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注意哦!到另一個問題了,說:「剛才已經說過了,眼前我們可能,不但可能,對我們極大部分的經論來說,眼前是用不上,這可能的。」師父用了「可能」喔!可能眼前用不上的這部分教典,對這部分眼前不能馬上起修的經論,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師父提出了「慚愧」,師父說:「哎呀,你看那個善財童子,那是大善知識,他沒有一個地方不是佛法,而我們現在呢?用不上,幾乎沒有一個地方能用的是佛法。」注意哦!「用不上」,應該是很多修行人有這種苦悶,我們也都有。說佛法用不上,不是所有的用不上,有的肯定是用不上。那最用不上的有兩條路:一個是用不上,所以他不準備學。注意喔!不學,也不準備學,所以也不敬重它。然後師父在此處提出了一種如法的狀態,是什麼?「這個地方我們要深深感到自己慚愧。」
注意喔!這個如法的狀態,對用不上的法類要產生「深深感到自己慚愧」。
大家可以觀察一下,可以想一想:這是一種什麼心態?什麼是「深深感到自己慚愧」的心態呢?有生起來過嗎?對於自己用不上的教典,有生起來這樣的覺受嗎?
一個無價之寶,能救自己和所有、所有的有情,可是不會用。你知道它價值無限,它用了就可以救自己和救很多很多自己關心的生命,可自己就是不會用!那麼多的煩惱要調伏、那麼多的眾生想要去救,因為自己不會用所以救不到,甚至也幫不了自己,不應該深深感到自己慚愧嗎?
慚愧之後呢?是不是會發起希求心:「積集資糧,淨治罪障,廣發正願。以是不久,漸漸增長智慧能力,於彼一切悉能修學。」是不是就推到這裡?
那有人說:「我對經典沒有感覺呀!」沒感覺也要慚愧,不是嗎?不能說我對經典沒感覺,就是經典錯了,對不對?所以如果自己感受不到,還自己說這一些都不是佛法──注意喔──就在因地上面先種下了這個惡因的話,一定要在此處特別注意,這是一個惡因!惡因是什麼意思?就是它會把你引到極大痛苦的地方,它的果是成熟極為痛苦的,非常可怕!
接著又到哪裡了?師父說:「對我們目前修行非常重要。這個習慣已經養成功了,這以後要真正努力改的就是要改這個。」
改什麼?
是不是要改那個惡因啊!那個惡因是什麼?眼前不但我們感受不到,還覺得這一些不是佛法,這種見解就是惡因,這種見解就是我們要改的。師父說:「我們真正要努力改的就是這個。」就是當下對於自己用不上的顯教的、密教的,或者釋論裡詮釋的法義,不能種下惡因,一定要種下善因,發美好的正願,絕不能種下惡因!對不對?
那怎麼樣去防、怎麼樣去改啊?
一定要對全圓的佛陀的教法產生一個廣大的希求心,就像我們學道次第,從親近善知識一直到止觀雙運、到空性,一直這樣反覆地聽,你就知道:欸!這部分是我將來要學的,這個是一定要學的,一個成佛之路一定要學的!所以不要覺得我現在用不上的我就不要。
那舉一個通俗的例子,它等於說:我春天的糧食存夠了、夠吃了,我其實不用準備秋天和冬天的,因為秋天和冬天的糧食我現在也都吃不到。大家到秋天的時候,可以看到松鼠還有很多小動物都在準備冬天的糧食,都是要往後想,想很多。所以那同樣夏季的時候,那薄薄的衣服就可以了,你根本就不用準備冬季禦寒的衣服,因為夏天根本就用不到。這是一樣的道理。因為自己要穿越四季啊!所以自己一定要從凡夫地走到佛地,這個路上所有的佛陀的教法都是要給我講的,給我準備的,那我一定要都要學。你到了那個季節你馬上就會用,而且你要在提前就準備,不然就來不及了嘛!
前面所說那個惡因,他不是準備,他是等於夏天的時候把冬天的衣服都燒掉了,所以是沒有後路的,對不對?所以我們對於修行的這個路,一定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知道佛陀所說的所有的法都是我成佛的路上必不可少的,每一個都不能少!用這樣的心去恭敬佛陀所說的顯密的所有的教典,還有祖師、佛菩薩造的那些釋論。每一聽到、每一遇到,立刻種下善因,發下善願!這樣自己也很開心,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