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手抄稿(南普陀版)077A

菩提道次第廣論手抄稿

南普陀版第七十七卷.A面

由於這個樂著、喜好,所結未來的身形,所以他所結的一定是他所好的。既然是所好的,就是那個時候,臨終的什麼業現起,他好的那個他一定現起的是這個,這個是它的特質。

說這種道理聽起來好像有的時候迷迷糊糊,有的時候似懂非懂。你進一層去想的話,對我們馬上產生──立刻,非常重要的關鍵。為什你會向前推衍的?就是因為你對這個東西有所好樂;因為有所好樂,於是你有所執著;有所執著,於是你這個生命就繼續不斷地向前推衍,就在這裡,處處地方就說明這個。所以實際上呢,這不是說佛要造,喏,這個世間法爾一切事情的關鍵,就在這裡。你要修行,所以為什麼一定要從什麼?從貪染、愛著上面解脫開始。這個生死的輪轉因就在這裡,你要解脫還非要從這個地方認識起不可。所以它前後相續的關鍵在哪裡,這地方就告訴我們清清楚楚。

這在我們修行過程當中是為什麼要認得,認得了以後認真去做。所以常常說,騙別人容易,騙自己騙不了;再進一步說,騙自己容易,騙因果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我們會說:哎呀!現在我要做怎麼樣啊,要弘法,這個罷不了,那個也罷不了啊!找了種種的藉口。實際上呢,最重要的不是這個藉口,最重要的看看自己的內心,是內心是雜染相應的放不下,還是你真正大悲心,這兩個才是判斷。如果是大悲心就怕你少,就怕你不弘;如果是自己放下不,這個藉口儘量少,越少越好,那一點點都不可以。所以在這地方特別地說明,這個東西都是拿來自己觀照自己,你自然可以找到你下面該到哪裡去,該到哪裡去。

故有說云,見前世身而生憂苦,亦屬增益。

所以有的人說,看見了前世這個身體啦,而生憂苦什麼等等,這個也不是的。說看見了前世身生憂苦,實際上有沒有?倒是有的,什麼有的呢?就是他那個死有生起的,中有才生的時候,他那個時候並不曉得自己死,他自己並不曉得自己死。到那個時候,所以你們看現在有的輪迴這種因果實錄當中,他死了以後,欸!看見了家人哭或者是什麼,他就告訴他們:「你們不要哭,我在這兒好端端的。」然後呢乃至於有種特殊的情況,他自己不覺得死,然後呢一下忽然之間看見自己死了,他就恐怖了。實際上恐怖,他並不是對他前生的貪著,而是說無始以來自己愛著,覺得自己失掉了,這個恐怖,這一點我們要了解的。他這一句話的說明,理由就是這個。

造不善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陰闇夜。

那麼凡是造不善業的、墮落的這個人,這個人的中有,看起來他黑黑的、烏漆漆的。

作善中有,如白衣光或晴明夜,

善業的這個中有,換句話說,投了人、天的這個中有身是白的。

見己同類中有,及見自等所當生處。

這個中有所能看見的是什麼呢?就是自己同類的,以及自己要到那個地方去,到哪裡去,那個地方他會看得見的。關於那個中有的前面還有一些解釋,將來十二因緣當中,我還會特別地提到它。而十二因緣特別講的,就是前面的生有到中有,中有到後面的生有之間的真正的關鍵。前面我剛才說的一些愛,為什麼愛染而生起的,今天只提個大綱,到後面那個地方的話,會仔細地說明。繼續下去:

