攝,心不策勵、障礙修善,喜好修定的違品,貪瞋癡等帶來的樂受。心有懈怠,一開始就無從趣入定的修習,即使修了,也無法延續,所獲得的體驗也會迅速退失。就它的體性和作用加以對治時,若能獲得喜樂充盈身心的輕安,日夜行善也不會倦怠。發起輕安必須對於等持持續地策發精進。要發起精進,需強烈持續的希求等持。這種欲求來自見到等持的功德,引動心意的堅固信心。這些緊貼著我內心從起點到終點的次第,完全依靠善知識的講說,我才能反覆地聽聞、思惟、生起對等持功德的信心。再透過真實地行持反覆地觀察,才能在心中確定下來,成為極其清晰的定解。成功對治懈怠,開啟修定的旅程,也須弟子持續努力,和上師同心同願才能完成。
到了注所緣時的階段,會有忘失教授的過失,對治的方法是正念。也就是數數隨念聽聞的正法,受持隨師獲得的教授、教誡,以此增上…隨轉投注。此時也需弟子和上師完美的結合。
注所緣後應如何修?以正知對治沉掉、作行之思對治不作行、不作行的捨對治作行,此時又有哪一種進止,不需弟子亦步亦趨,跟隨上師細緻的引導,才能克服內心的沉掉或執取,甚或是明辨正知收放的時機?
老師結合科判的收攝,將大師抉擇的修定教授,為我們再次複習了一遍,善巧地處理了弟子平常習慣散亂,缺乏遠見、不易歸納統整質量次第的學習方式。有此清晰的脈絡可循,更能貫注心力持續不斷地修持八斷行。看似安住不動的當下,卻在精進勇悍地依止上師教誡,解決生死的問題。從聽聞到止觀教授,就開始了依靠佛菩薩的強大援軍,與貪瞋癡的煩惱開戰的前行準備。弟子想像正修時將是一個親自會遇上師美妙心法,有您相伴去奮力收復安樂的生死決戰。願我現在能憶持老師的教導,珍惜學習的機會,將心念轉向獲得奢摩他的功德,開始脫離貪瞋癡控制的範疇。您數數宣說而無疲厭,願弟子也能再再精進,遠離厭患,歡喜認真地去希求、獲得止觀的勝利,能在不遠的將來,解脫成佛,得到相續不斷的究竟常樂。祈求老師加持弟子。
祈請老師能為弟子們持續傳法。感恩老師。
弟子慧琦頂禮
感恩老師教導弟子五過失與八斷行的同時,帶著我們感受宗大師的深恩。大師不僅依據諸大教典宣說修定的方法,還將自身依此而修證的經驗,以總體、綱要、次第的完整架構,詳盡解說匯通諸大教典的修定軌理。因為大師發現很多想修持禪定的行者並不知道如何進行,而詳加抉擇。老師也深知我們不理解何謂三摩地,所以一字一句開講大師的止觀教授,帶我們認識修定的功德和方法。廣論上說「雖未請求,由大悲引,而作助伴」。經老師提問,弟子才感受上師貼心的教導,護送弟子往赴一切智處的慈愛。願弟子能和您心法相應,好好依止這些教授,修習奢摩他,速疾了脫生死、成就一切智智。
弟子學到為了達到終極目標,在心投注修定的善所緣之前,需以信心、欲求、精進、輕安對治五種過失的第一個:懈怠。懈怠為癡所攝,心不策勵、障礙修善,喜好修定的違品,貪瞋癡等帶來的樂受。心有懈怠,一開始就無從趣入定的修習,即使修了,也無法延續,所獲得的體驗也會迅速退失。就它的體性和作用加以對治時,若能獲得喜樂充盈身心的輕安,日夜行善也不會倦怠。發起輕安必須對於等持持續地策發精進。要發起精進,需強烈持續的希求等持。這種欲求來自見到等持的功德,引動心意的堅固信心。這些緊貼著我內心從起點到終點的次第,完全依靠善知識的講說,我才能反覆地聽聞、思惟、生起對等持功德的信心。再透過真實地行持反覆地觀察,才能在心中確定下來,成為極其清晰的定解。成功對治懈怠,開啟修定的旅程,也須弟子持續努力,和上師同心同願才能完成。
到了注所緣時的階段,會有忘失教授的過失,對治的方法是正念。也就是數數隨念聽聞的正法,受持隨師獲得的教授、教誡,以此增上…隨轉投注。此時也需弟子和上師完美的結合。
注所緣後應如何修?以正知對治沉掉、作行之思對治不作行、不作行的捨對治作行,此時又有哪一種進止,不需弟子亦步亦趨,跟隨上師細緻的引導,才能克服內心的沉掉或執取,甚或是明辨正知收放的時機?
