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〇〇 2024-02-07 05:01:50 (L*********i@g***l.***)
頂禮具悲上師尊者足:
感謝老師殷殷教誨
弟子我要以成就無上菩提的因來聽聞正法.
1止觀所緣的內容包含如所有性與盡所有性.但不是由此二來區分止觀.將心向內收攝,不被外境所轉,即安住是寂止.即是奢摩他.更深入的觀所緣內涵,即是勝觀.就是毗缽缽那.
2有人承許內心無分別而安住,沒有明了清晰的那一分力量,這就是寂止了;具有清晰的那一分力量,就是勝觀了。這是錯誤的見解. 把止觀的界線畫在有明分力和沒有明分力上,這是錯謬的.明分力是用來判別有無沈没的狀態.是在修習奢摩他時要加以注意分判的.所緣境的義共相要極清晰且緊緊抓住.
3指心專注於所緣上,這是奢摩他的定義。「觀」則是正確地分辨所緣,是毗缽舍那。所以是以「作用」來區分.「止」是安住的作用.「觀」是觀察的作用.
感謝宗大師如此清晰的為我們破除不對的觀點.避免我們未會謂會.得少得足,錯誤的修行認知要先破除.思惟至此,何時方能實修?真是期盼啊.要一遍一遍的串習,讓見解堅固.感謝老師耐心宣說又耐心等待.
弟子妙微虔誠稽首禮2024-02-07
感謝老師殷殷教誨
弟子我要以成就無上菩提的因來聽聞正法.
1止觀所緣的內容包含如所有性與盡所有性.但不是由此二來區分止觀.將心向內收攝,不被外境所轉,即安住是寂止.即是奢摩他.更深入的觀所緣內涵,即是勝觀.就是毗缽缽那.
2有人承許內心無分別而安住,沒有明了清晰的那一分力量,這就是寂止了;具有清晰的那一分力量,就是勝觀了。這是錯誤的見解. 把止觀的界線畫在有明分力和沒有明分力上,這是錯謬的.明分力是用來判別有無沈没的狀態.是在修習奢摩他時要加以注意分判的.所緣境的義共相要極清晰且緊緊抓住.
3指心專注於所緣上,這是奢摩他的定義。「觀」則是正確地分辨所緣,是毗缽舍那。所以是以「作用」來區分.「止」是安住的作用.「觀」是觀察的作用.
感謝宗大師如此清晰的為我們破除不對的觀點.避免我們未會謂會.得少得足,錯誤的修行認知要先破除.思惟至此,何時方能實修?真是期盼啊.要一遍一遍的串習,讓見解堅固.感謝老師耐心宣說又耐心等待.
弟子妙微虔誠稽首禮2024-02-07
林〇〇 2023-04-16 00:28:48 (b******9@g***l.***)
感恩老師的詳釋!弟子今天重覆听,對止觀的差別有比較清楚了。「分別」的說明也清楚多了。
林〇〇 2022-11-04 00:15:29 (b******9@g***l.***)
顶礼老师!
感恩老师带着我们看书,解析佛经、弥勒无着菩萨论典,以及《修次第》等的所诠,以破除他宗的想法,最后告诉我们,奢摩他和毗钵舍那显现境的时候,它俩的共性都是明了、不散乱、远离沉没。止观是从作用的角度来区分的,止是安住的作用,观是观察的作用。
非常感恩老师的引导!在这讲的学习上,感觉没有那么困难重重,有心生欢喜。
能随着老师捧读这样清晰明确的关于止观的教授,学到清晰正确的知见,不要误入错谬的修行之道。弟子太有福报了。
祈求上师能加持我们,慢慢进入止观的轨道,对止观章学到非常地熟练!
感恩老师!
弟子林翠平恭敬顶礼2022.11.3.
感恩老师带着我们看书,解析佛经、弥勒无着菩萨论典,以及《修次第》等的所诠,以破除他宗的想法,最后告诉我们,奢摩他和毗钵舍那显现境的时候,它俩的共性都是明了、不散乱、远离沉没。止观是从作用的角度来区分的,止是安住的作用,观是观察的作用。
非常感恩老师的引导!在这讲的学习上,感觉没有那么困难重重,有心生欢喜。
能随着老师捧读这样清晰明确的关于止观的教授,学到清晰正确的知见,不要误入错谬的修行之道。弟子太有福报了。
祈求上师能加持我们,慢慢进入止观的轨道,对止观章学到非常地熟练!
感恩老师!
弟子林翠平恭敬顶礼2022.11.3.
夏〇〇 2021-08-17 11:44:19 (f********6@g***l.***)
感謝老師為我們講說這一章,如果不是老師說,在看到他宗在說明分力的時候,真的會懷疑自己這是不是就是止觀的分別。顯示了末學真的常常以偏概全,執一為全的想法。感恩老師的講說,也感恩宗大師辛苦引用教典證成。
沈〇〇 2021-06-21 10:39:07 (a******9@g***l.***)
頂禮大寶恩師:此一段落關於他宗以內心有無明了之明分力作為止觀的界線,乍聽之下覺得頗有道理。這顯現弟子對法理的名相和內義往往是昏昧不清,想相似法、講相似法而不自知。希望弟子能練就專注於所緣上,具有正確分辨佛法內涵的智慧。
楊〇〇 2021-05-23 05:35:50 (c******7@g***l.***)
老師好:
以下是弟子學習《廣論止觀初探》第17講的心得:
《集論》提到「事邊際」所緣分為如所有性、盡所有性,如寂靜論師所說,止觀分別都有所緣如所有性、盡所有性,所以止觀並非以所緣境區分,而是止息內心奔馳外境的力量,不隨外境而轉,安住內心所緣稱為寂止,更深入地觀察稱為勝觀。
接著宗大師引用他宗說法:有人說內心沒有分別而安住、沒有明分力是止,有分別心便是觀,以上說法和佛經、彌勒菩薩的論典以及蓮花戒論師所著的《修次第論》是相違的。經論中有廣泛地抉擇止觀的定義:一心專注於所緣三摩地是止、正確分辨所知內涵是觀,而不是以有沒有分別心作為區分。沉沒的狀態是心無法清晰有力地顯現境,一定沒有分別心,老師以觀想一朵花作為例子。然而奢摩他不僅是心要清晰有力地顯現境,還要像是磁鐵緊緊吸住鐵一樣抓緊,所以不會是以沉沒作為差別,因為止觀都須遠離沉沒。止觀的差別在於:止是安住的作用,讓我們的心安住於內所緣;觀是觀察的作用。
最後老師提策我們:要感謝佛菩薩對我們的深恩,因為他宗的說法沒有經典依據,不能照著修行。對我們修行者來說,能夠捧讀清晰明確的止觀教授是何等珍貴,要繼續提起心力,不著急地繼續學下去。弟子 昕潔 合十
以下是弟子學習《廣論止觀初探》第17講的心得:
《集論》提到「事邊際」所緣分為如所有性、盡所有性,如寂靜論師所說,止觀分別都有所緣如所有性、盡所有性,所以止觀並非以所緣境區分,而是止息內心奔馳外境的力量,不隨外境而轉,安住內心所緣稱為寂止,更深入地觀察稱為勝觀。
接著宗大師引用他宗說法:有人說內心沒有分別而安住、沒有明分力是止,有分別心便是觀,以上說法和佛經、彌勒菩薩的論典以及蓮花戒論師所著的《修次第論》是相違的。經論中有廣泛地抉擇止觀的定義:一心專注於所緣三摩地是止、正確分辨所知內涵是觀,而不是以有沒有分別心作為區分。沉沒的狀態是心無法清晰有力地顯現境,一定沒有分別心,老師以觀想一朵花作為例子。然而奢摩他不僅是心要清晰有力地顯現境,還要像是磁鐵緊緊吸住鐵一樣抓緊,所以不會是以沉沒作為差別,因為止觀都須遠離沉沒。止觀的差別在於:止是安住的作用,讓我們的心安住於內所緣;觀是觀察的作用。
最後老師提策我們:要感謝佛菩薩對我們的深恩,因為他宗的說法沒有經典依據,不能照著修行。對我們修行者來說,能夠捧讀清晰明確的止觀教授是何等珍貴,要繼續提起心力,不著急地繼續學下去。弟子 昕潔 合十
邱〇〇 2021-03-22 11:10:06 (t***1@m**5.*****.***)
敬愛的老師:
如何教導孩子遠離危險、趨近安全,這是身為家長愛之深的展現。
佛菩薩、大師、師父、老師也是如此,除了教我們真理,也教我們所破,以免弟子們誤入歧途。
再次感恩佛菩薩、師父、老師的殷殷叮嚀,其蘊藏的悲心,就在字裡行間、就在一切時處啊!
祈願老師及善知識們---
法體康泰、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虔敬頂禮
如何教導孩子遠離危險、趨近安全,這是身為家長愛之深的展現。
佛菩薩、大師、師父、老師也是如此,除了教我們真理,也教我們所破,以免弟子們誤入歧途。
再次感恩佛菩薩、師父、老師的殷殷叮嚀,其蘊藏的悲心,就在字裡行間、就在一切時處啊!
祈願老師及善知識們---
法體康泰、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虔敬頂禮
陳〇〇 2021-02-16 05:11:17 (k******c@g***l.***)
頂禮親愛的老師
弟子終於在年假期間 ,可以好好地重複再重複的聽聞。感恩老師不可思議的語功德,讓弟子突然對於學習廣論中的破邪執部分,充滿歡喜,感恩佛陀感恩祖師菩薩!感恩有善知識提升我們生命的高度和廣度!無限生命中有老師真好!真幸福!
弟子終於在年假期間 ,可以好好地重複再重複的聽聞。感恩老師不可思議的語功德,讓弟子突然對於學習廣論中的破邪執部分,充滿歡喜,感恩佛陀感恩祖師菩薩!感恩有善知識提升我們生命的高度和廣度!無限生命中有老師真好!真幸福!
林〇〇 2021-02-16 01:42:45 (l*********l@g***l.***)
頂禮具恩根本上師:
謝謝上師不厭其煩再再我弟子宣說止觀自性,又要擔心弟子聽不懂還得怕弟子錯解真是煞費苦心。聽到他宗以明了力和住與不住明了、安樂、無分別相奇怪的分別法,心中很是疑惑?大師在經典裡已經說極不應理,為什麼他宗還這麼做呢?到底弟子如何理解?