《入胎經》云:「地獄中有如燒杌木,旁生中有其色如煙,餓鬼中有色相如水,人天中有形如金色,色界中有其色鮮白。」

那麼經上面告訴我們,這前面已經說過了。這個地方就是引經證,經上面告訴我們這個中有的樣子。

此是顯色差別。

此是顯色差別。這個色有兩種,一種叫形色,一種叫顯色。形色就是形狀,長的、短的、方的、圓的;顯色呢,青、黃、赤、白,亮的、暗的,就是這個。

從無色沒生下二界則有中有,若從下二生無色者則無中有。

那麼還有呢,這個中有就是在六趣當中,或者五趣當中,這個這樣的:這個如果到無色界去,上升的時候沒有中有,然後呢從無色界下來的時候,那個時候有中有。

於何處沒,即於其處成無色蘊,

生到無色天去的人怎麼呢?哪個地方死的時候,就在那個地方成無色蘊。

堪為根據諸教典中除此而外,未說餘無中有之例,故說上下無間,皆無中有,亦不應理。

那麼這個地方說出來,他是都有根據的。那個地方說,為什麼無色界沒有中有,根據各種可以依據的教典上面來說,只有這個生到無色界上升的時候沒有中有,其他地方並沒有說,「故說上下無間,皆無中有,亦不應理」。對,我剛才說的到無間當中沒有中有,這個顯然錯了。這個地方告訴說,到無間地獄當中也不一定,它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經論上面來說明它。我想這個地方我們還是一定要信賴本論所指的,本論所指的,它的的確確它每一個地方都有圓滿的師承出處。

經中又說天之中有頭便向上,人之中有橫行而去,諸作惡業所有中有,目向下視倒擲而行,意似通說三惡趣者。

還有那個中有這個走法也很有意思。經上面說,如果上升到天上的中有,他頭是向上的,人的中有是橫的,惡趣當中向下,這個顛倒的。然後呢它那個惡趣,它並沒有說到底惡趣當中哪一趣,所以「意似通說三惡趣」。

《俱舍論》說,人鬼畜三,各如自行。

那麼這個是經上說的,那麼這個《俱舍論》上面另外一種說法,說人、鬼、畜生,就像他,人當中怎麼走,那個中有也是怎麼走,這個說法有一點點不同。總之這個地方又告訴我們,他經跟論之間,如果彼此之間有不相應的地方,他統統俱引,引在那個地方。這個有一個特點哦!就告訴我們,喏,像這樣的這種大成就者、大聖者,引經據典,但是他絕不自己輕下評論。這個又更要警策我們現在隨隨便便我們看了一點,根據我們的判斷,說是這個、是這個、那個,這個是一個非常不應該做的事情。那麼前面就是講那個中有怎麼樣生起,以及中有的現象,中有的現象。那麼這個中有的壽命能夠維持多久呢?說:

壽量者,若未得生緣,極七日住。

這個如果說他得不到新生命的因緣的話,他這個中有可以住七天。

若得生緣,則無決定。

如果說在這七天當中,遇見了這個下一生的去處的話,那他隨時遇見了,隨時就去了。那麼萬一到了七天,沒有碰到怎麼辦呢?他就會轉一次。

若仍未得則易其身,

所以他每過七天,他這個中有會轉一次,每過七天中有會轉一次。

乃至七七以內而住,於此期內定得生緣,故於此後更無安住。

所以七天,通常我們說「七七四十九」,「七七」、「七七」就是這個道理。這個中有最長的住,是總共住四十九天。任何一天,得到了生緣就去了;萬一得不到,到了這個死的那天算起第七天,滿七天他又轉一次,滿七天轉一次,最久是四十九天。所以過了以後,再不會再存在的,再存在的。

堪依教典,悉未說有較彼更久,故說過此更能久住,不應道理。

說凡是可以依據的很多教典上面,都並沒有說能超過七七四十九天的,所以說能夠超過不合理。是,我以前聽說有能夠超過的,乃至於剛才有個同修也特別提,平常我們常常說地獄裡邊的沒有中有的,我也這麼說,現在本論上面告訴我們這個。至少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一點,我們要了解,叫「多聞闕疑」,我們不要對我們不能肯定的東西下斷語,我們只能說,我從什麼論上面,什麼經上面看來這個是這個樣的。不要說你看來,就是你實際上親驗證得,你要曉得我們現在能證得的只是一點點。不要說你連它定都沒有證得,就算你證得羅漢了,你離開那個聖人之差得不曉得多少,不曉得差了十萬八千里啊!

