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手抄稿
南普陀版第四十卷.A面
念誦等事,勢力微劣,故延壽等,極屬難事。
就算我們唸唸經什麼等等,對不起啊,這我們大家了解,很差呀!所以真正要想延壽很難。
又諸活緣,亦無不能為死緣者。
喏,看喔!現在我們吃、住、享受這應該是說活緣吧!嘿!對不起啊,沒一樣東西例外的,都可能變成死緣。你吃多了又不行,就這樣,這個很明白,你去享受這樣東西,你覺得走路不方便,騎一部車,對不起,騎一部車,出車禍。嗯?這都是活緣,都能夠成為死緣啊!所以
為不死故,求諸飲食房舍伴等,此復由其受用飲食,太多太少及不相宜,房舍倒塌,親友欺侮,是等門中而成死緣。
所以說,我們為了求活,「為不死故」,就為了求活。求了生活要什麼?要飲食啊,然後要住的地方啊,又要親戚朋友等等啊,為了這個。結果呢?為了求「飲食」,你受用的太多也不好,太少也不好,吃了不相宜也不好。那我這兩天就是這樣,人家一番好心,把它油炸,炸得香香的,結果把我吃得痛了幾天,到今天還在那兒不好,這不是很明白嗎?就擺在這裡。然後呢「房舍」,你造的好好的房子,對不起,它等一下萬一有毛病,塌倒了,又。然後呢你「親友」等等啊,大家覺得滿好,過兩天翻臉成仇,大家打官司,弄得個你死我活。這都是活緣哪,欸,結果也成死緣。所以啊,
是等門中而成死緣。故實不見有諸活緣,非死緣者。
你不觀察,還覺得要求這個、求那個;你如果真的一觀察的話,你會發現眼前這個東西啊,沒有一個不是。我也記得有一位善知識曾經給我說過這個話,我現在記得很牢,當年聽起來覺得這個話很刺耳,我現在也不妨把它敘述一下:說我們現在啊,在這個世間真是可笑,幹什麼啊?自欺欺人,然後呢被人欺!他這話怎麼講?譬如我們大家見了面,大家說:哎呀,你好啊、我好啊,大家對面啊捧對方,我們也歡喜人家捧。結果問問自己心裡面:你真的在捧人家嗎?唉呀,阿彌陀佛!真的心裡想捧人家啊?不一定!結果我們還偏偏歡喜這個,這做什麼啊?
我們為什麼要大家來往?這樣,求活緣哪、求友伴啊,結果問他心裡面到底做些什麼?就是你做的當下本身,這個都是死緣。當然這是世間一般的,唉呀,大家好的啊,今天我請你吃、我請你喝、求樂啊去酒家!為什麼?我希望從你地方多賺一點、多挖一點哪!不是很明白擺在這個地方嗎?那世間的朋友就是這個樣,大家還忙這個,這個顛倒啊!真是顛倒,人就是這個樣啊!但是叫他放掉還放不掉!所以人就張開眼睛往水裡「跳」!一個字,想想看,千真萬確吧!所以,不是佛法呀,它的的確確我們不了解這個道理啊!所以我們想到這個地方,要好好地覺醒啊,好好地覺醒啊!想到這裡,這佛法的珍貴,真是珍貴啊!