有上師清楚的講說止觀好有趣好吸引人!讓弟子對那種久攝其心,以攝心力生堪能風然後身心法爾能生喜樂!這是什麼樣的境界?光聽就覺得很舒服很是響往。謝謝師父感恩上師弟子何其有幸能聽到這麼另人幸福的法!
祈求上師為法珍重!弟子一定認真學、努力學,祈請上師不斷不斷為弟子宣說止觀、為弟子說更多更多的法!速疾速疾來到台灣。
弟子 慧玲 至誠頂禮
謝謝上師不厭其煩再再我弟子宣說止觀自性,又要擔心弟子聽不懂還得怕弟子錯解真是煞費苦心。聽到他宗以明了力和住與不住明了、安樂、無分別相奇怪的分別法,心中很是疑惑?大師在經典裡已經說極不應理,為什麼他宗還這麼做呢?到底弟子如何理解?
有上師清楚的講說止觀好有趣好吸引人!讓弟子對那種久攝其心,以攝心力生堪能風然後身心法爾能生喜樂!這是什麼樣的境界?光聽就覺得很舒服很是響往。謝謝師父感恩上師弟子何其有幸能聽到這麼另人幸福的法!
祈求上師為法珍重!弟子一定認真學、努力學,祈請上師不斷不斷為弟子宣說止觀、為弟子說更多更多的法!速疾速疾來到台灣。
弟子 慧玲 至誠頂禮
湯〇〇 2021-02-16 00:34:01 (t***********2@g***l.***)
第十八講之二
頂禮真如老師
感恩老師來到這個世界 教我止觀 帶我出離
弟子學到止觀 緣著如所有性的定慧 定義和分界點非常重要 它關乎我是否修行正確 達成解脫老死的願望
修行不能仰賴自己的覺受 一定要有清淨傳承的上師教我清淨傳承的教理 依著學習確認
在學習的過程中 所要修持的所緣境 法類的定義界線也要清楚明白
甚至不能不去了解他宗的想法 那可能就是我的邪宗 會誤入歧途 徒勞無功的見解 攝類學學到的論辯 自宗 斷諍 或許就在教我破立之間如何分辨抉擇 走上清晰正確的解脫之道
能有上師教導弟子 唯有佛陀才能開示 唯有佛教才能講到的空性 真是幸運 感恩老師為我們傳授殊勝的止觀教授 也隨喜自他能有這個因緣學習 願我們能跟隨您學完學會 徹底證悟空正見 直趣菩提
也期許自己 能再努力淨化憍慢執著憑藉感受自以為是的依師違緣 能養成依經論教誡 正確離苦得樂的習慣 祈請老師加持弟子
謝謝老師
弟子慧琦頂禮
頂禮真如老師
感恩老師來到這個世界 教我止觀 帶我出離
弟子學到止觀 緣著如所有性的定慧 定義和分界點非常重要 它關乎我是否修行正確 達成解脫老死的願望
修行不能仰賴自己的覺受 一定要有清淨傳承的上師教我清淨傳承的教理 依著學習確認
在學習的過程中 所要修持的所緣境 法類的定義界線也要清楚明白
甚至不能不去了解他宗的想法 那可能就是我的邪宗 會誤入歧途 徒勞無功的見解 攝類學學到的論辯 自宗 斷諍 或許就在教我破立之間如何分辨抉擇 走上清晰正確的解脫之道
能有上師教導弟子 唯有佛陀才能開示 唯有佛教才能講到的空性 真是幸運 感恩老師為我們傳授殊勝的止觀教授 也隨喜自他能有這個因緣學習 願我們能跟隨您學完學會 徹底證悟空正見 直趣菩提
也期許自己 能再努力淨化憍慢執著憑藉感受自以為是的依師違緣 能養成依經論教誡 正確離苦得樂的習慣 祈請老師加持弟子
謝謝老師
弟子慧琦頂禮
徐〇〇 2021-02-15 23:39:06 (s*******7@g***l.***)
感恩老師用細細地方式,刻意放緩說話速度,讓弟子能跟上您的言教。原來止觀是不能從所緣境之明分力的有無來區分,要從作用來區分,他們的心所不同,止是安住的作用,觀是觀察的作用。外道也有止,但佛教才有空性的
觀,透由觀證得空性才能夠解脫生死,期待老師帶領我們走上出離的菩提道,永遠沒有苦惱。
觀,透由觀證得空性才能夠解脫生死,期待老師帶領我們走上出離的菩提道,永遠沒有苦惱。
孫〇〇 2021-02-14 22:54:38 (k**9@r*s.***.**)
頂禮大寶恩師
今天我學習到止觀二者非就所緣境的角度來區分,非以有無明分力區分止觀,
而止觀是從作用的角度來區分。
奢摩他和毘缽舍那顯現境的時候,兩者所共性都是明了、不散亂、遠離沉沒。
兩者不共的是,止是安住的作用,觀是觀察的作用。
感恩老師提醒我們學習傳承經典非常重要,就像眼目一樣,像眼睛一樣。有了清晰正確的知見,在這樣的知見下指導,然後我們修定或修慧、持戒,才能真正地成辦解脫老死的理想。
也非感恩老師對我們的深恩,如果沒有老師一再地對我們講說,何者是正確的解脫之道,何者是錯謬的修行之道,我們很難會有歡喜心的一遍又一遍的學習下去。
昨日聽性向法師說,老師最近身體不太好,但是卻連續錄了三集的止觀初探,弟子聽了很心疼,感受到老師對我們的用心,希望老師能保重身體,長久住世。
感恩老師辛勤的帶領我們學習
弟子孫維政恭敬虔十
今天我學習到止觀二者非就所緣境的角度來區分,非以有無明分力區分止觀,
而止觀是從作用的角度來區分。
奢摩他和毘缽舍那顯現境的時候,兩者所共性都是明了、不散亂、遠離沉沒。
兩者不共的是,止是安住的作用,觀是觀察的作用。
感恩老師提醒我們學習傳承經典非常重要,就像眼目一樣,像眼睛一樣。有了清晰正確的知見,在這樣的知見下指導,然後我們修定或修慧、持戒,才能真正地成辦解脫老死的理想。
也非感恩老師對我們的深恩,如果沒有老師一再地對我們講說,何者是正確的解脫之道,何者是錯謬的修行之道,我們很難會有歡喜心的一遍又一遍的學習下去。
昨日聽性向法師說,老師最近身體不太好,但是卻連續錄了三集的止觀初探,弟子聽了很心疼,感受到老師對我們的用心,希望老師能保重身體,長久住世。
感恩老師辛勤的帶領我們學習
弟子孫維政恭敬虔十
林〇〇 2021-02-12 21:25:21 (j********8@g***l.***)
頂禮至尊具恩上師真如老師,感恩老師的開示,弟子可以和老師一起學習,覺得很幸福。
這一講老師提到他宗以「有無明分力」去分辨止觀,乍聽覺得他宗見解很誇張,因為所緣心一境性的止,本身就需要具備明分力,不能有沈沒,但思惟後覺得他宗修行人可以這樣修止觀,一定不是泛泛之輩,也是很努力修行才可能會有這樣見解出來,只可惜沒有清淨圓滿傳承,沒有好好依止有傳承的善知識,所以導致這個結果,這時就覺得自己今生可以跟著師父及老師學習宗大師清淨圓滿的教法,真的是太殊勝及幸福了。
老師提到沉沒就是「心無法清稀有力的顯現境」,弟子就發現自己尚未坐上修,平日就常常處於沉沒的狀態,因為有時候要觀想殊勝境時就會不清晰,就讓弟子想到到為何修奢摩他的資糧需安住具足順緣地方,少欲、斷除雜務(不用手機等)、持戒,因為具備奢摩他資糧,心常處於緣著上師三寶的環境,自然就不沉沒,容易提的起來。
感恩老師將這麼難的止觀,以這麼簡單容易了解的方式來講說,讓弟子可以輕鬆了解,如:止觀的區別不在有無明分力,而是安住或觀察作用,弟子可以被老師教導學習止觀,真的太幸福了,無比感恩大寶恩師,弟子會繼續努力的學習,希望老師多保重法體。
弟子林豐圃叩禮
這一講老師提到他宗以「有無明分力」去分辨止觀,乍聽覺得他宗見解很誇張,因為所緣心一境性的止,本身就需要具備明分力,不能有沈沒,但思惟後覺得他宗修行人可以這樣修止觀,一定不是泛泛之輩,也是很努力修行才可能會有這樣見解出來,只可惜沒有清淨圓滿傳承,沒有好好依止有傳承的善知識,所以導致這個結果,這時就覺得自己今生可以跟著師父及老師學習宗大師清淨圓滿的教法,真的是太殊勝及幸福了。
老師提到沉沒就是「心無法清稀有力的顯現境」,弟子就發現自己尚未坐上修,平日就常常處於沉沒的狀態,因為有時候要觀想殊勝境時就會不清晰,就讓弟子想到到為何修奢摩他的資糧需安住具足順緣地方,少欲、斷除雜務(不用手機等)、持戒,因為具備奢摩他資糧,心常處於緣著上師三寶的環境,自然就不沉沒,容易提的起來。
感恩老師將這麼難的止觀,以這麼簡單容易了解的方式來講說,讓弟子可以輕鬆了解,如:止觀的區別不在有無明分力,而是安住或觀察作用,弟子可以被老師教導學習止觀,真的太幸福了,無比感恩大寶恩師,弟子會繼續努力的學習,希望老師多保重法體。
弟子林豐圃叩禮
沈〇〇 2021-02-12 12:04:57 (w************h@g***l.***)
真如老師您好!弟子目前复聽止觀第17講5遍,因為沒辦法安排好時間坐下來學習,所以大部分的事後弟子是在車程上努力學習的。今天找到一段時間非常專注認真的坐下來學習,也記錄了一些學習的重點,想要供養老師,希望能令您歡喜,成為您生生世世攝受弟子的因!
止的定義:
「止」的話,一心專注於所緣的三摩地,就是奢摩他。「於所緣心一境性」,就是指一心專注於所緣上,然就是奢摩他的定義。
》一心專注於所緣的三摩地,就是奢摩他
觀的定義:
正確地分辨所知內涵的智慧,就是毘缽舍那,「正簡擇」就是正確地分辨
》正確地分辨所知的內涵的智慧,是毘缽舍那
止觀的差別在於什麼呢?
