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〇〇 2023-06-16 04:05:35 (h********1@g***l.***)
頂禮親愛的上師:感謝您開示止觀初探,弟子感受到您那種不厭其煩數數宣,唯恐我們沒聽清,沒聽明白.這一講弟子學到從定的體性來看是哪一道都不是,但是如果能由皈依攝持那就會是佛法,由出離心攝持就成了解脫道,由菩提心攝持就成了大乘道.弟子反省自己,平日的學習和行持,用什麼在攝持?所以您總是在在提醒我們聞法前意樂提策要大乘發心,結書時要記得迴向,就是希望我們即使在修定時也要有菩提心的攝持,否則修到哪裡去了自己都不知道!最後
祈願您 法體康泰 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弟子 妙瑩 至誠禮敬
祈願您 法體康泰 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弟子 妙瑩 至誠禮敬
劉〇〇 2023-06-09 09:30:48 (q****2@g***l.***)
頂禮大寶恩師!
無分別第九心時,五蓋已不現行,盡滅微細沈沒,身心勝妙安樂,雖出等引,不離輕安。這些功德,無法想像,太想要了!原來它還未入內道,只是內外二道所共同要修的第一靜慮靜分定,這種三摩地只是內外道的共同基礎!
若此三摩地若由出離意樂攝持,成解脫道。若由菩提心攝持,就成大乘道,若由皈依攝持,就成內道。但這裡是探討奢摩他本身是五道中的哪一道,不是討論它被其他道攝持之後,能否成為解脫道或一切智道!
祖師、經論皆說,修止由九心次第引發;修觀與修止的方法不同。大師引諸大教典,各宗派對修空性的安立方式不同,但對修奢摩他的方法,沒有分,都是以修九住心來成辦奢摩他!
大師如此細緻的辨明,是希望修行人,不要走錯路,能夠快速成就佛果!
感恩大師、祖師大德、師父、上師的引導!願生生世世能值遇師父老師,修學大師教法,直至成佛,永不退心!
弟子慧依頂禮
無分別第九心時,五蓋已不現行,盡滅微細沈沒,身心勝妙安樂,雖出等引,不離輕安。這些功德,無法想像,太想要了!原來它還未入內道,只是內外二道所共同要修的第一靜慮靜分定,這種三摩地只是內外道的共同基礎!
若此三摩地若由出離意樂攝持,成解脫道。若由菩提心攝持,就成大乘道,若由皈依攝持,就成內道。但這裡是探討奢摩他本身是五道中的哪一道,不是討論它被其他道攝持之後,能否成為解脫道或一切智道!
祖師、經論皆說,修止由九心次第引發;修觀與修止的方法不同。大師引諸大教典,各宗派對修空性的安立方式不同,但對修奢摩他的方法,沒有分,都是以修九住心來成辦奢摩他!
大師如此細緻的辨明,是希望修行人,不要走錯路,能夠快速成就佛果!
感恩大師、祖師大德、師父、上師的引導!願生生世世能值遇師父老師,修學大師教法,直至成佛,永不退心!
弟子慧依頂禮
陳〇〇 2023-06-02 21:14:25 (c**********2@g***l.***)
敬愛的真如老師:
我們在學習奢摩他時,由正確的道次第進入,聽完這個講次後,更知道了有次第和方法的殊勝,需要有出離心、菩提心的意樂,才能夠真正的相輔相成。
感恩老師的慈悲引領
佛弟子伊瑩 虔誠禮敬
我們在學習奢摩他時,由正確的道次第進入,聽完這個講次後,更知道了有次第和方法的殊勝,需要有出離心、菩提心的意樂,才能夠真正的相輔相成。
感恩老師的慈悲引領
佛弟子伊瑩 虔誠禮敬
張〇〇 2023-06-02 20:53:20 (j*************6@g***l.***)
感恩歷代傳承祖師,為我們帶來清淨的教法。感恩宗大師引用了諸大論典來帶著我們學習,感謝老師一字一句帶著我們反覆的推敲,也不斷地確認弟子是否理解。弟子有努力跟著,歡喜的學習著。祈請師長加持弟子,讓弟子能更有力的跟著,生生世世的跟著!
此段落的學習,弟子理解到,遠離了出離心、菩提心,再怎麼修三摩地,都不會成為大小乘的功德。所以修奢摩他時,要以菩提心來攝持最為吉祥。相同的,在行善的時候,即使只是布施一摶之食也要留意自己的發心。若有皈依心就成為了佛法,若有了出離心就成為了解脫道的資糧,若有了菩提心就成為一切遍智道的資糧。同樣做一件事情,心的方向不同,成就就不同。
感恩老師在每次聽聞後,都會叮嚀弟子要好好地迴向,一定要迴向無上正等菩提,就像把一滴水放進大海,而這個善根會永不乾涸。以一將成就無限,這是很重要的!