說到這地方,也講一個故事,就是周利槃陀伽那個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對不對?他又這麼笨,他要出家,他去找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尊者看看他不行,所以所有的弟子都說他不行,結果找佛,佛讓他出家。佛就下面說:「他們那些聖者,他自己的成就,成就了這些,他並沒有力量真正地能夠把世間的這個一切看透,他怎麼了解這個事實的真相呢?」

這個說明了,我們千萬注意!平常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我們自己的種種理由,我這個對,他這個不對。至少到現在為止,我們了解了兩樣東西:第一個剛才說,當你覺得百分之百地有理的時候,你往往是百分之一百錯的時候,這是第一個。還有一個,就是我們修學了佛法,當我們覺得對的時候,是,你已經摸對了一點點,千萬不要忘記掉瞎子摸象的公案。你摸到了,是的,沒有錯,可是那個時候你摸到的只是一點點,這是我們修學佛法的人,必然應該認識的。那麼這個時候對我們有利無害,我們曉得了自己的條件是步步上升,如果你不了解這個,等一下就諍論蜂起,完全錯了。我們現在繼續下去。

如天中有七日死已,或仍生為彼天中有,或轉成辦人等中有,謂由餘業轉變勢用,能轉中有諸種子故,餘亦如是。

那麼天當中,中有七天死了以後,仍舊轉天中的中有。他下面又說這個天中的中有可以轉成功人中的中有的,因為其他的力量轉變,可是前面又說不能轉。真正說一般這個地方說不應理,說不能轉,是不能轉,但是如果有特別的,像剛才說遇見這種特別的因緣的話,他可能轉。這個照這個地方說,我們現在是了解的,我們要說明的。當然你那時候你有清淨的經論依據,那個時候我們再來把它加進去。到現在為止,我們所了解的是沒有特別的理由不能轉,到了七天以後,轉來轉去還是轉在那個裡邊。

那麼再下面呢,就是生有結生之理。這個從死到生那一段,也許我們看起來是一個理論,了解了覺得很有趣;如果你證印地深一層去了解的話,就是我們當下前一剎那,到後一剎那修行的依據全在這裡。所以以前特別強調的,這個談到感果的時候,說異熟果是什麼,等流果是什麼,增上果是什麼,實際上呢它一直在那個等流當中。不過我們這個等流就是這個異熟沒動,異熟沒動,經常性就是這樣,只是說心念的剎那剎那地前後在變。現在這個上頭那個異熟變掉了,這個心念還是前面這個東西在前後相續哦!而最最主要的關鍵,還在這個相續當中。所以這地方特別說明生死的關鍵是這個,而實際上生死的關鍵是哪兒來的?就是積前面的業。前面的業是什麼?就是你、我們一生當中時時刻刻從前到後的每一剎那的積累。當這個地方你說得很清楚的話,真正我們修行的時候就每一剎那當中,就應該這個上面下功夫,著眼修行除此以外沒有了,就這樣。現在看下去。

第五次於生有結生之理者。若是胎生,則彼中有於當生處,見有自己同類有情,為欲看彼及戲笑等,遂願往趣當生之處。

這個是第一段,我們來看一看。假定你是胎生的話,那麼這個時候在你該生的那個當生的地方──為什麼當生的地方你看見呢?前面告訴我們這個中有的神通是根據什麼?根據他的業,就是你有這個業,所以你具這個力量。這個記住哦!當我們造業的時候,不是一個人造得起來的,對不對?你造任何一個業,牽涉到多方面的一定是。我送你一樣東西,我跟你吵一架,我跟你什麼,輾轉地相關。這個造一個簡單的因,造一個簡單的業,最初的業,最初的因,初因找不到,細的是說;粗的是至少說「我、你」這樣。所以同樣的那個時候,還是說跟你的前面的心識等流前後相續,是這種狀態;然後你看見了外面那個異熟,外面這個增上也是,那就是那些人。當時你造業的時候,所見的那個對方、對象,那個時候就是你看見的,那時候你看見的。如果沒有造那個業的話,對不起,儘管中有有神通,你看不見,看不見。所以到那時候,欸,他就看見了,看見了。然後呢他看見了很歡喜,「為欲看彼及戲笑等」,走到那地方去,就去了!