止(奢摩他):安住的作用,讓我們的心安住於內所緣
觀(毗缽舍那):是觀察的作用
》作用的差別,所以它是從作用上來區分什麼是止、什麼是觀
祈請真如老師多保重,有足夠的休息,繼續帶領弟子們學習止觀,弟子非常想念您!感恩真如老師!
止的定義:
「止」的話,一心專注於所緣的三摩地,就是奢摩他。「於所緣心一境性」,就是指一心專注於所緣上,然就是奢摩他的定義。
》一心專注於所緣的三摩地,就是奢摩他
觀的定義:
正確地分辨所知內涵的智慧,就是毘缽舍那,「正簡擇」就是正確地分辨
》正確地分辨所知的內涵的智慧,是毘缽舍那
止觀的差別在於什麼呢?
止(奢摩他):安住的作用,讓我們的心安住於內所緣
觀(毗缽舍那):是觀察的作用
》作用的差別,所以它是從作用上來區分什麼是止、什麼是觀
祈請真如老師多保重,有足夠的休息,繼續帶領弟子們學習止觀,弟子非常想念您!感恩真如老師!
林〇〇 2021-02-12 10:17:39 (f******8@g***l.***)
至誠頂禮恩師尊足下:
在研讀止觀時每段主標幫助弟子明瞭重點,如沒有這分段主標那麼地17講的第一、二段「止觀二者非就所緣境的角度來區分」和「命名為止觀的原因」弟子是混淆在一起的,不會清晰理解大師的解釋,非常感恩老師。看著老師的手勢對佛菩薩和他宗的(界線)印象深刻極了,原來有無明分力是沉沒的現象,還好有老師的嚴詞告誡(沒有經論依據)(絕對不可以照著修行),有善知識的引領這條菩提道上,我一定不會迷失方向,感謝老師的說法深恩,歡喜期待著老師的第18講。
弟子 林芳如 至誠叩首 2021/2/12
在研讀止觀時每段主標幫助弟子明瞭重點,如沒有這分段主標那麼地17講的第一、二段「止觀二者非就所緣境的角度來區分」和「命名為止觀的原因」弟子是混淆在一起的,不會清晰理解大師的解釋,非常感恩老師。看著老師的手勢對佛菩薩和他宗的(界線)印象深刻極了,原來有無明分力是沉沒的現象,還好有老師的嚴詞告誡(沒有經論依據)(絕對不可以照著修行),有善知識的引領這條菩提道上,我一定不會迷失方向,感謝老師的說法深恩,歡喜期待著老師的第18講。
弟子 林芳如 至誠叩首 2021/2/12
許〇〇 2021-02-12 08:51:33 (s********e@g***l.***)
頂禮敬愛的真如老師:
感恩您為了弟子們的增上學習﹐即使您的身心健康出現了狀況﹐您還是克服了違緣狀況﹐堅持為我們講說了止觀初探。
弟子從17講裡聽到了「無有明了之明分力」﹐兩個明的差別與意義﹐但自己還是記憶會有些模糊甚至會錯亂﹐感恩老師的講說音檔﹐弟子會再多聽幾遍﹐幫助自己的學習記憶。
弟子 胡幸宜
感恩您為了弟子們的增上學習﹐即使您的身心健康出現了狀況﹐您還是克服了違緣狀況﹐堅持為我們講說了止觀初探。
弟子從17講裡聽到了「無有明了之明分力」﹐兩個明的差別與意義﹐但自己還是記憶會有些模糊甚至會錯亂﹐感恩老師的講說音檔﹐弟子會再多聽幾遍﹐幫助自己的學習記憶。
弟子 胡幸宜
邱〇〇 2021-02-12 04:26:07 (j********1@g***l.***)
感恩上師再次提策弟子,一定要深入經藏,唯有深入經藏才能以正確清晰的知見來修學佛法,過程中心中也才能明晰地顯現境,且牢牢地像磁鐵吸住鐵一樣,跟所緣境做緊密的結合。感恩頂禮大寶恩師。
許〇〇 2021-02-11 23:03:58 (s********e@g***l.***)
黃靜霓回饋:
非常感恩老師開示~
在這講中破除他宗:以有無明分力區分止觀;佛菩薩的經論:止觀是從作用的角度來區分的;奢摩他是安住的作用,,讓我們的心安住於内所緣;毘缽舍那是觀察的作用。
感恩老師勉勵我們~心生歡喜且耐心地一遍一遍學下去。
許慈莉回饋:
深深感受到老師為了讓弟子可以更清楚明白刻意放慢語速並重複宣講,讓弟子不會因為不熟悉而心生畏懼,連續5講的止觀體性講次,讓弟子更清晰二者定義,止觀非所緣境來區分亦分由有無明分力來區分,而是就其作用力來區分,一則是安住,一則是觀察,且二者都是明晰的,遠離沈沒的,弟子在老師引導下一步一步走向正確解脫之道,是何等有幸且暇滿,能跟老師學習止觀是最美好的時光~
非常感恩老師開示~
在這講中破除他宗:以有無明分力區分止觀;佛菩薩的經論:止觀是從作用的角度來區分的;奢摩他是安住的作用,,讓我們的心安住於内所緣;毘缽舍那是觀察的作用。
感恩老師勉勵我們~心生歡喜且耐心地一遍一遍學下去。
許慈莉回饋:
深深感受到老師為了讓弟子可以更清楚明白刻意放慢語速並重複宣講,讓弟子不會因為不熟悉而心生畏懼,連續5講的止觀體性講次,讓弟子更清晰二者定義,止觀非所緣境來區分亦分由有無明分力來區分,而是就其作用力來區分,一則是安住,一則是觀察,且二者都是明晰的,遠離沈沒的,弟子在老師引導下一步一步走向正確解脫之道,是何等有幸且暇滿,能跟老師學習止觀是最美好的時光~
許〇〇 2021-02-11 22:55:49 (s********e@g***l.***)
詹倖宜回饋:感恩 老師開示,這講中提到他宗及自宗的說法,再清晰的辨明止觀的體性。隨著一遍遍的聽聞,聽到第四遍終於有一點點聽懂他宗的立宗。很好奇他怎麼會這樣想,他知道自己的立宗是沒有傳承依據的嗎?也對於自己可以因為有師長教,而能聽聞清淨傳承的正確理路而開心且感恩。弟子一定會再努力的把握可以跟著師長學習的暇滿人身,感恩 老師!
葉美鴻回饋:
感恩真如老師很清晰的說明止觀如何區分,不是就所緣境的角度來分,也不是就是否有無明分力來分,奢摩他和批缽舍那顯現境時,倆者的共性都是明了、不散亂、遠離沉沒。體會到如師長常說,「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再次感恩老師教導。
另近日弟子練習在境上觀察自心有無生起煩惱?是否有存在錯誤見解?該如何調整…這樣的學習,感覺再次對境時可以更有力的思惟,也常能找到自己內心的邪宗,而不至被自身情緒所困。
祈求老師您的加持,可以做到如您所說,內心明了、不散亂、遠離沉沒的狀態。
葉美鴻回饋:
感恩真如老師很清晰的說明止觀如何區分,不是就所緣境的角度來分,也不是就是否有無明分力來分,奢摩他和批缽舍那顯現境時,倆者的共性都是明了、不散亂、遠離沉沒。體會到如師長常說,「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再次感恩老師教導。
另近日弟子練習在境上觀察自心有無生起煩惱?是否有存在錯誤見解?該如何調整…這樣的學習,感覺再次對境時可以更有力的思惟,也常能找到自己內心的邪宗,而不至被自身情緒所困。
祈求老師您的加持,可以做到如您所說,內心明了、不散亂、遠離沉沒的狀態。
倪〇〇 2021-02-11 22:42:30 (c************4@g***l.***)
頂禮大寶恩師
感恩老師辛苦開示止觀。弟子每學一講就很歡喜,雖然不太懂,但能跟著老師一直學習, 心裡就很滿足。從開始第一講完全不知道止觀 到現在知道一點點名詞,弟子隨喜自己, 隨喜老師慈悲與智慧的身語意的功德!
在這講弟子體會出止觀的區分,不是用所緣境來區分。止觀各別都有緣著如所有性與盡所有性兩種。老師也特別解釋宗大師破一個他宗:止觀以用 「有無明了力」來畫分,此與經輪不符順 。有無明分力是三摩地沉沒的差別。例如覾想一朵花的義共相是否清晰,是否有力。
止觀的區分是從作用來區分。
止有安住的作用
觀有觀察的作用
感恩佛菩薩的經論,正確的教導弟子們修行。能追隨善知識學習經論更是珍貴!
感恩師父和老師!以此心得供養老師!
祈願老師 法體安康 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感恩老師辛苦開示止觀。弟子每學一講就很歡喜,雖然不太懂,但能跟著老師一直學習, 心裡就很滿足。從開始第一講完全不知道止觀 到現在知道一點點名詞,弟子隨喜自己, 隨喜老師慈悲與智慧的身語意的功德!
在這講弟子體會出止觀的區分,不是用所緣境來區分。止觀各別都有緣著如所有性與盡所有性兩種。老師也特別解釋宗大師破一個他宗:止觀以用 「有無明了力」來畫分,此與經輪不符順 。有無明分力是三摩地沉沒的差別。例如覾想一朵花的義共相是否清晰,是否有力。
止觀的區分是從作用來區分。
止有安住的作用
觀有觀察的作用
感恩佛菩薩的經論,正確的教導弟子們修行。能追隨善知識學習經論更是珍貴!
感恩師父和老師!以此心得供養老師!
祈願老師 法體安康 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王〇〇 2021-02-10 05:33:45 (w*********7@g***l.***)
感恩上師,您能教授弟子們讀止觀,這對於弟子來說,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因為自己很希求讀好止觀,雖然經文難懂,但是有您的教導,在此止觀第17講,詳細說明觀想一朵花的境的比喻,讓弟子疑惑頓解。感恩有您,弟子才能懂得宗大師對止觀的教授,非常感恩值遇宗大師教法。感恩佛陀,感恩師父和真如上師,帶領弟子們解脫輪迴之苦。祈願您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能為弟子們一直說法。南海分院藏經閣義工王淑如恭敬頂禮
朱〇〇 2021-02-10 04:01:58 (m*****2@g***l.***)
頂禮大寶恩師!
