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〇〇 2022-04-09 05:15:41 (l*********l@g***l.***)
頂禮具恩根本上師:
心得回饋落後太多突然要追才發現非常辛苦,為什麼到了「正念」「正知」的認識問題和困難就層出不窮,從「正念」第一個特徵所緣境必須熟悉,就很抱歉。往昔跟菩薩不熟現不起佛像(恐怖片的場景卻如惡夢揮之不去)。第二個特點執取相就更難....內心能夠安住所緣依處時間還要拉長,絲毫不能散動。
雖然眼下沒有一點可以做到,弟子相信上師說法絕對不是為了打擊弟子的信心,一定有弟子可以爬上去的地方。往昔沒有跟佛菩薩結緣的惡因感果!現在發願從今開始每天串習種正,看師父的法照跟上師彙報每日行程及善行,相信有能一日看到師父、上師法照就像看到鳳山寺大殿三尊佛像,從螢幕上出現時就馬上知道是鳳山寺的佛像。
沒有師長說法弟子不知道自己到底都種了些什麼因,如今果現才發現全部與法不相關,雖然扼腕但也無可奈何?弟子現在一定小心造業,認真學習以報師恩。
弟子 慧玲 至誠頂禮
心得回饋落後太多突然要追才發現非常辛苦,為什麼到了「正念」「正知」的認識問題和困難就層出不窮,從「正念」第一個特徵所緣境必須熟悉,就很抱歉。往昔跟菩薩不熟現不起佛像(恐怖片的場景卻如惡夢揮之不去)。第二個特點執取相就更難....內心能夠安住所緣依處時間還要拉長,絲毫不能散動。
雖然眼下沒有一點可以做到,弟子相信上師說法絕對不是為了打擊弟子的信心,一定有弟子可以爬上去的地方。往昔沒有跟佛菩薩結緣的惡因感果!現在發願從今開始每天串習種正,看師父的法照跟上師彙報每日行程及善行,相信有能一日看到師父、上師法照就像看到鳳山寺大殿三尊佛像,從螢幕上出現時就馬上知道是鳳山寺的佛像。
沒有師長說法弟子不知道自己到底都種了些什麼因,如今果現才發現全部與法不相關,雖然扼腕但也無可奈何?弟子現在一定小心造業,認真學習以報師恩。
弟子 慧玲 至誠頂禮
鄭〇〇 2022-01-22 23:21:02 (h********1@g***l.***)
頂禮親愛的上師:這一講弟子學到"不忘"-心不忘失,憶及能夠持續地記得內心投注於所緣,安置於所緣,牢記不忘.以前對不忘的印象是在學背書時"不忘陀羅尼".這一講告訴我要長時間安住在所緣境上,避免散亂.這時想到自己以前背書時被倒很熟反而會東想西想,當時也不以為意,現在才發現"糟糕了",習性養成要改很難,難怪弟子至今一事無成.最後發現這"延長心於所緣境的持續時間"裡邊有"延續"一詞,是要我們延續自己觀察到的如法的這樣一個狀態,這也是休息鄭念最關鍵的部分,也是要用來持守戒律的部分.透過聽聞,了解,思惟,反覆憶念,熟悉,安住在戒律的正念中.終於明白為何<<備覽>>裡提到:常勤觀察.
雖然只聽您短短17分鐘的開示,卻從<<廣論>>道前基礎,中士道,<<備覽>>又串習了一遍.感謝您! 弟子 妙瑩 至誠禮敬
雖然只聽您短短17分鐘的開示,卻從<<廣論>>道前基礎,中士道,<<備覽>>又串習了一遍.感謝您! 弟子 妙瑩 至誠禮敬
周〇〇 2022-01-02 16:15:11 (s********y@g***l.***)
頂禮恩師,頂禮法師
弟子當天首播後居然沒有立即回饋心得! 哎呀呀, 現在再次串習, 趕緊來回饋。
雖然才善行班, 最近學到攝類學境與有境單元, 是帶著許多疑問與歡喜持續學習。 但與老師您開示的止觀的學習, 又有些相輔相成的作用。 例如最近學到所緣&行相, 似懂非懂, 弟子試著去努力想像。。
今日學習到, 念的第一個特色: 所緣要是熟悉串習之事! 讓弟子想到, 如果對於聽聞的正知見不熟悉, 對境時就無法提起正念, 因為不熟悉啊?! 所以, 弟子要熟悉師長開示的法義才行。 想請問老師、法師, 這樣的思惟對嗎?
第二個特色, 念的行相要心不忘其境, 要長時、繫於所緣.., 弟子還在思惟中, 待弟子多聽幾次有心得, 再與師長報告喔💝。
感恩老師、法師, 弟子跟著學就對了, 並修隨喜。
弟子妙文頂禮
弟子當天首播後居然沒有立即回饋心得! 哎呀呀, 現在再次串習, 趕緊來回饋。
雖然才善行班, 最近學到攝類學境與有境單元, 是帶著許多疑問與歡喜持續學習。 但與老師您開示的止觀的學習, 又有些相輔相成的作用。 例如最近學到所緣&行相, 似懂非懂, 弟子試著去努力想像。。
今日學習到, 念的第一個特色: 所緣要是熟悉串習之事! 讓弟子想到, 如果對於聽聞的正知見不熟悉, 對境時就無法提起正念, 因為不熟悉啊?! 所以, 弟子要熟悉師長開示的法義才行。 想請問老師、法師, 這樣的思惟對嗎?
