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031 讀聖賢書,立聖賢志

好,上一節課我們學到:我們想要建一個摩天大廈,但是「雖然現在沒有這個力量,但是沒關係嘛,我一步一步來,我一定要從那個基礎造好」。所以當我們沒有力量的時候,師父給出了「沒有關係嘛!」這樣一個雲淡風輕的回答。那麼「沒有關係」之後的路是什麼呢?居然是「一步一步來,從基礎造好」。那我就會問說:一步一步來,我就會有力量嗎?

然後師父下面又回答說:如果你造好了第一層樓,你就可以在第一層樓上安住;如果造好了第二層,就可以在第二層安住。實際上在我們的內心中,當我們修習善法的時候,注意到腳下的次第:首先學會觀察,觀察點在於觀察我的心朝著什麼樣的造業方向,我的思路是什麼?彷彿有一面明鏡,我們攬鏡自顧,會看到:哎!我的臉是怎麼回事?我心靈的臉孔是愁雲慘霧,還是朝氣蓬勃?面對這種狀況,是不是總有路?是不是每一次都是可以看到腳下?實際上師父告訴我們的經驗是,每一次你覺得絕望的時候,腳下都有路的,永遠都有路的,而且那一條路是一條好路!一定要踏上好路,才能越來越好、才能越來越有爆發力,我們的心才能越來越強大。

所以上面師父用了挖馬路啊、重新蓋房子啊等等這些喻。那接著再聽一小段:

剛才那個比喻,雖然是好像很可笑,實際上,我想我們人人感受得到。那麼,現在我們修學佛道,也是如此。所以宗喀巴大師在這個地方示現給我們看,他們很多當年印度的大德,都是這種風格。所以我們目前,我在這地方要特別說明這件事情的道理,也就是這樣。在我們開始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就應該對這個教法,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不過,這個地方並不是告訴我們說,我們要學宗喀巴大師這樣──他是一個密的,我們也是要密。不!這個意思是說,你對整個的教法有了圓滿的認識,把你的目標確定好了以後,那時候你進一步選你現在相應,應該走的路。比如對我們現在來說,我們應該走的淨土,那時候,你才是走淨土,一門深入。

師父說:「剛才那個比喻,雖然是好像很可笑」,我想在最開始聽第一輪的時候,可能聽到這裡,很多同學也會覺得很可笑。想一想聽第一輪的時候,會不會有可笑的感覺?但是再聽的話,聽到師父說:「雖然好像很可笑」的時候,就會寒毛直豎。為什麼呢?剛才師父用那個譬喻呀,其實就在說一條成佛的近路和成佛的遠路。這涉及到我們在輪迴裡,到底經歷怎樣的曲折、怎樣的痛苦,才能達到離苦得樂的究竟目標?還是有一條直路,用最小的辛苦、最小的代價,就可以走到那個最美的地方?實際上,聽這樣的事情是不可能覺得好笑的。

但是如果只聽師父舉這樣的例子──挖馬路啊、造房子,我們會覺得:這個人怎麼會這樣做呢?自己蓋好的房子又拆掉。但師父說:「實際上,我想我們人人都感受得到。」就從這樣一個我們可以看到、可以感覺到,但聽起來有點不正常的例子,讓我們注意到我們內心中,自己覺得很合理,實際上拿正理去衡量,會覺得好像瘋了、好像傻了一樣的那樣一個認知──對自己離苦得樂之路的目標的那種認知。所以今天讀到「雖然好像很可笑」,我心裡的感覺是反的,一陣酸楚啊!如果沒有師父透過這樣一個平凡、司空見慣的例子,來講這麼深的一個道理,我們如何能從《菩提道次第廣論》一開始的時候,就意識到要成佛的這件事啊!

所以師父又舉了說:「宗大師在這個地方示現給我們,當年印度的大德也都是這種風格。」請問:哪一種風格呀?你們有思考嗎?大家小組研討的時候,有沒有討論是哪種風格呀?後來師父說:「在我們開始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對這個教法」,注意!「我們開始的時候,就應該對這個教法,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對教法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怎樣能做到呢?比如說一本《菩提道次第廣論》,你怎樣對它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呢?一定是把它都看過吧,把它都讀過。你不能說翻了其中的一頁你就完整地認識了,所以一定是有一個經年累月這樣長期學習的過程,然後才會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完整的認識之後,師父在這裡邊說:「對整個的教法有圓滿的認識,把你的目標定好了之後」,進一步才選相應的,說淨土啊還是學什麼呀,再選相應的。

請問:看了這整本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對這個教法有圓滿的認識之後,就能確定目標了嗎?為什麼我們對於教法有了圓滿的認識,就可以確定目標呢?那沒確定目標的,都是沒有對教法產生圓滿的認知嗎?你們的討論是怎樣的?那麼為了確定目標,我們才對整個教法要有圓滿的認識嗎?有在聽問題嗎?還是這三個問題粘在一起了?沒有吧?

所以,又開始出現了!你看看,師父從舉那個鐵皮屋、鐵皮釘一釘,到摩天大廈,到這裡又出現「把你的目標確定好」,所以目標可以認為是一個人的志向嗎?那麼是否是對整個教法有圓滿的認識之後,我們就可以有志向?因為聽了那麼多、看了那麼多,當然要選最好的!當然要選對自己和對我所有愛護著的人們、愛護著的生命一條最好的路啊!因為離苦得樂就是我們的本能嘛!一定要去選一個最好的,因為最好的才不虧了這一生乃至生生世世我對真理的追求啊!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對教法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圓滿的認識這件事,和目標息息相關!

所以讀聖賢書才能立什麼?立志做聖賢,對不對?那現在我們是讀聖賢書吧!此時此刻的你,是不是在讀聖賢書?那會不會立聖賢的志向?那麼聖賢的志向,一定不只是為了讓自己離苦得樂的,只管自掃門前雪,那肯定當不了聖賢,一定是兼濟天下的。他的認識、他的才華、他的才能,不僅僅是饒益自己而已,而且成滿很多很多有情離苦得樂的願望,去幫忙他們,跟他們做同行善友,去幫助一切,這才是聖賢的志向!

那麼再反過來問大家:這個志向好像很難立,但是如果有一個願意幫忙所有的人,還有一個只願意顧自己的人,那你願意跟誰交朋友呢?你覺得跟誰交朋友你會比較賺呢?一定是樂於助人的那個朋友,你比較願意交吧!因為萬一到了什麼為難的時刻,那個朋友一定會對你伸出援助之手,甚至他會為了你捨卻自己。一定是這樣的摯友最難忘吧!最可交!所以看起來我們喜歡這種人,而且我們從骨子裡熱愛這種人,因為這種人在生命裡多好呀!到什麼時候他都是我們的力量、都是我們的溫暖呀!

所以並不是因為菩薩或者佛道之難我們沒有去選,是不是我們沒有對整個教法有圓滿的認識,所以沒有確定好目標?師父在這一小段,是否揭示了一個這樣的道理?那麼這樣的道理說明什麼?就說明了在確定志向的時候,我們讀經典、學經典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再一次要跟大家每天研討全廣,因為很多人學了很多年之後,認為《廣論》是否都學完了,沒什麼好學的了。但是真的是沒什麼好學的嗎?還是我們的學習停滯不前了?那麼學經典既然這麼重要的話,無論我們多麼忙,是否應該在自己的生命中把學經典這件事固定下來?讀經典、讀聖賢的書、學做聖賢,這件事是不是我們生命的頭等大事?如果是的話,而且你也這樣做了,那你想想師父該多開心啊!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