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〇〇 2023-10-22 09:39:49 (c**********2@g***l.***)
敬愛的真如老師
到這兒已經更清楚我們學習奢摩他的目的,證得空性智慧的前提還是把定學好
看到我們需要,而也需更殷重的學習
佛弟子陳伊瑩虔誠禮敬
到這兒已經更清楚我們學習奢摩他的目的,證得空性智慧的前提還是把定學好
看到我們需要,而也需更殷重的學習
佛弟子陳伊瑩虔誠禮敬
劉〇〇 2023-08-19 09:39:19 (q****2@g***l.***)
頂禮大寶恩師!
總體闡述,依靠寂止而邁向更高修道階梯的方法是:要先生起一種寂止,接著必須依此,而透過具有粗靜行相的勝觀,漸次行進於道,直到有頂;以及透過具有無我真實性行相的勝觀,趣向於解脫,或者一切遍智的五種道。這是任何修行者都不能違越!
即使沒有獲得第一靜慮根本定,也可以透過第一靜慮前行的奢摩他,修習通達無我的毗缽舍那,獲得解脫!
小乘行者預流、一來,其內心只達到第一靜慮未到地定。而要獲得第一靜慮根本定,必須要對欲界的煩惱離欲。壓伏粗分的欲界煩惱,就不會再來欲界了。所以用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去證悟空性,能獲得聖者的果位。
頓行阿羅漢,也是依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修習通達無我的毗缽舍那,來對治煩惱。
最初獲得的奢摩他,就像一把鋒利的斧頭,可以讓我們證得無我的智慧。再難也得學,何況有老師帶我們一點一點的學,學到現在,也不覺得怎麼難了,很期待老師開講毗缽舍那!
弟子慧依頂禮
總體闡述,依靠寂止而邁向更高修道階梯的方法是:要先生起一種寂止,接著必須依此,而透過具有粗靜行相的勝觀,漸次行進於道,直到有頂;以及透過具有無我真實性行相的勝觀,趣向於解脫,或者一切遍智的五種道。這是任何修行者都不能違越!
即使沒有獲得第一靜慮根本定,也可以透過第一靜慮前行的奢摩他,修習通達無我的毗缽舍那,獲得解脫!
小乘行者預流、一來,其內心只達到第一靜慮未到地定。而要獲得第一靜慮根本定,必須要對欲界的煩惱離欲。壓伏粗分的欲界煩惱,就不會再來欲界了。所以用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去證悟空性,能獲得聖者的果位。
頓行阿羅漢,也是依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修習通達無我的毗缽舍那,來對治煩惱。
最初獲得的奢摩他,就像一把鋒利的斧頭,可以讓我們證得無我的智慧。再難也得學,何況有老師帶我們一點一點的學,學到現在,也不覺得怎麼難了,很期待老師開講毗缽舍那!
弟子慧依頂禮
許〇〇 2023-08-18 05:00:22 (t******6@m*3.****.**.***.**)
禮敬老師:
總體闡述依靠寂止而邁向更高修道階梯的方法:
一. 學《廣論》開心之因:
遇到清淨圓滿大師教法,又能生起信心,隨學教典,又能不間斷繼續學──奢摩他之後
還要學毗缽舍那。
二. 要先生起一種寂止
1. 接著必須依寂止而透過具有粗靜行相的勝觀,漸次地行進於道,直到有頂。
2. 透過具有無我真實性行相的勝觀,趣向於解脫或者一切遍智的五種道。
3. 這是總體佛陀聖教的法印所封印,任何瑜伽師都不應該違越。
就像一個總體的中線,或者蓋上了國王的御印一樣,是不能動搖的。
三. 生起奢摩他(得定)的意義:
1. 生起證德、身心舒暢?
2. 最主要的是引發毗缽舍那的證德,了脫生死!