法師說,上師示現生病,抱病兩天錄了五講止觀初探,這是上師對死亡的態度!
看著上師的影像,上師強大的心力,不是感動能形容內心的激動!
祈求您無上的加持!弟子能跟上您的心,完全承接您的法恩!弟子能勤精進,速疾成就依止法,不辜負您的大悲水的澆灌!
弟子朱穆鳳虔禮
法師說,上師示現生病,抱病兩天錄了五講止觀初探,這是上師對死亡的態度!
看著上師的影像,上師強大的心力,不是感動能形容內心的激動!
祈求您無上的加持!弟子能跟上您的心,完全承接您的法恩!弟子能勤精進,速疾成就依止法,不辜負您的大悲水的澆灌!
弟子朱穆鳳虔禮
徐〇〇 2021-02-09 21:55:11 (j*******1@g***l.***)
頂禮大寶恩師
您的法體有安康了嗎? 快過年了,加拿大那裏有變暖和了嗎?
聽完這一講---老師為我們解說止觀的差別,怎樣是沒有經論的依據;怎樣才是我們可以照著修行的指導手冊. 深深感受到我的善知識是開示安穩不安穩道的大寶恩師!
無比感恩 殷重祝福
弟子 慧霞 合十
您的法體有安康了嗎? 快過年了,加拿大那裏有變暖和了嗎?
聽完這一講---老師為我們解說止觀的差別,怎樣是沒有經論的依據;怎樣才是我們可以照著修行的指導手冊. 深深感受到我的善知識是開示安穩不安穩道的大寶恩師!
無比感恩 殷重祝福
弟子 慧霞 合十
潘〇〇 2021-02-09 20:19:26 (p*****8@m**8.*****.***)
恭敬頂禮大寶恩師
誦完般若經,大禮拜卅五佛後,再來複聽老師的開示,好像更能專心,聽得更清楚,感恩老師的用心開示
誦完般若經,大禮拜卅五佛後,再來複聽老師的開示,好像更能專心,聽得更清楚,感恩老師的用心開示
高〇〇 2021-02-09 07:41:51 (k*******u@g***l.***)
感恩真如老師為眾生宣講止觀
張〇〇 2021-02-09 05:40:16 (j*************6@g***l.***)
頂禮大寶恩師:
感恩佛菩薩對我們的深恩啊!在經論中一再地為我們指示,何者是正確的解脫之道,何者是錯謬的修行之道。感謝師長帶給我們清淨的傳承,並且善巧的引導弟子更靠近法。
一、如何才能正確地明分辨?
宗大師不是說:「我是這樣講的」,而是說:「佛菩薩是這樣講,佛菩薩經論中沒有這樣說。」感恩師長示現教導,當我振振有詞的在講道理時,需要自問夠圓滿嗎?什麼才是真”正確地分辨”?佛菩薩所說的經論才是。弟子應好好的學習經論。
二、心生嚮往
每次對於經典在解釋止觀的意涵,無論是止息內心奔馳於外的力量、一心專注於善所緣上、正確的分辨所知內涵的智慧、更深入的方式觀察所緣…,這些都會令弟子心生歡喜、嚮往、希求。在聽聞完後,總是會問自己可行的下手處?自省要做到不散亂這一關就挺難的,但還是會努力朝著師長所指的方向前進。
目前弟子覺得可以把握的就是扎實的聽法、勤作筆記,先試著把文字搞懂。然後~修歡喜心,克服心理的自障,有耐心、不著急跟著師長的腳步一遍又一遍的學,相信有一天真的可以從文字、懂得內涵並結合心續來實踐,走上真正解脫生死之路。感恩師長!
祝福老師 法體安康 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新年快樂
感恩佛菩薩對我們的深恩啊!在經論中一再地為我們指示,何者是正確的解脫之道,何者是錯謬的修行之道。感謝師長帶給我們清淨的傳承,並且善巧的引導弟子更靠近法。
一、如何才能正確地明分辨?
宗大師不是說:「我是這樣講的」,而是說:「佛菩薩是這樣講,佛菩薩經論中沒有這樣說。」感恩師長示現教導,當我振振有詞的在講道理時,需要自問夠圓滿嗎?什麼才是真”正確地分辨”?佛菩薩所說的經論才是。弟子應好好的學習經論。
二、心生嚮往
每次對於經典在解釋止觀的意涵,無論是止息內心奔馳於外的力量、一心專注於善所緣上、正確的分辨所知內涵的智慧、更深入的方式觀察所緣…,這些都會令弟子心生歡喜、嚮往、希求。在聽聞完後,總是會問自己可行的下手處?自省要做到不散亂這一關就挺難的,但還是會努力朝著師長所指的方向前進。
目前弟子覺得可以把握的就是扎實的聽法、勤作筆記,先試著把文字搞懂。然後~修歡喜心,克服心理的自障,有耐心、不著急跟著師長的腳步一遍又一遍的學,相信有一天真的可以從文字、懂得內涵並結合心續來實踐,走上真正解脫生死之路。感恩師長!
祝福老師 法體安康 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新年快樂
曾〇〇 2021-02-08 23:36:33 (t**********n@g***l.***)
禮敬珍貴的大寶上師:
《集論》、寂靜論師都這麼說,止觀二者並非是從所緣境的角度來區分的。由於止息了內心奔馳於外境的這個力量,而向內安住於所緣,就名為寂止。以更深入的方式去觀察所緣,由於超勝、殊勝地觀見,因此名為勝觀。意即從一心專注於所緣的三摩地,就是奢摩他;正確地分辨所知的內涵的智慧,是毘缽舍那。因為在佛經、彌勒菩薩、無著菩薩論典,還有《修次第論》,這些經論當中都沒有看過 那個他宗的說法--從有沒有明分力來區別止和觀。尤其無分別心是否具有明了清晰的那一分的力量,這不是止觀的差別,而是三摩地有沒有沉沒的差別。因為一切奢摩他必須都要遠離沉沒(特色是內心有澄明的那一分)。奢摩他不只是心要明晰地顯現境,還要能夠(像磁鐵牢牢地吸住鐵般)抓緊這個境。奢摩他有「安住」的作用,讓我們的心安住於內所緣。毘缽舍那是有「觀察」的作用。所以它是從作用上來區分什麼是止、什麼是觀,絕對不是從有沒有明分力來區別的。我們要感恩佛菩薩、傳承師長的深恩,老師希望我們要心生歡喜的學習止觀教授,不要覺得難,只要耐心地、不要著急地一遍一遍地學下去,就會把止觀學到非常熟練。謝謝老師的指授。
弟子 珮宸 頂禮 (高15宗05班)
《集論》、寂靜論師都這麼說,止觀二者並非是從所緣境的角度來區分的。由於止息了內心奔馳於外境的這個力量,而向內安住於所緣,就名為寂止。以更深入的方式去觀察所緣,由於超勝、殊勝地觀見,因此名為勝觀。意即從一心專注於所緣的三摩地,就是奢摩他;正確地分辨所知的內涵的智慧,是毘缽舍那。因為在佛經、彌勒菩薩、無著菩薩論典,還有《修次第論》,這些經論當中都沒有看過 那個他宗的說法--從有沒有明分力來區別止和觀。尤其無分別心是否具有明了清晰的那一分的力量,這不是止觀的差別,而是三摩地有沒有沉沒的差別。因為一切奢摩他必須都要遠離沉沒(特色是內心有澄明的那一分)。奢摩他不只是心要明晰地顯現境,還要能夠(像磁鐵牢牢地吸住鐵般)抓緊這個境。奢摩他有「安住」的作用,讓我們的心安住於內所緣。毘缽舍那是有「觀察」的作用。所以它是從作用上來區分什麼是止、什麼是觀,絕對不是從有沒有明分力來區別的。我們要感恩佛菩薩、傳承師長的深恩,老師希望我們要心生歡喜的學習止觀教授,不要覺得難,只要耐心地、不要著急地一遍一遍地學下去,就會把止觀學到非常熟練。謝謝老師的指授。
弟子 珮宸 頂禮 (高15宗05班)
王〇〇 2021-02-08 11:21:09 (w*******5@y***o.***.**)
要感恩佛菩薩對我們的深恩啊!在經論中一再地為我們指示,何者是正確的解脫之道,何者是錯謬的修行之道。..........謝謝上師為我們說法的恩德!沒有您的說法,我們不知道我們所學的原來是非常殊勝的,弟子弩鈍,更要把握和上師學習的機會,每天早晚一定個聽一次,希望能種下成佛之因!生生世世跟隨師父上師學習!
李〇 2021-02-08 07:22:49 (j*******u@h*****l.***)
頂禮我親愛的老師
感恩您帶領弟子們學習止觀,理路上破邪顯正,感受到傳承的美啊!經典依據的美啊!再再感恩老師,弟子會努力學習以報您的深恩!老師您多保重,弟子想您!
弟子李紅至誠恭敬頂禮
感恩您帶領弟子們學習止觀,理路上破邪顯正,感受到傳承的美啊!經典依據的美啊!再再感恩老師,弟子會努力學習以報您的深恩!老師您多保重,弟子想您!
弟子李紅至誠恭敬頂禮
鄭〇〇 2021-02-08 02:05:39 (h********1@g***l.***)
頂禮親愛的上師:感謝上師開示止觀,讓弟子重新審視自己是在安住所緣或是在昏沉中.因為不管是累了想休息時或在聞思時,可以有更積極的方式來面對自己的修行和生命.以下是第17講的收穫:止觀各別有如所有性和盡所有性,所以有如所有性的的止和盡所有性的止,而也有如所有性的觀和盡所有性的觀,因此只有勝義諦和世俗諦,觀也有勝義諦和世俗諦.而我們常犯的一種錯誤觀念會認為認為"止"是在沒有清晰的心識中,也因此常把昏沉當成止.事實上止和觀都要清晰,不散亂,遠離昏沉.一開始,弟子會覺得:這樣不是很累嗎?都沒有休息!但想一想,修行不是在二六時中都要修的嗎?修止可以得到身心輕安,想不累,修習止觀才是最究竟的休息呀,怎能酖著壞苦之中?弟子對每一講有越聽越喜悅的感覺,而且每講至少聽三遍.很高興自已可以聆聽到止觀的教授.祈願 聖教廣弘 生生世世得師攝受 一切有情圓成無上菩提.也回向 上師及所有持教大善知識 法體康泰 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弟子 妙瑩 摯誠頂禮
于〇 2021-02-07 10:06:38 (m*********4@g***l.***)
感恩顶礼上师。
虽然不敢说都听得懂。
但是上师的宣讲方式太清晰了。无比感恩上师对弟子的心意!
