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開心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有做聽聞前行嗎?如果沒有時間做,你能瞬間進入聽聞狀態嗎?
好!請大家翻開《廣論》389頁第7行,校訂本是117頁第4行。今天我們要往下學「總示依奢摩他趣道軌理」,請大家跟我一起看原文。注意喔!注意!
第二、總示依奢摩他趣道軌理:如是已得如前所說無分別三摩地作意,彼唯應修具足明顯、無分別等殊勝之無分別耶?
該到第二科了。第二科、總體說明依靠奢摩他行進於道的這個道理。這個時候有一個問題,什麼問題?說:如此地獲得了前面所說的無分別等持的作意之後,是否應當僅僅以此維繫具有明晰與無分別等持特徵的無分別呢?請大家注意「依奢摩他趣道軌理」的「依」字,依靠什麼?依靠什麼?依靠奢摩他。依靠奢摩他做什麼?行進於道,對不對?那再請大家注意一下,「彼唯應修」的這個「唯」字,說只修具有清晰、無分別奢摩他這樣夠不夠呢?我們看看大師是怎麼回答的。
答:於相續中引發如此妙三摩地,是為引生能摧煩惱毘缽舍那。是故若不依此引發勝觀,任如何修此三摩地,尚不能斷欲界煩惱,況能盡斷一切煩惱,故當更修毘缽舍那。
大師回答了,說:「在相續中發起這樣的三摩地,是為了要引生摧伏煩惱的毗缽舍那。所以如果不依此發起勝觀,無論再怎麼修持這種三摩地,連欲界的煩惱都無法斷除,更不用說是斷除一切煩惱!因此必須修習毗缽舍那。」
雖然獲得了奢摩他之後,我們那個境界實在是別有洞天──妄念、煩惱大幅地減少,身心也感到無比的喜樂,在一種強大的輕安中。但是作為我們佛弟子來說,在相續中生起奢摩他的主要目的到底是什麼?是為了引生能夠斷除生、老、病、死煩惱的這個毗缽舍那。如果不依著奢摩他而引生毗缽舍那,那即使花了再多時間修三摩地,能不能斷除欲界的煩惱?剛才講不能!更不要說斷除三界一切煩惱了,對吧?因此,獲得奢摩他之後,我們一定、一定要再更進一步地去修學毗缽舍那,這是修學奢摩他的目的。
我們再往下看。注意!注意不要走神!
此復有二:一、能斷煩惱現行,世間道所行毘缽舍那;二、能從根本斷除煩惱種子,出世道所行毘缽舍那,除此更無進道方便。如《聲聞地》云:「已得作意諸瑜伽師,已入如是少分樂斷,從此已後,唯有二趣,更無所餘。何等為二?一者世間,二出世間。」
其中又有兩種,第一個是什麼?能斷除煩惱的現行,以世間道前行的勝觀;第二種是能夠從根本上斷除煩惱的種子,它是以出世間道前行的勝觀。除了這兩種之外,沒有其他的進道方法了。因為《聲聞地》中說:「如此獲得作意的瑜伽師,已經趣入了少許斷除的歡喜,也就是對於斷除煩惱生起了少許的歡喜,這樣的瑜伽師要再向上進趣之處只有兩種,除此之外就沒有了。哪兩種呢?世間與出世間。」
接著再往下看囉!注意!
如是已得正奢摩他或作意者,或欲修習世間道毘缽舍那,或欲修出世道所行毘缽舍那,皆於先得奢摩他應多修習。如是修時,輕安、心一境性皆極增長,其奢摩他亦極堅固。又應善巧止觀眾相,其後欲以二道隨一而行,即於彼道發起精勤。
這一段在講什麼呢?說是如此地獲得了寂止或作意的這個修行者,無論是修持世間道的勝觀,或者以出世道前行的勝觀,想要修持的人,都要多次地修持前面已經獲得的寂止,不能荒廢。如此修習的時候,就會極度增長輕安與一心專注,並且他那個禪定、寂止也會極其堅固。另外也要善巧止觀的眾多相狀,之後想要透過兩種道的任何一種前行,就應該精勤於那種道。有一位仁波切提到:「善巧止觀相」,在這裡就是指善巧獲得止觀的相狀及方法。可以嗎?我們再繼續喔!繼續往下看。
如《聲聞地》云:
不要走神!
