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〇〇 2023-05-15 00:32:23 (d******n@g***l.***)
頂禮大寶恩師:
再度學習72講,這是延續70,71講次,有關「師長應機說法、弟子相應趣入」的主軸,持續強調師長說法都是應機;學子對師長說法的相應處,就成為趣入教法的起點。透由師長持續引導、弟子持續學修,而積累為學法次第。因為相應處不同,學習次第或許就有不同。為引導弟子趣向佛地,師長們是如此用心,應機說法。師恩浩蕩,唯有努力學習,方有機會報恩。
在 師父開示與 老師引導學習的內容中,處處都是「應機說法」的指引;宣講「廣海明月」, 老師持續引導學習發心,更是用多種不同角度,多方引導大乘發心。如此多角度的教授,弟子總會有相應處而趣入修習, 老師用心如此,只是為引導弟子能蒙受法恩。諸佛菩薩與傳承祖師都是如此,用盡各種方法引導學修,就是為了要饒益弟子。所以, 大師提到「外支已成」,所有師長都已經準備好,但是自己是否已經成為具器弟子?這是最重要的自我檢討的課題。
不論是從智慧去入、或從慈悲方便趣入,都是進入佛道的途徑,只要弟子從何處相應趣入,師長就從那裡開始引導,師恩深重,無有能比擬者。趣入之後,是否能夠完整的依著師長教言、深入學修?就成為考驗一位弟子是否具器的課題!從聽聞開始,如果沒有徹底依師的認知與態度,而是選擇自己所熟悉的,或者所謂相應處而聽法,不熟悉的就置之不理、或者任意的選擇師長說法,還是在自己的見解之下任意為之,這樣必然是無法深入教義、無法真實實踐教理內涵。
所以,不能將「相應」視為非常簡單的概念,更不能以此為藉口,動輒更動學習標的。不能一門深入,必然一事無成,且會種下許多違緣障礙之業因,尤其是對師長不恭敬的那一分必然生起;日後聽法如聾如啞的景況,必然再現於自己身上。
「相應」是上師的說法恩,能夠與上師說法相應,是因夙昔的業因,如今因緣聚合而感得的果相,是師長引導趣入學習的方便。別忘了師長花了多少時光來尋覓弟子,就會引導趣入教理、追求離苦得樂的途徑;能與師長說法相應,一定要先領受師長授予的無比深恩,一定要珍惜這份真實的師弟緣,一定要努力的練習所有依師修為,緊緊跟著師長,完全領受師長給予的教導。「相應」是修依止法的起點,是開始磨損我執作意的起點。唯有緊跟著師長學習,而且做到如同 善財童子般的徹底依師,才可能會有成就。
感恩 老師,持續引導著學習「相應」的內涵,也持續示現著如何承事師長的修為。
祈願 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再為弟子眾宣講「廣海明月」的機緣能夠速速到來!
再度學習72講,這是延續70,71講次,有關「師長應機說法、弟子相應趣入」的主軸,持續強調師長說法都是應機;學子對師長說法的相應處,就成為趣入教法的起點。透由師長持續引導、弟子持續學修,而積累為學法次第。因為相應處不同,學習次第或許就有不同。為引導弟子趣向佛地,師長們是如此用心,應機說法。師恩浩蕩,唯有努力學習,方有機會報恩。
在 師父開示與 老師引導學習的內容中,處處都是「應機說法」的指引;宣講「廣海明月」, 老師持續引導學習發心,更是用多種不同角度,多方引導大乘發心。如此多角度的教授,弟子總會有相應處而趣入修習, 老師用心如此,只是為引導弟子能蒙受法恩。諸佛菩薩與傳承祖師都是如此,用盡各種方法引導學修,就是為了要饒益弟子。所以, 大師提到「外支已成」,所有師長都已經準備好,但是自己是否已經成為具器弟子?這是最重要的自我檢討的課題。