而弟子觀察自己內心,確實心量還不足,好像沒有動轉到真實的菩提心。感恩師長引導弟子可以先從好像是假的一樣去造作,從造作開始練習。這對我們的無限生命、對我們的現世和來生,都是有著不可思議的一個牽引的力量。
弟子會練習,以著菩提心意去行每個善,並以菩提心意好好了迴向!感恩師長教導!
此段落的學習,弟子理解到,遠離了出離心、菩提心,再怎麼修三摩地,都不會成為大小乘的功德。所以修奢摩他時,要以菩提心來攝持最為吉祥。相同的,在行善的時候,即使只是布施一摶之食也要留意自己的發心。若有皈依心就成為了佛法,若有了出離心就成為了解脫道的資糧,若有了菩提心就成為一切遍智道的資糧。同樣做一件事情,心的方向不同,成就就不同。
感恩老師在每次聽聞後,都會叮嚀弟子要好好地迴向,一定要迴向無上正等菩提,就像把一滴水放進大海,而這個善根會永不乾涸。以一將成就無限,這是很重要的!
而弟子觀察自己內心,確實心量還不足,好像沒有動轉到真實的菩提心。感恩師長引導弟子可以先從好像是假的一樣去造作,從造作開始練習。這對我們的無限生命、對我們的現世和來生,都是有著不可思議的一個牽引的力量。
弟子會練習,以著菩提心意去行每個善,並以菩提心意好好了迴向!感恩師長教導!
沈〇〇 2023-06-02 11:59:00 (w**********h@g***l.***)
至誠恭敬頂禮 日常師父,真如老師!
真如老師您還好嗎?祈請老師多保重法體,很希望老師可以有足夠的時間休息,不要太過操勞。
報告老師,弟子的工作開始越來越忙碌,每天有忙不完的實驗要做,很多報告要準備,壓力越來越大,非常的疲憊,每次要上課時都是匆匆忙忙上課,結果聽聞狀態非常的差,無法專注,甚至昏沉,非常的慚愧。祈請師父老師加持弟子,可以珍惜每天學法的寶貴機會,課前抽空做聽聞前行,可以全神貫注的聞思師父與老師的開示。
萬分感恩真如老師為弟子們宣講止觀,弟子有盡全力的反覆聞思,特別期待老師可以繼續帶領弟子們深入學習毗缽舍那,早日帶領弟子們閉關實修道次第,有能力可以利益一切如母有情。
老師提到「因為即使修定,如果沒有依著《廣論》的次第修出離心或菩提心的話,這樣的道是與內外道共的。」弟子想一想後覺得這一生能夠再次的直遇到宗大師清淨圓滿的教法,直遇到具足圓滿慈悲與慈悲的大乘善知識,有師父與老師一字一句的帶領弟子們學習廣論,一步一腳印的引導弟子們走向究竟離苦得樂的成佛道路,真的是全宇宙最幸福,最快樂的事情!
祈求師父老師賜予弟子們無上的加持,能夠堅持每天聞思廣海明月與止觀,認真的把師父老師的教誡放在內心裡,常常思維,依教奉行,作師所喜,早日回到師父老師身邊學法。祈求師父老師加持弟子兩個星期後跟大老闆的會議可以順利通過,突破所有學法與讀書的障礙,增長智慧與慈悲,提升可以利益他人的能力,為利有情速疾成佛!
感恩真如老師,老師您辛苦了,弟子想要成為您的心子,弟子想要成為您!
真如老師您還好嗎?祈請老師多保重法體,很希望老師可以有足夠的時間休息,不要太過操勞。
報告老師,弟子的工作開始越來越忙碌,每天有忙不完的實驗要做,很多報告要準備,壓力越來越大,非常的疲憊,每次要上課時都是匆匆忙忙上課,結果聽聞狀態非常的差,無法專注,甚至昏沉,非常的慚愧。祈請師父老師加持弟子,可以珍惜每天學法的寶貴機會,課前抽空做聽聞前行,可以全神貫注的聞思師父與老師的開示。
萬分感恩真如老師為弟子們宣講止觀,弟子有盡全力的反覆聞思,特別期待老師可以繼續帶領弟子們深入學習毗缽舍那,早日帶領弟子們閉關實修道次第,有能力可以利益一切如母有情。
老師提到「因為即使修定,如果沒有依著《廣論》的次第修出離心或菩提心的話,這樣的道是與內外道共的。」弟子想一想後覺得這一生能夠再次的直遇到宗大師清淨圓滿的教法,直遇到具足圓滿慈悲與慈悲的大乘善知識,有師父與老師一字一句的帶領弟子們學習廣論,一步一腳印的引導弟子們走向究竟離苦得樂的成佛道路,真的是全宇宙最幸福,最快樂的事情!