「彼初修業諸瑜伽師有作意者,或念我當以世間行而趣,或念我當以出世行而趣,復多修習如是作意。如如於此極多修習,如是如是所有輕安、心一境性,經歷彼彼日夜等位轉復增長、廣、大。若時彼之作意堅、穩、牢固,於淨所緣勝解而轉,於止觀品善取其相,彼於爾時或世間道或出世道,樂以何往,即當於彼發起加行。」
有點長,我們看一看。因為《聲聞地》中說:「對此,具有作意的初修業瑜伽師,心想:『我要以世間行前行』,或者心想:『我要以出世間行前行』,於是就多次地修習這種作意。」就在心裡反覆地這樣想。「越是多次地修習,輕安與一心專注便歷經日日夜夜而越是增長、廣、大。」《聲聞地》中的這句話「增長、廣、大」可以理解為上、中、下三品的增廣,有善知識這樣解釋。何時作意「堅、穩、牢固」,又有善知識解釋說:「堅」是指專注安住於所緣,「穩」是指不被內外眾緣所動搖,「牢」就是續流堅固。「能夠趣入對於清淨所緣的勝解,並且也完全執取寂止品與勝觀品的眾多相狀,那時候想要以世間道或者想要以出世間道前行,就要對於這樣的道發起加行。」
大家有沒有發現,是什麼決定了趣向世間道或出世道呢?問個問題,有答案嗎?《聲聞地》中說:「具有作意的初修業瑜伽師,心想:『我要以世間行前行』,或者心想:『我要以出世間行前行』……。」所以修行者的意樂決定。決定什麼?我們的意樂會決定我們修行的趣向、方向。那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意樂呢?是不是透過學習教典,然後發現只有止是無法斷除生死的,所以會進一步修出世間道。是這樣嗎?
在這條路上每走一步都離不開善知識!師父常常說只要我們不退心,師父就會陪我們走完最後一程。所以我們不能退心啊!一定要走進自他二利最圓滿的生命狀態。那是什麼狀態?就是一切遍智的果位。師父說他會陪我們走到那裡,所以大家要加油!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 | 行數 | 原譯(福智第三版) | 改譯 | 改譯原因 |
---|---|---|---|---|
389 | 7 | 顯示依奢摩他趣總道軌 | 總示依奢摩他趣道軌理 | 據藏文改譯。 |
389 | 7 | 又有明顯、無分別等殊勝差別,唯應修此無分別耶 | 彼唯應修具足明顯、無分別等殊勝之無分別耶 | 據藏文改譯。 |
389 | 8 | 能斷 | 能摧 | 據藏文改譯。 |
389 | 9 | 若不依此令生毘缽舍那 | 是故若不依此引發勝觀 | 據藏文改譯。 |
389 | 10 | 暫伏 | 斷 | 據藏文改譯。 |
389 | 10 | 趣世間道 | 世間道所行 | 據藏文改譯。 |
389 | 10 | 能永斷 | 能從根本斷除 | 據藏文改譯。 |
389 | 11 | 趣出世道 | 出世道所行 | 據藏文改譯。 |
389 | 11 | 上進 | 進道 | 據藏文改譯。 |
389 | 13 | 出世道 | 出世道所行 | 據藏文補譯。 |
390 | 1 | 奢摩他道 | 奢摩他 | 據藏文刪之。 |
390 | 1 | 如是修故,所有輕安、心一境性皆得增長 | 如是修時,輕安、心一境性皆極增長 | 據藏文改譯。 |
390 | 2 | 後於二道隨樂何往 | 其後欲以二道隨一而行 | 據藏文改譯。 |
390 | 2 | 加行 | 精勤 | 據藏文改譯。 |
390 | 2 | 諸瑜伽師,由有作意 | 諸瑜伽師有作意者 | 據藏文改譯。 |
390 | 3 | 往世間趣,或念我當往出世趣 | 以世間行而趣,或念我當以出世行而趣 | 據藏文改譯。 |
390 | 4 | 增廣 | 增長、廣、大 | 據藏文補譯。 |
390 | 4 | 若此作意堅固、相續、強盛而轉,發起清淨所緣勝解 | 若時彼之作意堅、穩、牢固,於淨所緣勝解而轉 | 據藏文改譯。 |
390 | 5 | 隨所樂往 | 樂以何往 | 據藏文改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