所以有的時候,我常常策勵自己,策勵自己。這是為什麼我覺得,對我這個始終感念我的善知識。當年在一起的時候,有的時候高興啦,就問候他幾句,他就喝斥我:「跑到這裡來,婆婆媽媽說這些話幹什麼!」我那時候也不大懂,後來以後聽見人家說了這個話,我現在想起來了,沒有錯!我們人世就是這樣自欺欺人,被人、受人欺。現在你出了家了,還做這個事情幹什麼啊?所以古來的大德一見面就問:「嗨!然後呢你這幾天在用些什麼功啊?」他瞪大了眼睛望你。我現在曉得,古人之所以成就,就在這裡。現在我們看見了:「哎呀,某人你好啊,你胖了,然後你瘦了,啊,趕快給你留補藥吃吃啊!」大家心裡覺得:好、好,這個好朋友。害你啊!不知道啊!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在這個地方特別告訴我們:不但死,而且就是活緣,這個活緣都是我們的死緣。現在我們要認識了這一點,所以趕快努力修行,這個時候我們就有機會了。
八十三頁,八十三頁,關於念死這個一科。那麼念死,他已經說明,不念有什麼害處,念有什麼好處,以及怎麼樣念,怎麼樣念。那麼了解了這個,下面才是學念死的方法。念死的方法它又分三個大科,每一個大科又分三個子目,現在是第二大科的第二個子目,講完了。第二個子目,前面說南贍部洲的壽沒有一定,沒有一定,這個隨時隨地都可能死。然後呢在這個裡邊,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子目的第二科。我們一定要修學這個以後,生起這樣的念頭說:今天一定要死,今天一定要死!這是對我們修行最大幫助的。關於這一點,不但是大家處處聽懂,要務必把這個概念把握得很牢,將來修行的時候,我們能不能成就主要的就靠這一點。
那麼下面呢,再下面說死緣很多,活緣很少。譬如眼前,我們求的各式各樣東西啊,種種快樂,衣食住行,這無非是為了求我們生活。實際上呢,就算是為求生活的這一種種種條件,沒有一個例外的,每一樣東西常常反而促成我們死亡。我們求飲食好,結果吃得一個不小心哪,中毒了!然後呢我們說造的地方安樂啊,這樣啊,那個房子,任何一個東西都會給我們損害。我們出去,要一個安樂的這個代步的工具啊,出車禍了,那沒有一個例外。所以真正地究實說起來,所有的助成我們生活的這種東西,也都是幫助、促成我們這個送命的條件。前天還有一位同修,去探望他的家人就出了車禍了,那不是很明白的一個例子嗎?本來是為求生活上的方便、快樂,結果呢,這一些東西都反而增加我們死亡的機會。世間就是這樣,世間的真相就是這樣!我們先來看八十三頁的第二段:
復次存活即是趣向於死沒故。活緣雖多,然無可憑。
實際上我們就活在那個時候,那個活著呀,向前的是活,也實際上就是一步一步走向死亡,一步一步走向死亡,這個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世間的顛倒的看法,是說「天增歲月人增壽」,那我們修學佛法的人要了解,時間一天一天地增長,天增歲月,人在減壽,而這個減是剎那不停啊!所以時間固然是如此,我們生活在時空當中,求生活的那些東西,也是處處會造成死亡的這個結果,所以所有的活緣哪,也沒有一個可以憑信的。
《寶鬘論》云:「死緣極眾多,活緣唯少許,此等亦成死,故當常修法。」
這道理很明白,促成我們死亡的因緣太多,而幫助我們存活的非常少;幫助我們這些,也常常是促成我們死亡的一個助緣。所以我們了解了這一點哪,只有一件事情──修行!除了修行以外,別的什麼都虛假的,別的什麼都虛假的。你忙這些東西,就算它幫忙你,不促成你死緣,忙完了以後,兩腳一伸,什麼啊?還是一場夢,還是一場夢。這夢對你是一點價值都沒有,而是為了忙這個夢裡這個虛假的東西啊,造了種種的業,然後你去隨這個業受無量的苦,划得來嗎?所以我們唯一應該做的事情──修法啊!修法。