祈求師父老師賜予弟子們無上的加持,能夠堅持每天聞思廣海明月與止觀,認真的把師父老師的教誡放在內心裡,常常思維,依教奉行,作師所喜,早日回到師父老師身邊學法。祈求師父老師加持弟子兩個星期後跟大老闆的會議可以順利通過,突破所有學法與讀書的障礙,增長智慧與慈悲,提升可以利益他人的能力,為利有情速疾成佛!
感恩真如老師,老師您辛苦了,弟子想要成為您的心子,弟子想要成為您!
林〇〇 2023-06-02 07:01:43 (f******8@g***l.***)
至誠頂禮老師:
算了算教訂本只剩下20頁奢摩他,弟子第一個想的是感謝老師的說法深恩----老師,您辛苦了,好期待即將開始的毗缽舍那,那把能斬斷生死的劍,執持心中。
這一講再次闡明(是否修空,須觀是否安住通達時性之見而修)的理路,凡所一切善行皆因意樂攝持之故,而分內外道及解脫道或是能成為一切遍智的資糧。在色界與無色界的四禪八定三摩地只是內外道的共同基礎。若是遠離了出離心或菩提心,再怎麼修三摩地都不會成為大小乘的功德。
聽聞到這裡,更加感受到宗大師及師長的恩德,修定的道路上,能依著《廣論》的次第,能有善知識的言教,在內心建立起(被菩提心攝持)的關鍵,在期盼中開始踏上解脫老死的征途,心裡有無限的踏實感,明白自己是朝向大乘道走。
師恩浩大,無以言喻,還是非常期望有朝一日能在老師的帶領下修奢摩他,聽聞老師宣說毗缽舍那,領悟空性之美。
三寶弟子林芳如 叩首
算了算教訂本只剩下20頁奢摩他,弟子第一個想的是感謝老師的說法深恩----老師,您辛苦了,好期待即將開始的毗缽舍那,那把能斬斷生死的劍,執持心中。
這一講再次闡明(是否修空,須觀是否安住通達時性之見而修)的理路,凡所一切善行皆因意樂攝持之故,而分內外道及解脫道或是能成為一切遍智的資糧。在色界與無色界的四禪八定三摩地只是內外道的共同基礎。若是遠離了出離心或菩提心,再怎麼修三摩地都不會成為大小乘的功德。
聽聞到這裡,更加感受到宗大師及師長的恩德,修定的道路上,能依著《廣論》的次第,能有善知識的言教,在內心建立起(被菩提心攝持)的關鍵,在期盼中開始踏上解脫老死的征途,心裡有無限的踏實感,明白自己是朝向大乘道走。
師恩浩大,無以言喻,還是非常期望有朝一日能在老師的帶領下修奢摩他,聽聞老師宣說毗缽舍那,領悟空性之美。
三寶弟子林芳如 叩首
廖〇〇 2023-06-02 03:01:36 (L*********i@g***l.***)
頂禮具悲上師尊者足:
這一講是真的不容易理解的,尤其是以奢摩他的本性來觀察,將會趨向於何道.說奢摩他本身並不屬於五道中的任何一道. 也非被其他道攝持之後,能否成為解脫道或一切智道。這點確實不易理解.結論是奢摩他是內外道所共通的.而且只能算是世間道.真的令人訝異啊.
另外,有人誤解修奢摩他就是在修毗婆舍那,奢摩他是由九住心修起來的,方法是一樣的.但毗婆舍那是修空性的.而中觀師與唯識師對空性的安立方式不同,所以會有不同的解釋.這得弄明白哦.
不過,老師提到了一個重點,就是我們平時做任何善行是用什麼意樂來做,就將成為彼道的資糧.如被出離心所攝持,就是小乘的解脫道.若是以菩提心攝持,就會是大乘道.所以,發心真的很重要.意樂加行都要以利益有情為目標.那就可以成為一切遍智的資糧.感謝老師的提醒.
祈願所有持教善知識都能長久住世,師長利生事業興隆.世界和平,眾生安樂.
弟子妙微虔誠稽首禮
這一講是真的不容易理解的,尤其是以奢摩他的本性來觀察,將會趨向於何道.說奢摩他本身並不屬於五道中的任何一道. 也非被其他道攝持之後,能否成為解脫道或一切智道。這點確實不易理解.結論是奢摩他是內外道所共通的.而且只能算是世間道.真的令人訝異啊.
另外,有人誤解修奢摩他就是在修毗婆舍那,奢摩他是由九住心修起來的,方法是一樣的.但毗婆舍那是修空性的.而中觀師與唯識師對空性的安立方式不同,所以會有不同的解釋.這得弄明白哦.
不過,老師提到了一個重點,就是我們平時做任何善行是用什麼意樂來做,就將成為彼道的資糧.如被出離心所攝持,就是小乘的解脫道.若是以菩提心攝持,就會是大乘道.所以,發心真的很重要.意樂加行都要以利益有情為目標.那就可以成為一切遍智的資糧.感謝老師的提醒.
祈願所有持教善知識都能長久住世,師長利生事業興隆.世界和平,眾生安樂.