虽然不敢说都听得懂。
但是上师的宣讲方式太清晰了。无比感恩上师对弟子的心意!
蕭〇〇 2021-02-07 09:37:43 (s********7@g***l.***)
頂禮大寶恩師:昨日、今日兩天學習恩師宣講17講的止觀初探,學習到佛菩薩及祖師們為佛弟子們清楚辨晰止觀的區分,以他宗為例,宗大師抉擇此不應理;且與佛經及、慈尊、無著之論,並與修次第等論皆相違。
恩師更清晰的細講止觀之區別乃在於作用。
若沒宗大師、師父及恩師的教誡,弟子有可能學一輩子,甚至學多生多世都修錯誤。如同初一錯乃至十五。感恩佛菩薩及傳承祖師、師父及恩師的教誡。
三寶弟子蕭誠佑頂禮
恩師更清晰的細講止觀之區別乃在於作用。
若沒宗大師、師父及恩師的教誡,弟子有可能學一輩子,甚至學多生多世都修錯誤。如同初一錯乃至十五。感恩佛菩薩及傳承祖師、師父及恩師的教誡。
三寶弟子蕭誠佑頂禮
王〇〇 2021-02-07 09:34:14 (n***********6@g***l.***)
頂禮敬愛的老師,
弟子非常感恩老師為了幫我們解決無量劫來的生死大問題,開講止觀,原本覺得很難的奢摩他,由於小段落的學習,還有老師的善巧說,弟子每週都很期待聽大課,感恩老師為弟子種下歡喜學習止觀的因,弟子也越聽越歡喜,覺得沒有想像中難懂。
法師說:想念老師時,記得讀止觀,弟子記住了!學習止觀總是滿滿的幸福感,很感恩老師一直陪在弟子的身邊。
弟子非常感恩老師為了幫我們解決無量劫來的生死大問題,開講止觀,原本覺得很難的奢摩他,由於小段落的學習,還有老師的善巧說,弟子每週都很期待聽大課,感恩老師為弟子種下歡喜學習止觀的因,弟子也越聽越歡喜,覺得沒有想像中難懂。
法師說:想念老師時,記得讀止觀,弟子記住了!學習止觀總是滿滿的幸福感,很感恩老師一直陪在弟子的身邊。
沈〇〇 2021-02-07 00:43:33 (s**********3@g***l.***)
頂禮大寶恩師:
老師新年快樂!這週非常的忙碌,幫忙打掃整理家。在這講的學習中,學習到
第一:止觀非所緣境相而分。
第二:用是否有明分力來判別止觀,是錯誤的。因為沒有明分力,就處於沉沒的狀態,沉沒是止觀的違品。
第三:正確的止觀,老師及祖師佛菩薩們說:『從一心專注於所緣的三摩地,就是奢摩他;正確地分辨所知的內涵的智慧,是毘缽舍那。』
第四、止觀是從作用的角度來區分。老師說:「奢摩他和毘缽舍那顯現境的時候,它倆的共性都是明了、不散亂、遠離沉沒。那麼奢摩他是做什麼用的?是安住的,讓我們的心安住於內所緣。那麼毘缽舍那是做什麼的?是觀察的作用。」
弟子有一問題,對於所有的觀想境都現不起,弟子是繼續的淨罪集資、從戒學努力嗎?希求老師的指導!
很感謝老師的教導,雖然止觀很難,但都有努力跟著!學習經論如眼目一樣的重要,想想那些很努力學習確走錯路的眾生,對比自己又是何等的幸運,弟子們有幸遇到老師、師父,謝謝您們的教導,讓弟子們可以少走無量劫的冤枉路。
謝謝您們的說法恩!
祈請師長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 沈書甄頂禮 2021.02.07
老師新年快樂!這週非常的忙碌,幫忙打掃整理家。在這講的學習中,學習到
第一:止觀非所緣境相而分。
第二:用是否有明分力來判別止觀,是錯誤的。因為沒有明分力,就處於沉沒的狀態,沉沒是止觀的違品。
第三:正確的止觀,老師及祖師佛菩薩們說:『從一心專注於所緣的三摩地,就是奢摩他;正確地分辨所知的內涵的智慧,是毘缽舍那。』
第四、止觀是從作用的角度來區分。老師說:「奢摩他和毘缽舍那顯現境的時候,它倆的共性都是明了、不散亂、遠離沉沒。那麼奢摩他是做什麼用的?是安住的,讓我們的心安住於內所緣。那麼毘缽舍那是做什麼的?是觀察的作用。」
弟子有一問題,對於所有的觀想境都現不起,弟子是繼續的淨罪集資、從戒學努力嗎?希求老師的指導!
很感謝老師的教導,雖然止觀很難,但都有努力跟著!學習經論如眼目一樣的重要,想想那些很努力學習確走錯路的眾生,對比自己又是何等的幸運,弟子們有幸遇到老師、師父,謝謝您們的教導,讓弟子們可以少走無量劫的冤枉路。
謝謝您們的說法恩!
祈請師長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 沈書甄頂禮 2021.02.07
邓〇〇 2021-02-06 22:55:14 (t*********e@g***l.***)
顶礼大宝恩师,
破斥止观谬解,内心无分别而安住.没有明了清晰的那一分力量是止,具有清晰的那一分力量是观。他宗的说法与经论相违。许多经论中有广泛地抉择止观的定义。止是一心专注于所缘的三摩地,观是正确地分辨所知内涵"智慧"。止观不是从有没有明分力来区别是从作用的角度来区分。
感恩上师佛菩萨对弟子的深恩,一步一步走向解脱之道。
弟子邓玉爱顶礼
破斥止观谬解,内心无分别而安住.没有明了清晰的那一分力量是止,具有清晰的那一分力量是观。他宗的说法与经论相违。许多经论中有广泛地抉择止观的定义。止是一心专注于所缘的三摩地,观是正确地分辨所知内涵"智慧"。止观不是从有没有明分力来区别是从作用的角度来区分。
感恩上师佛菩萨对弟子的深恩,一步一步走向解脱之道。
弟子邓玉爱顶礼
陳〇〇 2021-02-06 22:39:03 (t********5@g***l.***)
感恩老師帶我們讀懂宗大師的教授,如此重要的教授!特別是對於止觀的界定非以是否有明芬利來判別這樣重要的內涵!
弟子深深感覺沒有巨量善知識的引導,我們是不可能正確的學習止觀,而沒有正確學習止觀而
奢言解脫成佛實事戲論!
感恩老師!!
弟子深深感覺沒有巨量善知識的引導,我們是不可能正確的學習止觀,而沒有正確學習止觀而
奢言解脫成佛實事戲論!
感恩老師!!
廖〇〇 2021-02-06 22:02:50 (s********9@g***l.***)
親愛的老師:
聽到您說「止息了內心奔馳於外境的這個力量」與「以更深入的方式去觀察所緣」,弟子心中彷彿有顆燈泡瞬間亮起,是啊!雖然弟子現在離止觀的境界很遙遠,但是您不正在告訴弟子下手處嗎?
弟子要數數練習「止息了內心奔馳於外境的這個力量」,在聽帶、誦經、拜懺、背書,乃至於日常生活中的掃灑應對等,抓住自己的心,讓它不奔馳於外境,安住於正在聽的帶子、正在誦的經典......;也要數數練習「以更深入的方式去觀察所緣」,對境想想師父怎麼說、您是怎麼教弟子的、經論上寫了什麼......,而非以自己短淺的見解和習氣下判斷。
老師,弟子從第一講就跟著聽了,每天至少複聽一遍,但是之前不知道可以在這個頁面寫回饋,直到幹部月會聽陳學長分享才知道,於是從第13講開始寫回饋至今。弟子發願,此後每一講都要寫回饋供養您,祈師加持,讓弟子能做到。
祈願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老師,您要多保重喔!弟子想念您!^_^
聽到您說「止息了內心奔馳於外境的這個力量」與「以更深入的方式去觀察所緣」,弟子心中彷彿有顆燈泡瞬間亮起,是啊!雖然弟子現在離止觀的境界很遙遠,但是您不正在告訴弟子下手處嗎?
弟子要數數練習「止息了內心奔馳於外境的這個力量」,在聽帶、誦經、拜懺、背書,乃至於日常生活中的掃灑應對等,抓住自己的心,讓它不奔馳於外境,安住於正在聽的帶子、正在誦的經典......;也要數數練習「以更深入的方式去觀察所緣」,對境想想師父怎麼說、您是怎麼教弟子的、經論上寫了什麼......,而非以自己短淺的見解和習氣下判斷。
老師,弟子從第一講就跟著聽了,每天至少複聽一遍,但是之前不知道可以在這個頁面寫回饋,直到幹部月會聽陳學長分享才知道,於是從第13講開始寫回饋至今。弟子發願,此後每一講都要寫回饋供養您,祈師加持,讓弟子能做到。
祈願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老師,您要多保重喔!弟子想念您!^_^
許〇〇 2021-02-06 19:43:11 (e******u@g***l.***)
頂禮膜拜真如老師,感恩上師竭盡心力,為弟子們有次第地宣講止觀,弟子每一講都要重覆聽好多遍,並且整理重點摘要好加深印象,助益良多,祈求生生世世能跟隨在老師足下拜學,直至圓成菩提道!