3. 毗缽舍那有兩種:
(1) 內外道、大小乘所共---暫時降伏煩惱現行粗靜行相的毗缽舍那。
(2) 內道佛弟子才具有的特法---畢竟斷除煩惱種子,修習無我真實行相的毗缽舍那。
了脫生死,是空性。
四. 求解脫:
1. 粗靜行相的毗缽舍那有幫助,但不是必不可少的。
2. 但是修持空性的毗缽舍那是不可少的。
只獲得第一靜慮近分定,沒獲得初禪根本定,透過修習通達無我的毗缽舍那也可獲得
解脫。
3. 不了解空性,僅僅透過第一靜慮近分定,修習粗靜行相的毗缽舍那,獲得第一靜慮根
本定,壓伏粗分的欲界煩惱。之後依序輾轉,一直修到非想非非想定(有頂定) ,
仍然無法脫離生死。
五. 小乘---預流果、一來果,這禪定只是屬於第一靜慮未到地定的境界,還會在欲界中繼
續修行。要獲得第一靜慮根本定必須離欲界煩惱,壓伏粗分欲界煩惱。
小乘---三果不會由於業惑的力量再來欲界了,故稱「不還」。只需再投生欲界一次,
就能夠徹底離欲界煩惱。
六. 小乘修行者: 透過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用這個奢摩他去證悟空性的力量,
就能獲得聖者的果位。
頓行阿羅漢: 只依靠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修習通達無我的毗缽舍那來對治煩惱。
只分九次就把三界所攝的修道煩惱斷除。他在壓伏欲界的時候,色界、無色界
的第一品煩惱就這樣順著全斷 一遍。
七. 老師叮囑:
依靠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像一把鋒利的斧頭,完全可以傷害煩惱的
根本,能夠讓我們獲得阿羅漢的果位。
總體闡述依靠寂止而邁向更高修道階梯的方法:
一. 學《廣論》開心之因:
遇到清淨圓滿大師教法,又能生起信心,隨學教典,又能不間斷繼續學──奢摩他之後
還要學毗缽舍那。
二. 要先生起一種寂止
1. 接著必須依寂止而透過具有粗靜行相的勝觀,漸次地行進於道,直到有頂。
2. 透過具有無我真實性行相的勝觀,趣向於解脫或者一切遍智的五種道。
3. 這是總體佛陀聖教的法印所封印,任何瑜伽師都不應該違越。
就像一個總體的中線,或者蓋上了國王的御印一樣,是不能動搖的。
三. 生起奢摩他(得定)的意義:
1. 生起證德、身心舒暢?
2. 最主要的是引發毗缽舍那的證德,了脫生死!
3. 毗缽舍那有兩種:
(1) 內外道、大小乘所共---暫時降伏煩惱現行粗靜行相的毗缽舍那。
(2) 內道佛弟子才具有的特法---畢竟斷除煩惱種子,修習無我真實行相的毗缽舍那。
了脫生死,是空性。
四. 求解脫:
1. 粗靜行相的毗缽舍那有幫助,但不是必不可少的。
2. 但是修持空性的毗缽舍那是不可少的。
只獲得第一靜慮近分定,沒獲得初禪根本定,透過修習通達無我的毗缽舍那也可獲得
解脫。
3. 不了解空性,僅僅透過第一靜慮近分定,修習粗靜行相的毗缽舍那,獲得第一靜慮根
本定,壓伏粗分的欲界煩惱。之後依序輾轉,一直修到非想非非想定(有頂定) ,
仍然無法脫離生死。
五. 小乘---預流果、一來果,這禪定只是屬於第一靜慮未到地定的境界,還會在欲界中繼
續修行。要獲得第一靜慮根本定必須離欲界煩惱,壓伏粗分欲界煩惱。
小乘---三果不會由於業惑的力量再來欲界了,故稱「不還」。只需再投生欲界一次,
就能夠徹底離欲界煩惱。
六. 小乘修行者: 透過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用這個奢摩他去證悟空性的力量,
就能獲得聖者的果位。
頓行阿羅漢: 只依靠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修習通達無我的毗缽舍那來對治煩惱。
只分九次就把三界所攝的修道煩惱斷除。他在壓伏欲界的時候,色界、無色界
的第一品煩惱就這樣順著全斷 一遍。
七. 老師叮囑:
依靠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像一把鋒利的斧頭,完全可以傷害煩惱的
根本,能夠讓我們獲得阿羅漢的果位。
林〇〇 2023-08-17 00:15:35 (f******8@g***l.***)
至誠頂禮老師
第144講老師表達開心的點是極珍貴的教授,依此弟子的思惟就不會只停在(遇到了清淨圓滿的大師教法),會進而想到(能生起信心)及(又能隨學教典)也是可開心的進程,還可隨喜自己不間斷地學,更加深(不久之後)要學毗缽舍那的那份期待....這樣層層遞進的操作湧起 (很高興的心)比之前真實許多,謝謝老師!
這講重申修止的目的是為引發毗缽舍那的證德,了脫生死!再複習內外道、大小乘所共的毗缽舍那,只能暫伏煩惱,它不是必不可少的。在老師一個個(注意!)中很容易就記住了四果的稱名與其修境,而這些僅是第一靜慮未到地定的境界而已!
聽聞頓行阿羅漢一開始就透過修持無我、四諦十六行相等等,以縱向方式分九次就把三界九地的八十一品煩惱斷完了,善用這把最初獲得的奢摩他的鋒利斧頭,就可以獲得聖者果位,真的是很神奇!
