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奢摩他0032 安住於相順的環境-課程問答

洪〇〇 2021-05-22 01:17:55
先安住在一個法的善所緣上,令心寂止的力量,與念力是否相同?

解答法師:釋如法
不是完全相同,但是關係非常密切。之所以能生起寂止的力量,很大一部分就是靠著念力。
J********* L** 2021-05-22 01:17:27
將上師與本尊視為無二無別修持時,要選定一位本尊嗎?還是可以多位呢?

解答法師:釋如法
可以選定一位,也可以是多位。
江〇〇 2021-05-22 01:16:07
跟對上師退失信心的人共住,若是家人該怎麼辦?要搬出去住嗎?

解答師長:如月格西
于情于理家人还是需要照顾的,对上师祈请开许即可(内心启白亦可)。且虽说身语不可过于亲密,但内心绝不能弃舍或怀恨,否则会伤损自己的菩提心或菩萨戒。
M*** C***** 2021-05-22 01:14:01
是否「住隨順處」的意思,不是向外去求,要先向內安住在知足心?但是居住處、地土、伴友等,似乎不是自力就可以安住的?

解答法師:釋性華
住隨順處,一定是從自心出發,但也需要具備外在的一些順緣。
s********* 2021-05-22 01:13:43
毀壞誓言是什麼?

解答法師:釋如法
誓言指所受的戒律及對上師的承許,於此違犯,名為毀壞護言。
J**** B** 2021-05-22 01:13:33
奢摩他=靜慮度;毗缽舍那=般若度?

解答法師:釋如法
嚴格的定義上是四句型,並不相等。但經論中時常會舉奢摩他代表定度,舉毗缽舍那代表慧度。
L**** L* 2021-05-22 01:09:52
請問「加持力」就會進來,要如何去體會那個加持?覺得有聽懂師長教法,就是有加持嗎?

解答法師:釋如法
一種改變內心的力量。
Y**** H**** 2021-05-22 01:09:24
若上述理解成立,那麼止觀有兩種區分方式:一、以引發輕安的力量為「安住」或「觀察」來區分;二、以能對治煩惱的程度為「壓伏」或「永斷」來區分。而此二種區分方式所區分的止觀範圍不同——世間毘缽舍那以第一種方式歸類為觀,以第二種方式歸類為止。那麼該如何判斷何時該以何種方式區分止觀?宗大師在廣論中主要以第一種(安住、觀察)來區分嗎?

解答法師:釋性華
這兩種分類方式是合理的,宗大師在廣論中兩種分類方式都有提到,我們可以根據前後文或當時宗大師分類的角度,揣摩得知大師是用哪一種分類方式。一般而言,比較常用第一種分類方式。
Y**** H**** 2021-05-22 01:09:23
初禪、二禪...等等的禪定,都需要止、觀輾轉往上修,而禪定為靜慮度所攝,那麼是否可以說觀也是靜慮度所攝?(因為由觀才能成辦這些禪定)這個問題是否可以從大師在廣論395頁的辨析來理解——「世間毘缽舍那」悉皆攝為奢摩他?也如同《解深密經》說的:「由靜慮故,降伏煩惱;由般若故,善摧隨眠。」以對治煩惱的程度來區分的話,則成辦四禪八定的世間毘缽舍那,歸類於壓伏煩惱的「止」?

解答法師:釋性華
世間的止觀可以攝為奢摩他品或靜慮度。
L** N**** 2021-05-22 01:08:17
集資淨障有特別說哪個先做嗎?還是要同時做呢?該如何做呢?

解答法師:釋如法
廣論開頭所說的六加行等,是總體集資淨障最勝妙的方便。此外,一般在正修前,也會修習四加行:依止法:以兜率眾神頌為主;懺悔法:可修三十五佛懺,及百字明金剛薩垛等;皈依:依皈依引導文修習四皈依;供養曼達。
J*** L* 2021-05-22 01:07:18
保護莊稼就是指要護心嗎?

解答法師:釋如法
是的,比喻守護內心不隨諸惡所轉,壞善法莊稼。
H**** P** 2021-05-22 01:04:08
31讲中,“思择等四通说名观”,请问这四项分别是什么呢?

解答法師:釋如法
《解深密經》中說:「即於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義中,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若忍、若樂、若慧、若見、若觀,是名毘鉢舍那。」指的即是《解深密經》中所說的能正思擇等四。有時又譯作「簡擇諸法、最極簡擇、周遍尋思、周遍觀察」。
總共 12 則課程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