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409 種下廣學之因

能成辦此所有大乘,亦滅眾過備起眾德。

那麼在因地當中要修什麼呢?要所有的過失徹底地淨除,所有的功德要徹底地圓滿。

故大乘道遍攝一切餘乘所有一切斷證德類。

那個大乘的真正的,假定說你不遍的話,這個遺漏、那個遺漏,你能大嗎?是,小乘可以不包含大的,我本來是個小乘;你說大乘,大的是無所不包、絕待之大,結果把那個小乘擺在外頭,你這個無所不包怎麼講法?大乘是遍學一切,圓滿一切德相,然後呢斷盡一切過錯。

是故一切至言,悉皆攝入成佛大乘道支分中。

這個是什麼原因?所以所有的佛的教法,統統包含在這個成佛那條大路當中,這是很清楚、很明白。假定說現在我們修學佛法的當中說,我學這個、那個不對,我學這個、那個不對,你在因地當中就已經偏了。所以我剛才一再說明,不是說叫你現在一口氣馬上要廣學一切,可是我要曉得在因地當中,那個因種非常重要。說我現在的能力不夠,可是我的目的是如此,這是第一個。正因為目的如此,一定你有下腳的地方,下腳的地方是必然是跟你相應的,那個時候你說參禪就參禪,念佛就是念佛,但是呢你最後一定要圓滿的,不圓滿不能成佛。你現在做不到,因地當中應該先把那因種放下去。反過來,我們現在不了解這一點的話,我們因地當中先排斥它,那個時候你的因種種的什麼?欸,障礙!這點非常重要。就是我們現在的起心動念,這個就是我們的所留下來的識種,那個識種到那個時候它就啟發現行的,這個是所以這個地方的真正的圓滿教授告訴我們,大家了解不了解?

所以你念佛的,你一定讚歎這個參禪好、學教好;你參禪的一定讚歎念佛好,說等到我現在這個事情做好了,到了那個程度,那方面學圓滿了,再去學這個。所以當你到那個學圓滿了,將來這個因種在心裡啟發出來,你學這個的時候毫不困難。否則的話,等到這個圓滿了,你停在這裡,這個圓滿了嘛;這個我就一向就討厭它,你不知不覺當中,你就排斥這個東西,他後面會有詳細說明。我們修學佛法沒有別的,就要淨除自己無始以來的這個業習,說業種子,這是為什麼我們起心動念,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的一點。這是頭上先開始提一下,先開始提一下。那麼上面說的道理,下面呢,喏,來把事實證明。

好!我們來看師父前兩段話,說:「能成辦此所有大乘,亦滅眾過備起眾德。」接著師父解釋這段話,問我們說:「因地當中要修什麼呢?」(法師發言:「所有的過失徹底地淨除,所有的功德要徹底地圓滿。」)所以這裡邊就提出了一個「因地」。因地很顯然就是在準備階段,或者說在開始準備階段,那麼他準備要做什麼呢?就是要所有的過失淨除,前面有一個「徹底」;所有的功德要圓滿,還是有個「徹底」,沒有餘地地全部都要掃盡一切過失、圓滿所有的功德。注意喔!提出了一個「成辦此所有大乘」的目標,就是要所有的過失遠離、所有的功德都圓滿,這是大乘所要達到的目標。

接下來下一段,說:「故大乘道遍攝一切餘乘所有一切斷證德類。」師父在這裡邊有說什麼?不遍的話、有遺漏的話,就不算是大乘了。如果說自己是大乘,卻把小乘擺在外面的話,那很顯然這個「無所不包」就不能這樣講了。所以就得出結論說:「大乘是遍學一切,圓滿一切德相,然後呢斷盡一切過錯。

接下來到了:「是故一切至言,悉皆攝入成佛大乘道支分中。」我要提一個問題,我們看這句話,再看一遍:「是故一切至言,悉皆攝入成佛大乘道支分中。」一切至言很顯然是佛所說的,全部都攝入成佛的大乘道支分中。我不知道大家聽完之後會不會想個問題說:「欸!這是為什麼?是怎麼攝的呢?」

然後師父好像聽到我們心中的疑問,就問:「這是什麼原因呢?」什麼原因呢?後面有很長的原因。接著師父說:「所以所有的佛的教法,統統包含在這個成佛那條大路當中,這是很清楚、很明白。」我們清楚、明白嗎?我們是不清楚、不明白的。為什麼所有佛陀的教法都包含在成佛的那條大路中呢?如果說有一些佛教的成佛的方法沒有包含在成佛的大路中,那佛陀講它要做什麼呢?你可能說:「啊,講它證二乘果呀!」那二乘果最後會不會還是要成佛?也是引入,所以中間休息還要進來的。

因為有這樣的一個大前提,接著就提到了我們的現行,說:「如果在佛法當中我學這個、不學那個,那個不對。」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因為我們都有一個自己的喜好、有一個自己的看法,甚至有自己覺得特別權威的、自己特別有經驗的那個東西。我們用我們權威的去判斷的話,師父說:「你在因地當中就已經偏了。

如果這樣去判斷的話,在因地當中一定會偏嗎?為什麼?(因為自己是凡夫。)因為沒有成過佛!如果拿凡夫的這個去看待佛陀的教法、去挑三揀四的話,這個會偏,對不對?因為我不是成佛了然後來這樣說的。除非你覺得你成佛了、你的經驗非常豐富的,你能說:「啊!這個也不要,那個怎麼樣。」但如果都沒有,完全拿一個凡夫的經驗來去判斷的話,很顯然應該是不太懂的。不太懂就偏掉了!

那接著:「我不要學這個、我不要學那個!啊,這個不對!」那好吧!接下來我一口氣要馬上廣學一切嗎?這個不太可能,因為能力不夠。可是接著師父說:「可是我的目的是如此。」我的目的是什麼?廣學一切,說:「這是第一個。」在這個第一個前面還有一個「因地當中」,在這個因地當中,師父說:「那個因種非常重要。

這個因種,請問:要種什麼樣的因種呢?(要遍學一切。)(自己相應的這一步,還有發願廣學一切。)說:我現在的能力不夠,但是我要曉得我要廣學一切,對吧?所以師父把它放在第一個,就是這個人有一種覺悟,他已經覺悟到:我的目的就是要廣學一切,所以我在因中我一定要種這個廣學一切的因,就是我的發心要這樣。

但是我現在的能力是不是可以廣學一切呢?能力不夠。注意喔!注意喔!能力不夠,能發心嗎?(可以。)很多人認為:我能力不夠我發心是白發!我能力不夠幹嘛我還要這樣發心呢?為什麼我還要這樣發心呢?但是這裡邊教的是說:正因為你能力不夠,所以才要發心,所以才要種一個正因啊!正好跟我們的思路是反的,有沒有發現?所以說佛法教我們的東西,跟我們的經驗、跟我們累積經驗得出來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反的。所以要注意這個對自己的了解:正因為我能力不夠,所以才要發心啊!不是說:因為我能力不夠,所以我不發心。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