關於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建立正確的認識。你沒有正確的認識,我們處處地方覺得這個也不對啊,那個也不對啊!所以我們平常除了讀這個正文以外,一定要多看古人的很多傳記等等。你看那個古人的生活的艱苦,這種情況啊,嘿!假定像我們現在想像當中,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那種人統統早就死光掉了;或者絕對不會活下去,偏偏他們長壽的還很長咧!還很長的。虛雲老和尚活個一百多歲。不但是如此,不要說修行人哪,有很多普通的民間的,有的是這種人。他有什麼好吃、好穿哪?什麼都沒有啊!所以我們把那個精神都浪費在這個上頭,那是非常可惜,非常可惜啊!一天到晚跑到這地方來就忙這個事情,腦筋裡面轉那個事情,划得來嗎?這是千萬注意,千萬注意!你一定要自己努力去找到這個病根所在,從這個地方連根拔起。在這個地方儘管別人跟你講,講完了以後,你自己不相應的話,這還是多餘的。你還是苦苦惱惱,就算坐在這個地方,哎呀,你苦苦惱惱坐在那兒聽,那何苦來哉!繼續下去。
思惟其身極微弱,故死無定期者。
這是這一大段落當中第三段。最後我們要努力地思惟,說我們這個身體,啊!那個是微弱極了,一碰就死。所以你,絕對沒辦法保任你,說這個東西很堅固啊,可以保護到什麼時候。
身如水沫,至極微劣,無須大損,即如名曰芒刺所傷,且能壞命。故由一切死緣違害,是極易事。
說我們這個身體真像水裡的泡沫一樣,啊,那個東西差極了!一點風都沒有,它都自己會散掉、會碎掉,何況這個泡沫在大風當中。所以的的確確不要什麼大的損害,就算很小的一點刺,給你一刺的話都會送命。我們那天說前面有一個虎頭蜂,那個虎頭蜂屁股上那個刺,刺小得好小一點點啊,把你一刺,那就可以、乃至於可以讓我們送命。那個蚊蟲,蚊蟲來一叮,乃至於很多這種小蟲,牠可以把那個細菌傳染,讓你一來,你就生了病送掉命了。我們這個身體這麼個差法耶!所以這我們務必要了解,這個真正地造成功我們死亡的因緣又多、又容易。請看:
《親友書》云:「七日燃燒諸有身,大地須彌及大海,尚無灰塵得餘留,況諸至極微弱人。」
到這個末劫的時候啊,天上面七日並出,七個太陽都出來,那個時候大地、須彌山,所有地上的一切,都熔化得連它灰塵都不留。這個現在我們看看那個石頭、鋼鐵,這麼堅實,你怎麼弄也沒辦法弄得掉,到那時候也一點都不留,何況我們現在這麼脆弱的身體啊!所以,
如是思後,不見死主何時決定壞其身命,
你照著前面這樣地一路思惟過來的話,你就會感受到,我們什麼時候死呀?什麼時候死啊?那的的確確一無可憑,一無可憑啊!所以
莫謂有暇,應多立誓,決從現在而修正法。
你不要以為還有時間,千萬不可以啊!應該下決斷的誓願:從現在馬上修!前面一個大段說決定要修;修,決定要修。但是我們還會拖延吧!說修是一定要修的,但是慢慢地來。那麼更進一步,從這個地方了解,要修,一定要靠這個有暇滿的身體的時候才可以。而既然這死亡隨時可以來,而且一死了以後啊,什麼東西都沒有,所以進一步我們應該了解:不但要修,而且要當下就修,當下就修!這個是第二個決斷,真正地成就與否,就在這一點上面,就在這一點上面。
如《迦尼迦書》云:「死主悉無親,忽爾而降臨,莫想明後行,應速修正法。此明後作此,是說非賢人,汝當何日無,其明日定有。」
這個閻羅王他是不跟你講情面的,他要來就來了,所以千萬不要說:「哎呀,明天再說啊,後天再說呀!」要做任何事情,馬上就要做,馬上就要做。所以我們把事情拖到明天、後天,這個不是個正確的辦法,這個不是個正確的辦法。你們要了解,你怎麼可以確定說明天一定有?這個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現在,我們所以生不起這種認識來的原因是什麼?就是我們無始以來的這個顛倒、錯誤,所以叫長夜無明。
