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奢摩他0063 修學正念(二)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很開心吧之前我們有學到正念的三個差別中的前兩個差別有的同學還能答出來哪兩個差別嗎第一是什麼所緣境的差別就是正念所對的境是過去熟悉的事物第二是行相或執取相的差別就是內心沒有遺忘記住是「牢記不忘」!那麼今天我們就往下學第三個差別就是作業的差別請大家翻開《廣論》361頁第3行

作業差別者謂從所緣心不餘散

正念的作業的差別是什麼呢就是讓心不從所緣散到其他的地方總括一下正念就有三個差別一、所緣境的差別所念的境就是先前已經熟悉的事物如果先前完全沒有辦法接觸、也不了解是沒法憶念的而且,如果先前越熟悉的境你憶念得就越清楚,對吧你越熟悉不用費力氣就想起來了

第二是行相差別。就是心不忘讓自己的心明顯地看到境還記不記得此處的「不忘」有什麼差別啊不是指別人來問的時候或自己思考的時候想起來「善知識的教授是這樣……」,不是這樣,對吧是長時間地能夠將心安住在一個善所緣境上所以一旦心安住於所緣境上就儘量地什麼?延伸、拉長安住時間越長越好這就是訓練正念最有效的一個方式了

第三個就是作業的差別正念的作用就是指心不會散亂不會轉移到其他所緣境上這個「不散為業」,第三個就是在說明正念的作用這個正念就是能讓我們的心安住在所緣境上,不會散亂不會從所緣境上散到其他地方這正念像一個抓取力一樣就是一個抓住的力量它用什麼方式抓住呢就是牢牢地記住銘記然後才能夠做到心不從所緣境散到其他的地方是不是可謂全神貫注當然這個全神貫注還有鬆緊適中的問題我們再接著往下看有找到《廣論》?

如是心繫所緣而調伏者以調象喻諭之譬如於一堅牢樹柱以多堅索繫其狂象次調象師令如教行若行者善若不行者即以利鉤數數治罰而令調伏如是心如未調之象亦以念索縛於前說所緣堅柱若不住者以正知鉤治罰調伏漸自在轉

這一段是說講了一個譬喻這個譬喻是比喻什麼呢?就是當我們的心安置在一個所緣上而調伏的時候舉了這樣一個譬喻就是調伏大象那怎麼調伏大象呢就是用很多非常堅韌的繩索然後把這個狂象──未調伏之前的叫狂象──把這個狂象繫在一個非常堅固的樹幹或者柱子上如果這頭狂象能夠按照調象師所調教的這樣,牠很聽話,牠去做當然就很好如果這個狂象不服氣不服從那個調象師的調教那調象師要想辦法怎麼辦呢就用鋒利的鐵鉤一再地懲罰這個狂象令狂象馴服

這個比喻到底要說明什麼這個狂象比喻什麼呢我們的內心就像一頭瘋狂的大象一定要用正念的繩索繫在前面所說的所緣的堅固的柱子上如果內心無法安住的話就應該用正知的那個鐵鉤好像把它穿透一樣正知穿透了這種散亂的狀況或者昏沉的狀況然後逐漸地、逐漸地控制我們的內心這個譬喻是很容易理解的

我們的心這個還沒有調伏的我們的心意在對境的時候它會恣意地產生煩惱完全地不受控制正念就好比是什麼啊非常結實的那個繩索所緣境是什麼?就是堅固的這個樹幹或者是柱子為了調伏內心這頭狂象必須以正念的繩索將這個狂心綁在這個所緣境上,對不對如果心不聽話的話就用正知的利鉤數數來治罰使心調伏有沒有聽清

如果願意修習奢摩他的話就是這樣調伏自己的很難想像我們的心像一頭狂象吧沒有修行之前就像一頭狂象可能很多人還覺得我還算溫和溫和趣向於境的時候會不生起各種煩惱嗎

好!我們再往下看。看原文

如《中觀心論》云:「意象不正行當以正念索縛所緣堅柱慧鉤漸調伏。」

在《四家合註》裡巴梭尊者解釋這段文在清辨論師所造的《中觀心論》中說欲界的心像不寂靜、不調伏的大象一樣這麼不調伏的心起初它是無法隨心所欲地趣入善行的就是它不聽話那為了調伏這樣的一顆心我們該用一些什麼辦法呢說必定要準備一個繩索對吧必定要以持續的正念繩索繫在堅固的所緣上就像用繩子綁在一個柱子上一樣然後還有人檢查就是正知的這個檢查的或者說偵察的善加觀察心中是否生起沉掉這個沉掉就好比那繩索又鬆了要以迅速覺察的智慧的鐵鉤逐漸調伏注意喔!逐漸調伏這就是一個調伏內心的過程顯然這個過程要相當地具有耐心