弟子妙微虔誠稽首禮
沈〇〇 2023-05-31 22:52:22 (s**********3@g***l.***)
廣論止觀初探0133_獲得寂止象徵的釋疑(二)
頂禮大寶恩師:
在聽老師帶弟子共學此講時,很感謝您常常提策弟子們要用大乘的發心,但聽著也想到一些問題~~
時間很有限,決定把媽媽放在生活中的第一位,除了上班、母班學法,回到家就是認真做家事,這些已經佔據我生命的幾乎全部了,所以無法再繼續承擔原先的義工等,感覺自己無法裝下太多的人事,但有把老師您教的發心每天練習緣念、想著…,可以的時間幾乎天天拜35佛懺、可以的時間就希望以一天一部般若經為目標及下手處(因為這是師父、上師教導我們要努力做的),但團體的承擔在退縮也還是大乘道嗎?第二問題:每天緣念希望能按照道次第生起真實的出離心、菩提心、空證見,但現實生活中的自己還是生不起出離心怎麽辦?
透由九住心的修持獲得三摩地、奢摩他,內外道的差別是在於是否有皈依三寶,出離心的有無判定是否為解脫道,菩提心的有無是大乘道的門檻,三摩地是共內外道都有的,但不承許這些等持就是毗缽舍那的修持方法。
謝謝上師的說法恩!
祈請師長 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 沈書甄頂禮 2023.06.01
頂禮大寶恩師:
在聽老師帶弟子共學此講時,很感謝您常常提策弟子們要用大乘的發心,但聽著也想到一些問題~~
時間很有限,決定把媽媽放在生活中的第一位,除了上班、母班學法,回到家就是認真做家事,這些已經佔據我生命的幾乎全部了,所以無法再繼續承擔原先的義工等,感覺自己無法裝下太多的人事,但有把老師您教的發心每天練習緣念、想著…,可以的時間幾乎天天拜35佛懺、可以的時間就希望以一天一部般若經為目標及下手處(因為這是師父、上師教導我們要努力做的),但團體的承擔在退縮也還是大乘道嗎?第二問題:每天緣念希望能按照道次第生起真實的出離心、菩提心、空證見,但現實生活中的自己還是生不起出離心怎麽辦?
透由九住心的修持獲得三摩地、奢摩他,內外道的差別是在於是否有皈依三寶,出離心的有無判定是否為解脫道,菩提心的有無是大乘道的門檻,三摩地是共內外道都有的,但不承許這些等持就是毗缽舍那的修持方法。
謝謝上師的說法恩!
祈請師長 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 沈書甄頂禮 2023.06.01
許〇〇 2023-05-31 12:20:03 (t******6@m*3.****.**.***.**)
禮敬老師:
一. 獲得奢摩他能趣解脫道及一切遍智道:
1. 解脫道: 無顛倒證達無我及一切三有過失,被空正見或出離心所攝持。
2. 大乘道: 由大寶菩提心所攝持。
3. 《喻》布施畜生一摶之食、守護一條戒律,
被皈依所攝持,就成為佛法;
被出離心所攝持,就成為解脫道的資糧;
被菩提心所攝持,就成為一切遍智道資糧。
4. 內道:當奢摩他被皈依所攝持。
5. 奢摩他是內外道共基:
大小乘共同要修第一靜慮近分定,外道依著奢摩他來修持粗靜相道,以獲得色界與無
色界四禪八定。遠離出離心或菩提心,再怎麼修三摩地都不會成為大小乘的功德。
6. 學《廣論》非常的重要!
修《定》要依著《廣論》次第修出離心或菩提心,這是內外道共同。
二. 中觀與唯識兩派所修所證相同:
1. 不是觀察透過其他道所攝持,成為解脫道或一切遍智道;
是觀察透過這種等持自己的體性會趣向於哪一種道。
2. 中觀師與唯識師抉擇毗缽舍那正見的對境,是不同;
但對止觀的辨識,及在相續中生起證德的方式是完全相同的。
3.《菩薩地》、《攝決擇分》、《集論》、《聲聞地》:區分了止觀兩者,
但宣說要透過九住心次第來修持寂止, 不承許這些等持就是毗缽舍那的修持方法。
4.《中觀修次》、《般若波羅蜜多口訣論》:
九心為奢摩他道,另外宣說毗缽舍那道。
三. 老師收攝:
中觀師與唯識師對空性的安立不同,
但是諸大論師都是以修九住心來成辦奢摩他的;
以所緣──空性證得毗缽舍那。
一. 獲得奢摩他能趣解脫道及一切遍智道:
1. 解脫道: 無顛倒證達無我及一切三有過失,被空正見或出離心所攝持。
2. 大乘道: 由大寶菩提心所攝持。
3. 《喻》布施畜生一摶之食、守護一條戒律,
被皈依所攝持,就成為佛法;
被出離心所攝持,就成為解脫道的資糧;
被菩提心所攝持,就成為一切遍智道資糧。
4. 內道:當奢摩他被皈依所攝持。
5. 奢摩他是內外道共基:
大小乘共同要修第一靜慮近分定,外道依著奢摩他來修持粗靜相道,以獲得色界與無
色界四禪八定。遠離出離心或菩提心,再怎麼修三摩地都不會成為大小乘的功德。
6. 學《廣論》非常的重要!
