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接著再聽下一段:
這個地方呢,我順便提出一個公案來,提出一個公案給大家說一下,這個在《西域記》上面。然後呢在《大唐西域記》上面,這個出在《西域傳》,那個《大唐西域記》也有這一段。可是《大唐西域記》我很久以前看,現在印象不深,我鼓勵你們同學這種書要多看,你們如果看見的時候告訴我一下。那麼公案是什麼呢?我告訴你們,大乘有一個大菩薩──世親菩薩,他早期學小乘,反對、否定大乘。後來因為他哥哥無著菩薩的接引,他非常懺悔,他要割舌頭。他哥哥說:「你割舌頭沒用,你舌頭割掉了,但是你毀謗的罪還在;以前你拿舌頭去毀謗,現在你同樣地用舌頭來讚揚,那麼功過可以抵銷。不但可以抵銷,因為大乘的功德的殊勝,那你可以不但可以抵銷所有的罪過,而且可以增長無邊資糧,因為它本身的大嘛!」所以他後來就讚揚那個大乘。所以世親論師「千部論主」,那個人真了不起。
問大家問題:師父講的這個公案,出處是在那一部啊?《大唐西域記》,對吧?有人說是《西域記》。那你覺得這個公案最令你驚訝的是什麼?我讀這個公案最令我驚訝的,應該說可以到驚駭的程度,是「大乘有一個大菩薩──世親菩薩,他早期學小乘,反對、否定大乘。」我們都知道反對、否定大乘的果報是很酷烈的,在認真學習《廣論》之前,有些人可能也不知道。
有人會問:「為什麼學小乘會否定大乘呢?那是不是學小乘的都反對、否定大乘呢?」一定不都是這樣的!因為現在也有很多小乘部派是不否定大乘的。但是仍然會有學小乘的否定大乘,其中的緣由,可能是要看看到底是跟誰學的,你的老師是怎麼教的,還是你自己看書學的,怎麼學的?
說到這裡,有沒有想到《菩提道次第廣論》皈敬頌裡面說像眼目一樣、讓我們更能夠趣入一切佛語密意的《菩提道次第》?對不對?所以善知識清淨傳承的法脈非常、非常地重要!有了善知識,就會教給我們清淨的傳承。再說一遍!清淨的傳承是什麼呀?能不能找到經典依據啊?是不是就是從正遍知輾轉傳來到現在沒有間斷的?《廣論》在哪一頁有這一段?《廣論》第二頁:「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是不是聽到這個公案的時候,再讀一遍《廣論》的原文,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一旦學的人知道前面學錯了,而且那麼用功學錯了,其實這是不幸,也是不幸中的大幸,因為知道了嘛!可是知道之後就會產生劇烈的痛苦,就像世親論師他想要割掉自己的舌頭來懺悔。要是他沒有遇到無著菩薩這位兄長和善知識,會怎樣呢?一生都會繼續反對、否定大乘嗎?那就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再看一段《師師相承傳》中無著和世親的故事。
世親論師與無著菩薩他們倆是兄弟,同母所生。無著菩薩誕生之後,非常努力地學習了共通的明處,之後他就出家了。這一段就交代這麼多──就出家了!
他的母親叫明律,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了不起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往昔長久以來具有大菩提心,還有弘揚佛教的願力。那具有大菩提心一定是個菩薩了!在無著菩薩出家之後,又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他的母親與一位婆羅門又結婚了,生下了一個具足相好的孩童。知道他是誰吧?就是世親啊!