老師結合科判的收攝,將大師抉擇的修定教授,為我們再次複習了一遍,善巧地處理了弟子平常習慣散亂,缺乏遠見、不易歸納統整質量次第的學習方式。有此清晰的脈絡可循,更能貫注心力持續不斷地修持八斷行。看似安住不動的當下,卻在精進勇悍地依止上師教誡,解決生死的問題。從聽聞到止觀教授,就開始了依靠佛菩薩的強大援軍,與貪瞋癡的煩惱開戰的前行準備。弟子想像正修時將是一個親自會遇上師美妙心法,有您相伴去奮力收復安樂的生死決戰。願我現在能憶持老師的教導,珍惜學習的機會,將心念轉向獲得奢摩他的功德,開始脫離貪瞋癡控制的範疇。您數數宣說而無疲厭,願弟子也能再再精進,遠離厭患,歡喜認真地去希求、獲得止觀的勝利,能在不遠的將來,解脫成佛,得到相續不斷的究竟常樂。祈求老師加持弟子。
祈請老師能為弟子們持續傳法。感恩老師。
弟子慧琦頂禮
蔡〇〇 2022-09-05 06:13:46 (t********h@g***l.***)
頂禮尊貴的大寶恩師:
99講次來到「引生無過三摩地」結尾總攝,感恩老師將五過失八斷行結合科判為我們宣講。因為見到三摩地的功德能成滿一切義利生起信心,在心注所緣之前加行階段透過信欲勤安的次第對治懈怠,弟子思惟為什麼懈怠需要四個對治法,因為無始相應惡法,修定是善法,懈怠具有阻礙行善的作用,最初不滅除懈怠將不樂修定。心注所緣時忘失教授是過失用正念對治,心注所緣後沉掉不作行作行過失,分別以正知作行行捨對治。您指出在「破有過規」中說到的他宗——善緩即善修錯誤的想法,放緩的界限是在生起八住心之後心不隨沉掉轉時放緩正知的覺察力,而且並非放緩正念或執取相的力量。
老師您如同大師無二無別詳盡清晰的決擇,弟子對此講聽得特別歡喜,將近兩年您透過善巧說讓弟子喜歡親近經典讀廣論,不怕難地堅持一遍遍聽聞,這節課總結收穫了許多法寶,是解脫生死獲得空性自他究竟成佛的無上寶藏,因為依止善知識聽您的教導就能夠一點一點的跟著學下去,感謝您帶領弟子能夠真實對治生死苦發起菩提心無盡深恩!弟子發願繼續跟隨老師學止觀學空性直至菩提!
99講次來到「引生無過三摩地」結尾總攝,感恩老師將五過失八斷行結合科判為我們宣講。因為見到三摩地的功德能成滿一切義利生起信心,在心注所緣之前加行階段透過信欲勤安的次第對治懈怠,弟子思惟為什麼懈怠需要四個對治法,因為無始相應惡法,修定是善法,懈怠具有阻礙行善的作用,最初不滅除懈怠將不樂修定。心注所緣時忘失教授是過失用正念對治,心注所緣後沉掉不作行作行過失,分別以正知作行行捨對治。您指出在「破有過規」中說到的他宗——善緩即善修錯誤的想法,放緩的界限是在生起八住心之後心不隨沉掉轉時放緩正知的覺察力,而且並非放緩正念或執取相的力量。
老師您如同大師無二無別詳盡清晰的決擇,弟子對此講聽得特別歡喜,將近兩年您透過善巧說讓弟子喜歡親近經典讀廣論,不怕難地堅持一遍遍聽聞,這節課總結收穫了許多法寶,是解脫生死獲得空性自他究竟成佛的無上寶藏,因為依止善知識聽您的教導就能夠一點一點的跟著學下去,感謝您帶領弟子能夠真實對治生死苦發起菩提心無盡深恩!弟子發願繼續跟隨老師學止觀學空性直至菩提!
