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〇〇 2023-03-15 09:11:21 (c**********0@g***l.***)
敬愛的大寶恩師:
感恩老師總是耳提面命,希望弟子要珍惜聽聞的暇滿,更要在此刻,發一個為利眾生願成佛的大乘發心。
恭聞此講,讓弟子想到師父禮拜佛菩薩、老師禮拜星雲大師的身影,那種蘊藏於內的禮敬,形之於外的莊嚴形象,令人感到無比震撼。想想,若要將廣論學修圓滿,未能慎始慎終的皈依禮敬佛菩薩、大師及師長的話,那麼要成就智慧之學,鐵定是不可能的。
祈願弟子生生世世能用一顆純粹的、清淨的身語意聽聞佛法,且將法領納於心並如實修持。更能在生生世世中,都能不由自主的對三寶、師長、父母,乃至有情生起恭敬的續流,並讓這樣的相續之流,流向善願的圓滿之處;祈願在老師的加持下,善願皆能成辦。
弟子將修學佛法善根與所造善業,歡喜地供養三寶、師父、老師,並祈願老師、傳承諸大善知識、大寶僧團法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世界和平、天災人禍、戰爭疾疫速平息,眾生恆吉祥安樂。
佛弟子 恭敬頂禮
感恩老師總是耳提面命,希望弟子要珍惜聽聞的暇滿,更要在此刻,發一個為利眾生願成佛的大乘發心。
恭聞此講,讓弟子想到師父禮拜佛菩薩、老師禮拜星雲大師的身影,那種蘊藏於內的禮敬,形之於外的莊嚴形象,令人感到無比震撼。想想,若要將廣論學修圓滿,未能慎始慎終的皈依禮敬佛菩薩、大師及師長的話,那麼要成就智慧之學,鐵定是不可能的。
祈願弟子生生世世能用一顆純粹的、清淨的身語意聽聞佛法,且將法領納於心並如實修持。更能在生生世世中,都能不由自主的對三寶、師長、父母,乃至有情生起恭敬的續流,並讓這樣的相續之流,流向善願的圓滿之處;祈願在老師的加持下,善願皆能成辦。
弟子將修學佛法善根與所造善業,歡喜地供養三寶、師父、老師,並祈願老師、傳承諸大善知識、大寶僧團法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世界和平、天災人禍、戰爭疾疫速平息,眾生恆吉祥安樂。
佛弟子 恭敬頂禮
王〇〇 2023-02-17 20:21:19 (n***********6@g***l.***)
頂禮敬愛的上師,
弟子因為傳心共學您的開示「宗喀巴大師覆擦科本波語王名稱書」,性循法師提醒,若對「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不熟悉,要回頭串習45講,弟子才驚覺,聽過就忘,老師您在「敬禮」有非常多的提醒,都是在生活上弟子會忽略的,如果沒有再次串習,弟子很多時候都流於形式,無比感恩老師的引導,弟子一定要再再聞思您的教誡,讓自己越來越靠近您!
弟子 妙鳳恭敬頂禮
弟子因為傳心共學您的開示「宗喀巴大師覆擦科本波語王名稱書」,性循法師提醒,若對「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不熟悉,要回頭串習45講,弟子才驚覺,聽過就忘,老師您在「敬禮」有非常多的提醒,都是在生活上弟子會忽略的,如果沒有再次串習,弟子很多時候都流於形式,無比感恩老師的引導,弟子一定要再再聞思您的教誡,讓自己越來越靠近您!
弟子 妙鳳恭敬頂禮
倪〇 2023-01-14 19:48:47 (c************4@g***l.***)
頂禮大寶恩師
感恩老師不辭辛勞地為弟子們開示. 面對三寶境, 應從心中油然生起恭敬心. 若只從身口發出的禮敬. 內心沒有觸動, 那也只是流於一種行式, 禮儀.
什麼是恭敬, 弟子想起小時, 對老師和爸爸的恭敬, 他們說一就是 一, 隨著年齡漸大, 心中對長輩及老師, 恭敬心就弱了, 甚至腹誹很多. 真的是表相. 對三寶境, 也是處於表面, 線上聽法常會做別的事, 禮拜佛像久了, 就不是那麼慎重感(覺得是畫像或美麗的朔像) 在拿經本時, 稍不留意就忘記, 應需輕放, 恭敬地捧經典, 誦經也時不專心等.
感恩老師提醒弟子: 要恭敬三寶必需去想: 為何要恭敬三寶(因為可以救拔我們,不墮三惡趣,
甚至,我們可成為佛,只要照著三寶告誡我們的去做).恭敬的層次: 先從身口做,慢慢學習佛法後,了解三寶的功德,漸漸從心認許,任運,真誠的恭敬,才會生起.
何謂恭敬? 記得在影片中看過, 師父和老師,俯仰,專注,凝視著佛菩薩的神情,很令弟子震撼!! 願弟子有一天能有師長,真心恭敬的心境!!
感恩老師的教誡!!教導弟子恭敬的正確心態!以及思惟的次第!!
祈願老師 法體安康 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感恩老師不辭辛勞地為弟子們開示. 面對三寶境, 應從心中油然生起恭敬心. 若只從身口發出的禮敬. 內心沒有觸動, 那也只是流於一種行式, 禮儀.
什麼是恭敬, 弟子想起小時, 對老師和爸爸的恭敬, 他們說一就是 一, 隨著年齡漸大, 心中對長輩及老師, 恭敬心就弱了, 甚至腹誹很多. 真的是表相. 對三寶境, 也是處於表面, 線上聽法常會做別的事, 禮拜佛像久了, 就不是那麼慎重感(覺得是畫像或美麗的朔像) 在拿經本時, 稍不留意就忘記, 應需輕放, 恭敬地捧經典, 誦經也時不專心等.
感恩老師提醒弟子: 要恭敬三寶必需去想: 為何要恭敬三寶(因為可以救拔我們,不墮三惡趣,
甚至,我們可成為佛,只要照著三寶告誡我們的去做).恭敬的層次: 先從身口做,慢慢學習佛法後,了解三寶的功德,漸漸從心認許,任運,真誠的恭敬,才會生起.
何謂恭敬? 記得在影片中看過, 師父和老師,俯仰,專注,凝視著佛菩薩的神情,很令弟子震撼!! 願弟子有一天能有師長,真心恭敬的心境!!
感恩老師的教誡!!教導弟子恭敬的正確心態!以及思惟的次第!!
祈願老師 法體安康 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總共 3 則心得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