這個媽媽就依照婆羅門吠陀典籍中所說的使智慧銳利的儀軌,在這小孩的舌頭上用牛黃寫下了「阿」字等,還透過各種洗浴呀,並且在非常清潔的環境中撫養這個小孩。然後等到這個小孩已經長到相當年齡的時候,像語文啊、數學,還有四吠陀等共通明處的這些典籍,都是由他媽媽親自教的。所以那個時候媽媽也好,小孩也學得很好,完全領會於心中。本來覺得其樂融融,這樣就可以了,可是有一天媽媽對這個小孩說:「寶貝兒子啊!我生了你不是為了發揚種姓等世間的法,那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振興佛教,因此你應當出家精研三藏,振興佛教啊!」由於他母親這樣地策勵──其實也不知道策勵了多少次──世親論師聽了媽媽的話,就去那爛陀寺出家了。
出家囉!
看到這一段,會不會覺得很有時代感?有沒有前世今生的感覺?我們現在也有一些學佛的父母親也會勸導他的小孩出家,說:「哎呀!生了你、把你養這麼大,不是為了家族企業、做什麼、做什麼,是為了讓你不要受輪迴的痛苦,學弘宗大師的圓滿教法!」
說回來喔!世親論師剛一出家的時候,他對和尚、阿闍黎非常地敬重、非常地尊重,也遵照阿闍黎的開示,如護眼珠般地守護著一切細微的律儀和制限,並且他也精研三藏,非常、非常用功地學習。看起來就是有高貴的教養、非常地尊師重道,又努力學習的一個非常出色的人。
之後,他又要到另一地方去求學,為了什麼呢?為了徹底地通達對法藏的深細密意,為了沒有混雜地了知聲聞十八部各派的宗見,又為了到達自他宗義大海的彼岸,所以就前往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就是今天的喀什米爾,在那個時候叫迦濕彌羅。那個地方有什麼特色呢?人傑地靈、廣出智士。在那個地方,他也是非常努力地精研過去的阿羅漢攝集的《七部對法》還有《四部律典》其中的要義抉擇出的《大毗婆沙論》。這樣廣大的論著,他都能夠把它記在心裡,而且毫無紊亂地運用無垢、深細的理智,去抉擇論中的所有要義,並且領會在內心。也有寫到他在迦濕彌羅,也就是喀什米爾,為很多有情說法。如果大家有機會看到今天喀什米爾那個地方,就可以知道那是世親菩薩說法的地方。
一段時間之後,他就要返回印度了,可是當他要返回印度的路程之中,發生了非常兇險的事,就是他被搶劫了!他所攜帶的佛像、經卷、書籍、錢財一切資具被搶劫一空!然後世親論師再返回,重新準備新的經卷等物,結果又遭到了搶劫;然後他又回去準備。如此這般經過三次之後,又被搶了!論師就心想:「啊!現在這個經卷、財物都被洗劫一空了;然而法就在我的心中,誰也無法奪走,那就身無一物地走吧!」
於是一路輾轉、幾經波折,很不容易他來到了那爛陀寺。在那裡他就為很多法師說佛法,這個時候他就聽到兄長的消息。傳記裡沒有說那個時候無著菩薩是不是在那爛陀寺,還是去其他寺院講學。大家知道他的兄長就是無著菩薩嘛!已經在這裡出家很多年了,而且著作了許多論著。結果知道了著作了許多論著之後,世親論師居然做了一個頌,說:「噫嘻無著入山林,十二年中修禪定,禪定不成著宗書,多至大象滿載負。」說:「哎呀!十二年中進山林裡邊修行,禪定沒有修成,卻著作了許多論著,著作的論著多到能裝滿大象運載的量。」很顯然充滿了諷刺的意味,但是他諷刺了誰呀?一位真正的菩薩,就是無著菩薩,和他所著作的大乘教法。大家都知道無著菩薩是廣行派的祖師喔!這種祖師,居然被親弟弟諷刺了!
