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298 習慣護戒、不放逸,清涼地過每一天

後面說:「慎念無諂誑,犯罪不染尊」,就是斷除一切放逸的心而具足不放逸並且具足正念、正知沒有諂誑因此不會被根本墮等墮罪染著明明是持戒不清淨殘破不堪,犯了許多戒嘴上卻說自己戒律清淨本來不是清淨比丘卻令人看上去像清淨比丘就是諂誑沒有這種行為就是「無諂誑」。

這一段解釋了一下無諂誑的狀態提出了放逸和不放逸這個放逸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放逸和放鬆界限不清楚有的人放鬆放到放逸還有的人可能一放鬆就放逸放逸是心沒有正念對吧沒有正念、沒有護心的這個狀態

這裡又涉及到一個問題我們提到正知是一種警覺、一種監視自己的力量那如果正知監視你自己的時候你還會放鬆嗎是可以的做久了的時候是可以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譬如說騎腳踏車一開始騎的時候你會非常緊張然後就上去了像我小時候也有騎腳踏車的經驗——大陸叫自行車,台灣叫腳踏車——我記得我已經好像練會了可是有一次那天風有點大然後我騎著、騎著風一吹之後就覺得已經快失控了然後怎麼也下不來因為就特別緊張就拚命蹬那個齒輪然後它就越走越快、越走越快這時候前面正好很遠處來了一輛車車上全都是人然後我在想哇!這個怎麼辦?就一條路我們是走對頭因為速度已經非常快好像有點像下坡又不像下坡而且我的腳拚命蹬、拚命蹬結果就在快撞上的時候我還有點知覺就把那自行車往右側扭一下結果就撞樹上然後躲過了那輛車那輛車上全是人我看到那輛車上所有的人眼睛瞪得大大的都沒辦法,因為都在疾馳

所以我的意思是說就像一個剛開始練習騎腳踏車的小孩上車的時候因為他沒法駕駛他雙腳離地會非常緊張久了之後我看有的騎自行車的人好像快睡著了還有的人騎自行車的時候輕鬆極了東看看、西看看然後腿也夠長了不像小孩腿也不夠長他隨時可以把腳還拿下來他已經變成了一個很自由的狀態所以他就沒有特別地緊張了

所以並不是一持戒就很緊張,全身不舒服然後一不持戒的狀態一放鬆好像就得到快樂這就是經驗不足經驗足了之後,還是覺得提起正念、正知清清醒醒地過一天清清醒醒地過日子不會有那麼多的憂悔和痛苦因為想一想這一天越少的罪染著發現錯了之後趕快去還淨和懺悔這樣就會覺得一天過得清清涼涼的或者你會去檢查,還有越多的戒律還沒有好好持這樣的話你不會有一種回頭一看霧茫茫的全是灰燼根本也看不清楚什麼的狀態正在經過的事情頭腦就不清醒然後回頭再去回憶的時候——剛才哪件事我做得對哪件事做得不行有沒有對於我所受的律儀的違犯之處你回憶的時候也回憶不清楚這樣是比較麻煩

為什麼回憶不清楚呢就是心不在此如果我們心思一邊做事的時候一邊都注意到比如說我講這句話會不會犯到我所受的戒律我對別人這個態度會不會犯到我所受的戒律甚至還有我心中的這個念頭會不會違越菩薩戒會不會違越密乘戒等等這些都是要在非常清晰的狀態下自我檢測的一個習慣那麼這種習慣應該是在不放逸的狀態下才能夠檢查越多、越細如果一旦放逸就有點什麼事情心全部被吸引住了現在比如說我們做事情有的人就眼睛一直盯著這個事情到底是成還是敗沒有注意到這個心——有三乘律儀所莊嚴這個心——如果不好好護戒就敗了如果好好護戒就成了

那麼一談到護戒有人說:「好,那我不做事!」不做事煩惱就沒有了嗎煩惱的現行和根源就都清除了嗎也不是的做事與不做事它都是一個我們能夠淨化煩惱讓律儀慢慢清淨的善巧方便可是一旦做事的時候一頭扎進去完全不看看自己的心念在朝哪裡走看看自己每天的行為有沒有記得自己所受的戒律有沒有常常去反省一旦忘了這些之後任煩惱滋生這樣的話,我們在一個團隊中其實也會讓別人很不舒服因為諸如抱怨發瞋恨心等等,很多不調伏的現行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誰也不希望跟一個煩惱熾盛的人合作因為會很痛苦

所以戒律使這一顆心清涼這顆心一旦清涼之後我們就不用那麼痛苦一旦我們不用那麼痛苦的時候其實和周圍的人也自然相處得融洽不會一直煩煩惱惱的一直吵來吵去的這只是就現世利益的部分如果是就律儀成辦的後世的利益,那就更不用說了那利益太大了增上生決定勝這些沒有戒律作基礎還有密乘的這些功德沒有戒律作基礎,是一事無成的

所以在這裡想要勸自己和我們這些能夠對宗大師教法相應的學習的人不要去習慣放逸要去習慣不放逸不要覺得持戒是一種好像很緊繃的狀態如果你發現你很緊繃你可以深呼吸調整你的狀態然後把你用心的狀態調到不緊不鬆很舒適的慢慢就會體會到其實這顆心還是一直看著它比較好守護著它比較好

那麼對於這個「諂誑」,應該是和名利心有非常直接的關係自己沒有做得很好然後又假裝好像做得很好的樣子這就是諂誑在這裡說「無諂誑」,讚美阿底峽尊者沒有這種行為就是他嘴上講的和他心裡行的在別人面前還有在獨處的時候他內心所堅守的東西都是一樣的並沒有兩種樣子他也不用在別人面前裝一種樣子回頭又一種樣子就是一個樣子為什麼因為這樣子才能解脫呀這樣子才能夠把自己趣向於三塗的這些惡行都去掉才能成辦增上生及決定勝

通常為什麼要諂誑呢就是應該怕丟臉是不是怕別人輕視自己但是一旦諂誑了之後就很難發心去把持戒不清淨的罪懺掉因為好像沒有的樣子但是像師父說的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騙佛菩薩也騙不了佛菩薩每個念頭都可以知道所以在這件事上我們應該是沒有什麼偷心的路可以走也沒有什麼不努力好好地護心就能夠把戒律持清淨的路徑好像抄小路一樣可以抄到都做不到必須是老老實實地守護正念、正知比如說一條戒、一條戒先把它熟悉了然後像六座瑜伽,就每天要檢查這些戒律我持守得怎麼樣如果發現不對的趕快就要懺悔

所以慢慢地讓我們的心離開諂誑的狀態, 像阿底峽尊者一樣,「慎念無諂誑」,爭取做到犯罪不染尊」,這樣是我們的一個目標啊是所有修行人仰望的一個目標同樣受的戒律尊者的戒律怎麼樣持守得這麼皎潔用什麼方法持守的我們應該去探索其中的奧秘找到路徑持之以恆地做下去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