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聽師父講佛法的時候,會常常聽到「離苦得樂」,只要是講到佛法的部分,常常把離苦得樂跟佛法綁在一塊兒講,永遠是為這個主題服務的。但此處師父提出了:「你如果正確地了解以後,沒有一個人不願,叫你不做,你也不肯。」這個部分就把「離苦得樂」這個事情沒有放在前面講,而是把「正確地了解」放在前面講,因為離苦得樂應該是了解的結果,對不對?知道佛法是離苦得樂的,那是了解完的結果。
那我現在問大家: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嗎?「正確地了解」是第一位的,是這樣嗎?當我們匆匆忙忙地去選擇很多好像令自己快樂的事情的時候,當我們從因出發到果的時候,我們是否了解、是否去評估:我這樣的思想、我這樣的行為、我這樣的身口,是否能達到我想要的那樣的結果?如果評估了結果是事與願違的話,我們就不該在這樣的起點出發。所以這個「正確地了解」了之後,我會覺得人就聰慧多了,對吧?聰慧多了之後,他就會評估:「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然後去算一算「我得的利潤是什麼?我如果不做會怎樣?」這樣評估了之後,其實踏上這條路的時候他的內心是滿踏實的。
所以佛法是最禁得起你計較的──你反覆地、反覆地去思考、辨析,反覆地用你的實踐去驗證的,就是這個佛法。你把你了解的東西一定要去驗證:到底它能不能離苦得樂?你驗證了之後,發現用這個思考方式真的會離苦得樂,你就會更堅定地朝前走,但是「正確地了解」是第一步。
那麼再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麼在解釋「此中諸菩薩所欲求事者,謂是成辦世間義利」,師父卻講了「正確地了解」,卻講了這個?你們可以思考。
然後我們往下聽:
我現在說一個簡單的譬喻來說一下,譬如說我現在說,啊,我要到美國去。然後到美國去怎麼辦?到美國去要坐飛機,要坐飛機,喔唷!這個飛機票要花很多錢,又要這個樣,又要那個樣,我現在就是走路很省力嘛!想到這裡,這個飛機票要幾萬塊錢,我走路不要錢,我就走路吧!當然如果你不了解的話,是嘛!這個多省事啊!然後你就跑,結果你跑了半天,你千辛萬苦地跑到台東那裡,汪洋一片,過不去了!到時候你停下來,你不跑不行呀,這個是它根本原因。為什麼講不跑不行啊?你發現這個地方是三界火宅,這個佛法的真實內涵。所以你真實地了解了佛法的真正的內容,自然而然會產生最後必然的結果,這裡我不詳細談,這裡我不詳細談!關於這個問題,在《法華》上面說得很多,以後它會詳細告訴我們的。
那麼總之呢,現在我們先不談,所以有很多人他現在不願意學菩薩乘的,那我們也不勉強,好、好、好,不學菩薩乘,那你學這個這個聲聞、緣覺吧!不學聲聞、緣覺,人天乘也可以,乃至於你不學人天乘的話,也沒關係!反正我這個法,就是這個樣地引導。不過呢這個地方最主要的,他的的確確是把最圓滿的法擺在這裡,他也不忽視其他的;因為不忽視其他的,所以他從上到下他有圓滿的。那麼從這個裡面告訴我們,作為真正追求圓滿的是些什麼?修學圓滿佛法的那些人叫菩薩,菩薩要做的內容是什麼?他所欲求的事情,是成辦世間義利,世間的一切的有意義的這種事情。
聽了這兩個小段之後,回到一開始,說:「真正要修學佛法的話,不管你願不願,他最後的話,一定要走上這條路。」一開始我們會理解為這條路就是修行,對不對?那此處呢?到這兒呢?是不是大家剛才的答案不是那麼明晰?是說「離苦」。可是師父在這裡邊講的是,很多人是不願意學菩薩乘的,對不對?但是不願意學菩薩乘的怎麼辦呢?前面講的是:「如果正確地了解了,沒有一個人不願意的,都會願意。」
但是接下來師父卻說:「那我們也不勉強」,就是不要讓你為難,那就學聲聞、緣覺;聲聞、緣覺不學,好!那人天;乃至還不學人天的話,也沒關係,反正總有一個讓你慢慢離開惡法、再一點點修善的,總是會找到這樣的次第。所以師父說可以次第引導,就是這裡邊會有著一個補特伽羅不管是從哪個起點起步的次第。有沒有發現,師父在這裡邊有了多少個次第呀?人天都不學的!人天都不學,就是此世安樂了嘛,對不對?那此世安樂也有正確的方式,也要把偽方式去掉。所以不管怎樣,總有個入處──有個入口處,你可以沿著這條路走進來。
講到這裡之後,話鋒一轉,到哪裡了?就好像我們進了一個很大很大的博物館,他們把最圓滿的、鎮館的那些非常精美的都擺在這裡,你可能是不知道、你不喜歡,因為你不知道歷史、不知道珍貴,但是全圓滿地擺在這裡。這種擺法「他也不忽視其他的,因為不忽視其他的,所以他從上到下他有圓滿的。」師父到這裡又說:「真正追求圓滿的是些什麼呢?」如果現在問大家:「啊!真正追求圓滿的是什麼呢?」然後師父直接說:「修學圓滿佛法的那些人叫菩薩」,接下來,菩薩要做的內容是什麼呢?就是他所要求的事情,是成辦世間義利,世間一切的有意義的這種事情。
有沒有發現,從前面一開始師父引導我們說:你要了解的話,你都願意。那我們想:有很多人就是這個也不願意、那個也不願意,都不願意!但是總有一個地方是可以從腳下起步的。起步之後,師父從圓滿這個地方直接講到那些人叫菩薩,那菩薩要做什麼?就是要成辦世間義利,成辦世間一切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