張〇〇 2022-09-05 04:49:08 (y******g@m**l.****.***.**)
為使本心獲妙止
須用巧法滅逆緣
信欲勤安治懈怠
改善忘失依正念
削弱沉掉用正知
非理作行正思除
調降作行正住捨
諸多經論佈要訣
須用巧法滅逆緣
信欲勤安治懈怠
改善忘失依正念
削弱沉掉用正知
非理作行正思除
調降作行正住捨
諸多經論佈要訣
曾〇〇 2022-09-05 01:33:22 (t**********n@g***l.***)
禮敬珍貴的大寶上師:
引生無過三摩地法,結合科判收攝用「八斷行」對治『五過失』。
心注所緣先如何修,在心注於所緣之前:必須修學「信心」、「欲求」、「勤奮」和「輕安」,對治『懈怠』。
注所緣時應如何修,就是當我們的心投注於所緣的時候:必須修學「正念」對治『忘念、忘失教授』。
注所緣後應如何修,就是當我們的心投注於所緣之後:必須修學「察覺沉掉的正知」對治『沈掉』;「作行的思」對治『不作行』;「正住的捨(不作行的捨)」對治『作行』的思,因為在九住心中的第八住心生起之後,心已經不隨著沉掉而轉的那個時候,要放緩正知的功用。有人說:「善緩即是善修。」這個是錯的,是沒有認識到可以放緩的界限。
以上就是修定的第一教授。因為發現樂於喜歡修定的人還是不知道應該如何修,所以我們要感恩宗大師廣泛地為我們抉擇這種詳盡的修定教授。我們一定要好好地依止這些教授,為了了脫生死、為了成就一切智智,好好地修習奢摩他。謝謝老師的指授。
弟子 珮宸 恭敬頂禮 (高15宗05班)
引生無過三摩地法,結合科判收攝用「八斷行」對治『五過失』。
心注所緣先如何修,在心注於所緣之前:必須修學「信心」、「欲求」、「勤奮」和「輕安」,對治『懈怠』。
注所緣時應如何修,就是當我們的心投注於所緣的時候:必須修學「正念」對治『忘念、忘失教授』。
注所緣後應如何修,就是當我們的心投注於所緣之後:必須修學「察覺沉掉的正知」對治『沈掉』;「作行的思」對治『不作行』;「正住的捨(不作行的捨)」對治『作行』的思,因為在九住心中的第八住心生起之後,心已經不隨著沉掉而轉的那個時候,要放緩正知的功用。有人說:「善緩即是善修。」這個是錯的,是沒有認識到可以放緩的界限。
以上就是修定的第一教授。因為發現樂於喜歡修定的人還是不知道應該如何修,所以我們要感恩宗大師廣泛地為我們抉擇這種詳盡的修定教授。我們一定要好好地依止這些教授,為了了脫生死、為了成就一切智智,好好地修習奢摩他。謝謝老師的指授。
弟子 珮宸 恭敬頂禮 (高15宗05班)
倪〇 2022-09-04 13:14:53 (c************4@g***l.***)
頂禮大寶恩師
感恩老師辛苦地為弟子們說法.
第一階段:
在修定前要先修思惟對奢摩他的功德的信心, 思惟達到輕安時, 日夜修善法心不疲累. 很殊勝, 而有欲求之心, 進而勤奮修定, 想得到輕安的殊勝功德, 以此 信, 欲, 勤, 輕安 對治懈怠.
第二階段: 注所緣時會忘失教授, 以正念來對治.此為八斷行之第五個對治法.
第三階段: 注所緣後, 有沉掉時, 以正知覺察,此為八斷行之第六個對治法. 作行的思對治不作行(此為八斷行之第七個對治法). 最後是: 八斷行第八個對治法: 正住的捨對治作行(此應在第八住心時, 心不隨沉掉轉時, 才可放緩, 但心對所緣仍有力, 只是放緩正知覺察)
感恩宗大師及祖師大德留下珍貴的修定的教授, 感恩師父和老師對眾生的饒益, 幫助眾生解脫輪迴, 成佛!!
以此供養師父和老師, 成就弟子依止法.
祈願老師 法體安康 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感恩老師辛苦地為弟子們說法.
第一階段:
在修定前要先修思惟對奢摩他的功德的信心, 思惟達到輕安時, 日夜修善法心不疲累. 很殊勝, 而有欲求之心, 進而勤奮修定, 想得到輕安的殊勝功德, 以此 信, 欲, 勤, 輕安 對治懈怠.
第二階段: 注所緣時會忘失教授, 以正念來對治.此為八斷行之第五個對治法.
第三階段: 注所緣後, 有沉掉時, 以正知覺察,此為八斷行之第六個對治法. 作行的思對治不作行(此為八斷行之第七個對治法). 最後是: 八斷行第八個對治法: 正住的捨對治作行(此應在第八住心時, 心不隨沉掉轉時, 才可放緩, 但心對所緣仍有力, 只是放緩正知覺察)
感恩宗大師及祖師大德留下珍貴的修定的教授, 感恩師父和老師對眾生的饒益, 幫助眾生解脫輪迴, 成佛!!
以此供養師父和老師, 成就弟子依止法.
祈願老師 法體安康 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林〇〇 2022-09-04 11:53:58 (f******8@g***l.***)
至誠頂禮恩師尊足下:
老師說要大家考慮一下:懈怠需要用四個對治法的原因是什麼?
弟子理解是「若不能滅不樂修定,樂定障品所有懈怠,初即於定不令去入,縱一獲得,亦不能相續,速當退失」修學有了淨信心,就能產生欲求心,才能跨越初學者不易趣入的困難,繼而以勤奮修學來克服不能相續而退失的難點,若於獲得喜樂輕安,那就能滅除速當退失的過失,因此懈怠需「信心、欲求、勤奮、輕安」四個對治法合併使用,不知是否正確?
