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075 縱雖起疑惑,亦震撼三有

我還在想:寺院要有一個抄經室,抄《般若經》,在那裡邊把紙筆備好,或者你自己帶你自己喜歡的鋼筆。像前一段時間聽到一個居士他在抄《般若經》,已經連續抄好幾年了。抄經的時候,他說他覺得非常非常地歡喜!他家人說:「他抄經的時候,就一動不動地坐在那個桌子前,有的時候一抄抄好幾個小時。」他自己說他抄經的時候覺得什麼雜念都沒有,只是一個字、一個字地抄。他說他就是喜歡抄,抄的時候覺得高興極了!當時有看到他抄的經典,一行、一行的,是豎版的,非常地整齊,一個勾掉的字都沒有。他是在沒有格子的一個白紙上抄的,白紙黑字,真是莊嚴極了!他發願要把《般若經》全抄一遍,我非常非常地隨喜他,希望他能夠把它抄完。

你看!讀《般若經》、抄《般若經》,這也是一個契入佛法的緣起點,也可以說是相應的地方。有些人就非常非常歡喜抄經,有些人就非常非常歡喜讀經。像我們寺院裡的出家人進了寺院之後,因為寺院有五大論的學制,所以就很相應學五大論!

五大論是以《現觀莊嚴》為主體的。《現觀莊嚴論》到底闡釋了什麼呢?它就闡釋了《般若經》的隱義現觀道次第。那麼隱義的現觀道次第到底是什麼呢?就是一個補特伽羅從最初開始發心修行,到最後成佛,所有的道次第都在這個《般若經》的隱義裡邊闡述。但是如果《現觀》不講的話,我們看《般若經》可能是無法看出來的。所以學《現觀莊嚴論》,才能知道《般若經》裡邊在講什麼。

像《釋量論》也是闡釋了《現觀》的正理;《入中論》闡釋了《現觀》的正見,就是《般若經》的顯義的空性道次第;《俱舍論》詳細地辨明《現觀》的這些名相;《戒論》就闡釋了《現觀》的行持。也可以說五大論的學制,都是圍繞著如何學習《般若》、學習《現觀》展開的。出家人經年累月地持守戒律,以這樣的持守戒律之身,堅持這麼多年持續地聽聞、辯論、讀誦,當然也互相幫忙學習,都圍繞著學習《般若經》這樣的一個主軸,可以想像那會累積多麼可觀不可思議的資糧!

我們看了這一段,也會想就是因為《般若經》中闡釋了無漏之法,那麼抄經之後送給人家讀,然後再抄、再讀,廣令流布,就會比令贍部洲的所有的有情都安住於十善業道這樣的福報大那麼多、那麼多。

到底是為什麼變那麼大的?我也曾經用這樣的問題問過上師。《入中論》闡釋了《現觀》的正見,它是《般若經》的顯義空性次第。在聖天菩薩所著的《四百論》中說:「薄福於此法,雖疑亦不生,縱雖起疑惑,亦震撼三有。」沒有福報的有情啊,對於空性這樣的法,連疑惑都生不出一點點。那麼起疑惑的,可能是有福報的。說:「縱雖起疑惑」──哪怕對空性的正理產生一念合理的懷疑的話,也能撼動三有的根本!所以《般若經》就有這樣強悍的力量。你對這樣的道理去聽聞、思惟,乃至很多出家人上場去辯論,經年累月地在這樣的學習的續流之中,就算產生一念合理的對空性的懷疑,都能夠撼動三有輪廻的根本。所以可以想見這是非常稀有的善根力!

所以大家如果有在讀誦、有在抄寫,乃至有學五大論的,無論是以在家身還是以出家身學習的,要對自己這樣的善根生起稀有的隨喜的心。不要覺得:「啊,我煩惱那麼多呀!學這些好像沒馬上地對治煩惱。」但是經典上可是這樣承許的哦!說哪怕產生一念合理的懷疑,都能夠撼動三有的根本喔!這是經典說的,應該是可以取信於心的。

無論我們對於佛陀的正理是從哪一個地方作為契入點,或者作為一個緣起能夠進入的話,《法華經》說都能夠成佛!那麼我們這一生現見的,師父開始推動我們誦《般若經》,五大論學制其實就是學習《般若經》顯義的空性次第,和隱義的現觀道次第。非常希望大家能夠努力地學習,並且好好地隨喜自己能夠值遇這樣的一個教法,不要輕易地放棄,不要覺得自己學習這些好像都沒什麼,因為經典裡不是這樣承許的。

如果再能自作、教他,比如你抄經、也令別人抄經,你讀、也告訴別人開始讀,廣令流布的話,我們所積累的善根啊,就比令贍部洲所有的有情都安住於十善業道那個福報要大得多啊!

所以看起來是佛陀跟天帝釋講的,但是也是跟所有的弟子們講的。再想一下:在這一節中,師父給我們講的,就是佛菩薩慈悲地找到一個適應我們根機的路子讓我們趣入佛教,開始進入整個顯義道次第也好、隱義的也好,讓我們進入這個學程的學習,這是多麼值得慶幸的事情!大家千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善根,珍惜自己對於教法的這種信心、對於《般若》的信心、對於師父這樣子講《菩提道次第廣論》建立的一個信心。這些都是非常稀有的因緣,大家要好好地努力下去!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