修《定》要依著《廣論》次第修出離心或菩提心,這是內外道共同。
二. 中觀與唯識兩派所修所證相同:
1. 不是觀察透過其他道所攝持,成為解脫道或一切遍智道;
是觀察透過這種等持自己的體性會趣向於哪一種道。
2. 中觀師與唯識師抉擇毗缽舍那正見的對境,是不同;
但對止觀的辨識,及在相續中生起證德的方式是完全相同的。
3.《菩薩地》、《攝決擇分》、《集論》、《聲聞地》:區分了止觀兩者,
但宣說要透過九住心次第來修持寂止, 不承許這些等持就是毗缽舍那的修持方法。
4.《中觀修次》、《般若波羅蜜多口訣論》:
九心為奢摩他道,另外宣說毗缽舍那道。
三. 老師收攝:
中觀師與唯識師對空性的安立不同,
但是諸大論師都是以修九住心來成辦奢摩他的;
以所緣──空性證得毗缽舍那。
孫〇〇 2023-05-30 06:23:09 (k**9@r*s.***.**)
頂禮大寶恩師
前面獲得的奢摩他,如果是由無顛倒地證達無我的正見,以及善為證達一切三有的過失而厭離輪迴、希求解脫,被這樣出離的意樂所攝持,就會成為解脫道;如果是由於大寶菩提心所攝持,也會成為大乘道。
如果也是用出離心或菩提心來攝持的話,就會依次成為解脫與一切遍智道的這個資糧──被出離心所攝持,就會成為解脫道的資糧;被菩提心所攝持,就會成為一切遍智道的資糧。
如果被皈依所攝持的話,就能成為佛法;被空正見或出離心所攝持的話,就能成為解脫道;被菩提心所攝持的話,就能成辦一切遍智的資糧。
中觀師與唯識師對於如何抉擇毗缽舍那正見的對境,雖然是不同的,但是總體而言,對於修止觀的這個辨識,以及這些證德在相續中生起的方式這個總體內容,是完全一樣的。
因此聖無著在《菩薩地》,還有《攝決擇分》、《集論》、《聲聞地》當中,區分了止觀兩者,而在其中要修寂止的時候,宣說要透過九心的次第來修持。
感恩老師
弟子孫維政恭敬虔十
前面獲得的奢摩他,如果是由無顛倒地證達無我的正見,以及善為證達一切三有的過失而厭離輪迴、希求解脫,被這樣出離的意樂所攝持,就會成為解脫道;如果是由於大寶菩提心所攝持,也會成為大乘道。
如果也是用出離心或菩提心來攝持的話,就會依次成為解脫與一切遍智道的這個資糧──被出離心所攝持,就會成為解脫道的資糧;被菩提心所攝持,就會成為一切遍智道的資糧。
如果被皈依所攝持的話,就能成為佛法;被空正見或出離心所攝持的話,就能成為解脫道;被菩提心所攝持的話,就能成辦一切遍智的資糧。
中觀師與唯識師對於如何抉擇毗缽舍那正見的對境,雖然是不同的,但是總體而言,對於修止觀的這個辨識,以及這些證德在相續中生起的方式這個總體內容,是完全一樣的。
因此聖無著在《菩薩地》,還有《攝決擇分》、《集論》、《聲聞地》當中,區分了止觀兩者,而在其中要修寂止的時候,宣說要透過九心的次第來修持。
感恩老師
弟子孫維政恭敬虔十
湯〇〇 2023-05-30 00:19:03 (t***********2@g***l.***)
頂禮真如老師
感恩老師為弟子開示宗大師斷疑中的辯證。祈求老師加持弟子能如實領納、實踐上師的教導。
自問我心裏,會有大師提出的疑惑、不解、乃至邪見嗎? 如此殊勝的三摩地,算是五道中的哪一個階段? 修成等持的方法就是修毘缽舍那的方法嗎? 如果我沒有上師的教導,聽聞了全圓道次第,依著廣論的道次第修心的話,在身心充滿輕安快樂,貪欲等諸隨煩惱多不現行的狀態下,也會自覺已經到達了不得的境界,又若習慣得少為足,未曾依師教誡,發心廣學,就可能因為認識不夠和習氣的推動,失去對無上菩提的追求。
依照道次第的量則,當這樣的奢摩他被空正見或出離心攝持的話,就成為解脫道;被菩提心攝持的話,就成為大乘道,能成辦一切遍智的資糧。如果遠離出離心或菩提心,再怎麼修三摩地,都不會成為大小乘的功德。「於五道中立為何位」的問題,不僅不理解道次分判的標準,也不認識奢摩他的體性,並且錯置界定問題的觀察角度。
發現、面對、和解決問題時,我是不是也有這種盲點? 在錯誤的觀察角度上,並未了解各自的本質和關係,將彼此做了不當的連結,成為所謂的問題,再提出不正確的解決方案,原地繞圈子,越來越難離苦得樂。