感謝老師的總複習還帶領弟子回到科判的源頭,讀著讀著弟子就忘了站在哪個地方了,原來五過失各是在心住所緣之先、中、後而生的,瞭解五過失的產生時段,就更能記住八斷行的對治品的作用。
感謝宗大師貼心的教導為我們抉擇出善妙的教授,感謝老師親切的善說讓弟子對修定更有信心,更好樂。
弟子林芳如 至誠叩首 2022/9/1
老師說要大家考慮一下:懈怠需要用四個對治法的原因是什麼?
弟子理解是「若不能滅不樂修定,樂定障品所有懈怠,初即於定不令去入,縱一獲得,亦不能相續,速當退失」修學有了淨信心,就能產生欲求心,才能跨越初學者不易趣入的困難,繼而以勤奮修學來克服不能相續而退失的難點,若於獲得喜樂輕安,那就能滅除速當退失的過失,因此懈怠需「信心、欲求、勤奮、輕安」四個對治法合併使用,不知是否正確?
感謝老師的總複習還帶領弟子回到科判的源頭,讀著讀著弟子就忘了站在哪個地方了,原來五過失各是在心住所緣之先、中、後而生的,瞭解五過失的產生時段,就更能記住八斷行的對治品的作用。
感謝宗大師貼心的教導為我們抉擇出善妙的教授,感謝老師親切的善說讓弟子對修定更有信心,更好樂。
弟子林芳如 至誠叩首 2022/9/1
胡〇〇 2022-09-04 10:40:20 (s*******u@g***l.***)
敬愛的上師,
感謝您止觀 99 講對我們繼續描述對治五過失的「八斷行」。對「懈怠」要「信心、欲求、勤奮、輕安」對治; 對「忘失所緣」要提「正念」; 對「沉掉」要用「正知」; 對「不作行」用「作行之思」; 而對「作行」則要用「正住的捨」. 雖一開始接觸看似繁雜, 但細細了解其中原理就會感到很有邏輯! 弟子印象較深的是「懈怠」原來要許多方法一起對治, 可見其重要及難以辨別處理。弟子主要的收穫在了解修學的次第和對應的對治, 原來是如此明確! 這也再次驗證和善知識學習重要及必要! 很難想像若無人引導, 自己要經過多久才能體悟出這些道理! 很感謝您和師長們對我們的引導, 讓我們能「少力即脫生死城」, 步步增上, 乃至速吉圓滿菩提! 感謝您!
弟子舜元恭敬頂禮
感謝您止觀 99 講對我們繼續描述對治五過失的「八斷行」。對「懈怠」要「信心、欲求、勤奮、輕安」對治; 對「忘失所緣」要提「正念」; 對「沉掉」要用「正知」; 對「不作行」用「作行之思」; 而對「作行」則要用「正住的捨」. 雖一開始接觸看似繁雜, 但細細了解其中原理就會感到很有邏輯! 弟子印象較深的是「懈怠」原來要許多方法一起對治, 可見其重要及難以辨別處理。弟子主要的收穫在了解修學的次第和對應的對治, 原來是如此明確! 這也再次驗證和善知識學習重要及必要! 很難想像若無人引導, 自己要經過多久才能體悟出這些道理! 很感謝您和師長們對我們的引導, 讓我們能「少力即脫生死城」, 步步增上, 乃至速吉圓滿菩提! 感謝您!
弟子舜元恭敬頂禮
林〇〇 2022-09-04 06:06:55 (p*******3@g***l.***)
至誠頂禮老師!老師吉祥!
感恩老師提策弟子,為了脫生死,證得一切智智,要發心好好修學奢摩他。老師闡述大師為了幫助樂見修定者,能廣加決擇正確修定的方法,包括前一講中,大師所引慈尊之「辨中邊論」、以及蓮花戒大師的「修次三篇」、「道炬論釋」所共同宣説,以八斷行對治五種過失是第一教授。老師更將八斷行五過失之內涵結合,收攝在之前的「引生無過三摩地法」中的三個科判──「心注所緣先如何修,注所緣時應如何修,注所緣後應如何修。」幫助弟子建立修學無過失三摩地的總體綱要與把握其質、量、次第 。真是太感恩老師了!
弟子串習其內涵時,覺得注所緣先如何修,應該是自己第一個大障礙,也是當下可以先努力的。在此特別感恩老師,帶領弟子回顧大師先前教授滅懈怠最切要與方法,先應從思惟正定功德,數修信心,進而生起猛力欲求乃至恆發精進,方能發喜樂增廣輕安,乃至晝夜無疲倦而盡除懈怠。
於是,弟子更發心要每一次努力緊跟著老師,歡喜學習每一講止觀初探。藉以累積歡喜心,並常常去思惟奢摩他的勝利,總希望能以大乘意樂,建立堅固強烈學習止觀的希求心,加上努力淨罪集資,但願在老師指導下,修學順利圓滿。能修成無過失三摩地為方便,報答師父老師的深恩,以及眾生恩。 感恩老師! 弟子佩錡虔十
感恩老師提策弟子,為了脫生死,證得一切智智,要發心好好修學奢摩他。老師闡述大師為了幫助樂見修定者,能廣加決擇正確修定的方法,包括前一講中,大師所引慈尊之「辨中邊論」、以及蓮花戒大師的「修次三篇」、「道炬論釋」所共同宣説,以八斷行對治五種過失是第一教授。老師更將八斷行五過失之內涵結合,收攝在之前的「引生無過三摩地法」中的三個科判──「心注所緣先如何修,注所緣時應如何修,注所緣後應如何修。」幫助弟子建立修學無過失三摩地的總體綱要與把握其質、量、次第 。真是太感恩老師了!
