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〇〇 2024-02-22 03:45:33 (l***********f@g***l.***)
恭敬頂禮尊貴大寶恩師:
敬愛的老師:再次聽105講過程中,腦海中不斷現起,應該要講此講po 給誰聽,他現在很需要聽,才不會一直在觀過的續流中!
可是聽到老師說:「自己不修,還專門管別人閒事,.....,平常就是這樣子的,我們不習慣也不善於修行自己,卻習慣到處看別人毛病。」
真是當頭棒喝!此刻我想要別人來聽,不正是師父、老師所說的「自己不修,還專門管別人閒事」的人嗎?
感恩師長時時提醒、警策弟子,又走偏了,要注意導正回來!
有師長在身邊真幸褔!
敬愛的老師:再次聽105講過程中,腦海中不斷現起,應該要講此講po 給誰聽,他現在很需要聽,才不會一直在觀過的續流中!
可是聽到老師說:「自己不修,還專門管別人閒事,.....,平常就是這樣子的,我們不習慣也不善於修行自己,卻習慣到處看別人毛病。」
真是當頭棒喝!此刻我想要別人來聽,不正是師父、老師所說的「自己不修,還專門管別人閒事」的人嗎?
感恩師長時時提醒、警策弟子,又走偏了,要注意導正回來!
有師長在身邊真幸褔!
蔣〇〇 2023-12-23 18:40:01 (m*******8@y***o.***)
頂禮大寶恩師
這講真是末學的許多現行,真是要懺悔。學習內心有美麗的觀功念恩的鏡子,覺察內心,念頭;自己改變了想法,會發現旁邊有很多的菩薩。
感恩讓我們的染污心變蓮花池。
祝 福 正法久住 善知識長久住世 速來台! 弟子玉貞頂禮合十
這講真是末學的許多現行,真是要懺悔。學習內心有美麗的觀功念恩的鏡子,覺察內心,念頭;自己改變了想法,會發現旁邊有很多的菩薩。
感恩讓我們的染污心變蓮花池。
祝 福 正法久住 善知識長久住世 速來台! 弟子玉貞頂禮合十
陳〇〇 2023-11-17 23:43:51 (d******n@g***l.***)
頂禮大寶恩師:
再度複習105講,這是延續前一講的後半段,持續引導學習「為何好管別人閒事?」的病相!在104講, 老師提到「管別人,能不能管道『當處』?」這就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如果想要幫助別人,而且確實讓對方得到究竟的利益,提出的指導等意見就有真實幫助到對方。否則,將會變成浪費自己與他人時光的「管閒事」。
為何喜歡「管閒事」?可能有以下的現象:
A、或許是真的有一份想饒益對方的心,要指導對方;只是自己沒有實修、經驗方法都不當,不足以正確的指導他人,導致弄巧成拙,無法真實的幫助到對方。
B、如果自己學了某些見解,就用來評論他人是非、或指導他人。此種想像著自己比他人強的心,能夠指導他人,動機上就錯了,還有機會幫助到別人?如果用所學的來要求別人,「照妖鏡」就出現了,自己尚未能夠做到、卻開始要求別人的作為,只為他人與自己帶來麻煩,無助於真正的改變他人。處於「尊自卑他」的意樂下,指導他人就等於「管閒事」,愈管就會愈糟糕。
C、受到對境感受不如已意的影響,境界所帶來的不愉悅感受,就想要轉換外境之念頭生起,就要他人轉變修正。此種狀態下,不旦幫助不到他人,甚或引發衝突。六根對境,依著我見、循著感受而分判他人對錯。只要不順己意,必是他方犯錯,就想指責或要求對方調整修改。此種完全不知分辨對錯根源,只憑對境感受,看到他人作為不如己意,逕下結論妄分是非。結果就是人際衝突不斷、紛爭不止,相互指責卻無助彼此。
所以,管閒事也可能是源自對境反應,想要他人轉變的念頭出現時的作為。但是,管閒事是無法產生作用的,為何卻又常常出現此種作為?顯然就是沒有正確知見所形成的錯誤作為。為煩惱所束縛的五蘊身,對境感受特別強烈;五根對境加上觀察識不作用,任由眼耳鼻舌身所引發的感受作祟,就一直被煩惱所束縛,而且愈來愈不能脫離。
要停止管閒事,就要從自己要求自己開始,自己能夠做到才能指導別人。唯有徹底的自我要求,雖有助人之心,但也要用正確的方法。千萬不能愈幫愈忙。一次的努力,就能斷離一分錯誤的認知。少一次的管閒事,就是多一次的自我練習。
習性深重,很難破除。但是,老師、師父殷殷教誨,就是要引導真實改變習氣。師恩難報,就是好好努力,依教奉行!