當大師說從奢摩他的本質而言,它不屬於五道中的任何一道,只不過是內外道共通的世間道時,觸發弟子憶念師父上師佛菩薩教導的恩德。有沒有聽到全圓道次第、聽懂、照著修持的結果,竟如此不同。一者最多是外道的四禪八定,一者卻能通向解脫成佛的果位。如果我對境,都能運用所學的教理,清楚界定問題,如理取捨,每一個事件,都能成為依法修心的緣起,用相應菩提心的意樂來攝持,就沒有白受的苦,沒有浪費的時間,沒有任何沒價值的經驗。生命得以繼續向上,累積證得一切遍智的資糧。
這是因為我有老師的教導。跟老師學到了道次第。他還告訴我諸大經論中的抉擇。佛菩薩、傳承師長,明明白白說到以九住心成辦奢摩他,並在九心之外,另外宣說毘缽舍那的修法。現在聽進正確圓滿的教授,將來正修止觀的時候,便少了嘎然而止的可能,不會滿足於身心起大調適的安樂,忘失更上
一層道次的追尋。
感恩上師來到弟子的生命中,教我全圓道次第,傳承師長的圓滿教授。願弟子能認真持續地聽聞,放在心上憶持,對境能現為教授,累積到修學、證得止觀的資糧,能一路向上,成為像您一樣的佛菩薩。
祈願老師為我們開講毘缽舍那、弟子眾跟隨您學法,一切違緣淨除、順緣增長,順利成辦。
弟子慧琦頂禮。
感恩老師為弟子開示宗大師斷疑中的辯證。祈求老師加持弟子能如實領納、實踐上師的教導。
自問我心裏,會有大師提出的疑惑、不解、乃至邪見嗎? 如此殊勝的三摩地,算是五道中的哪一個階段? 修成等持的方法就是修毘缽舍那的方法嗎? 如果我沒有上師的教導,聽聞了全圓道次第,依著廣論的道次第修心的話,在身心充滿輕安快樂,貪欲等諸隨煩惱多不現行的狀態下,也會自覺已經到達了不得的境界,又若習慣得少為足,未曾依師教誡,發心廣學,就可能因為認識不夠和習氣的推動,失去對無上菩提的追求。
依照道次第的量則,當這樣的奢摩他被空正見或出離心攝持的話,就成為解脫道;被菩提心攝持的話,就成為大乘道,能成辦一切遍智的資糧。如果遠離出離心或菩提心,再怎麼修三摩地,都不會成為大小乘的功德。「於五道中立為何位」的問題,不僅不理解道次分判的標準,也不認識奢摩他的體性,並且錯置界定問題的觀察角度。
發現、面對、和解決問題時,我是不是也有這種盲點? 在錯誤的觀察角度上,並未了解各自的本質和關係,將彼此做了不當的連結,成為所謂的問題,再提出不正確的解決方案,原地繞圈子,越來越難離苦得樂。
當大師說從奢摩他的本質而言,它不屬於五道中的任何一道,只不過是內外道共通的世間道時,觸發弟子憶念師父上師佛菩薩教導的恩德。有沒有聽到全圓道次第、聽懂、照著修持的結果,竟如此不同。一者最多是外道的四禪八定,一者卻能通向解脫成佛的果位。如果我對境,都能運用所學的教理,清楚界定問題,如理取捨,每一個事件,都能成為依法修心的緣起,用相應菩提心的意樂來攝持,就沒有白受的苦,沒有浪費的時間,沒有任何沒價值的經驗。生命得以繼續向上,累積證得一切遍智的資糧。
這是因為我有老師的教導。跟老師學到了道次第。他還告訴我諸大經論中的抉擇。佛菩薩、傳承師長,明明白白說到以九住心成辦奢摩他,並在九心之外,另外宣說毘缽舍那的修法。現在聽進正確圓滿的教授,將來正修止觀的時候,便少了嘎然而止的可能,不會滿足於身心起大調適的安樂,忘失更上
一層道次的追尋。
感恩上師來到弟子的生命中,教我全圓道次第,傳承師長的圓滿教授。願弟子能認真持續地聽聞,放在心上憶持,對境能現為教授,累積到修學、證得止觀的資糧,能一路向上,成為像您一樣的佛菩薩。
祈願老師為我們開講毘缽舍那、弟子眾跟隨您學法,一切違緣淨除、順緣增長,順利成辦。
弟子慧琦頂禮。
蔡〇〇 2023-05-28 06:55:25 (t********h@g***l.***)
頂禮尊貴的大寶恩師:
就定本身體性觀察是內外道共的,端賴於發心,被皈依所攝持屬於內道;被出離心所攝持屬於解脫道;被菩提心所攝持屬於大乘道。感恩老師數數宣說聽聞乃至做任何善行要重視發心,發心才能將一切善引導到大乘佛道,在老師不斷的提策下弟子一次次體會發心的利益、訓練聽聞前行發心而慢慢養成習慣。祈求老師加持弟子對發起利益一切有情的心和思惟聞法勝利聽聞軌理,在弟子的內心能深深地種下穩固的因,一切中任運而轉。