你們看到《廣論》這段文的時候會不會停下來想一想啊可以想一想沒想到我們還會為自己的心準備一個繩索那叫正念的繩索很美的繩索

好!我們往下看,「修次中篇》亦云」有找到嗎

修次中篇》亦云:「用念知索,於所緣樹繫意狂象。」

和我一起再唸一遍,「修次中篇》亦云:『用念知索,於所緣樹繫意狂象。』

修次中篇》上也說了同樣的道理要用正念、正知的繩索將心意的大象繫在所緣的這個樹幹上。《修次中篇》舉的喻和《中觀心論》所舉的比喻都是相同的那我們就不多講,往下看看原文

前論說正知如鉤後論說如索亦不相違正能相續繫心所緣者,是為正念正知間接亦能令心注於所緣謂由正知了知或正沈掉或將沈掉依此能不隨沈掉轉令住根本所緣事故又如前引世親菩薩亦說念知俱能注所緣故

這一段宗大師解釋說前論提到了正知如同鐵鉤──這裡邊的「前論」就是指剛剛的《中觀心論》──在《中觀心論》裡提到了正知如同鐵鉤後面的論提到了如同什麼繩索,對吧後面就是《修次中篇》,在《修次中篇》中提到正知就像繩索一樣說這兩者意思大致相同看起來字面是好像有點說的不一樣有沒有相違呢大師說:「不相違。」是不相違的為什麼呢因為直接將內心持續地繫在所緣上的是正念而正知也能夠間接地令心投注於所緣注意!是「正知」。那為什麼正知能夠令心間接地投注在所緣上呢因為正知是個偵察的,對不對透過正知了知像一個攝像頭一樣在看這個是否正在沉掉或者即將出現沉掉了藉此我們看到了之後就不要隨沉掉而轉不要隨沉掉而轉什麼意思不要被沉掉給控制了、給淹沒了而能夠繼續安住在根本的所緣上

就如同前面所引世親菩薩也提到正念和正知二者都能夠令心投注於所緣所以雖然《中觀心論》和《修次中篇》中用不同的比喻來說明正知但是內涵是一樣的就是正念、正知這兩個能令我們的心持續地投注於我們該緣的所緣上

有沒有發現我們這個心像狂象一樣我們要修善的時候它不聽話的時候佛陀教給我們用繩子還有鐵鉤要馴服這顆心當然這個繩子是正念、正知這樣的力量我們也拿到了工具要把這個工具訓練出來它完全是透過內心的習練練出來的就是用一把心意的繩索一把心意的鐵鉤來降伏心意的狂象令未生的善能夠生令已生的善不散失,還能夠增長

一旦我們完成了對內心的訓練之後你想想:我們的心聽話了我們想要它做什麼善行就做什麼善行我們將極大程度地獲得了自由因為最後有那樣的結果那麼整個過程中調伏的這件事也是滿值得的,對不對所以要有耐心因為結果太令人歡喜了所以過程中是可以忍耐的

今天就講到這兒謝謝大家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改譯參考表

頁數行數原譯(福智第三版)改譯改譯原因
3614如是調心令住所緣如是心繫所緣而調伏者據藏文補譯。
3614如調象喻以調象喻諭之據藏文改譯。
3615以正亦以據藏文補譯。
3617統一為「篇」。
3618正能令心於所緣境相續住者,是明記念;正知間接亦能令心安住所緣,謂由正知了知沈掉正能相續繫心所緣者,是為正念,正知間接亦能令心注於所緣,謂由正知了知或正沈掉據藏文改譯。
36111又如又如前引據藏文補譯。
36111令心住據藏文改譯。
學習平台: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主要)
YouTube頻道
澈見幸福(個人化App)
幸福無盡藏(隨身碟)
月光機二代(離線學習)
Apple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文字大小
主題
固定播放器
捲動模式
播稿模式
列印 預覽列印
播放連結 自訂播放連結