很慶幸身為內道佛弟子,值遇師長學習到清淨殊勝的特法,知道只要修到最初的未到地定就能去證悟空性,多聽幾次就會多開心幾次,信心像加滿油的車,朝向學習毗缽舍那前行!感謝老師的說法深恩!
弟子 林芳如 至誠叩首 2023/08/16
第144講老師表達開心的點是極珍貴的教授,依此弟子的思惟就不會只停在(遇到了清淨圓滿的大師教法),會進而想到(能生起信心)及(又能隨學教典)也是可開心的進程,還可隨喜自己不間斷地學,更加深(不久之後)要學毗缽舍那的那份期待....這樣層層遞進的操作湧起 (很高興的心)比之前真實許多,謝謝老師!
這講重申修止的目的是為引發毗缽舍那的證德,了脫生死!再複習內外道、大小乘所共的毗缽舍那,只能暫伏煩惱,它不是必不可少的。在老師一個個(注意!)中很容易就記住了四果的稱名與其修境,而這些僅是第一靜慮未到地定的境界而已!
聽聞頓行阿羅漢一開始就透過修持無我、四諦十六行相等等,以縱向方式分九次就把三界九地的八十一品煩惱斷完了,善用這把最初獲得的奢摩他的鋒利斧頭,就可以獲得聖者果位,真的是很神奇!
很慶幸身為內道佛弟子,值遇師長學習到清淨殊勝的特法,知道只要修到最初的未到地定就能去證悟空性,多聽幾次就會多開心幾次,信心像加滿油的車,朝向學習毗缽舍那前行!感謝老師的說法深恩!
弟子 林芳如 至誠叩首 2023/08/16
蔡〇〇 2023-08-16 11:48:59 (t********h@g***l.***)
頂禮尊貴的大寶恩師:
感恩老師為我們總攝生起寂止的目的,老師的善巧說清晰地告訴弟子目的是為了畢竟斷除煩惱根本修習無我真實行相毘缽舍那。弟子從想離開世間憂悲苦惱的感受,由於師父老師法乳餵養知道正確苦樂的見解,再漸次了解圓滿離苦得樂的目標,及達到解脫生死乃至成辦的修學方法,雖然眼前緣起很低,弟子要打內心種種沒辦法進道的怪,誓願跟隨師父老師認真修學,佛菩薩將會是指日可待的未來。
每天匆忙於醫院照顧家人,老師說的法在弟子內心閃耀著光亮和依靠,感謝老師!
感恩老師為我們總攝生起寂止的目的,老師的善巧說清晰地告訴弟子目的是為了畢竟斷除煩惱根本修習無我真實行相毘缽舍那。弟子從想離開世間憂悲苦惱的感受,由於師父老師法乳餵養知道正確苦樂的見解,再漸次了解圓滿離苦得樂的目標,及達到解脫生死乃至成辦的修學方法,雖然眼前緣起很低,弟子要打內心種種沒辦法進道的怪,誓願跟隨師父老師認真修學,佛菩薩將會是指日可待的未來。
每天匆忙於醫院照顧家人,老師說的法在弟子內心閃耀著光亮和依靠,感謝老師!
林〇〇 2023-08-16 06:36:03 (f******8@g***l.***)
至誠頂禮老師
第144講老師表達開心的點是極珍貴的教授,依此弟子的思惟就不會只停在(遇到了清淨圓滿的大師教法),會進而想到(能生起信心)及(又能隨學教典)也是可開心的進程,還可隨喜自己不間斷地學,更加深(不久之後)要學毗缽舍那的那份期待....這樣層層遞進的操作湧起 (很高興的心)比之前真實許多,謝謝老師!
這講重申修止的目的是為引發毗缽舍那的證德,了脫生死!再複習內外道、大小乘所共的毗缽舍那,只能暫伏煩惱,它不是必不可少的。在老師一個個(注意!)中很容易就記住了四果的稱名與其修境,而這些僅是第一靜慮未到地定的境界而已!
聽聞頓行阿羅漢一開始就透過修持無我、四諦十六行相等等,以縱向方式分九次就把三界九地的八十一品煩惱斷完了,善用這把最初獲得的奢摩他的鋒利斧頭,就可以獲得聖者果位,真的是很神奇!
很慶幸身為內道佛弟子,值遇師長學習到清淨殊勝的特法,知道只要修到最初的未到地定就能去證悟空性,多聽幾次就會多開心幾次,信心像加滿油的車,朝向學習毗缽舍那前行!感謝老師的說法深恩!
