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課我們學到了中觀師與說實事師在討論「無自性中可否安立輪迴與涅槃等一切」的這個論述,還記得吧?今天我們要繼續往下學,準備好了嗎?你的發心和專注。然後請大家把《廣論》翻開413頁第6行。我們來一起看原文。
如《中論・第二十四品》云:「應成諸過失,於空不應理,汝破空成過,彼於我非理。若誰可有空,於彼一切成,若誰不許空,於彼皆不成。」此說於說無性師,非但不犯「若一切皆空」等過,且於性空之品有生滅等,於自性非空之品反皆不成。
《中論・第二十四品》中說:「說實事師你提出來的『應當導致一切能作、所作都不合理』這樣的過失,只是因為你不了解空性的義理,才會如此問難,在承許自性空的宗派中,說實事師的問難其實並不合理。所以說實事師你破除空性、否認空性,所提出的過失,對中觀師我而言都不合理。誰可以安立有空性,他便可以安立有一切能作、所作;誰不可以安立有空性,彼將不可以安立有一切的能作、所作。」就是他們都不能安立這些。
《中論》的這段文,大家有沒有聽清到底在說什麼呢?大師在解釋。大師解釋說,對於說無自性師,也就是中觀師而言,不僅不會產生前面《中論》中「若此悉皆空,應無生無滅,則諸四聖諦,於汝皆應無」這個所說的過失──如果一切法都自性空的話,就沒有生滅,也無法安立四聖諦這樣的過失。對吧?在自性空當中,才可以有生滅等;在自性不空當中,反而不可能有生滅。
意思是什麼呀?意思就是承許自性空的中觀師才能夠安立出生滅等,不承許自性空的其他的宗派中反而無法安立生滅等。考慮考慮,因為有自性空,所以才有一切的存在、一切的有;如果沒有自性空的話,反而一切都安立不出來了。
我們接著往下看,該哪一部論了?《明顯句論》。
如是亦如《明顯句論》云:「『於我宗中,非但不犯所說眾過,其四諦等一切建立且極應理。』為顯此故,頌云:『若誰可有空』。」引述此等而釋。
在《明顯句論》中也有說:「『在我們中觀宗當中,不僅不會產生說實事師你所說「一切能作、所作都將無法安立」這樣的過失,而且四諦等一切的論述都會是最極合理的。』為了開示這一點,於是就宣說了《中論》的文,說:『若誰可有空』。」引述了《中論》的文「若誰可有空,於彼一切成,若誰不許空,於彼皆不成」而作解釋。
好!接著再看。到哪兒了?到《中論根本頌》,對吧?
又《中論根本頌・第二十六品》顯示十二緣起,順轉生起次第及逆轉還滅次第,二十五品重破自性。〈第二十四・觀聖諦品〉極廣抉擇自性不空,其生滅等輪迴、涅槃一切建立不成之理,及自性空彼等一切可成之理。故應了知,持此品義遍一切品。
《中論根本頌》總共有二十七品,其中的〈第二十六品〉開示了十二緣起的順轉生起次第,還有逆轉還滅次第。這裡的「順轉」是什麼意思啊?「順轉」慘不慘?就是順著十二緣起的次第,前面的因出生後面的果。十二緣起的第一支是什麼?無明,對吧!想想,如果沿著無明順轉的話,就是無明出生行、行出生識等等,然後到老、死,是非常慘,所以稱之為「順轉生起次第」,由於無明而造行業,由於行業而有後面的緣起支,在生死中不停地流轉、不停地流轉,這就是「流轉生起次第」。
那麼在現證無我之後,有什麼改變嗎?在現證無我之後,就不會新造行業,因此不會再出現後面的緣起支,這就是「還滅遮除次第」。之所以會造行業,就是因為前面有一個可惡的什麼?無明啊!因為就隨著我執無明而轉,一旦現證無我,就不會隨著我執無明而轉,所以就不會新造引生輪迴的業囉!注意喔!不會新造引生輪迴的業了。因為是逆著我們無始以來的流轉次第,所以稱之為什麼?「逆轉還滅次第」。滅什麼了?滅生死!逆轉什麼?逆生死流──向出離生死的方向!