第二個特色, 念的行相要心不忘其境, 要長時、繫於所緣.., 弟子還在思惟中, 待弟子多聽幾次有心得, 再與師長報告喔💝。
感恩老師、法師, 弟子跟著學就對了, 並修隨喜。
弟子妙文頂禮
邱〇〇 2021-12-27 08:18:08 (c**********0@g***l.***)
敬愛的大寶恩師:
感恩老師反覆、反覆的宣說正念的第二個差別,生怕弟子們誤解其意,而導致修習奢摩他時行於岔路;老師像慈母般,不斷地告誡孩子要如何、如何,其內心是不忍孩子受盡痛苦。
近期在不同路口看到小狗、小貓、小鳥,為了悠哉休息或是啄食而在險道中。弟子上前驅趕,或是在車內為牠們驚呼並請師長加持,希望牠們能快速移地而平安無事。想到身為人身的我們,不也常常行於險途中嗎,老師透過宣講正法,在在地策勉弟子,要用正確的思路、正確的方法修行,以免浪擲光陰又陷輪迴之苦啊。無盡感恩與隨喜諸佛菩薩、諸大善知識、師父及老師的說法恩。
弟子將修學佛法善根與所造善業,歡喜地供養三寶、師父、老師。並祈願老師、傳承諸大善知識、大寶僧團法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佛弟子淑芬 至誠頂禮
感恩老師反覆、反覆的宣說正念的第二個差別,生怕弟子們誤解其意,而導致修習奢摩他時行於岔路;老師像慈母般,不斷地告誡孩子要如何、如何,其內心是不忍孩子受盡痛苦。
近期在不同路口看到小狗、小貓、小鳥,為了悠哉休息或是啄食而在險道中。弟子上前驅趕,或是在車內為牠們驚呼並請師長加持,希望牠們能快速移地而平安無事。想到身為人身的我們,不也常常行於險途中嗎,老師透過宣講正法,在在地策勉弟子,要用正確的思路、正確的方法修行,以免浪擲光陰又陷輪迴之苦啊。無盡感恩與隨喜諸佛菩薩、諸大善知識、師父及老師的說法恩。
弟子將修學佛法善根與所造善業,歡喜地供養三寶、師父、老師。並祈願老師、傳承諸大善知識、大寶僧團法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佛弟子淑芬 至誠頂禮
陳〇〇 2021-12-26 19:42:09 (c**********2@g***l.***)
Dear真如老師:
在進入本講後,才更細微的理解何謂正念,如何讓自己在所緣中而不忘。 這個聽起來和我們平時的習慣真的大為不同。
需要數數串習思維,緣於所依止的法,並也在當中看到持守清淨的戒的形象、狀態。
佛弟子 伊瑩 虔誠禮敬
在進入本講後,才更細微的理解何謂正念,如何讓自己在所緣中而不忘。 這個聽起來和我們平時的習慣真的大為不同。
需要數數串習思維,緣於所依止的法,並也在當中看到持守清淨的戒的形象、狀態。
佛弟子 伊瑩 虔誠禮敬
張〇〇 2021-12-25 00:01:36 (j*************6@g***l.***)
感恩老師在這一講裡,特別提出持戒和三摩地的修行中所運用的正念、正知是相同的。我們也都需要透過聽聞來學習、了解,並且在內心反覆的憶念串習。才能幫助我們在對境的時候,能有力的執取正念。並且以正知力來檢查身語意的行為,達到持續防非止惡、精進於善。
而其中,弟子特別留意//「有力執取相」令心策舉、振奮內心;停住作惡的那個狀態,精進地現起行善的力量,這個力道要出來!//弟子反思自己,在每天上班前都會緣念發心,但一到工作場合對境時,完全忘了早上的緣念。心的力量確實不夠!感恩老師教導,要先聽清楚,反覆多看、多思考,並且牢記於心,之後才能夠過正念的力量在心中顯現出來。記得,一定要令心繫於所緣,而不僅是口頭上的發心而已。
如何令心對境的狀態,能牢記「不忘」,感恩老師提醒:要仔細地一個字、一個字看過,然後去理解是什麼意思,而且可以操作一下。弟子會再努力以老師所教的方法多聞、多思、多修、多練習!感恩師長!
而其中,弟子特別留意//「有力執取相」令心策舉、振奮內心;停住作惡的那個狀態,精進地現起行善的力量,這個力道要出來!//弟子反思自己,在每天上班前都會緣念發心,但一到工作場合對境時,完全忘了早上的緣念。心的力量確實不夠!感恩老師教導,要先聽清楚,反覆多看、多思考,並且牢記於心,之後才能夠過正念的力量在心中顯現出來。記得,一定要令心繫於所緣,而不僅是口頭上的發心而已。
如何令心對境的狀態,能牢記「不忘」,感恩老師提醒:要仔細地一個字、一個字看過,然後去理解是什麼意思,而且可以操作一下。弟子會再努力以老師所教的方法多聞、多思、多修、多練習!感恩師長!
王〇〇 2021-12-24 23:58:16 (w*************8@g***l.***)
恭敬皈依至尊大宝老师足:
老师聖誕快乐!
这次学到集论云:
正念就是對於串習的事物、熟悉的事物內心沒有遺忘,具有不散亂的作業。」
对之前的认识更清楚!
非常欢喜,听到这个正知见!
感恩老师令弟子更了解正念的內涵,更希求和有信心学正念!
祈愿正法久住!
祈愿老师法体安康!長久住世!常转法轮!
弟子王志慧顶礼
老师聖誕快乐!
这次学到集论云:
正念就是對於串習的事物、熟悉的事物內心沒有遺忘,具有不散亂的作業。」
对之前的认识更清楚!
非常欢喜,听到这个正知见!
感恩老师令弟子更了解正念的內涵,更希求和有信心学正念!
祈愿正法久住!
祈愿老师法体安康!長久住世!常转法轮!
弟子王志慧顶礼
妙〇〇 2021-12-24 09:47:16 (s********e@g***l.***)
頂禮敬愛的老師
此講中老師數數叮囑不忘所緣的正念是修三摩地的根本,如何執持在內心不忘的道理有別於我們一般的想法,並不是他人詢問時或自己思考時能憶念師長所開示內容,而是指內心投注所緣後要絲毫不散動,不作新的觀察思維,而是將護心的力量,並使之持續不斷,這就是修學正念最關鍵的部份。很感恩老師的殷勤提醒,幫助弟子建立正確知見。
感恩老師延伸教導弟子運用正念正知於持守戒律上,與修學三摩地運用正念正知的的道理是相同的,弟子會多加反覆聽聞,從內心操作,希望能達到對境即以正知力檢查身語意三門,取善捨惡。
祈請老師保重法體 祈願您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恆常宣講全廣 止觀 亦祈請老師開講五大論!
此講中老師數數叮囑不忘所緣的正念是修三摩地的根本,如何執持在內心不忘的道理有別於我們一般的想法,並不是他人詢問時或自己思考時能憶念師長所開示內容,而是指內心投注所緣後要絲毫不散動,不作新的觀察思維,而是將護心的力量,並使之持續不斷,這就是修學正念最關鍵的部份。很感恩老師的殷勤提醒,幫助弟子建立正確知見。
感恩老師延伸教導弟子運用正念正知於持守戒律上,與修學三摩地運用正念正知的的道理是相同的,弟子會多加反覆聽聞,從內心操作,希望能達到對境即以正知力檢查身語意三門,取善捨惡。
祈請老師保重法體 祈願您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恆常宣講全廣 止觀 亦祈請老師開講五大論!
吳〇〇 2021-12-24 07:43:23 (a*********0@g***l.***)
止觀62
1.不忘所緣的正念是修三摩地的根本
如:設定佛像,粗略影像,提「有力」要緊緊地執持相,不要再想任何事物。
2.正念?
《集論》答:對串習事,不忘,不散為業。
3.正念第一差別:
所緣境:熟悉,串習,如佛像
4.正念第二差別:
行相或執取相:「心不忘」:長時間安住所緣,避免散亂。
正念關鍵:看心安住所緣,「延續」如法,不要繼續觀察。
5.如持戒,功德過失,憶念,何事非持,立刻制止作惡,行善力量。
1.不忘所緣的正念是修三摩地的根本
如:設定佛像,粗略影像,提「有力」要緊緊地執持相,不要再想任何事物。
2.正念?