弟子 林芳如 至誠叩首 2023/08/16
第144講老師表達開心的點是極珍貴的教授,依此弟子的思惟就不會只停在(遇到了清淨圓滿的大師教法),會進而想到(能生起信心)及(又能隨學教典)也是可開心的進程,還可隨喜自己不間斷地學,更加深(不久之後)要學毗缽舍那的那份期待....這樣層層遞進的操作湧起 (很高興的心)比之前真實許多,謝謝老師!
這講重申修止的目的是為引發毗缽舍那的證德,了脫生死!再複習內外道、大小乘所共的毗缽舍那,只能暫伏煩惱,它不是必不可少的。在老師一個個(注意!)中很容易就記住了四果的稱名與其修境,而這些僅是第一靜慮未到地定的境界而已!
聽聞頓行阿羅漢一開始就透過修持無我、四諦十六行相等等,以縱向方式分九次就把三界九地的八十一品煩惱斷完了,善用這把最初獲得的奢摩他的鋒利斧頭,就可以獲得聖者果位,真的是很神奇!
很慶幸身為內道佛弟子,值遇師長學習到清淨殊勝的特法,知道只要修到最初的未到地定就能去證悟空性,多聽幾次就會多開心幾次,信心像加滿油的車,朝向學習毗缽舍那前行!感謝老師的說法深恩!
弟子 林芳如 至誠叩首 2023/08/16
Y****** C*** 2023-08-16 02:46:11 (s********y@g***l.***)
頂禮恩師頂禮法師
弟子慚愧,聽了兩次這一講都打瞌睡,今天再來聽一次!沒有打瞌睡了,很歡喜
感謝老師為我們這一段再次複習、消文,好清楚,讓弟子感受到這一段的重點及美妙之處。不是宗大師寫不清楚,老師開示不清楚,是弟子自己聽不懂。但一次次聽後,有聽到一點兒滋味了
我們要生起寂止的目的,最終是--引發毘缽舍那之證德,才能究竟斷煩惱,了脫生死!
而要真的了脫生死,解脫,必須生起的奢摩他,至少至少的基礎要獲未到地定,依靠此斧頭力量,就有機會真正斷煩惱,往上爬!弟子會努力,一定要學奢摩他、毘缽舍那。
隨喜老師清楚為我們開示所斷漸行人與所斷頓行人的差異,弟子第一次聽是兩年前地道法師開示,今日再串習,模糊,但至少有記憶。很歡喜啊,期待自己繼續往上怕!
煩惱!我來了,我要抓住你,把你綁住,最終會殺了你!加油
弟子妙文恭敬合十
弟子慚愧,聽了兩次這一講都打瞌睡,今天再來聽一次!沒有打瞌睡了,很歡喜
感謝老師為我們這一段再次複習、消文,好清楚,讓弟子感受到這一段的重點及美妙之處。不是宗大師寫不清楚,老師開示不清楚,是弟子自己聽不懂。但一次次聽後,有聽到一點兒滋味了
我們要生起寂止的目的,最終是--引發毘缽舍那之證德,才能究竟斷煩惱,了脫生死!
而要真的了脫生死,解脫,必須生起的奢摩他,至少至少的基礎要獲未到地定,依靠此斧頭力量,就有機會真正斷煩惱,往上爬!弟子會努力,一定要學奢摩他、毘缽舍那。
隨喜老師清楚為我們開示所斷漸行人與所斷頓行人的差異,弟子第一次聽是兩年前地道法師開示,今日再串習,模糊,但至少有記憶。很歡喜啊,期待自己繼續往上怕!
煩惱!我來了,我要抓住你,把你綁住,最終會殺了你!加油
弟子妙文恭敬合十
廖〇〇 2023-08-15 23:48:57 (L*********i@g***l.***)
<143> 生起寂止的目的(二)
頂禮具悲上師尊者足:
感謝老師如此詳細的說明「第一靜慮近分定」(第一靜慮前行的奢摩他, 第一靜慮未到地定)的作用.
1小乘的的行者能透過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來獲得見道果位,成為聖者.有四果:預流果(初果) ,一來果(二果),不還果(三果),一來果的聖者還得來欲界一生,才能斷盡欲界所有煩惱.不還果聖者就不會因業惑的力量再來欲界了.
2 頓行阿羅漢,也是依靠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修習通達無我的毗缽舍那來對治煩惱。把三界所攝的修道所斷煩惱分為九次斷除.
3 三界九品的煩惱分為九次而斷除,是怎麼個斷除法呢?就是先把三界九地的上上品煩惱一起連根斷除(縱向的),然後再將三界九地的上中品煩惱一併斷除,再同時斷除三界九地的上下品的煩惱.如此地輾轉、依次同時斷除中上、中中、中下,以及三界的下上、下中、下下品煩惱。這是屬於上上根的阿羅漢.