這地方再提醒一下,關於這個長夜無明,形成無始虛妄的顛倒,只有一個辦法──作意對治。那麼作意對治的行相,詳細後面會說。這裡簡單地說,就是你腦筋裡面,的確提起來一種力量,說不斷地去觀察、思惟。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腦筋裡含含糊糊,這個是一個應該認識的一點。如果說大家對這個作意,已經有正確的認識了,應該馬上用功;如果對它還沒有了解的話,下面好好努力下去。我們現在對於修行的很多道理,也就是法相,也可以說很模糊,一點都不知道。大家講修行,修行固然不知道,乃至於還要跟人家去講,唉,真是!自己也不曉得說些什麼,自己也不曉得內容是什麼,這個真是……大家在這地方啊自欺欺人,自誤誤人。我們繼續下去。
瑜伽自在吉祥勝逝友慶喜亦云:「國主所借身,無病衰樂住,爾時取堅實,病死衰無畏,病老衰等時,雖念有何益。」
佛法裡面說我們現在這個身體啊,這個身體,對不起!不是你的,不是你的!這個是什麼呢?是由很多啊,說「國主」,因為以前這個國王他有生殺之權,換句話說,我們這個東西他借給你的,他什麼時候要你命,就得要你命。這個裡邊不但說國王,這個種種的外緣,什麼時候要你命,你都不知道。所以眼前等於說這個身體是借來的,你什麼時候他要還去,你完全不知道。那麼不但是如此,而且現在正好也沒有病苦,也沒有衰老,能夠很好地在這裡,這個時候是唯一可以修行的時候。那個時候要怎麼辦呢?趁這個還沒有病、還沒有衰的時候,要「取堅實」,這個就是我們應該修行的時候,這個才是堅固的,這個才是實在的。
你事先趁這個安樂、健康的時候修行了,那麼到了病、死的時候,你就一無畏懼。否則的話,你如果安樂的時候,你快快樂樂地不努力,把生命空空地浪費掉了。然後呢等到一旦病到了、老來了,這個時候樣樣東呀做不動、西呀做不動,你雖然要想修,要想做什麼,來不及啦,來不及啦!這個我們好好地,要自己深深地努力思惟、觀察,使得自己產生決定改變一向惡習的一種力量,推動自己去修行。那麼這個裡面分三個項目,
三根本中極重要者,厥由思惟死無定期,能變其心,故應勵修。
這三個大項目當中,最重要的就是現在講的那個──死沒有一定的時間。因為你能夠這樣地如法思惟,因為死沒有定期,所以你就想:「唉呀,今天就要死啊!」一想到死啊,你就害怕了;害怕了,就努力修行了。所以它這個上面告訴我們,這一個是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這一點我們用平常一般的情況,就可以啊,每一個人就可以體驗一下。我們常常有很多人講究這個、講究那個,欸,他所以講究的,說來說去為什麼?為了這個身體啊!哎喲,要營養,是為了這個身體;然後有了一點病痛,也為了這個身體,說來說去都是為它。現在呢,如果說一旦你想到你要死的話,還是為什麼?還是為你自己,這是很清楚、很明白的一個道理。
所以,關於這個能改變心意的這個心情,你們自己想辦法努力地去思惟一下。可能你們有這個經驗,譬如說,你們本來好端端的,那麼今天有一個醫生跑得來跟我們看病,不管看什麼病,或者照X光,忽然那一照,哎呀,說「某人哪,你有肺病!」你本來前面是有說有笑、跳跳蹦蹦,一聽有那個肺病的話,你馬上精神就塌掉了,這個做的什麼事情就提不起來。或者跟你一量那個血壓,說你高血壓──唉呀,不行!啊,你等一下中午吃起來的話,又覺得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我想我們都有這個經驗吧!這說明什麼?說明的的確確,我們這個心,每一個人這心裡就有這種力量,可是我們平常那個心裡邊,都是隨無始煩惱所轉,都被煩惱牽著鼻子走,好可惜!現在修行就是你能夠主動地,透過你如理觀察、思惟,主動地把心裡轉向過來,那個時候,就產生正面功效,這第二。那麼最後呢,