就定本身體性觀察是內外道共的,端賴於發心,被皈依所攝持屬於內道;被出離心所攝持屬於解脫道;被菩提心所攝持屬於大乘道。感恩老師數數宣說聽聞乃至做任何善行要重視發心,發心才能將一切善引導到大乘佛道,在老師不斷的提策下弟子一次次體會發心的利益、訓練聽聞前行發心而慢慢養成習慣。祈求老師加持弟子對發起利益一切有情的心和思惟聞法勝利聽聞軌理,在弟子的內心能深深地種下穩固的因,一切中任運而轉。
劉〇〇 2023-05-28 05:16:48 (s***********1@g***l.***)
頂禮敬愛的大寶恩師:
今天學習133講,對於原先的一些疑點,終於解惑,上週弟子們共學時,就針對奢摩他與五道的關係做研討,今天聽了老師說明,總算理解,原來修奢摩他,是透過九住心次第來修持,是內外道皆可修持,不屬於五道中的任何一道,只不過是內外道共通的世間道。
老師說:「三摩地如果被出離心所攝持的話?會是解脫道。如果被菩提心所攝持的話,會是大乘道。」
而到底自己有沒有被出離心、菩提心所攝持呢?弟子常常思惟這個問題,覺得自己確實還沒有發起,連造作之心,也很難生起,因為還是眷戀著世間的親眷與資財,沒有將世間當火宅看待,生起難以忍受、一心想出離之心;至於菩提心,也是每每遇到境界,立即產生親疏愛憎分別之心,能將一切有情(包含微小動物)當成如母有情,實在實在非常不容易,但是弟子還是會策勵自己無論再困難,都要努力努力,不要放棄,不然,以後跟著老師修定,也不過是與外道相通的世間道罷了,絕對無法獲得殊勝成就。
再再感謝老師說法深恩
敬祝老師與所有法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花蓮弟子敏娟頂禮虔十
今天學習133講,對於原先的一些疑點,終於解惑,上週弟子們共學時,就針對奢摩他與五道的關係做研討,今天聽了老師說明,總算理解,原來修奢摩他,是透過九住心次第來修持,是內外道皆可修持,不屬於五道中的任何一道,只不過是內外道共通的世間道。
老師說:「三摩地如果被出離心所攝持的話?會是解脫道。如果被菩提心所攝持的話,會是大乘道。」
而到底自己有沒有被出離心、菩提心所攝持呢?弟子常常思惟這個問題,覺得自己確實還沒有發起,連造作之心,也很難生起,因為還是眷戀著世間的親眷與資財,沒有將世間當火宅看待,生起難以忍受、一心想出離之心;至於菩提心,也是每每遇到境界,立即產生親疏愛憎分別之心,能將一切有情(包含微小動物)當成如母有情,實在實在非常不容易,但是弟子還是會策勵自己無論再困難,都要努力努力,不要放棄,不然,以後跟著老師修定,也不過是與外道相通的世間道罷了,絕對無法獲得殊勝成就。
再再感謝老師說法深恩
敬祝老師與所有法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花蓮弟子敏娟頂禮虔十
陳〇〇 2023-05-26 23:25:46 (w**************y@g***l.***)
頂禮老師,願學習淨自相續、依靠善士、聞善法故成善意樂、及由彼故成善加行,願一切身語意成善行,讓善行成為佛法、成為大乘道的資糧。
祈請老師法體康泰、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祈請老師法體康泰、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胡〇〇 2023-05-26 23:05:28 (a*****3@y***o.***.**)
頂禮 大寶恩師:
感恩 老師開示:1. 當奢摩他被皈依所攝持的時候,屬於內道。被空正見或出離心所攝持的話,就成為解脫道;被菩提心攝持的話,就成為大乘道。布施有情食物、守護一條戒律這些善行,同樣地如果被皈依所攝持的話,就能成為佛法2.不是觀察透過其他道所攝持,是否會成為解脫與一切遍智之道,而是觀察透過這種等持自己的體性會趣向於哪一種道。從奢摩他的本質而言,它不屬於五道中的任何一道,只不過是內外道共通的世間道。3.中觀師與唯識師對於如何抉擇毗缽舍那正見的對境,雖然是不同的,也就是對於空性的抉擇方式是不同的,但是總體而言,對於修止觀的這個辨識,以及這些證德在相續中生起的方式這個總體內容,是完全一樣的。4.聖無著在《菩薩地》,還有《攝決擇分》、《集論》、《聲聞地》當中,區分了止觀兩者,而在其中要修寂止的時候,宣說要透過九心的次第來修持,因此並不承許這些等持就是毗缽舍那的修持方法。因為在這些教典當中,是在九心之外,另外宣說毗缽舍那。
