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163 養成樂於多聞的習慣

如何去領略虛空的浩瀚和美妙,這一定要善知識教我們,我們才會想要抬起頭、嚮往那浩瀚的虛空、嚮往那遼闊,而且不去排斥遼闊,想在內心中承載那個遼闊。能夠生起對佛法全圓道次第歡喜的期待,這種心量的擴展,完全是透過佛陀講的教理、善知識的教誨,我們才擴展內心的。

比如說我們現在學五大論,學到第一本《攝類學》的時候,一開始就會撞牆,四種回答、辯論......,就有很多問題撞牆。到中間的中級理路、高級理路就不知所云了。學、學、學到《現觀》的時候,那個像海一樣的教理就湧進來了,要讀的書非常地多,那個時候就會嚇到,這麼多、這麼多的教典都要學,而且要在既定的時間內把它看完,還有辯論題、還要背書、還要大考......。這些問題似乎是很有壓力的,可是如果不學的話,我們並不了解佛陀教理細緻的差別,乃至那些祖師對這個教理解釋的細緻差別都是不了解的,那這樣就沒有壓力嗎?這樣就去修行了,這樣沒有壓力嗎?學、辛苦、累,有沒有壓力?是有的。不學彷彿沒有壓力,因為不知道有多少無知的,就不會感受到無知的壓力。但是一旦學了之後就發現:哇!這些細緻的差別全是不了解的,必須詳細地辯論、詳細地取捨,經年累月地思考、跟善知識求教、反覆地看那些教典。

像我一直說性華法師把《現觀辨析》看了三、四十遍,看三、四十遍要多長時間啊?像一部論也是反覆地看好多遍,這是要花下時間的。但是如果沒有用這樣的時間,我們就很難懂這個論它詳細的所詮,乃至其中的差別。所以如何做到不片眼?就是要聽聞全圓。聽聞全圓,就要拿出那麼大的精力對佛所說的法進行全面的學習。

這樣的學習有壓力,什麼都不學的狀態,那不是更大的壓力嗎?因為那會有愚痴的壓力呀!所以在學習的時候,我們不只一次地會進入:欸!這到底是講什麼呀?似乎前面一片黑暗,完全看不到光亮。但是就在這樣的狀態下反覆地看、反覆地聽、反覆地討論,有的時候就會出現微光,有的時候會出現亮光,有的時候就會全亮了!因為我們的心在學習教典的時候會變得明晰、會變得細緻,而且它也會變得非常地專注。

學久了之後,再看到很多教典的時候就不會怕。你會發現手邊沒有那麼多教典倒覺得心裡發慌,看到很多書的時候反而不會怕,想把它一本、一本地看了。其實這也是一個習慣的養成,養成習慣就好了。「今勤瑜伽多寡聞」,他就是那樣的一個習慣。那麼廣聞也是一種習慣,養成了之後其實就樂於廣聞了,就會覺得天經地義,修行怎麼可以不廣泛地學習教理呢?我們會覺得不廣泛學教理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當你內心發現自己已經開始認為學習教理是天經地義的修行的第一步,並不會認為學習教理在浪費修行時間的時候,其實是否也聽了宗大師的話、聽了師父的話,調整了內心的邪執,可以安住於諸大善知識所喜的正確道次第上?如果這樣的話,自己內心為什麼不歡喜一下呢?雖然聞思很辛苦,但是我終於改過來那個習氣毛病,我終於樂於多聞了!而且認為多聞就是修行本身,這是多麼欣喜的變化,所以請大家隨喜一下自己吧!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