《集論》答:對串習事,不忘,不散為業。
3.正念第一差別:
所緣境:熟悉,串習,如佛像
4.正念第二差別:
行相或執取相:「心不忘」:長時間安住所緣,避免散亂。
正念關鍵:看心安住所緣,「延續」如法,不要繼續觀察。
5.如持戒,功德過失,憶念,何事非持,立刻制止作惡,行善力量。
沈〇〇 2021-12-24 06:13:02 (w************h@g***l.***)
以下是弟子學習到的重點:
正念與正知能讓心投注於所緣
正念:令心不從所緣上流散
正知:能善為了知內心的流散
不忘所緣的正念是修三摩地的根本
正念就是對於串習的事物、熟悉的事物內心沒有遺忘,具有不散亂的作業。
正念有三個差別/特點:
1. 所緣差別》正念的境必須是之前已經熟悉的事物
2. 行相或執取相差別〉不遺忘修定的所緣依處
不遺忘:能夠持續地記得內心投注於所緣、安置於所緣,絲毫也不散動
下腳處:一定要把教授先聽清楚,然後反覆地、反覆地多看,多思考這是到底是怎麼回事情
持守戒侓的例子:
正念:要透過聽聞、知道自己應該持守哪些戒律,以及持戒的功德,還有犯戒的過失、進而反覆地憶念、反覆地憶念已經熟悉的這些戒條
正知:檢查身語意三門的行為,一旦察覺到自己將犯下違反戒律的這個惡行,立刻制止
正念與正知能讓心投注於所緣
正念:令心不從所緣上流散
正知:能善為了知內心的流散
不忘所緣的正念是修三摩地的根本
正念就是對於串習的事物、熟悉的事物內心沒有遺忘,具有不散亂的作業。
正念有三個差別/特點:
1. 所緣差別》正念的境必須是之前已經熟悉的事物
2. 行相或執取相差別〉不遺忘修定的所緣依處
不遺忘:能夠持續地記得內心投注於所緣、安置於所緣,絲毫也不散動
下腳處:一定要把教授先聽清楚,然後反覆地、反覆地多看,多思考這是到底是怎麼回事情
持守戒侓的例子:
正念:要透過聽聞、知道自己應該持守哪些戒律,以及持戒的功德,還有犯戒的過失、進而反覆地憶念、反覆地憶念已經熟悉的這些戒條
正知:檢查身語意三門的行為,一旦察覺到自己將犯下違反戒律的這個惡行,立刻制止
沈〇〇 2021-12-24 06:12:22 (w************h@g***l.***)
至誠恭敬頂禮真如老師!
真如老師您還好嗎?祝願老師聖誕節愉快!祈請老師多保重法體,多注意保暖,有足夠的休息。非常希望能夠早日回到師父老師身邊學法,生生世世的親自得到您的慈悲歡喜攝受,荷擔一切如母有情離苦得樂的重擔,為利有情速疾成佛!
無比感恩真如老師拼勁生命的一切,小心翼翼的帶領弟子們學習止觀,很有耐心的一字一句解釋廣論深奧的內涵,一心一意想要把最圓滿的教法傳遞到弟子們的內心裡,非常的感恩!
報告老師,弟子這一週有堅持每天反覆聞思廣海明月與止觀初探,每天參加全廣共學班,盡全力的認真學法,希望師父老師所歡喜的事情,弟子都能夠完成,一切時處做師所喜,能夠早日報答師長無量劫來對弟子的生死救拔深恩!
祈請真如老師繼續拉緊弟子們的手,繼續教導弟子們宗大師清淨圓滿教法,早日能夠有止觀細絲課程,有機會參加閉關學制,繼續有很多學法的順緣,感恩真如老師!弟子想要成為您的心子,弟子想要成為您!
真如老師您還好嗎?祝願老師聖誕節愉快!祈請老師多保重法體,多注意保暖,有足夠的休息。非常希望能夠早日回到師父老師身邊學法,生生世世的親自得到您的慈悲歡喜攝受,荷擔一切如母有情離苦得樂的重擔,為利有情速疾成佛!
無比感恩真如老師拼勁生命的一切,小心翼翼的帶領弟子們學習止觀,很有耐心的一字一句解釋廣論深奧的內涵,一心一意想要把最圓滿的教法傳遞到弟子們的內心裡,非常的感恩!
報告老師,弟子這一週有堅持每天反覆聞思廣海明月與止觀初探,每天參加全廣共學班,盡全力的認真學法,希望師父老師所歡喜的事情,弟子都能夠完成,一切時處做師所喜,能夠早日報答師長無量劫來對弟子的生死救拔深恩!
祈請真如老師繼續拉緊弟子們的手,繼續教導弟子們宗大師清淨圓滿教法,早日能夠有止觀細絲課程,有機會參加閉關學制,繼續有很多學法的順緣,感恩真如老師!弟子想要成為您的心子,弟子想要成為您!
廖〇〇 2021-12-24 03:32:37 (L*********i@g***l.***)
頂禮具悲上師尊者足:
感謝老師為我們宣說止觀.而且關鍵的重點--不忘,用各種角度和不同的詞彙說明.希望所有弟子都能聽懂.真的很感動老師的用心.以下是弟子的學習,試著結攝如下:
1.正念和正知能夠令心投注於所緣.其功用即一)不讓心從所緣流散.二)能善了知內心流散.
2內心要生起緊緊執取所緣的力量.振奮內心,不能轉移,讓心安住在所緣境上.就是一直緣著佛像上,不能再想佛像以外的.若失去則是失去三摩地.就是浪費時間.所以"不忘所緣"的正念是修三摩地的根本.
3正念的定義:於串習事令心不忘,不散為業.
4正念有三個特點:一)熟悉的易憶念,所以最初就要先將佛像輪廓特徵牢記在心(所緣境的差別)二.心不忘所緣,這"不忘"是指相續明記無少散動.內心投注於所緣,安住於所緣,無絲毫散動,令這力量持續不斷.長時間地安住於此所緣境上.避免散亂.(行相與執取相之差別).
5老師又用了"聚焦","放在那裡了"和"延續這種狀態"來形容"心不忘所緣".而這是修學正念最關鍵的部分.最後,老師要我們平日要以正念正知來持守戒律.當身口即將造作不好的事時,正知要有醒覺力,提及正念,讓自己莫造惡業.....
感謝老師的諄諄教誨
感謝老師為我們宣說止觀.而且關鍵的重點--不忘,用各種角度和不同的詞彙說明.希望所有弟子都能聽懂.真的很感動老師的用心.以下是弟子的學習,試著結攝如下:
1.正念和正知能夠令心投注於所緣.其功用即一)不讓心從所緣流散.二)能善了知內心流散.
2內心要生起緊緊執取所緣的力量.振奮內心,不能轉移,讓心安住在所緣境上.就是一直緣著佛像上,不能再想佛像以外的.若失去則是失去三摩地.就是浪費時間.所以"不忘所緣"的正念是修三摩地的根本.
3正念的定義:於串習事令心不忘,不散為業.
