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104 廣聞的真正目的是修心

那麼說:好、好、好!那既然要修行啊要多了解、多聞,結果多聞的話呢,說「廣聞不善於修要」,聽了很多道理以後,他又在文字上面去摸索去了,不善巧這個修行,這是一種。還有一個毛病哪,他聽了很多以後啊,他自己不修還這專門管別人閒事。這個事情的的確確很容易,因為我們的眾生的常態。平常我們哪,這個任何一個人,因為無始以來我的習氣在,所以看自己不大容易,看別人很容易。那麼世間的人來說,他那個標準本來世間的標準,大家都馬馬虎虎。現在你修學佛法了以後,了解那個標準提高了,結果你提得很高那個標準,拿那個標準去照別人的話,那害了!像個照妖鏡一樣,這一看哪!世間所有的人都是妖魔鬼怪,沒有一個像樣的,只有一個人沒看見──自己!就是這樣,這個是非常嚴重的事情!

好!師父在這一小段裡,非常精闢而又犀利地指出了我們的現狀。前面說了修行一定要多聞嘛就多聞,聽了很多道理,結果在文字上面摸索去了,不善巧這個修行。說:「在文字上摸索」,那我先問大家說:「在文字上摸索」是不是必要的?是必要的。那麼僅僅停在文字上的摸索,就是不可以的。那麼為什麼他僅僅停在文字上了呢?那文字到底懂沒懂呢?為什麼導致他不善於修要呢?聽了那麼多應該很懂得修行啊,因為道理就是為修行而說的,而我聽聞也是為了修行。那麼為什麼到最後還不善巧修行呢?什麼原因?

所以,廣聞不善於修要。師父在這裡說:在文字上摸索,然後不善巧修行。這種狀態就是文字可能是特別特別地熟練,但是一談到內心的行相的時候,就無法對焦了。

比如說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這麼幾個字而已。「諸惡」,大家可以想到大的惡行和小的惡行,大的惡行不要做,五逆十惡不要做,那麼小的惡行呢?比如說背後議論人啊、議論人是非呀,對別人說話不是很客氣、沒有敬意啊;比如說某一天拿著經典也沒有什麼敬意,就這樣就過了。這些看起來都是一些不經意的時候所犯下的一些過失。那麼如果我們去學了教理的話,我們就知道在因果部分,就算是小的惡行也不可以做的,因為小的惡行會累積成大的。還有如果是對殊勝的對境所做的,一瞬間所積累的惡業也是不知道多大的。

這樣的道理是一下就聽了,但我們在自己的心上怎麼可能建立出這樣的一個量?所以文字上看起來就是這樣念懂了,也知道這什麼意思,但你到底內心上能不能如文字上所闡釋的生起那樣的量,還是有一個很長的距離。所以說既要「廣聞」又要「善於修要」。

其實這裡邊著重點是說要「修要」,對吧?不能只是在廣聞。然後師父在這裡邊還是很溫和地說:「不善巧這個修行」。像親近善知識法,其實如果在《廣論》裡沒有這樣子詳細地闡釋的話,可能我們讀《華嚴經》啊、讀一些其他的經典,也會注意到實際上修行要有一個善知識引導的,但是會不會有這樣明晰的次第呢?修信、念恩,還有怎麼樣一步一步的、華嚴九心等等,會不會有這樣的嚴格的次第呢?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一旦確立了這樣的一個次第之後,對於我們的心來說,我是聽到了之後就覺得「我知道了」,還是我會在心裡邊把它當作一個我的目標,我要如我聽到那樣去做到它?注意!是做到它。不是僅僅聽到耳朵裡就算懂了,就我明白了、我聽到了,而是說我要把它做到,就是要如經典上所詮釋的那樣,在我的內心中生起那樣的量,這才是廣聞的目的。

為什麼停留在文字上?剛才我問大家說,有一種是他不知道為什麼要聽,他聽完就以為完了,就覺得聽到了,佛法大概就是這樣,我都懂了,道理都懂了。我要辯論可以辯論,要討論問題都可以跟你討論,而且我都可以做很多引證,但是不止於此啊!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改變自心的惡習氣,要挑戰自我的煩惱,要打擊以自我為中心的這種煩惱,打擊、徹底地對治自性執,對吧?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修心啊!廣聞,要善於修心啊!這個也是在很多經典裡、很多善知識的開示裡邊一直叮嚀我們的,一定要把所學的拿來在內心上去運用。所以師父說:不善巧這個修行,這是一種「廣聞不善於修要」。

列舉完這種了,我們剛才總結為:他可能聽聞的時候動機就不對;再一個可能是整天忙著聽聞,聽很多很多,就是沒有把它善巧地攝為修心,然後在警醒自己的三業上再念念去用功,缺了這個功夫,這是一種;還有一種,現在我們應該所有的同學好像全都知道了,就叫「法鏡外照」對吧?聽了很多之後,師父說:「他自己不修,還專門管別人閒事」。我問大家一個問題:管別人累不累呀?累吧!那管別人的閒事不是代他操心、是一個好事情嗎?師父在此處為什麼說:「管別人閒事」呢?好像別人的事情都是閒事嗎?

師父為什麼會這樣說呢?管別人好不好呢?很難說喔!為什麼別人的事是閒事呢?難道只有自己的事是正事嗎?別人的事都是閒事嗎?那要怎麼理解這句話?明明別人的事也都是大事,有的都是很重要的事,為什麼師父稱為閒事?

比如說修行這件事情,如果自己不修的話,他會不會有引導別人的經驗呢?因為那經驗,尤其是修心這個經驗,你如果不走過這個路,你怎麼知道哪裡有坑坎、哪裡該左轉、哪裡該跳過去?你是不知道的。

那麼我完全沒有經驗的時候,我去管別人的話,能不能管到當處呢?能不能管到恰到好處呢?管不到,對不對?管不到,那做的一切就成了閒事了,對不對?因為你沒有經驗,你去引導別人,欸!比如說我要去一個什麼什麼鎮,我要去那裡,結果有一個人完全沒有去過那裡,然後他自己還路痴,他帶你,但是走來走去、走來走去,就走到另一個地方去了,那不就是閒功夫,都浪費時間了,對不對?所以,當我們自己沒有獲得修行的經驗的時候,我們管別人,師父還放一個「專門」管別人閒事,看來是很熱衷的。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