弟子 胡春福 頂禮
感恩 老師開示:1. 當奢摩他被皈依所攝持的時候,屬於內道。被空正見或出離心所攝持的話,就成為解脫道;被菩提心攝持的話,就成為大乘道。布施有情食物、守護一條戒律這些善行,同樣地如果被皈依所攝持的話,就能成為佛法2.不是觀察透過其他道所攝持,是否會成為解脫與一切遍智之道,而是觀察透過這種等持自己的體性會趣向於哪一種道。從奢摩他的本質而言,它不屬於五道中的任何一道,只不過是內外道共通的世間道。3.中觀師與唯識師對於如何抉擇毗缽舍那正見的對境,雖然是不同的,也就是對於空性的抉擇方式是不同的,但是總體而言,對於修止觀的這個辨識,以及這些證德在相續中生起的方式這個總體內容,是完全一樣的。4.聖無著在《菩薩地》,還有《攝決擇分》、《集論》、《聲聞地》當中,區分了止觀兩者,而在其中要修寂止的時候,宣說要透過九心的次第來修持,因此並不承許這些等持就是毗缽舍那的修持方法。因為在這些教典當中,是在九心之外,另外宣說毗缽舍那。
弟子 胡春福 頂禮
吳〇〇 2023-05-26 22:53:52 (j*******5@g***l.***)
聽完這一講,覺得假如沒有宗大師寫廣論為我們詳細的抉擇,指出這樣一條清晰的路,靠自己要摸索出在修奢摩他時,如何才能是解脫道?如何才能是大乘道? 應該是沒辦法。而進一步在止觀的修法,大師透過對諸大經論清晰的觀察抉擇,為我們指出修奢摩他要九住心,毘缽舍那的修法跟修奢摩他是不一樣的。要指出這樣清晰無誤的路,並不容易,得經過多少努力。這是大師多生多劫發心所修出來的珍寶,送到了我們眼前。
這一生值遇師父老師學習廣論, 透過您的慈悲開示,加上一點一滴的餵養,為弟子開啟成佛之門,幫助弟子堅持學習到現在。 雖然也不完全了解這樣的內容,但覺得透過一開始就學習到這樣正確的概念,是非常珍貴而重要的,會幫助自己少走許多冤枉路。弟子也會如老師所提醒的, 對於聽不懂的會反覆學習。
以此聽聞的善行,供養師父老師與宗大師!謝謝您!弟子很期待能把奢摩他全部學完 ,也好希望能繼續學習毘缽舍那。請您加持弟子!
這一生值遇師父老師學習廣論, 透過您的慈悲開示,加上一點一滴的餵養,為弟子開啟成佛之門,幫助弟子堅持學習到現在。 雖然也不完全了解這樣的內容,但覺得透過一開始就學習到這樣正確的概念,是非常珍貴而重要的,會幫助自己少走許多冤枉路。弟子也會如老師所提醒的, 對於聽不懂的會反覆學習。
以此聽聞的善行,供養師父老師與宗大師!謝謝您!弟子很期待能把奢摩他全部學完 ,也好希望能繼續學習毘缽舍那。請您加持弟子!
冼〇〇 2023-05-26 22:12:35 (s*******k@g***l.***)
敬呈大寶恩師:
弟子會依師重複聞思老師所開示止觀初探的大課內涵,今講從聞思知道有出離心所攝持而修奢摩他是屬解脱道,而有大菩提心所攝持而修奢摩他是屬大乘道; 另外中觀及唯識修行者對修學毘缽舍那是不一樣,但修奢摩他是一樣依九住心的,所以弟子能生生世世修學勝解菩提道次第廣論是極重要無比珍貴,這完全是依靠師長三寶功德恩德及眾生善根,無限讚嘆、隨喜、感恩。
弟子妙恩頂禮
弟子會依師重複聞思老師所開示止觀初探的大課內涵,今講從聞思知道有出離心所攝持而修奢摩他是屬解脱道,而有大菩提心所攝持而修奢摩他是屬大乘道; 另外中觀及唯識修行者對修學毘缽舍那是不一樣,但修奢摩他是一樣依九住心的,所以弟子能生生世世修學勝解菩提道次第廣論是極重要無比珍貴,這完全是依靠師長三寶功德恩德及眾生善根,無限讚嘆、隨喜、感恩。
弟子妙恩頂禮
總共 17 則心得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