4若是按著欲界色界無色界的次第,先壓伏欲界煩惱,壓完了之後,再壓伏色界第一靜慮的煩惱,然後再壓伏色界第二靜慮的煩惱,這樣依次輾轉到壓伏無色界有頂天的煩惱,時間太宂長了。
因此,利用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如斧頭),修習通達無我的毗缽舍那,當證得無我的智慧時,就有大力善用這把峰利的斧頭,來砍斷煩惱根本,斷除生死輪廻.真是太厲害了. 非常期待學習毗缽舍那和實修奢摩他!
以上精勤聞思的功德, 回向:
所有持教善知識法體康泰,長久住世,常轉法輪.弟子眾聞思修善願倍倍增勝.早日成就無上菩提果位.
弟子妙微至誠稽首禮
頂禮具悲上師尊者足:
感謝老師如此詳細的說明「第一靜慮近分定」(第一靜慮前行的奢摩他, 第一靜慮未到地定)的作用.
1小乘的的行者能透過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來獲得見道果位,成為聖者.有四果:預流果(初果) ,一來果(二果),不還果(三果),一來果的聖者還得來欲界一生,才能斷盡欲界所有煩惱.不還果聖者就不會因業惑的力量再來欲界了.
2 頓行阿羅漢,也是依靠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修習通達無我的毗缽舍那來對治煩惱。把三界所攝的修道所斷煩惱分為九次斷除.
3 三界九品的煩惱分為九次而斷除,是怎麼個斷除法呢?就是先把三界九地的上上品煩惱一起連根斷除(縱向的),然後再將三界九地的上中品煩惱一併斷除,再同時斷除三界九地的上下品的煩惱.如此地輾轉、依次同時斷除中上、中中、中下,以及三界的下上、下中、下下品煩惱。這是屬於上上根的阿羅漢.
4若是按著欲界色界無色界的次第,先壓伏欲界煩惱,壓完了之後,再壓伏色界第一靜慮的煩惱,然後再壓伏色界第二靜慮的煩惱,這樣依次輾轉到壓伏無色界有頂天的煩惱,時間太宂長了。
因此,利用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如斧頭),修習通達無我的毗缽舍那,當證得無我的智慧時,就有大力善用這把峰利的斧頭,來砍斷煩惱根本,斷除生死輪廻.真是太厲害了. 非常期待學習毗缽舍那和實修奢摩他!
以上精勤聞思的功德, 回向:
所有持教善知識法體康泰,長久住世,常轉法輪.弟子眾聞思修善願倍倍增勝.早日成就無上菩提果位.
弟子妙微至誠稽首禮
吳〇〇 2023-08-14 08:44:36 (j*******5@g***l.***)
很高興每一週能夠與老師一起學習廣論的止觀初探。 由於師父老師的恩德,幫助弟子能夠值遇宗大師教法, 並且生起信心,一直學廣論到今天。 一方面很高興能持續學習,一方面也非常感恩。尤其是現在能夠學到奢摩他,乃至於要繼續學習毘缽舍那,有機會能夠知道了脫生死的法,甚至是實修,真的是令人非常期待!
在這一講短短十幾分鐘開示當中,老師提醒弟子要注意修定的目的,還有小乘聖者是怎麼樣透過未到地定,修習無我實性的毘缽舍那,證得聖道解脫生死。最後還要鼓勵弟子修成未到地定並不是那麼難,要往更高的毘缽舍那學。
能夠學到這樣清淨的傳承教授, 指出正確的目標跟眼前的下手處,沒有您的加持,自己是絕對體會不到。 老師,謝謝您為弟子所做的一切。 僅將自己能學習宗大師教法的所有善根,供養師父老師,希望能令您歡喜。祈願教法久住!祈願善知識長久住世!
在這一講短短十幾分鐘開示當中,老師提醒弟子要注意修定的目的,還有小乘聖者是怎麼樣透過未到地定,修習無我實性的毘缽舍那,證得聖道解脫生死。最後還要鼓勵弟子修成未到地定並不是那麼難,要往更高的毘缽舍那學。
能夠學到這樣清淨的傳承教授, 指出正確的目標跟眼前的下手處,沒有您的加持,自己是絕對體會不到。 老師,謝謝您為弟子所做的一切。 僅將自己能學習宗大師教法的所有善根,供養師父老師,希望能令您歡喜。祈願教法久住!祈願善知識長久住世!
