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162 「觀視佛語多片眼」的習性

好!請大家把《四家合註》翻到 74 頁。再看一下仁波切回答問題。

說:「觀視佛語多片眼」 是指什麼呢?不全面地去看的意思,就是片段,有些佛語會看、有些就不會看到。假設不遍觀佛語的話,過去經典中宣說了很多各別不同的了義、不了義,有些說補特伽羅有我,有些說補特伽羅無我,不可以只片面地說:「佛宣說補特伽羅有我。」所以對於佛語要全面地學習,不這樣做的話就是「片眼」。不能因為這之前他有說過,就非得固執不可。所以要學的話,就必須全面地學。但是仁波切在這裡邊說:有些人不全面學的話,就體會不到。看前面寫的是「有我」,這是佛講的,是對的。但是為什麼要講「有我」呢?到後來又寫的是「無我」,那不全面看的話,只抓住一句就是「片眼」。

在這一部分,可能很多同學也會遇到這種狀況,覺得:欸,佛講的教理好像前面、後面是矛盾的。學得越多的同學有的時候會越容易發現這一點,因為他心中無法會通——佛為什麼要這樣講、為什麼要那樣講?所以一旦我們沒有了解全面的說法的時候,我們就會固執在某一個時期或者對某一類有情講的那個法。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很顯然就會犯下對佛語沒有究竟了解這樣一個缺失,所以仁波切在這裡說:「這就是片眼。」

比如說我們會認為修行最重要就是修定,對於佛陀講的修定的教理就非常仔細、非常認真地學,但是前面怎麼發起出離心、怎麼發起菩提心,甚至親近善知識、修行因果、暇滿人身的難得易失,這些都沒有聽聞,甚至惡趣苦都沒有聽聞,也沒有去重視閱讀。比如說我們看佛經的時候,自己閱《大藏經》會特別去閱讀「三惡趣苦」嗎?我們會特別特別去閱讀「深信因果」的那些教典嗎?乃至我們會極其極其重視地去閱讀「如何如理親近善知識」這樣的篇章——在《大藏經》中?很顯然,我們會一直找怎麼樣修定、怎麼樣能夠得定,乃至四禪八定全部都修起來是什麼的狀態,我們就只專注在這個部分。

所以為什麼會「觀視佛語多片眼」?是和自己的習性有關係的。因為我就比較喜歡學這個部分,學那個部分的時候就沒有感覺,甚至是反感;甚至覺得這是我不需要學的、多的,我不需要學的,我只要學我比較相應的、比較有歡喜心的。所以每個人要找每個人相應的部分,可是為什麼我們沒有去相應全圓的道次第呢?為什麼我們沒有一種力量去跟佛陀講的所有的法都相應呢?只相應一部分,這是為什麼呢?一部分美不美呢?是很美的。但是彩虹之所以美,就是赤、橙、黃、綠、青、藍、紫都有,它不是單色的。我們的心為什麼沒有去相應一種全圓的呢?

就像我們平常的習慣,比如說想一個什麼問題,就容易栽在那個問題裡出不來了;做一件什麼事情,也會栽在那件事上出不來。好像是看什麼著什麼、想什麼著什麼,很難穿越正在緣的那個事情上,很難穿越當下的緣起點,看到遠方、看到虛空。所以佛陀講的教理浩瀚得像虛空一樣,如果沒有善知識把全圓的道次第在我們面前展現的話,我們並不想仰望虛空,我們只想看著腳下這塊路、從這兒到那兒的一點路弄清楚就可以了,我們並不想瞭望虛空。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