蘇〇〇 2021-02-06 16:31:01 (k*******u@y***o.***)
頂禮膜拜真如老師,
弟子經由您的開釋,對佛法希求的意樂愈來愈強。感恩老師引導弟子進入佛法的浩海之中。弟子每天恭誦大般若波羅蜜經和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並拜三十五佛懺。希望藉由上述淨罪集資的功德,改進弟子修習佛法的資糧。並參加誦經共修,消彌諸有情所造不好的共業。祈願世界和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最後,祈願老師法體安康,常久住世,常轉法輪,為諸弟子宣説奢摩他和毘婆舍那。🙏💕
弟子經由您的開釋,對佛法希求的意樂愈來愈強。感恩老師引導弟子進入佛法的浩海之中。弟子每天恭誦大般若波羅蜜經和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並拜三十五佛懺。希望藉由上述淨罪集資的功德,改進弟子修習佛法的資糧。並參加誦經共修,消彌諸有情所造不好的共業。祈願世界和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最後,祈願老師法體安康,常久住世,常轉法輪,為諸弟子宣説奢摩他和毘婆舍那。🙏💕
WONG〇〇〇 2021-02-06 10:55:57 (p******w@y***o.***.**)
敬呈即堂港19進008同學回饋老師止觀初探17如下:
5.陳鏡溶:
老師吉祥,
是課老師再闡釋止觀定義令弟子更了解其義。
感恩🙏🙏🙏
6. 韋寶瑩:
弟子合十感恩三宝,老師弘法,會努力聽課學習
7. 鄺淑儀
老師好,
感恩老師開示止觀初探17講,弟子未能完全明白,必會多次重複溫習,了解老師指引🙏
5.陳鏡溶:
老師吉祥,
是課老師再闡釋止觀定義令弟子更了解其義。
感恩🙏🙏🙏
6. 韋寶瑩:
弟子合十感恩三宝,老師弘法,會努力聽課學習
7. 鄺淑儀
老師好,
感恩老師開示止觀初探17講,弟子未能完全明白,必會多次重複溫習,了解老師指引🙏
WONG〇〇〇 2021-02-06 10:54:41 (p******w@y***o.***.**)
敬呈即堂港19進008同學回饋老師止觀初探17如下:
1. 黃少碧:
老師好:
感恩老師, 今天學到重點是, 如沒有經論依據而修行, 是絕對不可以。有著老師帶著, 是最正確修行, 一定可以到解脫生死。感恩佛菩薩深恩!
2. 利月媚:
頂禮老師
這堂課最受用是,老師用觀想一朵花來具體形容修奢摩他時會出現的情況:看見花不清晣、沒有力的義共相,便是沉沒。如果花有一種鬆散感覺,便是鬆散。奢摩他不只是心要明晰地顯現境,還要抓緊這個境,如磁鐵吸住鐵一樣。感恩老師指導🙏😊
3.鄭月美:
頂禮老師,老師好!感恩老師在止觀初探17講引導弟子更清晰地理解:奢摩他和毘缽舍那兩者在顕現境時的共性都是明了、不散亂、遠離沈沒。止是安住的作用、觀是觀察作用。更教導弟子在學習中要識得感恩菩薩對我們的深恩。
深深感恩老師,弟子會努力學習,重複又重複地聽。
願老師長久住世,法體康泰,常轉法輪。
4.陳蓮珠:
頂禮老師,費盡心力為我們開示空性斷生死大法🙇🏻♀️🙏🏻
止觀是從作用的角度來區分, 奢摩他和毘缽舍那顯現境時的共性都是明了、不散亂、遠離沉沒。差別在於作用,奢摩他是止, 心安住於內所緣的作用而毘
1. 黃少碧:
老師好:
感恩老師, 今天學到重點是, 如沒有經論依據而修行, 是絕對不可以。有著老師帶著, 是最正確修行, 一定可以到解脫生死。感恩佛菩薩深恩!
2. 利月媚:
頂禮老師
這堂課最受用是,老師用觀想一朵花來具體形容修奢摩他時會出現的情況:看見花不清晣、沒有力的義共相,便是沉沒。如果花有一種鬆散感覺,便是鬆散。奢摩他不只是心要明晰地顯現境,還要抓緊這個境,如磁鐵吸住鐵一樣。感恩老師指導🙏😊
3.鄭月美:
頂禮老師,老師好!感恩老師在止觀初探17講引導弟子更清晰地理解:奢摩他和毘缽舍那兩者在顕現境時的共性都是明了、不散亂、遠離沈沒。止是安住的作用、觀是觀察作用。更教導弟子在學習中要識得感恩菩薩對我們的深恩。
深深感恩老師,弟子會努力學習,重複又重複地聽。
願老師長久住世,法體康泰,常轉法輪。
4.陳蓮珠:
頂禮老師,費盡心力為我們開示空性斷生死大法🙇🏻♀️🙏🏻
止觀是從作用的角度來區分, 奢摩他和毘缽舍那顯現境時的共性都是明了、不散亂、遠離沉沒。差別在於作用,奢摩他是止, 心安住於內所緣的作用而毘
WONG〇〇〇 2021-02-06 10:53:21 (p******w@y***o.***.**)
頂禮大寶恩師:
感恩老師今天開示他宗說法 :
有沒有明分⼒來區別⽌和觀的這個差別
但無分別⼼是否具有明了清晰的那⼀分的⼒量,這不是⽌觀的差別, 而且這些論典、經論當中都沒有他宗的說法。
正確的區別是:
從⼀⼼專注於所緣的三摩地,就是奢摩他;
正確地分辨所知的內涵的智慧,是毘缽舍那。
這<他宗>極大是弟子邪宗, 不懂裝懂, 不依經論而妄分別。是很大的警號, 提醒弟子一定要跟隨老師學習, 才不會走錯路。感恩老師!
弟子黃少碧頂禮
2021.2.8
感恩老師今天開示他宗說法 :
有沒有明分⼒來區別⽌和觀的這個差別
但無分別⼼是否具有明了清晰的那⼀分的⼒量,這不是⽌觀的差別, 而且這些論典、經論當中都沒有他宗的說法。
正確的區別是:
從⼀⼼專注於所緣的三摩地,就是奢摩他;
正確地分辨所知的內涵的智慧,是毘缽舍那。
這<他宗>極大是弟子邪宗, 不懂裝懂, 不依經論而妄分別。是很大的警號, 提醒弟子一定要跟隨老師學習, 才不會走錯路。感恩老師!
弟子黃少碧頂禮
2021.2.8
j** s** 2021-02-06 09:39:31 (h******3@g***l.***)
感恩上師讓弟子對奢摩他毗缽舍那又再進一步的認識,如此小段落學習,一字一句的解說,再透由反覆的聽聞,對駑鈍的我真的很有幫助。自從學習止觀,對很多從前非常在意會據理力爭的事變得能放下能釋懷了,覺得有種非常平和的舒適感,非常非常感恩上師為弟子說法,祈請上師法體康泰,以法身為重。
弟子
頂禮
弟子
頂禮
黄〇〇 2021-02-06 09:20:14 (y******3@g***l.***)
顶礼大宝恩师在面对艰辛和痛苦的状况下,更发起勇悍的心要为僧俗二众宣讲止观,就是为了痛击生死的仇敌。弟子岂敢懈怠不写回馈报答老师您对弟子的大恩大德呢?虽然弟子不是很精进学习,但是也不敢太放逸愧对师长的一片想要饶益弟子的悲心。弟子其实听到最近几讲有点纳闷为何一直缘着止观的自性在阐释,好像道理都差不多一样。于是就翻阅了一下广论看看内容想要弄个明白,发现止观的自性的范围就已经用了3个页数,了解说宗大师引用了不同的经論来证成这个止观的自性的道理。发现每一个经纶都有不同的角度解释,但是意义相同。宗大师这样以各种不同的经纶解释,让我们学者更明白清楚止观的自性是什么,而不是别解经意。现在才明白老师您说的我们要感恩佛菩萨对我们这些只许为修行人的深恩,因为在经纶中一再地为我们指示正确的解脱之道。也无比感恩老师您不断的提点和引导弟子们如何好好地趣入学习宗大师清净圆满的教法。祈请老师您法体安康,长久住世,长转法轮。弟子妙如合十
楊〇〇 2021-02-06 07:58:52 (y*********n@g***l.***)
感恩老師的教導讓我知道區分止觀是從作用來作出分別🙏🙏
弟子對通達空性的止和不達空性的觀不太理解.請問如何區別空性的止和不是空性的止呢?是從所緣境作區分嗎?安住在如所有性和安住在盡所有性來區分嗎?謝謝老師
弟子對通達空性的止和不達空性的觀不太理解.請問如何區別空性的止和不是空性的止呢?是從所緣境作區分嗎?安住在如所有性和安住在盡所有性來區分嗎?謝謝老師
湯〇〇 2021-02-06 06:40:04 (t***********2@g***l.***)
頂禮真如老師
感恩老師教導弟子清淨圓滿的止觀教授 沒有傳承正確的知見 就沒有如實修證 解脫生死的一天 能值遇老師 大師教法 真得很幸福很幸運
修行者若以他宗 沒有經論根據的見解修持 再努力長久 也無法成辦解脫老死的理想 這是多麼可惜的事
願我能好好珍惜依止老師學習止觀的因緣 將外散的心 隨境擾動的作意 拉回來安住在您教導弟子的法上 能以修信念恩 護心持戒為重 啟發心靈觀照無自性的智慧 能像老師您一樣 傳遞清晰正確的見解 讓我們都能快速出離輪迴一起成佛
祈求老師加持我們能追隨您學完學會止觀 讓有情究竟離苦得樂的願望都能實現
感恩老師的教導 謝謝老師
弟子慧琦頂禮
感恩老師教導弟子清淨圓滿的止觀教授 沒有傳承正確的知見 就沒有如實修證 解脫生死的一天 能值遇老師 大師教法 真得很幸福很幸運
修行者若以他宗 沒有經論根據的見解修持 再努力長久 也無法成辦解脫老死的理想 這是多麼可惜的事
願我能好好珍惜依止老師學習止觀的因緣 將外散的心 隨境擾動的作意 拉回來安住在您教導弟子的法上 能以修信念恩 護心持戒為重 啟發心靈觀照無自性的智慧 能像老師您一樣 傳遞清晰正確的見解 讓我們都能快速出離輪迴一起成佛
祈求老師加持我們能追隨您學完學會止觀 讓有情究竟離苦得樂的願望都能實現
感恩老師的教導 謝謝老師
弟子慧琦頂禮
符〇〇 2021-02-06 05:53:41 (f*************5@g***l.***)
第子頂禮上師吉祥
在這一講,學生了解到的是!
事邊際所做成辦
因為一心專注安住所緣,幾乎是同一利那,生起個別觀察的殊勝慧!重點在於止與觀中的剎那作用!祈盼後續上師的教授。
隨喜上師吉祥平安
在這一講,學生了解到的是!