不論是從智慧去入、或從慈悲方便趣入,都是進入佛道的途徑,只要弟子從何處相應趣入,師長就從那裡開始引導,師恩深重,無有能比擬者。趣入之後,是否能夠完整的依著師長教言、深入學修?就成為考驗一位弟子是否具器的課題!從聽聞開始,如果沒有徹底依師的認知與態度,而是選擇自己所熟悉的,或者所謂相應處而聽法,不熟悉的就置之不理、或者任意的選擇師長說法,還是在自己的見解之下任意為之,這樣必然是無法深入教義、無法真實實踐教理內涵。
所以,不能將「相應」視為非常簡單的概念,更不能以此為藉口,動輒更動學習標的。不能一門深入,必然一事無成,且會種下許多違緣障礙之業因,尤其是對師長不恭敬的那一分必然生起;日後聽法如聾如啞的景況,必然再現於自己身上。
「相應」是上師的說法恩,能夠與上師說法相應,是因夙昔的業因,如今因緣聚合而感得的果相,是師長引導趣入學習的方便。別忘了師長花了多少時光來尋覓弟子,就會引導趣入教理、追求離苦得樂的途徑;能與師長說法相應,一定要先領受師長授予的無比深恩,一定要珍惜這份真實的師弟緣,一定要努力的練習所有依師修為,緊緊跟著師長,完全領受師長給予的教導。「相應」是修依止法的起點,是開始磨損我執作意的起點。唯有緊跟著師長學習,而且做到如同 善財童子般的徹底依師,才可能會有成就。
感恩 老師,持續引導著學習「相應」的內涵,也持續示現著如何承事師長的修為。
祈願 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再為弟子眾宣講「廣海明月」的機緣能夠速速到來!
梁〇〇 2023-02-21 17:29:14 (w*********1@h*****l.***)
頂禮老師,
首先要跟老師求加持,弟子都沒持續讀誦般若經,只有很偶爾有因緣時才誦,有點糟糕但目前又沒資糧做到,弟子想還是先能把拜懺守住,畢竟都要花時間,同時也是繼續祈求迴向自己能更精進並注意保持歡喜心,思惟至少現在已經建立起了正知見,知道該誦且知道不誦應作意發願要能跟上。
這次再聽,跟大家同樣的問題,體會不到 老師在此提出誦般若經的殊勝與重要的心意,會不會是老師說的這句「這裡邊包含了三乘所有的妙法,令一個補特伽羅成佛所有的這樣的無漏之法,所以《般若經》才如此地殊勝!」,不管怎樣根器的人都能因讀誦而啟發善根,找到相應的路子走上去,也證成 師父歡喜弟子問問題,因為當初佛世,就是因為有弟子答問請法,今天我們才得以學到佛應機說的法。再次體會到佛菩薩善知識們對眾生的悲心,總希望我們能快一點就不要慢一點脫離生死輪迴苦,得到永樂。
感恩 師父、老師、佛菩薩。弟子一定要記得您們對弟子的一片慈心,無非都是為我好。
祈請老師能繼續宣講廣海明月醒覺人心,為弟子們傳達 師父心意。
祈請老師住錫紐約廣弘宗大師教法。
願能速疾集聚親近上師學習資糧。
紐約弟子
惟茜 恭敬頂禮
首先要跟老師求加持,弟子都沒持續讀誦般若經,只有很偶爾有因緣時才誦,有點糟糕但目前又沒資糧做到,弟子想還是先能把拜懺守住,畢竟都要花時間,同時也是繼續祈求迴向自己能更精進並注意保持歡喜心,思惟至少現在已經建立起了正知見,知道該誦且知道不誦應作意發願要能跟上。
這次再聽,跟大家同樣的問題,體會不到 老師在此提出誦般若經的殊勝與重要的心意,會不會是老師說的這句「這裡邊包含了三乘所有的妙法,令一個補特伽羅成佛所有的這樣的無漏之法,所以《般若經》才如此地殊勝!」,不管怎樣根器的人都能因讀誦而啟發善根,找到相應的路子走上去,也證成 師父歡喜弟子問問題,因為當初佛世,就是因為有弟子答問請法,今天我們才得以學到佛應機說的法。再次體會到佛菩薩善知識們對眾生的悲心,總希望我們能快一點就不要慢一點脫離生死輪迴苦,得到永樂。