4正念有三個特點:一)熟悉的易憶念,所以最初就要先將佛像輪廓特徵牢記在心(所緣境的差別)二.心不忘所緣,這"不忘"是指相續明記無少散動.內心投注於所緣,安住於所緣,無絲毫散動,令這力量持續不斷.長時間地安住於此所緣境上.避免散亂.(行相與執取相之差別).
5老師又用了"聚焦","放在那裡了"和"延續這種狀態"來形容"心不忘所緣".而這是修學正念最關鍵的部分.最後,老師要我們平日要以正念正知來持守戒律.當身口即將造作不好的事時,正知要有醒覺力,提及正念,讓自己莫造惡業.....
感謝老師的諄諄教誨
倪〇 2021-12-24 03:32:23 (c************4@g***l.***)
頂禮大寶恩師
非常感恩老師不厭其煩地為弟子講說止觀. 弟子察覺自己, 近來稍能注意自己的念頭是否如法. 是師長的功德
正念是令心安住於所緣境上, 令心不散餘處. 正知是察覺念頭是否有散. 如緣佛像, 當內心現起佛像粗略的輪廓時, 便要緊緊有力的執取這行相, 什麼都不要想.
正念有三個特點: 1 必是要熟悉的事物 2 不忘: 要記得內心持續地 , 即延續地, 投注於所緣境, 安住於所緣境, 絲毫不散動. “延續" 是修正念 很重要的關鍵!!
以持戒來說: 先熟悉戒律, 持戒的功德, 過患等, 反覆憶念, 對境時, 一失念, 正知察覺到, 就要制止.
例如: 弟子常常憶持對人說話, "不可說重話, 會傷害自他, 造惡業, 所以說話口氣要輕柔些" , 但經常會因煩惱心, 口氣漸漸加重, 正知一察覺, 心念想 “ 好像自己說話有傷人耶, 心速加快了," 告訴自己 : "快閉嘴吧“ 此時, 弟子就應 "趕緊閉嘴. 這是理想狀況. 不知弟子這樣比喻, 是否對嗎?
弟子感恩, 老師教導, 弟子 訓練正知與正念 , 非常受用 !!
祈願老師 法體安康 長久住世 常轉法
非常感恩老師不厭其煩地為弟子講說止觀. 弟子察覺自己, 近來稍能注意自己的念頭是否如法. 是師長的功德
正念是令心安住於所緣境上, 令心不散餘處. 正知是察覺念頭是否有散. 如緣佛像, 當內心現起佛像粗略的輪廓時, 便要緊緊有力的執取這行相, 什麼都不要想.
正念有三個特點: 1 必是要熟悉的事物 2 不忘: 要記得內心持續地 , 即延續地, 投注於所緣境, 安住於所緣境, 絲毫不散動. “延續" 是修正念 很重要的關鍵!!
以持戒來說: 先熟悉戒律, 持戒的功德, 過患等, 反覆憶念, 對境時, 一失念, 正知察覺到, 就要制止.
例如: 弟子常常憶持對人說話, "不可說重話, 會傷害自他, 造惡業, 所以說話口氣要輕柔些" , 但經常會因煩惱心, 口氣漸漸加重, 正知一察覺, 心念想 “ 好像自己說話有傷人耶, 心速加快了," 告訴自己 : "快閉嘴吧“ 此時, 弟子就應 "趕緊閉嘴. 這是理想狀況. 不知弟子這樣比喻, 是否對嗎?
弟子感恩, 老師教導, 弟子 訓練正知與正念 , 非常受用 !!
祈願老師 法體安康 長久住世 常轉法
黃〇〇 2021-12-24 01:28:56 (i*********4@y***o.***.**)
尊敬的大寶上師:
感恩您的開示。弟子反覆聽了這講,印象深刻的是:
1. 認識正念定義跟自己一直的理解之差別,多串習記得正念正確的定義;
2. 上師教授的「不遺忘」與自己所想的差別,反思自己是否一直都沒有做到這裡講的「不遺忘」,真是沒有善知識引導是不行的;
3. 修學正念的關鍵非常重要,真的不可能靠自己的認知盲目瞎練,感恩上師説法恩。
4. 發現自己滿身不足丶不懂,真的非常非常渺小,唯一只有靠師父丶上師丶佛菩薩給予力量及走下去的方向與下手處。唯一的皈依處。祈求上師加持弟子依靠您及三寶力量穿越一切學止觀丶走大乘心修學的障礙!
感恩。
弟子
婷婷頂禮
感恩您的開示。弟子反覆聽了這講,印象深刻的是:
1. 認識正念定義跟自己一直的理解之差別,多串習記得正念正確的定義;
2. 上師教授的「不遺忘」與自己所想的差別,反思自己是否一直都沒有做到這裡講的「不遺忘」,真是沒有善知識引導是不行的;
3. 修學正念的關鍵非常重要,真的不可能靠自己的認知盲目瞎練,感恩上師説法恩。
4. 發現自己滿身不足丶不懂,真的非常非常渺小,唯一只有靠師父丶上師丶佛菩薩給予力量及走下去的方向與下手處。唯一的皈依處。祈求上師加持弟子依靠您及三寶力量穿越一切學止觀丶走大乘心修學的障礙!
感恩。
弟子
婷婷頂禮
劉〇〇 2021-12-23 21:27:44 (f**********1@g***l.***)
老師!謝謝您把集論中,宗大師解釋的正念的第二特點,行相差別反覆講到弟子稍稍理解,也只是說彷彿能跟著您的引導在心緒中稍有明了的狀態,還無法言喻。且它又不是所謂一直去確認我是不是在正念上,那個又跑到了。這種關鍵中的關鍵,若不是您親自把手帶弟子探究真的是很空泛的文字或聲音而已!弟子聽到感覺如對聖顏,很想念感謝恩師。祈願您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林〇〇 2021-12-22 05:52:41 (f******8@g***l.***)
至誠頂禮恩師尊足下:
62講開示了正念的兩個特點—境必須是之前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內心沒有遺忘---前者是在最初就要將所緣的輪廓及特徵牢牢記住,就像熟悉的家人一樣,後者的(忘失)老師加了重力告誡,一再叮嚀是依止正念的方法的(殊勝關鍵),弟子緊緊記得(不忘)是由前者內心已確認安住後,重點是(再不作甚麼新的觀察思考)就將護這種力量,老師說可以操作一下,可是弟子發現內心散亂連第一個都不容易做到呢。
謝謝老師,願弟子每日所念、所行都能一天比一天更貼近師長的心意,令師長歡喜!
弟子 林芳如 至誠叩首 2021/12/22
62講開示了正念的兩個特點—境必須是之前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內心沒有遺忘---前者是在最初就要將所緣的輪廓及特徵牢牢記住,就像熟悉的家人一樣,後者的(忘失)老師加了重力告誡,一再叮嚀是依止正念的方法的(殊勝關鍵),弟子緊緊記得(不忘)是由前者內心已確認安住後,重點是(再不作甚麼新的觀察思考)就將護這種力量,老師說可以操作一下,可是弟子發現內心散亂連第一個都不容易做到呢。
謝謝老師,願弟子每日所念、所行都能一天比一天更貼近師長的心意,令師長歡喜!