孫〇〇 2023-08-14 05:23:25 (k**9@r*s.***.**)
頂禮老師
總而言之,「要先生起一種寂止,接著必須依此而透過具有粗靜行相的勝觀,漸次地行進於道,直到有頂;以及透過具有無我真實性行相的這個勝觀,趣向於解脫或者一切遍智的五種道,這個就是總體佛陀聖教的法印所封印,所以任何的瑜伽師都不應該違越。」這就是總體闡述依靠寂止而邁向更高修道階梯的方法。
從小乘的角度來說,能透過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來獲得見道果位,所以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也就是最初獲得的奢摩他,用這個奢摩他去證悟空性的力量,能讓我們獲得聖者的果位。
那麼頓行阿羅漢,注意!頓行阿羅漢只會依靠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修習通達無我的毗缽舍那來對治煩惱。
所以依靠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也能夠讓我們獲得阿羅漢的果位。這個最初獲得的奢摩他,就像一把鋒利的斧頭一樣,非常地好用。但是要運用好這把斧頭,必須要證得無我的智慧。
感恩老師一步一步帶領我們趣向無我的智慧
弟子維政虔十
總而言之,「要先生起一種寂止,接著必須依此而透過具有粗靜行相的勝觀,漸次地行進於道,直到有頂;以及透過具有無我真實性行相的這個勝觀,趣向於解脫或者一切遍智的五種道,這個就是總體佛陀聖教的法印所封印,所以任何的瑜伽師都不應該違越。」這就是總體闡述依靠寂止而邁向更高修道階梯的方法。
從小乘的角度來說,能透過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來獲得見道果位,所以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也就是最初獲得的奢摩他,用這個奢摩他去證悟空性的力量,能讓我們獲得聖者的果位。
那麼頓行阿羅漢,注意!頓行阿羅漢只會依靠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修習通達無我的毗缽舍那來對治煩惱。
所以依靠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也能夠讓我們獲得阿羅漢的果位。這個最初獲得的奢摩他,就像一把鋒利的斧頭一樣,非常地好用。但是要運用好這把斧頭,必須要證得無我的智慧。
感恩老師一步一步帶領我們趣向無我的智慧
弟子維政虔十
劉〇〇 2023-08-14 04:36:38 (s***********1@g***l.***)
頂禮敬愛的大寶恩師:
今天學習144講,對弟子而言,有點困難,因為聽完老師講解後,覺得應該再把以前所學過的「地道建立」再做複習,才能更深入法義,所以又花了許多時間,回頭複習大小乘五道,以及小乘八地,但因為自己以前實在不夠用功,學的模糊,所以突然之間,腦袋打結、卡關了。
雖然弟子了解只要先獲得「第一靜慮近分定」,以此為基礎,可以漸進諸道,如果要「往趣解脫或一切智之五道者」,要生起奢摩他後,修習無我真實行相的勝觀,才能斷除煩惱種子,了脫生死,然而弟子有點混淆的是小乘行者在三果「不還果位」就能離欲、出離生死,代表已經證得空性嗎?
老師今天為我們講解頓行阿羅漢分九次斷除三界九品煩惱,而且每一次頓斷都是包含欲界、色界、無色界在內,從上上,上中、上下開始,縱向依次頓斷,那麼在未獲得阿羅漢果位前,似乎還沒有斷除根本煩惱才對?小乘行者是在無學道才能證空性得解脫嗎?
之前提到修粗靜行相的毘缽舍那只能斷現行煩惱,雖是圓滿支分,非必不可少,「故求解脫者,應生能證無我實性毘缽舍那。」那麼大乘修行者一定也是在見道,證空性時,才真正能夠出離生死吧?
總之,弟子還在思考這種種的問題,不過,依自己劣智,還是要跟著善知識引導,一步一步解惑!
敬祝老師和所有法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花蓮弟子敏娟恭敬頂禮虔十
今天學習144講,對弟子而言,有點困難,因為聽完老師講解後,覺得應該再把以前所學過的「地道建立」再做複習,才能更深入法義,所以又花了許多時間,回頭複習大小乘五道,以及小乘八地,但因為自己以前實在不夠用功,學的模糊,所以突然之間,腦袋打結、卡關了。
雖然弟子了解只要先獲得「第一靜慮近分定」,以此為基礎,可以漸進諸道,如果要「往趣解脫或一切智之五道者」,要生起奢摩他後,修習無我真實行相的勝觀,才能斷除煩惱種子,了脫生死,然而弟子有點混淆的是小乘行者在三果「不還果位」就能離欲、出離生死,代表已經證得空性嗎?