事邊際所做成辦
因為一心專注安住所緣,幾乎是同一利那,生起個別觀察的殊勝慧!重點在於止與觀中的剎那作用!祈盼後續上師的教授。
隨喜上師吉祥平安
袁〇〇 2021-02-06 04:17:07 (y*******8@g***l.***)
頂禮老師:
1.從佛菩薩經論中,有廣泛地抉擇止觀的定義,所謂「止」:一心專注於所緣的三摩地就是奢摩他;所謂「觀」:說是正確地分辨所知內涵的智慧就是毘缽舍那。所以他宗說法把止觀的界線分成從有明分力和沒有明分力,顯然不合理(宗大師破除他宗)。
2.「有明分力和沒有明分力」並不是止觀的差別,而是三摩地有沒有沉沒的差別。因為一切奢摩他必須都要遠離沉沒(心無法清晰有力地顯現境),它的內心澄明的那一分的緣故。
3.奢摩他和毘缽舍那顯現境的時候,它的共性皆是明了、不散亂、遠離沉沒。期差別在於作用。奢摩他(安住的讓我們的心安住於內所緣);毘缽舍那是觀察的作用,所以他是作作用上來區別止和觀,絕對不是從有沒有明分力來區別的。
4.所以他宗的這樣説法無經論依據,絕對不可以早照著修行。所我們學習經論如眼目清晰正確的知見的指導下去修三學,才能真正成辦解脫老死的理想。想
5.感恩佛菩薩對我們的深恩!在經論中對我們正確指示解脫之道,也感恩老師為我們耐心地宣說。最後祈願老師法體安康,正法久住。 弟子宗平虔十
1.從佛菩薩經論中,有廣泛地抉擇止觀的定義,所謂「止」:一心專注於所緣的三摩地就是奢摩他;所謂「觀」:說是正確地分辨所知內涵的智慧就是毘缽舍那。所以他宗說法把止觀的界線分成從有明分力和沒有明分力,顯然不合理(宗大師破除他宗)。
2.「有明分力和沒有明分力」並不是止觀的差別,而是三摩地有沒有沉沒的差別。因為一切奢摩他必須都要遠離沉沒(心無法清晰有力地顯現境),它的內心澄明的那一分的緣故。
3.奢摩他和毘缽舍那顯現境的時候,它的共性皆是明了、不散亂、遠離沉沒。期差別在於作用。奢摩他(安住的讓我們的心安住於內所緣);毘缽舍那是觀察的作用,所以他是作作用上來區別止和觀,絕對不是從有沒有明分力來區別的。
4.所以他宗的這樣説法無經論依據,絕對不可以早照著修行。所我們學習經論如眼目清晰正確的知見的指導下去修三學,才能真正成辦解脫老死的理想。想
5.感恩佛菩薩對我們的深恩!在經論中對我們正確指示解脫之道,也感恩老師為我們耐心地宣說。最後祈願老師法體安康,正法久住。 弟子宗平虔十
周〇〇 2021-02-06 03:19:30 (t*******7@g***l.***)
恭敬頂禮大寶恩師
您辛苦了,感恩 上師在病中堅持為弟子們錄製止觀,
上師深恩弟子銘記在心,要誓願跟隨 上師學習止觀到底
殲滅煩惱、殲滅死主、 發菩提心
感恩上師 布施弟子您慈悲的容顏 、有力莊嚴的手勢,例如
安住、思惟、界線的手勢,對弟子有很大的幫助,
在想 上師和思惟法義時,就會想到您的影像
今日學習供養如下
1. 不正確的概念:
非就所緣境的角度來區分止觀的差別
不能以有無明分力作為止觀的差別
2.正確的:
止觀是從作用的角度來區分,從作用上畫了一條線。
奢摩他:讓我們的心安住於內所緣(不只是心要明晰地顯現境,還要能夠抓緊這個境。像
磁鐵牢牢地吸住鐵一樣,心跟那所緣境是非常緊的)
毘缽舍那:觀察。正確地分辨所知內涵的智慧。
在想為什麼 師父 上師見過一次的有情都能擺在心上,是不是菩提心像吸鐵 :D
感恩 上師 長久的陪伴
敬祝 上師新年快樂
祈請 上師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紐約福智青年 弟子 周大雅 頂禮
您辛苦了,感恩 上師在病中堅持為弟子們錄製止觀,
上師深恩弟子銘記在心,要誓願跟隨 上師學習止觀到底
殲滅煩惱、殲滅死主、 發菩提心
感恩上師 布施弟子您慈悲的容顏 、有力莊嚴的手勢,例如
安住、思惟、界線的手勢,對弟子有很大的幫助,
在想 上師和思惟法義時,就會想到您的影像
今日學習供養如下
1. 不正確的概念:
非就所緣境的角度來區分止觀的差別
不能以有無明分力作為止觀的差別
2.正確的:
止觀是從作用的角度來區分,從作用上畫了一條線。
奢摩他:讓我們的心安住於內所緣(不只是心要明晰地顯現境,還要能夠抓緊這個境。像
磁鐵牢牢地吸住鐵一樣,心跟那所緣境是非常緊的)
毘缽舍那:觀察。正確地分辨所知內涵的智慧。
在想為什麼 師父 上師見過一次的有情都能擺在心上,是不是菩提心像吸鐵 :D
感恩 上師 長久的陪伴
敬祝 上師新年快樂
祈請 上師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紐約福智青年 弟子 周大雅 頂禮
楊〇〇 2021-02-06 03:05:24 (c*********g@g***l.***)
感謝老師特別提醒我們,要清楚的知道:止、觀的區分,是從作用上來區分的;絕對不是從有沒有明分力來區別的。清晰正確的知見就像是我們的眼睛,有了它,我們才能正確的修定或修慧,乃至於持戒;有了它,我們才能真正地成辦解脫老死的理想。謝謝老師帶領我們學習分辨、判別正確的和錯謬的修行之道。 感恩 老師!
蕭〇〇 2021-02-06 02:27:22 (s*****4@g***l.***)
感恩師父、老師,最近二講「廣論止觀」,都能在台灣時間中午十二點首播時,上線聆聽。雖然大部分聽不懂,但能在老師的大課堂一起學習,種下正因,累積聞思資糧,心中很歡喜。我妹妹是台中19秋的廣論學員,她說都聽不懂,但是反覆聽聞,把「廣論止觀」的內容,一個字一個字的抄寫在筆記本上,令我非常隨喜讚歎,也策勵我要認真學習。
目前我護持台北19秋102班,原本的考量是,不希望同學可能因為聽不懂,生起退心,影響廣論的學習(我們目前剛進入中士道 念死無常的法類)。所以前幾講並沒有把訊息傳給同學,後來知道完全聽不懂的妹妹,用一字一字寫下來的方式學習,就決定把每一次首播的訊息,line給同學,邀請同學一起聽聞。祈求每一位同學都得到師長、諸佛菩薩加持攝受,生生增上。
我不知道自己這樣做對不對?我真實想利益每一位同學,但是福徳智慧資糧不足。每一次不知道怎樣做,才能真正對同學的學習有幫助,心中生起煩惱時,就祈求老師、師父、諸佛菩薩加持,讓我能做出對同學最有益處的決定。也期許自己要更努力,跟緊師父、老師,好好的學,我想「自己對法有受用」,這是最重要的,加油!再次感恩師父、老師、僧團,以及同行善友。
目前我護持台北19秋102班,原本的考量是,不希望同學可能因為聽不懂,生起退心,影響廣論的學習(我們目前剛進入中士道 念死無常的法類)。所以前幾講並沒有把訊息傳給同學,後來知道完全聽不懂的妹妹,用一字一字寫下來的方式學習,就決定把每一次首播的訊息,line給同學,邀請同學一起聽聞。祈求每一位同學都得到師長、諸佛菩薩加持攝受,生生增上。
我不知道自己這樣做對不對?我真實想利益每一位同學,但是福徳智慧資糧不足。每一次不知道怎樣做,才能真正對同學的學習有幫助,心中生起煩惱時,就祈求老師、師父、諸佛菩薩加持,讓我能做出對同學最有益處的決定。也期許自己要更努力,跟緊師父、老師,好好的學,我想「自己對法有受用」,這是最重要的,加油!再次感恩師父、老師、僧團,以及同行善友。
陳〇〇 2021-02-06 01:38:56 (j********9@g***l.***)
頂禮大寶恩師!
弟子上課前,复聽了前二講解析止觀體性及所緣影像差別,殷重期待與老師共聚聞法的美好時光。今日學習總結如下:
*止觀皆能夠緣取如所有性及盡所有性,並非從所緣境的角度來分別止觀。
*破除他宗:有人說用有無明分力,來區分奢摩他和毘缽舍那,這是錯誤沒有依據的。因為修習止觀,都需要遠離沉沒,具有明晰的力量。 沉沒,是指心無法清晰有力的顯現境,也就是義共相不明晰。而修奢摩他,是要抓緊所緣境,如磁鐵一般緊緊的吸住鐵, 若無明分的力量,可能陷入沉沒,越修忘念越重。
*安立自宗:安住的作用為止,觀察的作用為觀,應從作用上來區分。
感恩老師善巧引導,趣入止觀體性及區別界限,心中生起了更明晰的抉擇慧及歡喜心。聖人不出萬古如長夜,感恩 老師的說法恩,弟子有信心跟隨 老師一步步學習,定能體會修習止觀的心歡喜和身輕安。
週六的台北陽光普照,充滿春天的氣息,綠樹花草在陽光洗禮下生意盎然,以此美好景緻供養大寶恩師,祈願 老師法體安康,常轉法輪,期待恩師速速來台,與弟子們共聚。🙏🙏🙏
弟子上課前,复聽了前二講解析止觀體性及所緣影像差別,殷重期待與老師共聚聞法的美好時光。今日學習總結如下:
*止觀皆能夠緣取如所有性及盡所有性,並非從所緣境的角度來分別止觀。
*破除他宗:有人說用有無明分力,來區分奢摩他和毘缽舍那,這是錯誤沒有依據的。因為修習止觀,都需要遠離沉沒,具有明晰的力量。 沉沒,是指心無法清晰有力的顯現境,也就是義共相不明晰。而修奢摩他,是要抓緊所緣境,如磁鐵一般緊緊的吸住鐵, 若無明分的力量,可能陷入沉沒,越修忘念越重。
*安立自宗:安住的作用為止,觀察的作用為觀,應從作用上來區分。
感恩老師善巧引導,趣入止觀體性及區別界限,心中生起了更明晰的抉擇慧及歡喜心。聖人不出萬古如長夜,感恩 老師的說法恩,弟子有信心跟隨 老師一步步學習,定能體會修習止觀的心歡喜和身輕安。
週六的台北陽光普照,充滿春天的氣息,綠樹花草在陽光洗禮下生意盎然,以此美好景緻供養大寶恩師,祈願 老師法體安康,常轉法輪,期待恩師速速來台,與弟子們共聚。🙏🙏🙏
陳〇〇 2021-02-06 01:18:20 (c**********2@g***l.***)
頂禮敬愛的真如老師:
本週的段落由破外道對於止觀錯謬的見解,讓我們更清晰止觀的體性。 感謝老師用很明晰易懂的譬喻和提問,讓我更清楚止觀的差別,在於作用的不同。 也很感恩末學有機會接觸到這樣完整清淨的傳承,能由正確的角度來認識止觀。 止起讓心安住的作用;觀則是觀察的作用,能有智慧的觀察和抉擇,最近聽到此處,都會升起想要更認真修習止觀的心。 也期望能正確的修習和運用止觀。
弟子 伊瑩虔誠頂禮
本週的段落由破外道對於止觀錯謬的見解,讓我們更清晰止觀的體性。 感謝老師用很明晰易懂的譬喻和提問,讓我更清楚止觀的差別,在於作用的不同。 也很感恩末學有機會接觸到這樣完整清淨的傳承,能由正確的角度來認識止觀。 止起讓心安住的作用;觀則是觀察的作用,能有智慧的觀察和抉擇,最近聽到此處,都會升起想要更認真修習止觀的心。 也期望能正確的修習和運用止觀。
弟子 伊瑩虔誠頂禮
張〇〇 2021-02-06 01:17:33 (x*****c@g***l.***)
頂禮大寶恩師!