弟子 林芳如 至誠叩首 2021/12/22
翁〇〇 2021-12-21 20:20:32 (w*************2@g***l.***)
至诚顶礼大宝恩师!
感恩恩师为弟子们开示《止观》,在您的悲智力的摄受和加持下,弟子听的是非常开心和专注,有时候文义部分要听好几遍才能听清楚,但是弟子已经是非常开心了,因为以前在恭诵的时候,基本不知道在讲什么,虽然每个字能认识,但是整体恭诵下来确实不知所云,好在老师现在字字解释,句句剖析,听了几遍以后再来恭诵,竟然会发觉到文义部分清晰好多,有了一份很喜悦的收获,弟子以此收获供养恩师和十方诸佛菩萨以及所有的法师和护持团队。
弟子梅玉恭敬顶礼
感恩恩师为弟子们开示《止观》,在您的悲智力的摄受和加持下,弟子听的是非常开心和专注,有时候文义部分要听好几遍才能听清楚,但是弟子已经是非常开心了,因为以前在恭诵的时候,基本不知道在讲什么,虽然每个字能认识,但是整体恭诵下来确实不知所云,好在老师现在字字解释,句句剖析,听了几遍以后再来恭诵,竟然会发觉到文义部分清晰好多,有了一份很喜悦的收获,弟子以此收获供养恩师和十方诸佛菩萨以及所有的法师和护持团队。
弟子梅玉恭敬顶礼
黃〇〇 2021-12-21 12:24:48 (9*********0@g***l.***)
恭敬頂禮大寶恩師,
每當上師問弟子累不累的時候,弟子內心萬分慚愧,沒有比上師更累,非常感恩上師給弟子加油!
弟子努力的學習陌生的止觀,要學到熟悉文字及理路。
感恩細緻的解釋“不忘”,跟我們平常是非常不一樣的理解,這裡的“不忘”,是要有延續性的,就例如回答問題也已經是中斷了,就不是安於“不忘”。
這種“不忘”是高層次的“心”的狀態,真的要按道次第才能一步一步的提升“心”的力量。
這是弟子的理解,感恩上師的教授!
弟子妙賢恭敬虔十
每當上師問弟子累不累的時候,弟子內心萬分慚愧,沒有比上師更累,非常感恩上師給弟子加油!
弟子努力的學習陌生的止觀,要學到熟悉文字及理路。
感恩細緻的解釋“不忘”,跟我們平常是非常不一樣的理解,這裡的“不忘”,是要有延續性的,就例如回答問題也已經是中斷了,就不是安於“不忘”。
這種“不忘”是高層次的“心”的狀態,真的要按道次第才能一步一步的提升“心”的力量。
這是弟子的理解,感恩上師的教授!
弟子妙賢恭敬虔十
孫〇〇 2021-12-20 04:19:09 (k**9@r*s.***.**)
止觀初探第62講
頂禮老師
1.不忘所緣的正念是修三摩地的根本
宗:正念與正知能夠令心投注於所緣,第一是能令心不從所緣上流散,第二個是能善為了知內心的流散。如果正念退失而遺忘了所緣就會散漫,而在當下失去了所緣,所以不遺忘所緣的正念就是根本了!透過正念使內心投注於所緣的方法,是指如前所說「明現所緣依處」,當我們能現起最下的行相的時候,內心生起緊緊地執取所緣的有力執取相──不只是執取所緣而已,要緊緊地執取。執取的時候要具有「有力執取相」,令心策舉──振奮內心,這個時候就不作任何新的觀擇,讓我們的心安住在所緣上。
因:失去正念就會分散原本的專注力,因為你就開始注意其他的了,所以導致忘失原先的所緣境。失去所緣境意就失去三摩地了!那時候就是在浪費時間,所以不忘所緣的正念是修三摩地的根本。
喻:比如說我們設定了佛像,那麼當我們在用功觀想的時候,如果能在內心中現起粗略的這個影像,當下現起粗略的這個影像,就要提起心力,讓這個心有力地執持對境。就是你的心要一直緣在這個佛像上,並且安住在這種狀態中,不要再想佛像以外的事情,任何事物都不要想了!
弟子孫維政虔十
頂禮老師
1.不忘所緣的正念是修三摩地的根本
宗:正念與正知能夠令心投注於所緣,第一是能令心不從所緣上流散,第二個是能善為了知內心的流散。如果正念退失而遺忘了所緣就會散漫,而在當下失去了所緣,所以不遺忘所緣的正念就是根本了!透過正念使內心投注於所緣的方法,是指如前所說「明現所緣依處」,當我們能現起最下的行相的時候,內心生起緊緊地執取所緣的有力執取相──不只是執取所緣而已,要緊緊地執取。執取的時候要具有「有力執取相」,令心策舉──振奮內心,這個時候就不作任何新的觀擇,讓我們的心安住在所緣上。
因:失去正念就會分散原本的專注力,因為你就開始注意其他的了,所以導致忘失原先的所緣境。失去所緣境意就失去三摩地了!那時候就是在浪費時間,所以不忘所緣的正念是修三摩地的根本。
喻:比如說我們設定了佛像,那麼當我們在用功觀想的時候,如果能在內心中現起粗略的這個影像,當下現起粗略的這個影像,就要提起心力,讓這個心有力地執持對境。就是你的心要一直緣在這個佛像上,並且安住在這種狀態中,不要再想佛像以外的事情,任何事物都不要想了!
弟子孫維政虔十
李〇〇 2021-12-20 04:07:25 (j********6@g***l.***)
頂禮至尊恩師:
感恩上師依據清淨傳承教授,教導弟子何為正念、如何修學正念。宗大師依據《集論》以三種差別來解釋正念。一、正念的所緣境,一定是串習的、熟悉的事物。故應將已選定的佛像的輪廓、特徵牢記於心,透過正念令心顯現。二、正念的執取相,非僅只能回憶起所緣,而是指能夠記得內心持續地投注於所緣、安置於所緣,絲毫也不散動。安住於所緣上就不再新的觀察思考,令心緊繫於所緣的力量持續不斷。故正念的判別標準在於是否安住於所緣境上,一旦遺忘所緣,即是失去正念、散漫已生。 失去所緣即失去三摩地,故不忘失所緣的正念是修三摩地的根本。
以上為弟子重覆聽了三次之後所理解到的部分,供養敬愛的上師,祈請您的指導,祈請您一直帶著我們學習止觀、證得止觀,滅除自他痛苦的根本!