注意!注意!平常為什麼我們常常說戲論,為什麼我常常提我們沒有什麼事情不要看見了就歡喜。現在呢,只要我們檢查一檢查我們自己的內心,很容易找得出來。我們現在叫生有,生有就是在你結生完了以後那個心識的狀態,其實那個心識的活動本身跟中有是完全一樣的。就是跟你有緣的,你就會看見會聽見──啊,下了課,那些人跑到外面去了,你就歡喜,你就要去呀!對不對?等到你死的時候,還是這個,想想看對不對?如果你不歡喜你不會去,你歡喜的地方就是去。所以你不要小看哪!整個的……在任何一個場合之下,我們真正的造的業就是這個。所以說或者是重業,或者是隨近,或者是串習,平常我們串習的就是那個,到那個時候你自己不曉得為什麼,它就有這股力量,腳底下面塗了油,你要往那個地方去。對不起,到時中有現起的時候,它也是這個力量。所以現在這個地方看看噢!你不要把它看成個道理,真正我們學就從這個地方學起。然後呢去了,很來勁,下面呢那個時候,就是

次於父母精血,起顛倒見。

那個時候就是產生真正結生的時候。

爾時父母未行邪行,猶如幻變,見行邪行,便起貪愛。

這樣,假定說你看見那個父母他並沒有在這個交媾的時候,那你就像普通一樣的幻變一樣,你在這個大家一起戲笑,就這樣,你並沒有覺得什麼。如果那個時候他們正在這樣的話呢,你就這個貪欲心,生死的貪欲心也生起來了。生起來的狀態是下面:

此復若當為女,欲令母離,貪與父會,若當生男,便欲父離,貪與母會。

說這個,這種說法,就是說實際上呢那個時候你去看見那個父母交會的時候,先是你看見兩個人,到後來,欸,你覺得:「不!」你變成其中的一個人,就是這樣。如果說你是個女的話,你覺得替代了這個母身,所以你先就厭惡這個你所看見的母親。反證的話,你會對這個說你自己的父親,對他有怨,不希望他存在,就是說你自己要取代他那種感覺,就是心裡想。那麼,《瑜伽師地論》上說非實,

《瑜伽師地》是說非實

說不是這個的,是什麼呢?

見其父母,誤於精血見行邪行。生此欲已,如如漸近,如是如是漸漸不見男女餘分,唯見男女二根之相,於此發憤中有即沒,而生其中。

《瑜伽師地論》上另外一個說法,實際上呢這並不是兩個絕大的差別,而是說,說得更深細一點。說前面講的,這是看見這個男女的兩個全貌;那個時候他看見的不是,只是看見了很少的一部分,看見很少的一部分。那麼一部分你看見了以後,那個時候你其他都看不見。

因為實際上你要曉得,那個中有生出、現起來,完全是從心識。換句話說,平常我們呢集中的時候,譬如我們在一個心識並沒有專注的時候,你會心識專注得,啊,好像站在這裡、坐在這裡,你也可以說什麼都看不見,也可以說什麼都看見,坐在這裡眼睛所有看見。當你全部精神貫注在一個人身上,或者聽一個人的時候,其他都看不見了,其他都聽不見了,對不對?我想我們都有這個經驗。喏、喏,這個就是這個,就是這種狀態。他剛開始的時候,這個沒有強盛地現起的時候是這樣,等到後來那個欲念引發了之後,它非常強盛的時候,其他都看不見了,就是這樣。那個時候越鑽越深,越鑽越近,那個時候已經到進去了。