那個時候世親譏謗了大乘人與大乘法,然後這個不幸的消息無著菩薩就聽到了,說:「唉呀,這個會成為邪見啊!這麼辛苦地努力學習就沒有意義了。」所以哥哥就很為他擔憂,也想各種辦法,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為了救他這個弟弟,為了能夠破斥他所持的那個宗見,就派遣了兩個弟子,做什麼呢?帶了《十地經》和《無盡慧經》前往世親那裡去了。
這兩位弟子就依著無著菩薩的吩咐,早晨與傍晚的時候各誦一部經。誦經的時候,被世親菩薩聽見了──當然一定要被他聽見,是故意給他聽的嘛!那讀到這裡我們想:聽見了之後呢?如果這邊有鏡頭的話,應該世親論師的表情在變化吧、眼神在變化吧?聽了之後,世親論師就說:「傍晚所誦的那一部教法因位賢善,早晨所誦的那部教典因果兩者均極賢善!哎呀!我誹謗了大乘啊!當斷舌以報!」看看這個聰明程度,他聽完了立刻就知道了,這是何等的慧力啊!就知道自己做錯了,一聽經馬上就知道了,然後馬上就開始想到怎麼樣收拾以前所造作的這個深重的惡業,他要斷舌以報。
當他要去找刀斷舌的時候,那兩位門徒當然會很驚恐,就趕快請求他說:「哎呀!你不要斷舌啊!你的兄長具有除罪的方法,你趕快到你的哥哥那兒去啊!」在這個傳記裡就說把他勸住了。於是世親跟著那兩位來到了無著的座前。不知道是不是在這個寺院?可以想像一下:一個要斷舌頭懺悔的人,來到了兄長的座前會怎樣呢?傳記裡對這一段沒有寫太多,只寫到:他聽受了法義,由此就生起了敬信,在無著菩薩的座前懺悔了罪業,並且漸次地聽受大乘的教法。
那個時候,世親論師不是跟著無著菩薩在學習了嗎?後來他就得知,哇!這個兄長無著菩薩居然和至尊怙主彌勒常時不離──就是能親見本尊──一切行動他都請示彌勒菩薩。這件事情應該在當時是非常祕密的,只有特別特別親近的弟子才會知道,因為很多大上師都是對親見本尊這種事情非常非常地慎重的!
結果世親論師知道了,知道了之後怎麼辦呢?你想想:如果你知道了你會怎麼想?你肯定想:那我可不可以見一見啊?他就請求了無著菩薩說:「可不可以讓我親見彌勒菩薩呀?」彌勒菩薩耶!我們想一想,有人能親見彌勒菩薩,我們會想說:「啊!可不可以我也看一下!」
無著菩薩就把他的請求向彌勒菩薩啟白了。可以想像他是如何緊張地等待著彌勒菩薩的教誨。結果請來了教誨,彌勒菩薩說:「世親由於當初毀謗大乘,所以在這一生中無緣見我。為了懺淨罪障,要多寫大乘經論的解釋,多誦《頂髻尊勝陀羅尼》,來世能見到我!」
大家可以看一看喔!等一下!看一看。這裡邊雖然說見不到,有沒有想為什麼見不到?因為毀謗大乘見不到,原因講了。那肯定是他心痛啊!又說到心痛怎麼辦?「你怎麼懺悔呢?要多寫大乘經論的解釋,多誦《頂髻尊勝陀羅尼》。」哎呀!那問說:「到底什麼時候我能夠有資糧見到您的尊顏呢?」他標了一個時間:「來世能見到我!」他所有的牽掛,雖然沒有親見,但是彌勒菩薩已經透過他哥哥都給他講了。
大家想一想,如果你的兄長能夠請示到彌勒菩薩的教誡,那你對這個兄長當然是更有信心了!所以此後世親菩薩就對兄長無著菩薩更加地景仰。景仰的方式是什麼?世親菩薩就遵照彌勒菩薩的教誡而做,依教奉行!信心生起就是這樣。所以最初他就著作了詳細地開示菩提道次第共下士、共中士的所緣,以及上士修持的所緣──四諦教法的《阿毗達磨俱舍論頌》。就是那部偉大的論著!
以上大致是《師師相承傳》中的記載,這個很顯然是藏地關於無著和世親菩薩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