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阿底峽尊者的功德,到了阿底峽尊者成就慧學這樣的功德。請大家把書翻到《四家合註入門》128 頁,看最下面的那一段黑字的部分。現在跟我看原文:
成就慧學, 分共不共二者:其中,共者,謂得止觀雙運毘缽舍那三摩地。不共者,謂得圓滿次第殊勝三摩地。 獲得圓滿次第幻化身故,不由業惑增上受生,於心續中生起即身成佛之道。如《讚》中云:「如密咒乘教,顯是加行道。」
下面我們來看仁波切的講記。下面說具足殊勝的慧學,這個殊勝慧學也分成共與不共兩種,那麼具足共通的殊勝慧學是指什麼呢?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不知道大家心裡有沒有什麼想法?什麼是共通的殊勝慧學呢?下面就有解釋了。「共者,謂得止觀雙運毘缽舍那三摩地」,就是指獲得了止觀雙運。那麼現在我們在《廣論》後面的奢摩他部分正好是講到止觀雙運,什麼是得止、什麼是得勝觀?然後止觀雙運這個概念,可能大家聽到那部分會對這部分更清晰一些。
「止觀雙運毘缽舍那三摩地」,就是指寂止和勝觀兩者的力量相等運行,就被稱作止觀雙運。我們知道說一般是先獲得奢摩他,之後獲得毗缽舍那,獲得毗缽舍那的時候就同時獲得了止觀雙運。「三摩地」是梵語的音譯,義為等持、定,指專注在所緣上的一種心所。在我們講奢摩他的部分的時候,注意到說得止的時候有一個身心輕安,在得止的基礎上繼續觀慧去觀察的時候,還要有個身心輕安,這是一個量,大家別忘了!
「共者」就是獲得了止觀雙運的三摩地。那麼,在共道的基礎上還有「不共」,「不共」是什麼呢?就是「謂得圓滿次第殊勝三摩地」,就是指獲得了圓滿次第的三摩地。那麼「圓滿次第」,是無上瑜伽密法的第二個次第,以修力令風息進入安住並融入中脈,由此產生的瑜伽即是圓滿次第。
在此語王尊者做了一個箋註,說:「獲得圓滿次第幻化身故,不由業惑增上受生,於心續中生起即身成佛之道」,解釋一下就是此生就會成佛。如果今生成佛了,那怎麼還會有受生呢?是不會由業惑增上受生的。所以他獲得了圓滿次第的幻化身,就在獲得了光明、幻化雙運的時候就成佛了。所以這也是不共慧學的一個成就。
再回頭我們再看一下,這裡邊涉及到說「圓滿次第幻化身」,這個「圓滿次第幻化身」就是指圓滿次第五個階段中第三個階段的時候所獲得的功德。密乘行者在修習心遠離到達究竟,依靠喻光明獲得了不淨幻身的時候,就獲得了此處所說的幻化身,修行者一旦獲得此身的話——注意!後面那幾個字——就決定了即身成佛。所以就是一個最圓滿的成就吧!
關於這一段,因為《菩提道次第廣論》主要是沒有涉及到密法的部分,這就涉及到阿底峽尊者功德的部分講到這一點,希望大家能夠發起對於經典還有實證的很多教授,進行廣泛地、深入地學習的這樣的一個希求心,因為「為利有情願成佛」,願速疾成佛!
下面我們接著看。「如《讚》中云:『如密咒乘教,顯是加行道。』」在這一個部分仁波切講了一個翻譯版本的問題,這個「《讚》中云」這句話,中間還有《八十讚》中的兩句,在這個《菩提道次第》的引文中、在一些版本裡沒有出現。下面會講到,漢文翻譯這個版本是青海版的,這個書上是有個記號的,這裡邊有個問題,這兩句有點不通,為什麼?因為它中間有偈子。但師父說:很早以前就是這樣的,很多木刻版當中也全部都是這樣流傳下來的。
說:「如密咒乘教,顯是加行道。」密乘並沒有說加行道,顯乘才有說加行道啊、見道啊、修道,所以有個問題。應該另外加上兩句:「如密咒乘教,生次必堅固」,就指獲得堅穩的生起次第,接著再加上後面那句:「如顯教論中,顯是加行道」,這樣就很恰當,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過去的大師在解釋的時候,都是現在這兩句,法尊法師翻譯的時候也沒有去更正、沒有發現。在這個青海版在印行的時候,有個阿拉・夏日東仁波切提出了這個問題而做了記號,可是在過去的《廣論》版本當中都是沒有的,西藏的版本也沒有,安多的、德格版的都沒有。但是,因為它那個《讚》就是《八十讚》,在《八十讚》的原文中就有出現「生次必堅固,如顯教論中」這兩句,所以在這個部分交代一下。
那為什麼會「如密咒乘教,顯是加行道」呢?如果解釋一下,在圓滿次第中有五個階段,分別是什麼?語遠離、心遠離、幻身、義光明、雙運。前三個階段相當於顯教的加行道,注意!是相當於顯教的加行道;第四個階段的前段——第四個階段就是義光明,對吧?義光明的前段——就屬於見道,後段屬於修道,這都相當於的;第五個階段相當於菩薩十地中的第二地無垢地以上。密乘的教典中其實並沒有宣說顯教所說的五道,因此僅能把密法五次第與顯教的五道相對照一下,但不能說依照密乘的教典來看,尊者是加行道的行者,只能理解為密乘教的教典來看,尊者相當於顯教中的加行道行者。
給大家略微了解一下,擴展我們的閱讀吧!深廣閱讀,希望大家對廣大的道次能夠生起很強的希求心。因為很多很多的修行者在修行的時候,尤其是讀到了這麼清淨圓滿的傳承教授的時候,都一開始就要發心「為利有情願成佛」,而且要速疾成佛。所以在講到阿底峽尊者的功德的時候,我們會看到由顯入密,跨越了這樣的道次第,顯示了一個修行者在他示現為比丘的一個暇滿人身的階段中,他能顯現的成就的高度,令人心生渴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