感恩 老師,並祈願老師 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再度複習105講,這是延續前一講的後半段,持續引導學習「為何好管別人閒事?」的病相!在104講, 老師提到「管別人,能不能管道『當處』?」這就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如果想要幫助別人,而且確實讓對方得到究竟的利益,提出的指導等意見就有真實幫助到對方。否則,將會變成浪費自己與他人時光的「管閒事」。
為何喜歡「管閒事」?可能有以下的現象:
A、或許是真的有一份想饒益對方的心,要指導對方;只是自己沒有實修、經驗方法都不當,不足以正確的指導他人,導致弄巧成拙,無法真實的幫助到對方。
B、如果自己學了某些見解,就用來評論他人是非、或指導他人。此種想像著自己比他人強的心,能夠指導他人,動機上就錯了,還有機會幫助到別人?如果用所學的來要求別人,「照妖鏡」就出現了,自己尚未能夠做到、卻開始要求別人的作為,只為他人與自己帶來麻煩,無助於真正的改變他人。處於「尊自卑他」的意樂下,指導他人就等於「管閒事」,愈管就會愈糟糕。
C、受到對境感受不如已意的影響,境界所帶來的不愉悅感受,就想要轉換外境之念頭生起,就要他人轉變修正。此種狀態下,不旦幫助不到他人,甚或引發衝突。六根對境,依著我見、循著感受而分判他人對錯。只要不順己意,必是他方犯錯,就想指責或要求對方調整修改。此種完全不知分辨對錯根源,只憑對境感受,看到他人作為不如己意,逕下結論妄分是非。結果就是人際衝突不斷、紛爭不止,相互指責卻無助彼此。
所以,管閒事也可能是源自對境反應,想要他人轉變的念頭出現時的作為。但是,管閒事是無法產生作用的,為何卻又常常出現此種作為?顯然就是沒有正確知見所形成的錯誤作為。為煩惱所束縛的五蘊身,對境感受特別強烈;五根對境加上觀察識不作用,任由眼耳鼻舌身所引發的感受作祟,就一直被煩惱所束縛,而且愈來愈不能脫離。
要停止管閒事,就要從自己要求自己開始,自己能夠做到才能指導別人。唯有徹底的自我要求,雖有助人之心,但也要用正確的方法。千萬不能愈幫愈忙。一次的努力,就能斷離一分錯誤的認知。少一次的管閒事,就是多一次的自我練習。
習性深重,很難破除。但是,老師、師父殷殷教誨,就是要引導真實改變習氣。師恩難報,就是好好努力,依教奉行!
感恩 老師,並祈願老師 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J**** N* 2022-01-03 11:30:59 (n******g@l**e.***)
感恩老师指出了弟子从来不知道的重点 - “如果一個不會修行的人管別人修行,必須用到照妖鏡。”原来未串修美麗的觀功念恩的鏡子之前,就只懂得用照妖镜,还自以为是,理直气壮地认为“我是在为你好”,都不知道自己其实在观过,把自己举得高高的都不知道,弟子真的太愚痴了。经过老师这讲被点醒,很感恩看到自己的丑陋的心。
弟子也对这一段觉得很收益,觉得心里的乌云被清凉的风吹散了 - “我們會認為我們生命的痛苦都是別人和環境造成的,會一直看著別人,希望別人能夠改正,從境那方面調整,我們的心、我們的生命可能就快樂了。我們沒有意識到心有明而覺知的力量,心的本性是光明的,如果能夠在心上明了無自性,去除心中的苦因,就能夠徹底地解決生命的痛苦。我們就是因為迷惑此點,長劫串習自性執,不曾明了自心啊!” 弟子觉得原来自己心的力量是很庞大的,就很有希望!感恩老师的教诫!
弟子也对这一段觉得很收益,觉得心里的乌云被清凉的风吹散了 - “我們會認為我們生命的痛苦都是別人和環境造成的,會一直看著別人,希望別人能夠改正,從境那方面調整,我們的心、我們的生命可能就快樂了。我們沒有意識到心有明而覺知的力量,心的本性是光明的,如果能夠在心上明了無自性,去除心中的苦因,就能夠徹底地解決生命的痛苦。我們就是因為迷惑此點,長劫串習自性執,不曾明了自心啊!” 弟子觉得原来自己心的力量是很庞大的,就很有希望!感恩老师的教诫!
王〇〇 2021-11-25 18:25:22 (w**********7@g***l.***)
尊敬親愛的老師
弟子所屬的共學小組,這一週重新研討到第105講了,「管人閒事的習慣」。
老師您從弟子的心出發,用弟子的眼光看什麼是「管人閒事」,幫助弟子從照妖鏡願意慢慢修觀功念恩的鏡子。
您問了弟子們好多問題,要大家好好的想一想,參究一下。 您提出了一個成立 師父開示的理由:「我們會認為我們生命的痛苦都是別人和環境造成的,會一直看著別人,希望別人能夠改正,從境那方面調整,我們的心、我們的生命可能就快樂了。」
師父老師求您加持弟子,是不是弟子一這樣就是在管閒事了?
感恩 老師帶着弟子們一路的趕路,一路的追尋。
弟子恭敬頂禮
弟子所屬的共學小組,這一週重新研討到第105講了,「管人閒事的習慣」。
老師您從弟子的心出發,用弟子的眼光看什麼是「管人閒事」,幫助弟子從照妖鏡願意慢慢修觀功念恩的鏡子。
您問了弟子們好多問題,要大家好好的想一想,參究一下。 您提出了一個成立 師父開示的理由:「我們會認為我們生命的痛苦都是別人和環境造成的,會一直看著別人,希望別人能夠改正,從境那方面調整,我們的心、我們的生命可能就快樂了。」
師父老師求您加持弟子,是不是弟子一這樣就是在管閒事了?
感恩 老師帶着弟子們一路的趕路,一路的追尋。
弟子恭敬頂禮
總共 5 則心得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