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126 熟悉業果思路,讓心靈動飛翔

師父說:佛法告訴我們這樣是業,所以清楚這件事所以發生是以前造那個業,在那個業沒有對治之前,它一定會發生。如果我們去了解這一切的話,認真地去觀察就會發現:實際上當很多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我們不由自主地去抱怨別人或者抱怨環境,這個抱怨的來源是什麼呢?我們會認為是這個境或者是別人使我痛苦,不是因為我過去的苦因使我痛苦的。所以很顯然,一直是向外找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一直是向外找的話,因為找錯了,所以這個因一直就拿不掉,拿不掉就一直痛苦。那麼佛陀來告訴我們這個道理,說這個苦果——現在感受的苦,是從不善生的,是從過去的因生的,淨化那個不善,就不會生苦果了;種下善因就會感樂果。一下子要說種下善因會感樂果,會不會說:「看那個人那麼善良,這一生好像也不怎麼樣,好像很倒楣的樣子。」我們又把它局限在此生去看,善因好像馬上就會感果,總是不能在一個前後世的相續裡邊看待因果成熟的這件事情。

在這一段,師父又再強調一下:我們到底能不能用那麼長的時間軸去看這件事的因到底是什麼?我們不習慣這樣向後去找,為什麼呢?因為都忘記從哪裡來。如果不學教典,不藉借教理之燈的照耀去看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的話,我們是很難進行這種理性的觀察的。所以師父這個提醒,如果是你的話,你會不會覺得很困難?但是如果有居士做到了、有出家人做到了,那麼為什麼我就不能朝著這樣的思路去想呢?這樣去串習、串習、觀察、觀察久了之後,你這條思路就很熟了,熟了之後就會朝這個路去看。就像一條路你走熟了之後,你就會常常去走那條路,這是一樣的,思路也是一樣的。

在這一段讚歎了這個同學之後,師父又觀察說那個果成熟了,在成熟果的時候又繼續造業。造業的時候,師父說當我過去的比如說什麼原因,現在感得我被傷害;當我被傷害的時候,師父講了幾個字:「你採取什麼態度?」看了這句話,不知道大家怎麼想?「我採取什麼態度?」你會不會想:「我能採取什麼態度?有選擇嗎?」當我們感覺到自己被傷害之後,有幾種反應,有一種反應是什麼?直接反擊,對不對?因為那個傷害我的人,或者那個環境是什麼,我就反擊它就好了。有一種反應是感覺到傷心極了、絕望,就產生對自己的不諒解,或者對他人的不諒解。

但是這都不是一個積極解決問題的方式。積極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什麼?就是我必須要知道:不可能是別人莫名其妙地傷害到我,所以我們還是去尋找為什麼?我應該採取什麼積極的態度改善生命?比如說當我同樣地還擊那個傷害我的人的時候,如果是懷著瞋心的話,那就造了很大的惡業,這個輾轉下去是沒有窮盡的。用這樣的方式去還擊,那我們還擊別人讓別人痛苦,別人會老老實實待著嗎?他會再還擊回來,所以你還會感到痛苦。這樣子你還擊我、我還擊你,你還擊我、我還擊你......,就是一個沒有窮盡的輾轉,越來越強、越來越強,就纏繞在這裡面。必須得有一方能夠理性地觀察,在對方強烈的態度和激烈的言詞下,怎麼樣拋開情緒的困擾,去看到事物的真正的原因。

看到真正的原因之後,我們或許是會感受痛苦的。在感受到痛苦的時候,我們會知道「這是我感受到痛苦了」,但是我們不會想去報復別人,我們會想到:在感受痛苦的時候,其實我也可以得到內心的成長,我也可以在這個時候訓練對真理的認知和熟悉度,甚至訓練我作師所喜。被傷害的時候,我能不能行善呢?我的心是不是被傷害了之後,就只能選擇報復、造惡業?我還是有另一條路?我還是可以行善,我的心還是自由的。萬一被傷害之後就永遠失去了飛翔的能力,癱在地上就只能造惡業,這就是很辛苦的。

師父在這裡面給我們講業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業是如此地靈動的一件事情,不是像一個釘子把你釘在那兒不能動,它是非常靈動的。為什麼?因為心是靈動的,聽了真理的召喚之後,就會自然地朝著那個可以飛翔的角度去努力試飛呀!像小鳥在試飛的時候,一開始牠都從一個高處好像掉下來一樣。牠媽媽帶牠飛的時候,有的鳥就從那個窩裡掉下來就在地上跑,好幾天你會發現:欸,花叢裡怎麼一隻鳥在那兒蹲著?牠長得很大,以為是一隻大鳥,看牠那個毛都鬆鬆的、絨絨的,黃嘴還沒有退掉,就知道這是一隻小鳥從窩裡掉出來。為什麼掉出來的?牠學飛,飛不上去了,就發現牠躲在花叢裡睡覺。當然牠媽媽還會來找牠,過幾天還要繼續教牠飛。有的鳥很快就飛了,有的鳥就好像學了一個多禮拜還不會飛。有的鳥學了好像兩個禮拜,然後發現怎麼還在花叢裡蹲著呀?最後牠還是飛起來了,因為發現牠在屋簷上蹲著了,就知道牠飛上去了。所以這有一個練習飛翔的過程。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