弟子串習其內涵時,覺得注所緣先如何修,應該是自己第一個大障礙,也是當下可以先努力的。在此特別感恩老師,帶領弟子回顧大師先前教授滅懈怠最切要與方法,先應從思惟正定功德,數修信心,進而生起猛力欲求乃至恆發精進,方能發喜樂增廣輕安,乃至晝夜無疲倦而盡除懈怠。
於是,弟子更發心要每一次努力緊跟著老師,歡喜學習每一講止觀初探。藉以累積歡喜心,並常常去思惟奢摩他的勝利,總希望能以大乘意樂,建立堅固強烈學習止觀的希求心,加上努力淨罪集資,但願在老師指導下,修學順利圓滿。能修成無過失三摩地為方便,報答師父老師的深恩,以及眾生恩。 感恩老師! 弟子佩錡虔十
許〇〇 2022-09-03 23:15:08 (w*******u@g***l.***)
頂禮老師:
為什麼對治懈怠需要四種行持呢?
因為懈怠實在是太容易升起了,懈怠是有樂受的,容易耽著,在懈怠時更容易升起許多障礙品,因此需要多用心思維,升起對三寶信心渴求,並且維持勤奮的修學狀態,直至內心裡能升起輕安喜樂,才有力量對治懈怠的暖暖習氣。
弟子文綺頂禮
為什麼對治懈怠需要四種行持呢?
因為懈怠實在是太容易升起了,懈怠是有樂受的,容易耽著,在懈怠時更容易升起許多障礙品,因此需要多用心思維,升起對三寶信心渴求,並且維持勤奮的修學狀態,直至內心裡能升起輕安喜樂,才有力量對治懈怠的暖暖習氣。
弟子文綺頂禮
饒〇〇 2022-09-03 11:34:19 (h******j@y***o.***.**)
謝謝老師帶弟子反覆學習,讓弟子能把五斷行和八種對治法記住!
謝謝老師要弟子思考對治懈怠要用信心、欲求、精進、輕安4種方法的原因!
謝謝老師提醒弟子有細分的沉沒卻放緩正念的結果--離獲得寂止更加遙遠!
謝謝老師帶弟子回頭複習【引生無過三摩地】的三個科判,收攝到【以八斷行對治五過失】!
謝謝老師帶弟子感念宗大師為後學的我們詳細說明修定的內涵!
謝謝老師帶弟子發願為了脫生死,成就一切智智而修習奢摩他!
聽完二遍,覺得八斷行、五過失有點親切了!
為什麼對治懈怠要用四種對治法呢?
一如老師說的,若能日夜行善不會倦怠,真的是太好了!
但懈怠又很容易生起,力量強大啊!
所以一定要卯足力對治,一旦成功,才有後面的修持啊!
每一步都這麼次第井然,真令人歡喜!
謝謝老師!
祈求老師加持!
謝謝老師要弟子思考對治懈怠要用信心、欲求、精進、輕安4種方法的原因!
謝謝老師提醒弟子有細分的沉沒卻放緩正念的結果--離獲得寂止更加遙遠!
謝謝老師帶弟子回頭複習【引生無過三摩地】的三個科判,收攝到【以八斷行對治五過失】!
謝謝老師帶弟子感念宗大師為後學的我們詳細說明修定的內涵!
謝謝老師帶弟子發願為了脫生死,成就一切智智而修習奢摩他!
聽完二遍,覺得八斷行、五過失有點親切了!
為什麼對治懈怠要用四種對治法呢?
一如老師說的,若能日夜行善不會倦怠,真的是太好了!
但懈怠又很容易生起,力量強大啊!
所以一定要卯足力對治,一旦成功,才有後面的修持啊!
每一步都這麼次第井然,真令人歡喜!
謝謝老師!
祈求老師加持!