第三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之三者。
第三個,怎麼思惟法呢?說等到你死的時候啊,除了修學佛法以外,其他所有的都沒有用處。現在我們看:
如是若見須往他世,爾時親友極大憐愛而相圍繞,然無一人是可隨去。盡其所有悅意寶聚,然無塵許可得持往。俱生骨肉尚須棄捨,況諸餘法。
我們再進一步更看,說我們死的時候,兩腳一伸,好囉!那個時候什麼樣呢?不管你的親戚朋友、至親骨肉,再怎麼樣地親愛,到那個時候,沒有一個人會跟著你去,他也不願意;就算他願意也跟不去。就算他要跟去了,對你還是沒有用,一點用場都沒有!這是對人。法呢?不管你聚多少財寶啊,不管是多少的名譽,不管什麼東西,有沒有用呀?嘿,同樣地,一點都帶不去。不要說外面的這些東西帶不去,就是連帶你把那寶愛的這個身體,生前的時候,養得它胖胖的,唉喲,就一點點小毛病啊,就覺得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結果到那時候,兩腳一伸,請問還剩什麼?一點都沒有,一點都沒有,一點都沒有!所以要了解:
是故現法一切圓滿,皆棄捨我。我亦決定棄捨彼等而赴他世。
這一點,平常好好地多想啊,好好多想!不管你多圓滿哪,不管你多圓滿,這個東西,到最後它一點都帶不去。你既帶不去,它也不會跟你去,這個事實擺在這裡,可是我們就偏偏會這麼個顛倒。唉呀,說起來真可憐哪,說起來真可憐!這不是一個很明白的事實嗎?
復應思惟,今日或死。又應思惟,爾時唯法是依是怙,是示究竟所有道理。
那麼同樣地,我們就前後都在看,這個第三點說得很明白。那我們整個地把念死的道理想:是的!死的時候是一樣東西帶不去,而且呢什麼時候死啊?今天很可能死!我們前面已經了解了,真正思惟的時候,一定要思惟說:今天一定死!那個時候,只有一樣東西可以依憑的──法,這個才是究竟的,這個才是究竟的。所以從這麼一來的話,你自然而然又能夠生起第三種決斷,決斷什麼呢──不為眼前所有一切的虛假的東西所阻礙!
所以從這個三點當中啊,我們應該得到三個決斷,三個認識。三個認識:第一個是決定要死,第二個死無定期,第三個死的時候,除法以外什麼都帶不走。決斷是什麼呢?第一個決斷一定要修,第二個決斷是現在就要修。那麼但是我們現在修的時候就有個障礙──也放不下,那個也放不下。所以根據第三點的話,到那個時候,什麼東西都放掉了,不管這個人跟你多親愛,不管!不管這個地位、錢財、名譽多重要,不管!乃至於自己的身體,不要說:唉呀,又這個不對,又那個不對,因為死的時候有沒有用啊?也沒有用!這個道理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呢,對我們有絕端重要的價值。所以真正要修行的時候,這個地方一定要好好地認真思惟,把握住重點!那麼你就有修行的機會,有修行的可能,這個時候你才有成就的可能,成就的可能。下面我們繼續:
《迦尼迦書》云:「能生諸異熟,先業棄汝已,與新業相係,死主引去時,當知除善惡,餘眾生皆返,無一隨汝去,故應修妙行。」
他怎麼說呀?說這個能生異熟的,就是我們以前感我們這一生異熟的這個業,這個業一旦盡了,對不起,這個業一盡,我們就死了。拿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命運。什麼叫命運哪?那就是你宿生造的往業,這一生,就感得這樣的一個果報。當感得這一生的果報一盡的時候,好了!生命就到此為止。那個時候,再向前是什麼呢?再向前,就看你這一生造什麼樣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