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阿底峽尊者的功德。是學習《四家合註入門》,請大家把書翻到《四家合註入門》144 頁,看中間的原文:
第三、辨識造論圓滿三因:如是造論光顯能仁所有密意,復有三種圓滿勝因,謂一、善所知五種明處及二、具教授,謂從正遍知輾轉傳來,於其中間善士未斷,修持彼義扼要教授;三、並得謁見本尊天顏,獲言開許。此等隨一雖能造論,然三齊具極為圓滿,此大阿闍黎三皆備具。
那我們看一下仁波切的講記,說現在是科判裡的第三科。如果要造一部破除邪法、清淨無誤的論典,仁波切講必須具備三個圓滿的因,妙音笑大師用這個科判來含攝下面的內容。「光顯能仁所有密意」,如果想造一部闡揚佛陀無垢聖教密意的論著,就要有「三種圓滿勝因」。
第一個就是「善所知五種明處」,造論者必須要通達五明,這也是一個很高的條件哪!可能不是一個博士學位的問題,是很多科都要讀到很精湛的、精深的部分。然後第二,說要「具教授」,就是不管造什麼論,都要有修持扼要的教授,「具教授」,具有「從正遍知輾轉傳來,於其中間善士未斷,修持彼義扼要教授」。在這裡邊仁波切講到有傳承的教授很重要,就是要有清淨傳承的教授,這是第二項。
西藏有這樣的一個說法:「大江的源頭,須自高山雪嶺;教法的源頭,須自圓滿世尊。」很美呀!長江大河的源頭,是在高山的雪嶺融化下來的;那麼教法的源頭,它源自於圓滿的大覺世尊。從世尊依序傳持下來很重要、很重要!如果傳承的根源不清淨,很難有清淨的法,所以必須要有清淨的傳承。如果有清淨的傳承,就會有清淨的口訣,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清淨的口訣,所以傳承和清淨的口訣這兩項都是很重要、很重要的!
「根源」,根源一定要是從佛、世尊這裡傳來的,中間他的傳承是不能夠有染雜的,要清淨;這裡邊要有清淨口訣,就是祖師傳祖師、祖師傳祖師這樣傳下來的。
那麼接下來第三點,就是「謁見本尊天顏,獲言開許」。仁波切在這裡邊講說能親見本尊是非常困難的,而且又得到本尊的親口開許,這裡邊說在夢中夢到本尊開許也算,有一些經論是這樣說的。所以必須獲得本尊親口或者在夢中的開許,這樣才算。如果造論者能夠具足這三個條件,那就是最好的了。
在這裡邊再多講一句,師父說能親見本尊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對於一些修行人來說,他認為他能見本尊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好像前面的未到地定也沒經歷就見了。那麼為什麼這麼容易呢?見到的可能十有八九不是本尊,可能是有點走岔了,在這點因為很多大善知識都如是說,所以我們修行人,尤其是愛打坐的或者很願意求各種境界的,在這點要尤為地慎重!就是你見到了誰,一定要去問自己的老師:「這是誰?他所說的東西可以信嗎?」老師要是說這是完全不懂修行的,有的甚至就是現起障礙了,一定要以老師的為主,聽自己的善知識的,要以經典為主。
尤其是有一些人,比如說他愛講一些預言,預言這個、預言那個,有的人就是講說預言團體怎麼了、怎麼了、怎麼了,其實都是一些沒有任何真憑實據的胡說八道吧!如果你去相信這個,一直把注意力放在這裡,人生的大好時間沒有用來學習教典,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久了之後見解會有毒了,然後就會離開善知識了,因為善知識一定不會教你這個的。所以這點要非常非常地注意!
如果造論者能夠具足這三個條件是非常好的,如果沒有全部具備,「此等隨一雖能造論」,即使具備其中的一個也是有造論的能力的,「然三齊具極為圓滿」。如果具有三個條件,就會非常圓滿。總之,造一部圓滿的論典,必須具備這三個條件,大阿闍黎覺窩傑阿底峽尊者具足了三種造論的圓滿因。
接著仁波切講說:以前印度班智達造論的時候,比如說在止迦摩囉室囉寺的某個班智達今年造了一部論,造完論就要召集全寺的班智達們開始討論、評鑑。說:「這本是今年我造的論,是否符合佛陀的密意、符合佛陀的言教呢?到底能不能夠利益眾生呢?」如果真的是一部好的論典的話,大家評鑑完了,然後還要敬呈國王作為最後批准發行;如果書中的內容不夠圓滿,就禁印——禁止印刷,所有的班智達都會破斥、反對發行。大家的規矩是很明顯的。
然後他們還有一種作法,就是把這本論要綁在狗尾上,以示這位班智達的書不能流通。說以前有這種嚴格的規矩。造論是非常非常重大的一個事情,應該說驚動全國、驚動國王的一件事情,要傾盡整個寺院的力量,都是那些大班智達一起來評,所以是非常非常慎重的一件事情!造論的傳承的規矩是非常嚴謹的。
說過去在西藏,書籍的著作也是很謹慎的,如果要印出清淨的典籍,通常都去這幾個印經院,像德格印經院、拉薩雪印經院,也是很多智者一起評鑑,如果清淨才能發行。然後接著說一句:「不像現在,只要隨便寫出來就可以印製。」
看了這一點,特別好印一個什麼流通的人,大家真的要注意一下!因為印成一本書了之後,通常這本書就會一直留在世上,然後它會向後傳。如果我們印製了不清淨的書——這裡邊的說法有待於觀察,甚至沒有請很多智者去看一看行不行,那是否可以考慮就不要印刷。因為總不能只寫自己的想法,都是要光顯能仁的密意;寫自己的想法,沒有任何經典的依據、傳承的口訣的依據,這非常有可能引導自他走向三主要道的反方,或者摻了很多不清淨的見地。這對自他、對眾生沒有什麼利益,那沒有什麼利益,為什麼要在世上出現?對眾生沒有利益,就沒有什麼作用,就不用出現了。
所以我們學了這個造論的三因之後,真的要學一學祖師們對於造論的這種嚴謹的態度。像我們寺院的法師們在翻譯經典的時候,也是非常地嚴謹,經過了好多道的程序。考據的法師對任何一種說法,比如說它出自於大藏經的哪一部?論典的哪一部?哪一位祖師說過了?甚至不同版本的是怎麼印刷的?差距在哪?這樣找完了之後,還要去問善知識他們的看法是怎麼樣,然後再討論,然後再校對、再去找。應該說下了一些功夫,但是也不是以此為足,我覺得我們應該可以做得再好一些、再好一些,因為畢竟在探求真理的這個路上應該是永無止境的。
所以希望大家能夠看了這一段,說阿底峽尊者具足造論三因這樣一個圓滿超勝的條件,真是讓我們內心裡非常非常地歎服!那麼歎服之餘,要想一想:具足了造論三因的這樣一個善知識,他寫出來的清淨的論典足以彰顯能仁的密意,那我們依之而修行的話,就是我們最大、最大的福分!所以還是非常非常頂禮這樣的善知識們,也很隨喜大家能有這樣的善根值遇這樣的論典,而且也有信心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