老師今天為我們講解頓行阿羅漢分九次斷除三界九品煩惱,而且每一次頓斷都是包含欲界、色界、無色界在內,從上上,上中、上下開始,縱向依次頓斷,那麼在未獲得阿羅漢果位前,似乎還沒有斷除根本煩惱才對?小乘行者是在無學道才能證空性得解脫嗎?
之前提到修粗靜行相的毘缽舍那只能斷現行煩惱,雖是圓滿支分,非必不可少,「故求解脫者,應生能證無我實性毘缽舍那。」那麼大乘修行者一定也是在見道,證空性時,才真正能夠出離生死吧?
總之,弟子還在思考這種種的問題,不過,依自己劣智,還是要跟著善知識引導,一步一步解惑!
敬祝老師和所有法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花蓮弟子敏娟恭敬頂禮虔十
沈〇〇 2023-08-13 06:12:51 (s**********3@g***l.***)
廣論止觀初探0144_生起寂止的目的(三)
頂禮大寶恩師:
延續前面的學習,在今天的總攝中繼續學習到修持證得奢摩他的目的是為了繼續學習證得無我的空性(勝觀=毗缽舍那),才能畢竟斷除煩惱種子,出離輪迴得到究竟的快樂。
小乘的修行者,初果及二果因為還沒有得到第一靜慮根本定,所以還沒有完全斷除欲界煩惱,但可用此繼續修空性就能證得聖者的果位。
而頓行阿羅漢則是把三界九地的八十一品修斷煩惱分為九次就斷完。
老師說:「其實一點點地學下來,有那麼困難嗎?可能也沒有那麼困難。但是這樣的止力或者說未到地定,它卻可以傷害煩惱的根本──究竟是因為什麼?證得無我的毗缽舍那,對吧!所以要期待學習毗缽舍那,非常值得期待」
很感謝老師的鼓勵,弟子學習止觀,不像大家的好樂心,多數是勉強跟著,也很開心跟到現在沒有中斷。
非常感謝老師的說法恩!祈請師長 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 沈書甄頂禮 2023.08.12
頂禮大寶恩師:
延續前面的學習,在今天的總攝中繼續學習到修持證得奢摩他的目的是為了繼續學習證得無我的空性(勝觀=毗缽舍那),才能畢竟斷除煩惱種子,出離輪迴得到究竟的快樂。
小乘的修行者,初果及二果因為還沒有得到第一靜慮根本定,所以還沒有完全斷除欲界煩惱,但可用此繼續修空性就能證得聖者的果位。
而頓行阿羅漢則是把三界九地的八十一品修斷煩惱分為九次就斷完。
老師說:「其實一點點地學下來,有那麼困難嗎?可能也沒有那麼困難。但是這樣的止力或者說未到地定,它卻可以傷害煩惱的根本──究竟是因為什麼?證得無我的毗缽舍那,對吧!所以要期待學習毗缽舍那,非常值得期待」
很感謝老師的鼓勵,弟子學習止觀,不像大家的好樂心,多數是勉強跟著,也很開心跟到現在沒有中斷。
非常感謝老師的說法恩!祈請師長 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 沈書甄頂禮 2023.08.12
鄭〇〇 2023-08-13 05:26:21 (h********1@g***l.***)
頂禮親愛的上師:這一講再次學到:對於解脫來說,修持空性的毘缽舍那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了解空性,即使得到最高的有頂定,仍然無法解脫.而小乘行者可以透過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來獲得見道果位,頓行阿羅漢和上上根阿羅漢雖然走的路不一樣,但都是需把三界九地的八十一品煩惱斷除.弟子其實也搞不清楚,但是相信多串習幾遍應該會好一點,不過弟子最後聽到一個重點,就是要用證得無我的智慧來修奢摩他,這樣才能傷害煩惱的根本.弟子現在都還做不到,但是如馬鳴菩薩說的:若隨尊教行.因此弟子在次祈願
願 生生世世追隨師父老師 學弘宗大師顯密清淨圓滿教法 直至成佛永不退轉
弟子 妙瑩 至誠禮敬
願 生生世世追隨師父老師 學弘宗大師顯密清淨圓滿教法 直至成佛永不退轉
弟子 妙瑩 至誠禮敬
謝〇〇 2023-08-12 08:32:19 (a*****5@g***l.***)
禮敬老師