孫〇〇 2022-09-03 11:25:22 (k**9@r*s.***.**)
頂禮老師
1.以八斷行對治五過失
對治懈怠有四,謂信心、欲求、勤奮、輕安
忘念的對治是正念
沉掉的對治是察覺沉掉的正知
不作行的對治是作行的思
作行的對治是正住的捨
卡點:善緩即是善修
九住心中的第八住心之後,才放緩正知
2.引生無過三摩地三個科判
A.心住於所緣先如何修
B.注所緣時應如何修
C.注所緣後應如何修
A.心住於所緣先如何修會遇到懈怠過失
要用信心、欲求、勤奮、輕安對治
B.注所緣時應如何修會出現忘念過失,要用正念對治忘念
C.注所緣後應如何修會出現沉掉、不作行、作行等過失
要用正知對治沉掉、作行之思對治不作行、不作行的捨對治作行。
3.上述所說即是最殊勝的修定教授
八斷行對治五過失是修定的第一教授,故蓮花戒大論師於三篇《修次》,及餘印度諸大智者,皆於修定眾多章中宣說,《道炬論釋》亦於修止章中宣說,故見道次先覺亦皆說其粗概。然見樂修定者,猶未了知應如何修,故廣決擇。
感恩老師
弟子孫維政恭敬虔十
1.以八斷行對治五過失
對治懈怠有四,謂信心、欲求、勤奮、輕安
忘念的對治是正念
沉掉的對治是察覺沉掉的正知
不作行的對治是作行的思
作行的對治是正住的捨
卡點:善緩即是善修
九住心中的第八住心之後,才放緩正知
2.引生無過三摩地三個科判
A.心住於所緣先如何修
B.注所緣時應如何修
C.注所緣後應如何修
A.心住於所緣先如何修會遇到懈怠過失
要用信心、欲求、勤奮、輕安對治
B.注所緣時應如何修會出現忘念過失,要用正念對治忘念
C.注所緣後應如何修會出現沉掉、不作行、作行等過失
要用正知對治沉掉、作行之思對治不作行、不作行的捨對治作行。
3.上述所說即是最殊勝的修定教授
八斷行對治五過失是修定的第一教授,故蓮花戒大論師於三篇《修次》,及餘印度諸大智者,皆於修定眾多章中宣說,《道炬論釋》亦於修止章中宣說,故見道次先覺亦皆說其粗概。然見樂修定者,猶未了知應如何修,故廣決擇。
感恩老師
弟子孫維政恭敬虔十
尤〇〇 2022-09-03 02:07:27 (a*****3@b*******t.***)
恭敬頂禮敬愛的上師
恩師這周過得好嗎?
感恩宗大師與上師對弟子最深厚的恩德。弟子因為值遇師長&貼心的教導,心裡感到非常溫暖!請上師加持弟子善於依止這些教授,為了了脫生死、為了成就一切智智,好好地修習奢摩他。 願弟子在對境與身心俱疲時,皆能恆時憶念上師暖暖的心意,堅持走無上菩提之路。
也祈求上師加持弟子,擺脫失眠與四大不調之苦,速疾獲得喜樂充盈身心的輕安,日夜行持善法都不會感到倦怠,有能力與智慧承擔更多師長志業!
三寶弟子 叩首
恩師這周過得好嗎?
感恩宗大師與上師對弟子最深厚的恩德。弟子因為值遇師長&貼心的教導,心裡感到非常溫暖!請上師加持弟子善於依止這些教授,為了了脫生死、為了成就一切智智,好好地修習奢摩他。 願弟子在對境與身心俱疲時,皆能恆時憶念上師暖暖的心意,堅持走無上菩提之路。
也祈求上師加持弟子,擺脫失眠與四大不調之苦,速疾獲得喜樂充盈身心的輕安,日夜行持善法都不會感到倦怠,有能力與智慧承擔更多師長志業!
三寶弟子 叩首
胡〇〇 2022-09-03 00:06:13 (a*****3@y***o.***.**)
頂禮 老師:
感恩老師開示,1.第一個科判:「心注所緣先如何修」會遇到什麼障礙?五種過失中的第一種過失──懈怠!首先遮止懈怠是相當地重要,如果獲得了喜樂充盈身心的輕安,能夠去除懈怠。而要發起輕安的話,必須對於等持能夠持續地策發精進,是發起輕安的因。要發起精進,需要強烈地、持續地希求等持的欲求,它的因是需要見到等持的功德,引動心意的堅固信心。2. 「注所緣時應如何修」可能會遇到什麼麻煩呢?就是第二種過失,忘失教授,對治方法就是正念3. 「注所緣後應如何修」會出現哪些過失呢?會出現三、四、五種過失,分別是沉掉、不作行、作行。這三種過失的對治法就是:正知對治沉掉、作行之思對治不作行、不作行的捨對治作行。
弟子 胡春福 頂禮
