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 2021-03-05 23:43:42
各位同學們大家好!很高興又跟大家見面了,我們一齊聽聞上師開示的甘露正法!
法師 2021-03-05 23:47:41
今天上師將要為我們開示的段落是:《廣論》段落: P342-L3 ~ P342-L12又於未成……佛說無義利。」又於未成奢摩他前,...如《入行論》云:「諸人心散亂,住煩惱齒中。」又云:「雖經長時修,念誦苦行等,心散亂所作,佛說無義利。」
法師 2021-03-05 23:48:13
上師最近法體又有更好了!
法師 2021-03-05 23:50:29
是的,所有共不共的功德,雖然不一定要有真實止觀為基礎,但是一定要有「修習止觀」為前行
法師 2021-03-05 23:51:25
所謂修習止觀,就是要專注於我們的目標和所修的善所緣,並且如理抉擇,兩者齊備,才能做好任何事!即使世間的事尚且如此,何況佛法乎?
法師 2021-03-05 23:52:32
三摩地是心所,人人皆可有,但要將它修到很強烈的程度,也就是被殊勝輕安所攝持的時候,這種三摩地心所,才叫作奢摩他。
法師 2021-03-05 23:53:30
依著廣論接下來所說的九住心的次第而上去修習,到了第十個位階時就是奢摩他了
法師 2021-03-05 23:55:32
廣論中說如理講聞便是教法能夠久住之因,大家的如此堅持聞思,能讓教法的傳承延續下去,不僅受益,更是在饒益教法與眾生。
法師 2021-03-05 23:56:16
大家一定都有看過一種唐卡,是在一條彎彎曲曲向上的路上,一頭全身黑的大象,被一位出家人拉著往上走,最後大象身體慢慢變白了,那就是在圖解修習九住心的次第
法師 2021-03-05 23:57:25
廣論的第十六卷的開頭,376頁就開始宣說九住心,可以參閱其中的內容。
法師 2021-03-05 23:57:35
以後上師會安排法師們帶著大家一步步學,不要急!大家穩步次第而上的學習是最好的!
法師 2021-03-05 23:57:46
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錯路
法師 2021-03-06 00:02:09
大家每周都一起跟著上師參加一場線上的聞法法會,大家可以一起殷重發心!集廣大資糧!
法師 2021-03-06 00:05:26
無我義總,義總就是義共相。分別心中現起該境的行相,即義共相。
法師 2021-03-06 00:06:20
任何法都有其義共相。分別心在緣取任何法時,都要透過顯現該境的義共相而緣取。
法師 2021-03-06 00:08:36
心安止於一境,當其散逸時,一再地接回來原本安止的境,這是最初去除散動的方式。
法師 2021-03-06 00:08:58
最後一刻的火就將要熄滅了,所以不會再產生之後的光明
法師 2021-03-06 00:09:35
修止的時候,要斷除散亂掉舉,就是讓心安住的那一分
法師 2021-03-06 00:10:51
那一分,中文就是「那一部分」
法師 2021-03-06 00:11:14
可以,但是不穩定。
法師 2021-03-06 00:11:23
沒有奢摩他,也可以看到一點空性,但很不清楚的
法師 2021-03-06 00:11:46
等引心就是入定的心識
法師 2021-03-06 00:11:50
如思所成慧的比量也能證得空性,但不會像修所成的止觀那麼穩定,清楚。
法師 2021-03-06 00:13:06
提問:前一剎那的燈火產生了燈能照色一分,是相對於燈罩「遮風」的那一分嗎?廖柏森頂禮老師,願老師弘法度眾順利----------是的
法師 2021-03-06 00:13:07
等引時必定已經獲得奢摩他,從等引出來時才是後得的狀態。
法師 2021-03-06 00:14:22
大家可讀廣論修習軌理當中,破除此中邪妄分別段落,大師有對於前面的道次,如何結合到止觀,有詳細說明
法師 2021-03-06 00:15:02
如果沒有先學習其他的法類,了解所修正法的所緣行相,光有奢摩他無法成就大義。緣著一顆石頭,也能得奢摩他。但要正確地緣取道次第的所緣才有真正的意義。
法師 2021-03-06 00:15:28
改譯的文,以後會更提早公佈。
法師 2021-03-06 00:16:09
最初證得空性,獲得空正見,僅是「比量」,還沒有止和觀的力量,所以不如止觀證空那麼清楚
法師 2021-03-06 00:16:58
後得是出定
法師 2021-03-06 00:17:09
我們在行善時,雖然沒真正的止觀,但也一定會有相應的止住與觀察,但隨著止住與觀察的力量越來越強,就能夠增強力量。
總共 31 則法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