弟子 慧光 頂禮
感恩上師依據清淨傳承教授,教導弟子何為正念、如何修學正念。宗大師依據《集論》以三種差別來解釋正念。一、正念的所緣境,一定是串習的、熟悉的事物。故應將已選定的佛像的輪廓、特徵牢記於心,透過正念令心顯現。二、正念的執取相,非僅只能回憶起所緣,而是指能夠記得內心持續地投注於所緣、安置於所緣,絲毫也不散動。安住於所緣上就不再新的觀察思考,令心緊繫於所緣的力量持續不斷。故正念的判別標準在於是否安住於所緣境上,一旦遺忘所緣,即是失去正念、散漫已生。 失去所緣即失去三摩地,故不忘失所緣的正念是修三摩地的根本。
以上為弟子重覆聽了三次之後所理解到的部分,供養敬愛的上師,祈請您的指導,祈請您一直帶著我們學習止觀、證得止觀,滅除自他痛苦的根本!
弟子 慧光 頂禮
蔡〇〇 2021-12-19 09:07:39 (t********h@g***l.***)
頂禮尊貴的大寶恩師:
止觀62講老師殷殷指導我們不忘之理的不忘不是指別人問或憶念想起來的狀態,是能夠持續地長時間的將心投注安置於所緣上不散動,對所緣依處緊緊地有力的執取。同樣靠正念與正知來幫助我們持守戒律,所以老師您說正念和正知是此生及未來際一定要交到的摯友,要越走越近。這講弟子學到對念細緻的認識,修行必須依靠圓滿的傳承清淨的教典,由於您宣講止觀初探弟子更體會這對修行是必須而且極重要的條件,會更加珍惜跟隨您跟著教典持續學習止觀,感恩老師再再為弟子打氣加油!
止觀62講老師殷殷指導我們不忘之理的不忘不是指別人問或憶念想起來的狀態,是能夠持續地長時間的將心投注安置於所緣上不散動,對所緣依處緊緊地有力的執取。同樣靠正念與正知來幫助我們持守戒律,所以老師您說正念和正知是此生及未來際一定要交到的摯友,要越走越近。這講弟子學到對念細緻的認識,修行必須依靠圓滿的傳承清淨的教典,由於您宣講止觀初探弟子更體會這對修行是必須而且極重要的條件,會更加珍惜跟隨您跟著教典持續學習止觀,感恩老師再再為弟子打氣加油!
胡〇〇 2021-12-19 06:10:57 (s*******u@g***l.***)
敬愛的上師,
感謝您止觀 62 講告訴弟子,「正念」的效果是維持在所緣的修習對象,不偏失,且能具「有力執取相」。而「正念」的兩個差別是: 1) 憶念的所緣境需是先前就接觸的 2) 心不忘失這個所緣境,且不是被提醒後的憶念,而是心持續繫所緣而沒有遺忘。弟子的體悟是: 這其實就是和我們要「成就」任何目標是一樣道理: 對目標要先有認識瞭解,且一旦開始就不偏離忘失!如此這個目標才能夠達成成就!弟子用一個較世間的現象來類比,不知這樣正確否? 很感謝您就「正念」的定義和特性,對我們詳細闡述!也讓我在未來實際修行前,能先有正確見解及「正念」。以種下圓滿成辦師長一切志業,與同修同證無上菩提的正因!感謝您!
弟子舜元恭敬頂禮
感謝您止觀 62 講告訴弟子,「正念」的效果是維持在所緣的修習對象,不偏失,且能具「有力執取相」。而「正念」的兩個差別是: 1) 憶念的所緣境需是先前就接觸的 2) 心不忘失這個所緣境,且不是被提醒後的憶念,而是心持續繫所緣而沒有遺忘。弟子的體悟是: 這其實就是和我們要「成就」任何目標是一樣道理: 對目標要先有認識瞭解,且一旦開始就不偏離忘失!如此這個目標才能夠達成成就!弟子用一個較世間的現象來類比,不知這樣正確否? 很感謝您就「正念」的定義和特性,對我們詳細闡述!也讓我在未來實際修行前,能先有正確見解及「正念」。以種下圓滿成辦師長一切志業,與同修同證無上菩提的正因!感謝您!
弟子舜元恭敬頂禮
湯〇〇 2021-12-19 05:59:06 (t***********2@g***l.***)
頂禮真如老師
感恩老師傳授弟子正念的意義、定義、差別、修學關鍵及運用方法。有您的攝受,弟子才能交到心靈的摯友,成就一切珍貴的證德。
弟子學到正念能使內心投注所緣,讓心振奮執持對境如佛像,使心持續安住,不再做其他觀擇,是修三摩地的根本。
正念有三個特色。所緣境的差別,即正念明現的影像,一定是熟悉串習過的對境。
行相或執取相的差別,是指內心沒有遺忘,能持續地牢記、安置於所緣,絲毫不散動的狀態。
為了防止散亂,失去原先設定的所緣目標,當懂得修學正念的方法。一旦聚焦所緣境後,先觀察我的心已經如法安住,就不必再拖泥帶水,來回觀察所緣境。
運用在持戒的時候,先透過聽聞了解自己該持守的戒律如聽聞軌理、依師軌理、菩薩戒等、思惟勝利過患,進而反覆憶念已熟悉的戒條,生起正念,於對境的一切時中,以正知檢視三業。一旦察覺將犯時,就要憶念過患,立刻制止,精進現起行善的力量。
確定如理的取捨時,無論遭遇什麼,都不要多生疑悔,而是往皈依向內調伏的方向,淨化身語意。念念相續如理作意造業,才能成為生起證德的堅固自力。
願弟子能正確理解憶持您的教誡,將此作用在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目標上。
感恩老師教導。
弟子慧琦頂禮。
感恩老師傳授弟子正念的意義、定義、差別、修學關鍵及運用方法。有您的攝受,弟子才能交到心靈的摯友,成就一切珍貴的證德。
弟子學到正念能使內心投注所緣,讓心振奮執持對境如佛像,使心持續安住,不再做其他觀擇,是修三摩地的根本。
正念有三個特色。所緣境的差別,即正念明現的影像,一定是熟悉串習過的對境。
行相或執取相的差別,是指內心沒有遺忘,能持續地牢記、安置於所緣,絲毫不散動的狀態。
為了防止散亂,失去原先設定的所緣目標,當懂得修學正念的方法。一旦聚焦所緣境後,先觀察我的心已經如法安住,就不必再拖泥帶水,來回觀察所緣境。
運用在持戒的時候,先透過聽聞了解自己該持守的戒律如聽聞軌理、依師軌理、菩薩戒等、思惟勝利過患,進而反覆憶念已熟悉的戒條,生起正念,於對境的一切時中,以正知檢視三業。一旦察覺將犯時,就要憶念過患,立刻制止,精進現起行善的力量。
確定如理的取捨時,無論遭遇什麼,都不要多生疑悔,而是往皈依向內調伏的方向,淨化身語意。念念相續如理作意造業,才能成為生起證德的堅固自力。
願弟子能正確理解憶持您的教誡,將此作用在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目標上。
感恩老師教導。
弟子慧琦頂禮。
沈〇〇 2021-12-19 05:29:42 (s**********3@g***l.***)
頂禮大寶恩師:
反覆聽了三次,還是覺得空空的、不是很懂、心無法專注,練習跟師長祈白及把61講7:26"此中三摩地者,再次重新聽,有連貫起,修學三摩地時,正念與正知非常重要!正念是根本!
