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〇〇 2023-09-04 23:32:31 (d******n@g***l.***)
頂禮大寶恩師:
再度複習93講,主體在於為何會偏一方之理。深見廣行二者不可偏廢,但因根器使然,卻不覺察已經偏一方。任何的學習,很容易因為相應某一領域而持續趣入,進而就偏離中軸;尤其是求佛道登果地,偏離智慧或方便,就難以成就,甚至造成禍害。
學習世間事,只要在某一領域深入、持續學習而成為該領域「專家」,就能對社會大眾產生貢獻。這是世間對於學習的期待,能在詳細分工的社會架構中爭得一席之地。因為如此,營造出特定的思考方式,也養成看待外境的習氣與習慣。一旦進入學法環境,世間的思考習慣與行為方式,有可能影響著對於教法學習與實踐。但是,卻因為習慣於特定的思惟框架,很難能夠自我覺察學習教理所出現的偏誤現象。此種現象常見於一起研討之時,不同社會背景的人之間溝通就有障礙,甚至出現各說各話的現象。雖然如此,依舊不自知處於何種問題之下。所以,受到世間學習方式與工作歷練的影響,在教法學習上也形成了種種的思惟難關,影響著深入探索的可能性。
習慣,引導著行為、思考;即使有所偏失,卻不自知。透過善知識的指導,就可避免此種偏失出現。多數在家居士沒有機會能直接得到 老師、法師提供的個別引導,或許有可能透過同行之間的切磋、研討、交流,或者創造出某些特別機緣來引導。實際上,透過 老師宣講「廣海明月」等教理,再由居士之間進行密集深入的研討,或許有機會引導形成自我覺知、向內觀察而做出行為或思路的改變。在93講次裡, 老師就引導著留意可能會有偏智慧或方便的過失,需要有善知識或者同行指出可能偏離的狀態,同行之間的相互關懷有機會導正偏逸現象。
感恩 老師透過「廣海明月」等開示,不知道指出多少學法時常犯的毛病。但是,習性使然,對境之際又喚起過去的老習慣。或許在世間所從事的專長活動,虎虎生風、展現高效率;到了學法環境中,這些專長背後養成的習慣,就成為相當大的阻力。所以,還是要不斷地聽聞、思惟,努力地將 老師、師父的教言放入心間,並且努力在對境時現起而引導正確的抉擇。雖然辛苦,但是唯有堅持,才有機會改變,才有機會愈來愈靠近善知識,得到直接的指導。
努力聽聞思惟,是接近善知識的途徑!感恩 老師持續深入引導學習 師父教言,引導更貼近向內檢視自心,策發一次次的轉心練習。不熟悉,就持續練習;持續串習,就會熟練。
感恩 老師,並祈願 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再度為弟子眾宣講「廣海明月」的機緣速速成熟,引導弟子眾學習。
再度複習93講,主體在於為何會偏一方之理。深見廣行二者不可偏廢,但因根器使然,卻不覺察已經偏一方。任何的學習,很容易因為相應某一領域而持續趣入,進而就偏離中軸;尤其是求佛道登果地,偏離智慧或方便,就難以成就,甚至造成禍害。
學習世間事,只要在某一領域深入、持續學習而成為該領域「專家」,就能對社會大眾產生貢獻。這是世間對於學習的期待,能在詳細分工的社會架構中爭得一席之地。因為如此,營造出特定的思考方式,也養成看待外境的習氣與習慣。一旦進入學法環境,世間的思考習慣與行為方式,有可能影響著對於教法學習與實踐。但是,卻因為習慣於特定的思惟框架,很難能夠自我覺察學習教理所出現的偏誤現象。此種現象常見於一起研討之時,不同社會背景的人之間溝通就有障礙,甚至出現各說各話的現象。雖然如此,依舊不自知處於何種問題之下。所以,受到世間學習方式與工作歷練的影響,在教法學習上也形成了種種的思惟難關,影響著深入探索的可能性。
習慣,引導著行為、思考;即使有所偏失,卻不自知。透過善知識的指導,就可避免此種偏失出現。多數在家居士沒有機會能直接得到 老師、法師提供的個別引導,或許有可能透過同行之間的切磋、研討、交流,或者創造出某些特別機緣來引導。實際上,透過 老師宣講「廣海明月」等教理,再由居士之間進行密集深入的研討,或許有機會引導形成自我覺知、向內觀察而做出行為或思路的改變。在93講次裡, 老師就引導著留意可能會有偏智慧或方便的過失,需要有善知識或者同行指出可能偏離的狀態,同行之間的相互關懷有機會導正偏逸現象。
感恩 老師透過「廣海明月」等開示,不知道指出多少學法時常犯的毛病。但是,習性使然,對境之際又喚起過去的老習慣。或許在世間所從事的專長活動,虎虎生風、展現高效率;到了學法環境中,這些專長背後養成的習慣,就成為相當大的阻力。所以,還是要不斷地聽聞、思惟,努力地將 老師、師父的教言放入心間,並且努力在對境時現起而引導正確的抉擇。雖然辛苦,但是唯有堅持,才有機會改變,才有機會愈來愈靠近善知識,得到直接的指導。
努力聽聞思惟,是接近善知識的途徑!感恩 老師持續深入引導學習 師父教言,引導更貼近向內檢視自心,策發一次次的轉心練習。不熟悉,就持續練習;持續串習,就會熟練。
感恩 老師,並祈願 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再度為弟子眾宣講「廣海明月」的機緣速速成熟,引導弟子眾學習。
總共 1 則心得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