感恩 師父、老師、佛菩薩。弟子一定要記得您們對弟子的一片慈心,無非都是為我好。
祈請老師能繼續宣講廣海明月醒覺人心,為弟子們傳達 師父心意。
祈請老師住錫紐約廣弘宗大師教法。
願能速疾集聚親近上師學習資糧。
紐約弟子
惟茜 恭敬頂禮
沈〇〇 2023-02-21 07:31:09 (w**********h@g***l.***)
真如老師您好!弟子在想為何師父開示說因為眾生的根性不同,所以要用不同的善巧方便度化有情。法華經也是說,只要接觸一點點的佛法,都能成佛。但是不清楚為何老師會提到誦般若經的部分。
賈〇〇 2022-04-08 02:12:57 (l*********6@g***l.***)
頂禮老師
弟子目前增上班的進度剛好上到這裡,老實說我一開始看到大標題有些害怕(?)覺得應該會很難,比較難結合心續(之前聽穿線的經驗),但覺得預習非常必要,所以還是在大乘皈依發心、祈求之後勇敢去聽。
沒想到同樣的經文,自己可能也念過,文字也看過,但老師唸給我聽,就是不一樣!就覺得親切非常多,好懂非常多,因為這就是老師為我講的啊!希望我可以做到多一點上師相應,這樣利益最大的真的就是我自己。
**師父在這裡邊說:一開始接觸,到最後都成佛,但是的確有各自相應的路子,有很多是智慧入,有很多是以慈悲入。**
Q: 為什麼老師會突然接到「師父非常重視誦《般若經》,師父每天必誦《般若》!」呢?
弟子目前揣摩到兩個角度:
一、師父以身教教導、引導我們多殊勝的一個善巧方便,讓我們可以透過堅持誦《般若經》這樣的,累積無量無邊的資糧福報。
二、老師也是非常善巧方便,讓我們聽著聽著,就順順被帶向對師父修信念恩的方向、對《般若經》修歡喜心、好要心,發心繼續堅持這樣會帶給眾生無量無邊利益的習慣。
希望可以再想到更多角度! 祈求老師加持!
還有,比起這一講應該是幾年前講的,老師這陣子,無論在全廣、止觀,語氣聲音上都比以前嚴肅(?)語速也比較快。覺得給自己有比較多的警策作用,要很認真地把老師的話聽在心裡,然後依教奉行。
弟子 賈曼伶 頂禮
弟子目前增上班的進度剛好上到這裡,老實說我一開始看到大標題有些害怕(?)覺得應該會很難,比較難結合心續(之前聽穿線的經驗),但覺得預習非常必要,所以還是在大乘皈依發心、祈求之後勇敢去聽。
沒想到同樣的經文,自己可能也念過,文字也看過,但老師唸給我聽,就是不一樣!就覺得親切非常多,好懂非常多,因為這就是老師為我講的啊!希望我可以做到多一點上師相應,這樣利益最大的真的就是我自己。
**師父在這裡邊說:一開始接觸,到最後都成佛,但是的確有各自相應的路子,有很多是智慧入,有很多是以慈悲入。**
Q: 為什麼老師會突然接到「師父非常重視誦《般若經》,師父每天必誦《般若》!」呢?
弟子目前揣摩到兩個角度:
一、師父以身教教導、引導我們多殊勝的一個善巧方便,讓我們可以透過堅持誦《般若經》這樣的,累積無量無邊的資糧福報。
二、老師也是非常善巧方便,讓我們聽著聽著,就順順被帶向對師父修信念恩的方向、對《般若經》修歡喜心、好要心,發心繼續堅持這樣會帶給眾生無量無邊利益的習慣。
希望可以再想到更多角度! 祈求老師加持!
還有,比起這一講應該是幾年前講的,老師這陣子,無論在全廣、止觀,語氣聲音上都比以前嚴肅(?)語速也比較快。覺得給自己有比較多的警策作用,要很認真地把老師的話聽在心裡,然後依教奉行。
弟子 賈曼伶 頂禮
總共 4 則心得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