弟子一直以來對於止觀與沉沒的意思都混淆不清,透過今天的學習更明白了,好開心!
感恩老師今天講說,讓弟子學習到止和觀真正的差別,是在於作用上的不同。安住於所緣上是止,能正確簡擇慧為觀,二者都應遠離沉沒。就是心要能夠清晰的顯現境,像觀想一朵花時,要清晰且有力,如磁鐵一般『抓緊』這個境!也因為止觀二者都要清晰的顯現境,因此他宗用有無明分力來辨別止觀,實不應理!感恩佛菩薩和祖師們傳承了清淨的教典,感恩老師為弟子們說法的恩德,『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啊!深深感恩!
弟子依老師教誡,茹素快一年了!今年是吃素後第一次和家人吃團圓飯,弟子想做幾樣好吃的素菜,希望家人都會歡喜,也祈請老師加持,家人都能漸漸遠離殺業,多吃素食,並能早日學習廣論!
弟子有領到吉祥三寶和許多的加持物,尤其領到了從師父傳承下來的福智圓還有法師們貢獻出來的摩尼丸,感動得哭了又哭!弟子好幸福呀!謝謝老師及法師們的心意!
聽表姊Jenny說近幾天加拿大的氣溫來到零下30度,請老師保重法體,也祝福老師 新年快樂,吉祥如意!
弟子 18善012張雅雯Jennifer 伏祈叩首
弟子一直以來對於止觀與沉沒的意思都混淆不清,透過今天的學習更明白了,好開心!
感恩老師今天講說,讓弟子學習到止和觀真正的差別,是在於作用上的不同。安住於所緣上是止,能正確簡擇慧為觀,二者都應遠離沉沒。就是心要能夠清晰的顯現境,像觀想一朵花時,要清晰且有力,如磁鐵一般『抓緊』這個境!也因為止觀二者都要清晰的顯現境,因此他宗用有無明分力來辨別止觀,實不應理!感恩佛菩薩和祖師們傳承了清淨的教典,感恩老師為弟子們說法的恩德,『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啊!深深感恩!
弟子依老師教誡,茹素快一年了!今年是吃素後第一次和家人吃團圓飯,弟子想做幾樣好吃的素菜,希望家人都會歡喜,也祈請老師加持,家人都能漸漸遠離殺業,多吃素食,並能早日學習廣論!
弟子有領到吉祥三寶和許多的加持物,尤其領到了從師父傳承下來的福智圓還有法師們貢獻出來的摩尼丸,感動得哭了又哭!弟子好幸福呀!謝謝老師及法師們的心意!
聽表姊Jenny說近幾天加拿大的氣溫來到零下30度,請老師保重法體,也祝福老師 新年快樂,吉祥如意!
弟子 18善012張雅雯Jennifer 伏祈叩首
李〇〇 2021-02-06 01:08:57 (l*******6@g***l.***)
感恩 老師為弟子宣講止觀.由於老師數數宣說無有疲厭.弟子歡喜希求法藥.一遍遍串習領受老師您的加持.不再覺得很深奧難懂.亦一次次串習以清淨心聽聞.為自他離苦得樂而努力.期望能更貼近老師您的心.祈願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想念您的弟子 李淑玲頂禮
沈〇〇 2021-02-06 01:05:51 (w************h@g***l.***)
真如老師您好,祈請真如老師多保重,有句夠的休息,多注意保暖。
特別歡喜今天能夠繼續上線與您一起學習止觀,非常感恩真如老師拼了命的為弟子們開示,弟子發願一定要堅持努力的學習,希望弟子所作的一切能令師父老師歡喜,成為您生生世世攝受弟子們的因!
過去這一周因為業務與工作比較繁忙,很難找到時間可以好好的坐下來學習,所以弟子盡全力的見縫插針,在車程上复聽止觀初探與廣海明月,寶握每一分每一秒學習師父老師的開示。祈請真如老師加持弟子能夠減少滑手機與看電腦的時間,不斷的串習提起正念正知,拉緊師父老師慈悲的手,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精勤聞思修正法上,一切時處作師所喜,荷擔一切如母有情離苦得樂的重擔,為利有情願速成佛!
祈願迴向真如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般若住世,正法久住,眾生安樂,一切有情速成佛道!弟子想要成為您的心子,弟子想要成為您!
感恩真如老師!
特別歡喜今天能夠繼續上線與您一起學習止觀,非常感恩真如老師拼了命的為弟子們開示,弟子發願一定要堅持努力的學習,希望弟子所作的一切能令師父老師歡喜,成為您生生世世攝受弟子們的因!
過去這一周因為業務與工作比較繁忙,很難找到時間可以好好的坐下來學習,所以弟子盡全力的見縫插針,在車程上复聽止觀初探與廣海明月,寶握每一分每一秒學習師父老師的開示。祈請真如老師加持弟子能夠減少滑手機與看電腦的時間,不斷的串習提起正念正知,拉緊師父老師慈悲的手,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精勤聞思修正法上,一切時處作師所喜,荷擔一切如母有情離苦得樂的重擔,為利有情願速成佛!
祈願迴向真如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般若住世,正法久住,眾生安樂,一切有情速成佛道!弟子想要成為您的心子,弟子想要成為您!
感恩真如老師!
冼〇〇 2021-02-06 00:42:07 (s*******k@g***l.***)
敬呈勝尊具大悲者足:
弟子非常歡喜滿滿感恩諸佛菩薩、師父、老師、法師們,讓弟子每星期有恭聽學習止觀大課,今堂有所破不是以有無明了來區別止觀,要從功能上來區分,安住是止所緣_一心專注獲三摩地,觀察是觀所緣_正確抉擇智慧。弟子每一講重複地多聞思內涵,每一聞恩老師宣講止觀內涵,都極歡喜感動,有無限生命無限希望~ 止觀雙運究竟成佛之果位一定會成就,這完全是師長三寶功德恩德。
感恩
弟子妙恩頂禮
弟子非常歡喜滿滿感恩諸佛菩薩、師父、老師、法師們,讓弟子每星期有恭聽學習止觀大課,今堂有所破不是以有無明了來區別止觀,要從功能上來區分,安住是止所緣_一心專注獲三摩地,觀察是觀所緣_正確抉擇智慧。弟子每一講重複地多聞思內涵,每一聞恩老師宣講止觀內涵,都極歡喜感動,有無限生命無限希望~ 止觀雙運究竟成佛之果位一定會成就,這完全是師長三寶功德恩德。
感恩
弟子妙恩頂禮
廖〇〇 2021-02-06 00:39:46 (s********9@g***l.***)
親愛的老師:當您提到「宗大師不是說:『我是這樣講的』,而是說:『佛菩薩是這樣講,佛菩薩經論中沒有這樣說。』...」弟子瞬間反省到自己的現行,啊!日常生活中弟子的我執那麼強烈,何曾對境當下能立即現起:「師父怎麼說」、「老師怎麼說」、「經論怎麼說」...幸而有您手把手的教導、有您在《止觀初探》、《廣海明月》等一講次一講次的殷殷叮囑,弟子才能在事後反省思惟,修改自己走向正確的路~深深感恩!祈師加持,讓弟子對境的醒覺能越來越迅速,有一天能真正在死主面前無懼~見聞念觸一切時處中都依師、依正法,故無畏!老師,弟子會努力學習,會重複聽,希望能讓您拉拔弟子不要拉拔得那麼辛苦。祈師加持,弟子能追隨您,把《止觀初探》、《廣海明月》、五大論學好、學完;能如您一般,溫暖照耀眾生的心!
施〇〇 2021-02-06 00:35:55 (a******e@g***l.***)
頂禮尊貴的上師:弟子今天學習到,止觀的判別,不在於對境的明了不明了,而是在於作用。基本上如果對境不明瞭清晰,都已經是粗分的沉沒了,細的沉沒還有對境的顯現雖然清楚但是沒有力道,是鬆散的。克服了上述的兩種狀況才算是遠離了沉沒,遠離了沉沒之後也才談的到止觀。止的作用在於安住,對境清晰明瞭有力的安住,而觀的作用在於觀察,對境清晰明瞭有力的觀察。很感恩 上師您的教導,如在黑暗灰濛的曠野中,為弟子開示一條明亮令人欣喜之大道。
呂〇〇 2021-02-06 00:25:10 (l******3@g***l.***)
頂禮老師:您精闢清晰的開示, 弟子對他宗的誤導與宗大師明晰的駁斥更清楚,理解止與觀的差別是在做用上,止是安住於境 觀是對靜做觀察抉擇,感恩弟子有丁點的理解都是您無上的加持與指導.
潘〇〇 2021-02-06 00:21:29 (p*****8@m**8.*****.***)
老師磁鐵的比喻真鮮活
總共 61 則心得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