關於這個,這個特別的後面還有一個說明:到那個時候的話,那時候只見先是看見二根,到最後來的話,你就因為看見了,自然而然你覺得其中的一個,對於另外一個你就有他排斥他的這種,所以「於此發憤」是指這個而言。否則你發什麼脾氣?不是發脾氣,是你覺得你好像要取代他,所以不希望他存在的這個排斥那個心理,使得你這種強有力的心情,就沾上去了。那一沾上去的一剎那叫生有,那個生有生起的時候,那個中有就沒有了,這也是如秤低昂,就是這樣,就是這樣。

此復父母貪愛俱極,最後決定各出一滴濃厚精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猶如熟乳凝結之時,與此同時中有俱滅。與滅同時,即由阿賴耶識力故,有餘微細諸根大種和合而生,及餘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摶生。

那個就是結生那一剎那,那個時候那一剎那。那個時候就是父母交會的出來的時候最後這種狀態,他那個自己的這個識心,中有的識心,那個叫作阿賴耶識的力量就和合。和合了以後,你那個時候由於強有力的這個執取的力量,就會攝持它。攝持了以後,那個時候就是「諸根大種」跟著和合生起來了。所以這個時候叫作結生,那一剎那以後,那叫什麼?我們在這個十二因緣當中「名色」,「名」就是你的心識,就是你的心理作用,「色」的話呢就是父精母血和合。由於你的這個識所攝持的關係,所產生的根大,那個根大的最初的那個時候,那是結生相續的。

爾時識住,即名結生。

那個時候你的識就安住在這裡就不動了,然後呢自己也就像做夢一樣,什麼都不知道了,又不知道了,神通等等又不知道了。然後呢就一個大夢一睡十個月,在這個地方。

諸有不許阿賴耶者,許為意識結生相續。

那麼前面所說阿賴耶識的力量,但是因為部派不同,有很多部派不承認有這個阿賴耶識,那沒有關係呀,你承認的你說吧!什麼?有很多人說意識,那麼就是意識好了。其實意識跟阿賴耶識也只是分類的開合、粗細的不同。所以大師在這個地方,真正那種大乘聖者的了不起,他就是只要把那個行相說明,內容是如此,你用什麼名詞沒關係,主要的是這個;總是能夠跟他們那個部派的論相應,說明了生死相續當中的關鍵。那麼這個結生過程的主要的關鍵說明了。下面:

若薄福者,當生下賤種,彼於死時及入胎時聞紛亂聲,及自妄見入諸蘆荻稠林等中。

如果說福薄的人,那麼他生的地方,就是比較下賤的地方。那麼下賤的地方,死的時候跟入胎的時候,所接觸到的,聞、看所看見的都是很雜亂。而且那個地方的本身叫作「蘆荻稠林等中」,就好像我們平常看見的不是一個好的地方。

造善業者,當生尊貴族,聞有寂靜美妙音聲,及自妄見昇於高閣宮殿等處。

那個是造善業的人是這個樣的,跟前面的那個恰恰相反,恰恰相反。總之,他由他什麼業,在任何情況之下,這個業所變幻、所顯出來的行相,就跟他造的善惡業是相應而起。

又住胎者,凡經七日,有三十八,

一共有三十八個七。

胎中圓滿一切肢節。

經過了三十八個七以後,

次經四日,當即降生。如《入胎經》云:「此經九月或過九月,是極圓滿,住八月者雖亦圓滿,非極圓滿。若經六月,或住七月,非為圓滿,或復缺肢。」此等廣說,如《入胎經》,應當了知。

這個很容易懂。經上面告訴我們,住胎的真正的時間是這麼久。如果住了三十八個七以後,再過四天,這是最圓滿的。那麼八個月的話還是圓滿了,但是呢並不是最圓滿。如果六個月、七個月,那麼那就不圓滿。不圓滿的時候,那個時候生出來,就有殘缺了。

若於生處不欲趣赴,則必不往,若不往者定不應生。

這個道理很容易了解。在生的地方,如果你不想去的時候,你不願意的話,你就不會去,不去的時候你不會生,這個是講我們結生相續的。我還記得上面剛才講那個,提出來這件事情吧,這個中有,現在我們生有的狀態是一樣的,如果這地方你不願意去的話,你不會去,你不會去就不會感得。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