那什麼是正念呢?老師説:「正念就是對於串習的事物、熟悉的事物內心沒有遺忘,具有不散亂的作業。」此需要具足三個條件
一、所緣的境是熟悉的事物如佛像。
二、心不忘:不遺忘所緣,老師説:「此處的不忘是指,能夠持續地記得內心投注於所緣、安置於所緣,絲毫也不散動;一旦發生散動就會失去正念。」所要破除的是非指他人詢問能夠記得,也非指能夠回憶起過去所學習到的內涵。
運用正念、正知持守戒律,又再次重新聽兩輪有更進步,正念正知除了在修三摩地需要,平常的持戒也需要透過正念、正知道理,是一樣的。
謝謝老師的說法恩!
祈請 師長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 沈書甄 頂禮2021.12.19
反覆聽了三次,還是覺得空空的、不是很懂、心無法專注,練習跟師長祈白及把61講7:26"此中三摩地者,再次重新聽,有連貫起,修學三摩地時,正念與正知非常重要!正念是根本!
那什麼是正念呢?老師説:「正念就是對於串習的事物、熟悉的事物內心沒有遺忘,具有不散亂的作業。」此需要具足三個條件
一、所緣的境是熟悉的事物如佛像。
二、心不忘:不遺忘所緣,老師説:「此處的不忘是指,能夠持續地記得內心投注於所緣、安置於所緣,絲毫也不散動;一旦發生散動就會失去正念。」所要破除的是非指他人詢問能夠記得,也非指能夠回憶起過去所學習到的內涵。
運用正念、正知持守戒律,又再次重新聽兩輪有更進步,正念正知除了在修三摩地需要,平常的持戒也需要透過正念、正知道理,是一樣的。
謝謝老師的說法恩!
祈請 師長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 沈書甄 頂禮2021.12.19
許〇〇 2021-12-19 05:07:37 (t******6@m*3.****.**.***.**)
禮敬老師:
修學正念的方法:
一、【不忘所緣】的正念,是修三摩地的根本
正念與正知能夠令心投注於所緣,
1. 能令心不從所緣上流散。
2. 能善為了知內心的流散。
如果在內心中現起粗略的這個佛像,當下就要提起心力,有力地執持對境。
二、正念的定義:
就是對於串習的、熟悉的事物內心沒有遺忘,具有不散亂的作業。
三、正念的差別:
1.所緣境差別:
就是要讓內心現起過去已經定解的所緣依處的這個行相。
例:最初設定的佛像的輪廓、特徵牢記於心,之後透過正念的力量 在心中顯現這個佛像
的影像。
2.行相或執取相差別:
就是「內心沒有遺忘」,能夠持續地記得內心投注於所緣、安置於所緣,絲毫也不散動所緣;而且要長時間地安住在所緣境上,避免散亂。
四、運用正念、正知持守戒律
對境的時候,一切時中「情非情境,何事非持」,都在對境的時候以正知力
檢查身語意三門的行為。
修學正念的方法:
一、【不忘所緣】的正念,是修三摩地的根本
正念與正知能夠令心投注於所緣,
1. 能令心不從所緣上流散。
2. 能善為了知內心的流散。
如果在內心中現起粗略的這個佛像,當下就要提起心力,有力地執持對境。
二、正念的定義:
就是對於串習的、熟悉的事物內心沒有遺忘,具有不散亂的作業。
三、正念的差別:
1.所緣境差別:
就是要讓內心現起過去已經定解的所緣依處的這個行相。
例:最初設定的佛像的輪廓、特徵牢記於心,之後透過正念的力量 在心中顯現這個佛像
的影像。
2.行相或執取相差別:
就是「內心沒有遺忘」,能夠持續地記得內心投注於所緣、安置於所緣,絲毫也不散動所緣;而且要長時間地安住在所緣境上,避免散亂。
四、運用正念、正知持守戒律
對境的時候,一切時中「情非情境,何事非持」,都在對境的時候以正知力
檢查身語意三門的行為。
李〇〇 2021-12-18 21:34:35 (i*********0@g***l.***)
頂禮敬愛尊貴的大寶恩師,很感謝您特別在「不忘之理」處,花費不少功夫來闡釋經典上的正確意涵,以及修奢摩他的正確方法,感受到您不忍心弟子們走錯岔路和繞遠路的悲心。另外也感謝您最後特別如何運用正念、正知持守戒律,雖然我們尚未真正去修奢摩他,但是持戒、看內心的狀態是必要的,很感謝您能結合弟子現在的下腳處,給予指導,祈求您的加持。
陳〇〇 2021-12-18 19:58:36 (c*******a@g***l.***)
頂禮大寶師父老師:
感恩老師在#62講教授如何正確維持正念。當學過廣論修持軌理四種資糧時,一直在探索甚麼是正念的維持。此講教授讓弟清楚念心所的功能與作用,也知道如何修念的步驟與注意事項。在平時的念、持戒的念、修止觀的念,都是一樣,要修到不忘念。祈求老師加持弟以法串習、修持。
弟子有報名參加這次線上居佛營,感恩老師給弟子有這次學習機會。祈求加持弟子如法學習,具足資糧突破學習障礙。
目前弟子們正在思考規畫下學期暑假55屆大專生命成長營營隊。祈請老師教授如何維持正念,面對疫情、場地變動浮動因素時,如何規劃彈性因應各種變動,令在培訓與正行時,皆讓所有義工與學員有最好的學習。
弟子恭敬頂禮2021/12/19
感恩老師在#62講教授如何正確維持正念。當學過廣論修持軌理四種資糧時,一直在探索甚麼是正念的維持。此講教授讓弟清楚念心所的功能與作用,也知道如何修念的步驟與注意事項。在平時的念、持戒的念、修止觀的念,都是一樣,要修到不忘念。祈求老師加持弟以法串習、修持。
弟子有報名參加這次線上居佛營,感恩老師給弟子有這次學習機會。祈求加持弟子如法學習,具足資糧突破學習障礙。
目前弟子們正在思考規畫下學期暑假55屆大專生命成長營營隊。祈請老師教授如何維持正念,面對疫情、場地變動浮動因素時,如何規劃彈性因應各種變動,令在培訓與正行時,皆讓所有義工與學員有最好的學習。
弟子恭敬頂禮2021/12/19
劉〇〇 2021-12-18 05:21:59 (s***********1@g***l.***)
頂禮敬愛的大寶恩師:
上午線上參加居佛營前行課程,接著下午學習止觀62講,不知怎地,於兩次聽聞時都陷入嚴重的昏沉,毫無正念正知可言,心中很是懊惱!