感恩老師開示,1.第一個科判:「心注所緣先如何修」會遇到什麼障礙?五種過失中的第一種過失──懈怠!首先遮止懈怠是相當地重要,如果獲得了喜樂充盈身心的輕安,能夠去除懈怠。而要發起輕安的話,必須對於等持能夠持續地策發精進,是發起輕安的因。要發起精進,需要強烈地、持續地希求等持的欲求,它的因是需要見到等持的功德,引動心意的堅固信心。2. 「注所緣時應如何修」可能會遇到什麼麻煩呢?就是第二種過失,忘失教授,對治方法就是正念3. 「注所緣後應如何修」會出現哪些過失呢?會出現三、四、五種過失,分別是沉掉、不作行、作行。這三種過失的對治法就是:正知對治沉掉、作行之思對治不作行、不作行的捨對治作行。
弟子 胡春福 頂禮
冼〇〇 2022-09-03 00:01:01 (s*******k@g***l.***)
敬呈大寶恩師:
弟子深深感恩此時此刻乃至未來無邊際誓要親近、跟隨、依止師父、老師、大善知識們才能在時大因緣下學習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如果沒有師父和老師生生世世把弟子帶回來福智大家庭這師法友增上環境,我們有師長帶領下僧俗二眾跨越時空國界心連心共進入止觀初探大課程。弟子沒有老師的教導根本不知道修止觀雙運的利益及目的,由2021年7月24日開始至今每天背誦<辨中邊論>的此中所修正定功德之內涵,讓弟子明白增長對<師長三寶信心>、生起<歡喜勤奮進入老師教授的奢摩他及毘缽舍那的課程>作不斷重複聞思法義內涵,繼而引發增廣<欲求修成就止觀雙運>、邁向能生生世世<如同師長三寶擁有輕安身心一切教證二法功德廣行六度四攝萬行永不退轉依教奉行>,今講學習八斷行第一要學對治是自己懈怠,有如上<四對一>轉動心意的歷練,好好每天增廣聞思廣海明月及止觀初探提起正念,祈願能對治好忘失教授,當下在聞思時練習提起正知覺察自己是掉舉或是沉沒當中,如發現當下聞思時有沉掉要立即作行對治要專注在每次聞思法義當中,弟子十分希求更進一步了解怎樣學修在<行捨>當中修行,現每講學習是非常歡喜及期待,感恩師長讓弟子更了解加深加廣認識宗大師等大善知識的悲智力功德,這完全是師長三寶功德恩德及眾生善根。
無限感恩
弟子妙恩頂禮
弟子深深感恩此時此刻乃至未來無邊際誓要親近、跟隨、依止師父、老師、大善知識們才能在時大因緣下學習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如果沒有師父和老師生生世世把弟子帶回來福智大家庭這師法友增上環境,我們有師長帶領下僧俗二眾跨越時空國界心連心共進入止觀初探大課程。弟子沒有老師的教導根本不知道修止觀雙運的利益及目的,由2021年7月24日開始至今每天背誦<辨中邊論>的此中所修正定功德之內涵,讓弟子明白增長對<師長三寶信心>、生起<歡喜勤奮進入老師教授的奢摩他及毘缽舍那的課程>作不斷重複聞思法義內涵,繼而引發增廣<欲求修成就止觀雙運>、邁向能生生世世<如同師長三寶擁有輕安身心一切教證二法功德廣行六度四攝萬行永不退轉依教奉行>,今講學習八斷行第一要學對治是自己懈怠,有如上<四對一>轉動心意的歷練,好好每天增廣聞思廣海明月及止觀初探提起正念,祈願能對治好忘失教授,當下在聞思時練習提起正知覺察自己是掉舉或是沉沒當中,如發現當下聞思時有沉掉要立即作行對治要專注在每次聞思法義當中,弟子十分希求更進一步了解怎樣學修在<行捨>當中修行,現每講學習是非常歡喜及期待,感恩師長讓弟子更了解加深加廣認識宗大師等大善知識的悲智力功德,這完全是師長三寶功德恩德及眾生善根。
無限感恩
弟子妙恩頂禮
韩〇〇 2022-09-02 23:01:14 (g******n@1*3.***)
顶礼老师!感恩善知识,感恩同行善友。
吳〇〇 2022-09-02 23:00:53 (c*******9@1*6.***)
頂禮上師!頂禮法師!
很慶幸自己能遇到師長,跟著跟著終於知道要向內看,所有的煩惱、習氣、過失自己一點都不少,但也看到希望~八斷行段五過失。雖然沒法一時完全改變,但是聽到自己問題的對治方法就有一種歡喜。
感恩上師攝受、感恩法師再晰釋讓弟子更能理解。
弟子恭敬頂禮虔十!
很慶幸自己能遇到師長,跟著跟著終於知道要向內看,所有的煩惱、習氣、過失自己一點都不少,但也看到希望~八斷行段五過失。雖然沒法一時完全改變,但是聽到自己問題的對治方法就有一種歡喜。
感恩上師攝受、感恩法師再晰釋讓弟子更能理解。
弟子恭敬頂禮虔十!