記不記得師父在《廣論》中,中士道十二緣起的時候也有教誡我們,對吧!說:當樂受生起的時候,我們就會生起貪心;當苦受生起的時候,我們就會生起瞋心。還有一個什麼?苦、樂、捨,捨受生起的時候,我們就會起愚癡心。所以修行人用功也就是要在這裡邊用功。在哪裡啊?在受支生起、感受現起來的時候,就看你要順、還是逆,我們不要隨著無始以來的習性生起三毒、隨著感受生起三毒,而是要面對感受的時候運用正法來安立,然後這是修行人可以用功的地方。
什麼叫用正法在安立啊?首先你要觀察,對吧!不要順著習性,要順著法的方向然後去走心。這一段如果開展的話,我們可以討論很多、很多。因為在這個受支這個地方就要安立正知、正念,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然後正知觀察到三毒起來的時候,不要被感受所奪,提起正念,這就是對治趣向於煩惱的這個習慣。希望我們以後有機會的話可以廣泛地討論。其實從親近善知識品一直到空性品,都可以用來什麼?都可以用來在受支讓我們迷亂於受,覺得是有自性的時候,再去朝還滅支努力。空性就是還滅生死的努力,對吧?是還滅。空性就是我們現在在學的,所以我們有朝著還滅生死的方向在前行,你有意識到嗎?隨喜一下!
所以,回來喔!回來。二十五品主要是破除自性,那〈第二十四品〉呢?〈觀聖諦品〉詳盡地抉擇了,自性不空就不可以安立生滅等輪迴、涅槃的一切論述;而自性空就可以安立這一切能作、所作,都可以安立出來。所以我們必須懂得把〈二十四品〉的內涵──注意喔──《中論・二十四品》的內涵旁通於其他品。什麼意思啊?就是要把〈二十四品〉的內涵配合其他品一起學習。就像一個中心有一顆寶石,這顆寶石會照到它周邊所有寶石的反光,所有寶石的反光都要照到這顆中心的寶石──最美麗的寶石!
比如說在《中論》當中的第二品,就是〈觀去來品〉,廣泛地抉擇去來有無自性這個問題,它從許多角度,運用許多正理來抉擇去來是沒有自性的。那如果配合〈第二十四品〉的內涵來理解,就是承許無自性,才能真正地安立什麼?法有去來。如果不承許無自性,就無法真正地安立去來。所以如果承許自性成立,就無法安立一切法,一切論述就沒辦法;承許自性空,才能真正地安立一切論述,才能安立存在。對不對?
你們去考慮考慮為什麼是這個樣子,我們要繼續深學。我們心中很多對於空性的疑惑,甚至也不認識無明,甚至在苦、樂、捨這個受生起來的時候,我們到底造的是什麼業自己都不觀察,或者說觀察了也對治不了。但是我們只要天天堅持學教典,慢慢地強大正知正念的力量──因為這一切有自性的它就是個顛倒執,顛倒執在正理的觀察下它就存在不了──在你目光如炬的這個正理觀察下,它就會像冰一樣化掉!
所以大家要繼續學。謝謝!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 | 行數 | 原譯(福智第三版) | 改譯 | 改譯原因 |
---|---|---|---|---|
413 | 6 | 不成過 | 不應理 | 據藏文改譯。 |
413 | 7 | 無過 | 非理 | 據藏文改譯。 |
413 | 7 | 無性者 | 說無性師 | 據藏文改譯。 |
413 | 8 | 宗 | 品 | 據藏文改譯。 |
413 | 8 | 宗 | 品 | 據藏文改譯。 |
413 | 8 | 如 | 如是亦如 | 據藏文補譯。 |
413 | 10 | 引文而釋 | 引述此等而釋 | 據藏文改譯。 |
413 | 10 | 中觀論 | 中論根本頌 | 據體例改譯。 |
413 | 11 | 還滅之次第 | 還滅次第 | 為配合箋註故改譯。 |
413 | 11 | 第二十五品 | 二十五品 | 據藏文改譯。 |
413 | 11 | 決擇 | 抉擇 | 據體例改譯。 |
413 | 12 | 生死 | 輪迴 | 據體例改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