老師說:「失去正念──這是個大事情啊!---失去正念就忘失所緣境,也就失去三摩地了」,老師並讓弟子了解正念非常非常重要,不僅是修三摩地的根本,也是平日學修、持守戒律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如此便能一切時中以正知正念守護三門。
62講的內容非常深邃,尤其清楚闡述正念的特點,包括串習的是熟悉的事物,令心不忘是指持續安住所緣,當牢記後,不用來回觀察,能長時間繫心於所緣境。
弟子實在歡喜學止觀,越學越深後,越是深感資糧不足,越發感到慚愧,覺得要跟隨老師學得甚深教法,還是得積集深厚的資糧才行啊!但無論如何,弟子不會放棄學習的!再次感恩老師說法深恩,並敬祝您與所有法師法體安康 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花蓮弟子敏娟恭敬虔十
上午線上參加居佛營前行課程,接著下午學習止觀62講,不知怎地,於兩次聽聞時都陷入嚴重的昏沉,毫無正念正知可言,心中很是懊惱!
老師說:「失去正念──這是個大事情啊!---失去正念就忘失所緣境,也就失去三摩地了」,老師並讓弟子了解正念非常非常重要,不僅是修三摩地的根本,也是平日學修、持守戒律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如此便能一切時中以正知正念守護三門。
62講的內容非常深邃,尤其清楚闡述正念的特點,包括串習的是熟悉的事物,令心不忘是指持續安住所緣,當牢記後,不用來回觀察,能長時間繫心於所緣境。
弟子實在歡喜學止觀,越學越深後,越是深感資糧不足,越發感到慚愧,覺得要跟隨老師學得甚深教法,還是得積集深厚的資糧才行啊!但無論如何,弟子不會放棄學習的!再次感恩老師說法深恩,並敬祝您與所有法師法體安康 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花蓮弟子敏娟恭敬虔十
冼〇〇 2021-12-18 00:38:51 (s*******k@g***l.***)
敬呈大寶恩師勝尊具大悲者足:
弟子會好好加油依止老師所教導好好多重複聞思正念及正知內涵,其實不只是修止需要對治沉沒和掉舉,今講老師特別叮嚀弟子在學戒持戒,非常需要提起有力抓緊所緣境界,如修止前所教要所緣是佛像,便要學會用正念方法有三點,今講學了兩點,第一點是要習練把所緣對象成為熟悉(長時間回憶起所緣境) ; 第二點是不忘失要安住在所緣境沒有任何散亂,至於對學戒持戒,當提起到真正的正念,是可以發現自己犯戒當下立即對治不作。弟子無限希求生生世世擁有正念及正知這對缺一不可的心靈知友,真正學修證得增上聞思修及戒定慧一切功德,通達勝解三智饒益一切有情離苦得究竟樂,這完全是師長三寶功德恩德,無限感恩。
弟子妙恩頂禮
弟子會好好加油依止老師所教導好好多重複聞思正念及正知內涵,其實不只是修止需要對治沉沒和掉舉,今講老師特別叮嚀弟子在學戒持戒,非常需要提起有力抓緊所緣境界,如修止前所教要所緣是佛像,便要學會用正念方法有三點,今講學了兩點,第一點是要習練把所緣對象成為熟悉(長時間回憶起所緣境) ; 第二點是不忘失要安住在所緣境沒有任何散亂,至於對學戒持戒,當提起到真正的正念,是可以發現自己犯戒當下立即對治不作。弟子無限希求生生世世擁有正念及正知這對缺一不可的心靈知友,真正學修證得增上聞思修及戒定慧一切功德,通達勝解三智饒益一切有情離苦得究竟樂,這完全是師長三寶功德恩德,無限感恩。
弟子妙恩頂禮
首播留言C*** Y* Y* 2021-12-18 00:13:58
😍心得:感恩上師數數提醒弟子,弟子會認真學習,沒聽清楚就倒帶一下,持續串習!!
首播留言王〇〇 2021-12-18 00:07:22
祈請老師特別加持弟子能面對境界時,都是選擇您要的方向,雖然弟子魯鈍但祈請您,當弟子面對境界時,能逐漸在黑暗中不忘記在黑暗中找尋亮光的勇氣,直到找到出口為止及登上您為弟子準備的般若船,加持弟子把法運用在境界中對師長修信,策發大乘發心及看到的自己的現行利用業果來調整自心
首播留言春〇 2021-12-18 00:04:03
抄寫止觀初探僅抄到第50講.背誦止觀僅背到第48講而已.祈請老師加持我.我會更精進的學習.我是憶師恩法會影片裡背誦止觀初探的那位居士。感恩老師。
首播留言P***** C*** 2021-12-18 00:03:07
至誠頂禮老師, 弟子收到止觀三書了,弟子對著書本恭敬頂禮,其中奢摩他的校訂本字體大而清晰,今後可以使用校訂本聽老師宣講止關了,太令人歡喜了! 不用再像之前用鉛筆在廣論的字裡行間刻劃著自己也看不清楚的改譯小字,非常感恩老師的慈悲、感恩法師日夜精勤的努力, 也感恩所有護持的同修,是多少人的心血凝聚成就這一切。
首播留言C******* L** 2021-12-18 00:00:08
心得:頂禮敬愛的具恩 師長!早上弟子參加了居 佛營的前行課程,真是感恩滿滿!弟子已經參與了共業計劃,大大隨喜一直在翻升的善業數字。也將會為了要學 好 五部大論,天天歡歡喜喜的淨罪集資!弟子會認真學習 地道課程、多造善業,以此祈請 上師速來漢地!在 老師未來之前,會憶念 老師就在台灣、已在我身邊攝護著我!很感恩、想念 老師!
首播留言蔡〇〇 2021-12-17 23:58:23
親愛的老師:有冬陽的時候約莫下午1-2點鐘,在弟子的住處陽光就會穿過落地窗直射屋內,照著屋裡瞬時明亮,您的言教如這道光,在暗黑的輪迴裡閃耀穿透弟子內心,只要弟子不偏不倚地跟隨著生命也將會透亮。發短信跟您接上線是弟子聞思過後內心最滋潤的時光。很開心!
首播留言鄒〇〇 2021-12-17 23:57:55
^^恩師吉祥!已經有一段時間都沒認認真真的在法上用功了,心裡深覺對不起師父、老師和自己能遇到此甚深教法的善根。這兩天開始可以真正定心的念誦等等,心裡很喜悅很踏實。祈求至尊恩師加持弟子速疾成就止觀雙運道饒益有情報師恩。弟子至心虔誠頂禮
首播留言楊〇〇 2021-12-17 23:57:20
老師好:聽到您平安回島,大家都很振奮高興!就連空氣也變得不一樣了!疫情,依舊無法阻擋迎請請您早日蒞臨台灣的心。願透由每次聽聞能直接得您親密攝受的時光,即將就要再降臨了!在大雪飄飛的冬季,希望弟子每一片思念和期盼,送您南台灣熱情的陽光,都落在您的窗前!弟子楊文碩暨所有法師父母合十
總共 37 則心得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