陳〇〇 2022-09-02 22:18:54 (c**********2@g***l.***)
敬愛的真如老師:
這週持續的讓我們認識五過失和八斷行的形象,其中懈怠還是首要,需要用四種方式來對峙。
心中升起了想要修習奢摩他的想法,也感謝老師不斷的提策,讓我們有很深刻的思維和升起想要修習的用心。
佛弟子伊瑩 虔誠禮敬
這週持續的讓我們認識五過失和八斷行的形象,其中懈怠還是首要,需要用四種方式來對峙。
心中升起了想要修習奢摩他的想法,也感謝老師不斷的提策,讓我們有很深刻的思維和升起想要修習的用心。
佛弟子伊瑩 虔誠禮敬
顏〇〇 2022-09-02 22:08:48 (h**********w@y***o.***.**)
敬禮上師:
很長一段時間,對於師長的教授不再如以前聽師父帶子那般,很容易就觸及內心,很感動,最多是思惟理路強記教言。今天恭聞到上師說到「詳盡的修定教授,都要感恩大師──因為發現樂於喜歡修定的人還是不知道應該如何修,所以廣泛地為我們抉擇。看到這句話會不會心裡暖暖的?覺得這是非常非常貼心的教導,我們一定要好好地依止這些教授,為了了脫生死、為了成就一切智智,好好地修習奢摩他」。弟子心中竟然真的生起一絲暖意和感恩。
弟子感覺宗大師和師父以及上師真的就這麼近在咫尺為弟子諄諄教誨,這是弟子近年學習覺得最好最真實的受用,願以此供養上師,伏乞您法體安康長久住世為弟子等宣說法要,並發願如您所說要更努力為了成就一切智智好好修習奢摩他。
弟子德誠敬禮
很長一段時間,對於師長的教授不再如以前聽師父帶子那般,很容易就觸及內心,很感動,最多是思惟理路強記教言。今天恭聞到上師說到「詳盡的修定教授,都要感恩大師──因為發現樂於喜歡修定的人還是不知道應該如何修,所以廣泛地為我們抉擇。看到這句話會不會心裡暖暖的?覺得這是非常非常貼心的教導,我們一定要好好地依止這些教授,為了了脫生死、為了成就一切智智,好好地修習奢摩他」。弟子心中竟然真的生起一絲暖意和感恩。
弟子感覺宗大師和師父以及上師真的就這麼近在咫尺為弟子諄諄教誨,這是弟子近年學習覺得最好最真實的受用,願以此供養上師,伏乞您法體安康長久住世為弟子等宣說法要,並發願如您所說要更努力為了成就一切智智好好修習奢摩他。
弟子德誠敬禮
呂〇〇 2022-09-02 22:07:52 (n******1@g***l.***)
頂禮至尊無上大寶恩師:
感恩宗大師和老師為弟子們詳盡的說明修止教授,讓弟子們可以循著次第無誤的走上去,而不會走錯路了還不知道,真是無盡的深恩。
感恩宗大師和老師為弟子們詳盡的說明修止教授,讓弟子們可以循著次第無誤的走上去,而不會走錯路了還不知道,真是無盡的深恩。
龔〇〇 2022-09-02 22:03:39 (s********4@g***l.***)
謝謝老師再次提策我們為了了脫生死、成就一切智智要修習奢摩他,感恩老師及所有傳承祖師給予這些修定的珍貴教授,對於這些原本陌生的內容和名詞,透由一次一次聽老師開示更加熟悉而不害怕,甚至有點親切的感覺,非常感恩老師,願有天能一步一步從投注所緣之前、中、後,依著次第學上去,學會所有對治法,斷除五過失,感恩您的開示及教導。弟子龔靜君恭敬頂禮
首播留言龔〇〇 2022-09-02 22:02:48
謝謝老師再次提策我們為了了脫生死、成就一切智智要修習奢摩他,感恩老師及所有傳承祖師給予這些修定的珍貴教授,對於這些原本陌生的內容和名詞,透由一次一次聽老師開示更加熟悉而不害怕,甚至有點親切的感覺,非常感恩老師,願有天能一步一步從投注所緣之前、中、後,依著次第學上去,學會所有對治法,斷除五過失,感恩您的開示及教導。弟子龔靜君恭敬頂禮
首播留言嘉〇〇〇〇〇 2022-09-02 22:01:58
心得:至心感恩老師讓弟子知曉「注所緣前中後」和「五過失和八斷行」的關係!
首播留言王〇〇 2022-09-02 21:45:02
心得:感恩老師為我們宣講止觀;為我們種下證「空性」的因!祈請 老師 法體安康 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首播留言李〇〇 2022-09-02 21:37:38
心得:老師好!好期待今天老師帶我們往下學習八斷行。我預習時對「故見道次先覺亦皆說其粗概」與「然見樂修定者,猶未了知應如何修,故廣抉擇」特別有感覺,腦中現起這不就是前不久老師在廣海明月中一直引導我們學習的「一個具相的善知識和一個善學的弟子的完美搭配擋」。也體會到宗大師的心意,因弟子還不具善學條件,所以大師就再廣抉擇。感恩老師的教導,一定要好好學習這麼詳細的用功手冊,以作師所喜,報導老師的深恩!
總共 37 則心得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