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我們可以再考慮一下,比如說:我們會認為地位很高,或者很有教養。一般是這樣吧?但是對於佛陀薄伽梵具有的這個六種功德的第六種「尊貴」的意思,這裡邊的解釋是說:「具足一切的功德」,它的作用是什麼呢?「恆常以種種方便利益安樂一切有情」,後面還有四個字「毫無懈怠」,所以「具足尊貴」。
這個尊貴點是從什麼地方出發呢?就是他的心,有種種方便安樂一切有情的時候,完全沒有懈怠──毫無懈怠!這個「尊貴」的闡釋,尊貴之所以稱為尊貴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心裡都是大悲的意樂,而且有種種方便安樂有情,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的懈怠。佛菩薩看到有眾生的得度因緣出現了之後,立刻就去救度他,是完全沒有不救度他的理由。像佛陀在他的本生中有很多這樣的故事,就算請佛去幫忙消除什麼障礙的時候,佛陀也會觀察用什麼樣的方式能夠最好地幫到他。
比如說現在不是學到止觀嗎?在佛世的時候,有很多比丘跟隨著佛陀修習靜坐,佛陀希望大家能夠在稍稍安靜一點的地方修習定慧。有的比丘就前往須彌山上修,因為他們已經神通自在。那個須彌山是海上有八萬由旬、海下有八萬由旬,它突出在海面有幾個方向,有一面是琉璃的、一面是金子的、一面是白銀的,總之就是眾寶所成的須彌山。
這個時候有兩條龍王,又嫉妒、又很貪心,牠們就非常非常地喜歡這個須彌山眾寶。喜歡到什麼程度呢?就用牠碩大的身軀把須彌山纏繞了七周,纏完了之後就把頭昂起來,有點像蛇那樣昂起來,宣誓說:「這個須彌山是我的!」兩個龍王,其中有一個好像是難陀,還有一個叫鄔波難陀。牠們為了怕其他的有情靠近這個須彌山,就每天定時地會吐毒氣。那個肯定是很毒的,靠近的小生命大概頃刻間就會死亡,所以是非常可怕的!居然佛陀有些弟子還去須彌山上修定,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勇氣?
結果到半月誦戒的時候,比丘們都回來了,都回到佛陀身邊、回到這個僧團,然後大家說:「啊!去哪裡、去哪裡……。」很多修定的法師們都很莊嚴,結果有幾個比丘從須彌山回來的,怎麼看起來形容憔悴,看起來好像生病了的樣子。然後就問:「你們怎麼會這麼憔悴呀?看起來。」他們就說:「啊,是因為那兒有個龍王定期地吐毒氣,我們是被沾染到了所以變成這樣。」
後來法師們就說:「你們倆那麼有修行,你們就把那個龍降伏了就好了。」他說:「哎呀!那個龍不是很好降伏的。」然後說:「那牠繼續這樣害眾生也不行啊,我們去請問佛陀吧!」然後大家就去請問佛陀。佛陀就觀察了一下,覺得派目犍連尊者去可能是比較好,就是有因緣。你看!利益方便安樂一切有情,毫無懈怠!然後馬上就去了。
其實有一種辦法就是讓那兩個弟子回來就好了,但是那兩個龍卻在那兒繼續吐毒氣,所以佛陀就派目犍連尊者去了。然後目犍連尊者入定之後,很快就到了須彌山──屈伸臂頃到了須彌山,到了須彌山一下看那兩個龍王吐完了毒氣呼呼睡大覺,纏著那個須彌山睡得非常地熟。
然後目犍連尊者就在牠們的身上來回走路、踏步,希望能夠叫醒牠們,依然是叫不醒,怎麼用方法叫不醒。後來目犍連尊者就鑽到這個龍的肚子裡邊,開始用雷鳴的聲音轟響,結果這兩個龍依然沒有醒。目犍連尊者停止了雷鳴之後,開始想:到底是讓牠們起瞋恨,還是讓牠們害怕,牠們更容易醒來?因為叫醒牠好給牠說法呀!目犍連尊者想了一下:如果讓牠們感到瞋恨醒來的話,可能周圍的會遭殃,那麼還是讓牠們恐懼吧!所以目犍連尊者就搖身一變,變成一條更大的巨龍,在牠倆纏繞的外面再纏了七圈,把這兩個龍都纏在裡邊,然後把頭抬起來。
這兩個龍睡啊睡睡睡,覺得:「怎麼身體這麼重?」越來越重、越來越重,好像都快透不過氣來,突然發現:哇!被一條更大的巨龍纏住了。牠倆就喊說:「完了!我們的基地都被這個大龍佔據了,還來搶須彌山,趕快逃命!」就趕快在那巨龍下抽身,那應該是目犍連尊者故意放牠們走了,牠就逃回住處躲起來,不肯出來。
這時候目犍連尊者就收起了神變,到牠們那兒假裝來拜訪。然後那兩個龍王說:「我們不能出去,因為有個大龍來了會傷害我們。」目犍連尊者就說:「你帶我去看一看,我會保護你們,一定不會讓牠傷害了你們。」目犍連尊者說服了這個龍王,龍王就去了。到須彌山一看:「嗯?大龍不見了。」後來這個龍王就看了一下目犍連尊者說:「剛才那個龍王不是你變的吧?」當時目犍連尊者不置可否說:「也可能是吧!」沒有否定,也沒有說是、沒有承認。結果這兩個龍王就很驚恐,就趕快跪地求饒:「哎呀!大德,那個大龍太恐怖了,您有什麼要求我們照做。」
然後目犍連尊者就跟牠倆說:「你們天天在這造惡業,現在是當個龍王,非常地富足,擁有這麼多寶貝,但是此生結束之後一定會墮落地獄,因為天天噴毒氣害生命。所以一定不要再噴毒氣害生命了,要遮止自己的貪瞋之心。」兩個龍王就都歸命目犍連尊者。然後目犍連尊者屈伸臂頃又回到了佛陀的身邊。
佛陀只要聽到眾生哪裡痛苦,有哪個眾生在造惡業,不管是逞威風的、還是受欺負的,佛陀都希望他們能夠安樂,不要造苦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