有止諸勝觀 能滅諸煩惱
僅依粗靜相 由上而壓下 乃至有頂天 終不出輪回
後唯由出世 方能出生死
七返與一來 尚屬欲界心 此依初近分 能得聖者位
若已得根本 不還於欲界
頓行阿羅漢 仍依初近分 九次斷煩惱 由粗而至細
是故初近分 等同鋒利斧 搭配無我慧 斬斷実執本
值此圓滿大師教 皆由師長深恩故
以此回願諸眾生 能得善士攝受因
弟子某某 虔十
有止諸勝觀 能滅諸煩惱
僅依粗靜相 由上而壓下 乃至有頂天 終不出輪回
後唯由出世 方能出生死
七返與一來 尚屬欲界心 此依初近分 能得聖者位
若已得根本 不還於欲界
頓行阿羅漢 仍依初近分 九次斷煩惱 由粗而至細
是故初近分 等同鋒利斧 搭配無我慧 斬斷実執本
值此圓滿大師教 皆由師長深恩故
以此回願諸眾生 能得善士攝受因
弟子某某 虔十
冼〇〇 2023-08-11 23:25:57 (s*******k@g***l.***)
敬呈大寶恩師:
弟子越來越非常期待學習老師為我們宣講毗缽舍那,因為這是一切如母有情都需要最究竟快樂最快速有效的方法,而最大大驚喜是在這個最初獲得的奢摩他,只要好好學習用引發證得無我的毗缽舍那的智慧,便能在大小乘的修行上都很快得到果位等等成就,老師比喻這個最初獲得的奢摩他就像一把鋒利的斧頭一樣,非常地好用,能截斷一切輪迴的煩惱超越生死,同時能作更廣大地饒益一切如母有情眾生的種種事業(善行),令弟子非常響往希求,而這一切完全是師長三寶功德恩德及眾生善根,無限讚嘆、隨喜、感恩。
弟子妙恩頂禮
弟子越來越非常期待學習老師為我們宣講毗缽舍那,因為這是一切如母有情都需要最究竟快樂最快速有效的方法,而最大大驚喜是在這個最初獲得的奢摩他,只要好好學習用引發證得無我的毗缽舍那的智慧,便能在大小乘的修行上都很快得到果位等等成就,老師比喻這個最初獲得的奢摩他就像一把鋒利的斧頭一樣,非常地好用,能截斷一切輪迴的煩惱超越生死,同時能作更廣大地饒益一切如母有情眾生的種種事業(善行),令弟子非常響往希求,而這一切完全是師長三寶功德恩德及眾生善根,無限讚嘆、隨喜、感恩。
弟子妙恩頂禮
胡〇〇 2023-08-11 23:05:25 (a*****3@y***o.***)
頂禮 大寶恩師:
感恩 老師開示: 1.先生起一種寂止,接著必須依此而透過具有粗靜行相的勝觀,漸次地行進於道,直到有頂;以及透過具有無我真實性行相的這個勝觀,趣向於解脫或者一切遍智的五種道,就是總體佛陀聖教的法印所封印,任何的瑜伽師都不應該違越。2. 毗缽舍那又有兩種:第一種是內外道、大小乘所共。能夠暫時降伏煩惱現行粗靜行相的毗缽舍那。第二種只有內道佛弟子才具有的特法,只有內道佛弟子才具有的特法,畢竟斷除煩惱種子,就是修習無我真實行相的毗缽舍那。不共法是空性,就是毗缽舍那。3.最初獲得的奢摩他,就像一把鋒利的斧頭一樣,非常地好用。但是要運用好這把斧頭,必須要證得無我的智慧,如果沒有無我的智慧的話,就像一個力量很微弱的人,他舉了一把利斧,可是能為自己做什麼呢?他傷害不了煩惱的根本。有沒有聽清?用這樣的奢摩他的力量,完全可以傷害煩惱的根本!
弟子 胡春福 頂禮
感恩 老師開示: 1.先生起一種寂止,接著必須依此而透過具有粗靜行相的勝觀,漸次地行進於道,直到有頂;以及透過具有無我真實性行相的這個勝觀,趣向於解脫或者一切遍智的五種道,就是總體佛陀聖教的法印所封印,任何的瑜伽師都不應該違越。2. 毗缽舍那又有兩種:第一種是內外道、大小乘所共。能夠暫時降伏煩惱現行粗靜行相的毗缽舍那。第二種只有內道佛弟子才具有的特法,只有內道佛弟子才具有的特法,畢竟斷除煩惱種子,就是修習無我真實行相的毗缽舍那。不共法是空性,就是毗缽舍那。3.最初獲得的奢摩他,就像一把鋒利的斧頭一樣,非常地好用。但是要運用好這把斧頭,必須要證得無我的智慧,如果沒有無我的智慧的話,就像一個力量很微弱的人,他舉了一把利斧,可是能為自己做什麼呢?他傷害不了煩惱的根本。有沒有聽清?用這樣的奢摩他的力量,完全可以傷害煩惱的根本!
弟子 胡春福 頂禮
總共 16 則心得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